洪巖
(隨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北 隨州,441300)
針灸康復護理在頸椎病護理中的應用,則能夠提高頸椎并護理質量,進而提高頸椎病治療效果,理應得到重視。對此,本文作者以自己所在醫(yī)院的90例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頸椎病護理中針灸康復護理的臨床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頸椎病患者90例,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所有患者都進行了X線檢查,最后檢查出來的結果均符合我國頸椎病診斷標準,90例頸椎病患者均出現(xiàn)了四肢乏力、視物模糊和頸背疼痛等臨床癥狀。排除標準:嚴重心臟病、腦血管疾病、腎功能障礙疾病及精神疾病等患者均不能納為研究對象;對照組45例患者中有25例為男性,有20例為女性;年齡為20~65歲,年齡平均為(42.5±5.1)歲;病程為1個月~3年,病程平均為(1.9±0.8)年;病例類型: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有19例,交感神經(jīng)型頸椎病患者有26例。觀察組45例患者中有26例為男性,有19例為女性;年齡為22~68歲,年齡平均為(43.4±5.2)歲;病程為2個月~4年,病程平均為(2.1±1.2)年;病例類型: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有21例,交感神經(jīng)型頸椎病患者有2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程上的比較,均有可比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對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措施,即藥物、心理、飲食護、牽引等護理措施。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對患者行針灸康復護理措施,具體如下:針灸護理措施:①患者住院后要積極幫助患者進行俯臥,并對患者疼痛部位相應的協(xié)穴位上進行針灸,諸如在患者頸夾脊穴處進行針灸能夠有效幫助患者舒經(jīng)止痛、 通經(jīng)活絡。②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了解,并判斷出患者椎病類型,然后選擇準確的穴位進行針灸,例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可以在外關穴、 天窗穴、 肩井穴等位置進行針灸;對于交感神經(jīng)型頸椎病患者,則在內關穴、合谷穴等處進行針灸。③針灸前后都需要對患者的皮膚進行全面消毒且針灸的留置時間為30min,針灸頻率為2次/d[1]。康復護理措施:①針灸前要積極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以提高患者抗病信心;②針灸后要對患者進行30min按摩,按摩往往要患者針灸完休息10min后進行;④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出院后指導,使患者及家屬了解頸椎病的發(fā)病原因、治療方法及護理措施等,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2]。
護理效果:①顯效:患者的頸椎疼痛及麻木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②有效:患者的頸椎疼痛及麻木等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③無效:患者的頸椎疼痛及麻木等臨床癥狀均沒有得到改善,護理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是)÷總例數(shù)×100%。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統(tǒng)計、分析和處理本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x2進行檢驗,表示為(%);計量資料用t進行檢驗,表示為(x±s),有差異性和統(tǒng)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頸椎病是近年來常見的一種骨質疾病,在很多醫(yī)學領域也被稱為頸椎綜合征,主要是指人體因為各種原因,諸如外界沖擊、長期勞損和骨質增生等,導致人體頸部、腰部等脊柱處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病變,最終導致人體頸椎發(fā)生功能紊亂,出現(xiàn)頸椎退行性病變,其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頸椎功能退化、腰部無力等,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嚴重者還會給患者的帶來生命安全上的威脅,并且該疾病越來越年輕化,故提高頸椎病治療效果及護理質量迫在眉睫[3]。
針灸不僅能夠改善患者頸肩部疼痛,還能夠有效舒筋活血和通經(jīng)活絡,如果在針灸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康復護理則能夠將針灸療效提高到最大,促進頸椎患者康復,全面改善患者疼痛、麻木等癥狀,所以在頸椎病患者護理中應用針灸康復護理是必要和重要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行針灸康復護理措施的觀察組患者(45例),不管是在臨床護理效果上,還是在護理滿意度上,其改善程度均明顯優(yōu)于只進行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對照組患者(45例),顯著差異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頸椎病患者行針灸康復護理,具有顯著的臨床護理效果,能夠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