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士毅
雙童山景區(qū)位于浙江麗水松陽縣境內(nèi),俊秀景色早已如雷貫耳,一直以來想去走走。于是,我利用假期,有幸來到雙童山風(fēng)景區(qū),與雙童山來個親密接觸,盡情領(lǐng)略了個中旖旎風(fēng)光,讓人難以忘懷。
雙童山,距松陽縣城南約5公里,為4A 級風(fēng)景區(qū),素有“小峨眉”之稱,其主峰有雙巖兀立,高逾百仞,從山南正面望去,那突兀的雙巖,宛若兩童倚背讀書,形神兼?zhèn)?,栩栩如生,故而得名,恰如詩中所云:“雙童兀坐談經(jīng)處,笑爾功深映雪帷?!睆碾p童山景區(qū)檢票處而入,迎面而來的怪石嶙峋而立,一條飛瀑從山崖間飛瀉而下,飛珠濺玉,水霧彌漫,聲如鼓鳴。飛瀑泄入澄碧的湖中,從指示牌中得知,此湖就是印心湖,相傳為女媧摶土造人取水之湖。雖為傳說,但也為游人平添雅趣。不過,佇立湖畔瞧一瞧,但見不少情侶相約在此美景中,緊緊依偎在湖邊,就像湖的名字一樣,心心相印,留下那美好的記憶。
從印心湖畔,沿山間拾級而上,但見有一個六角亭兀立路旁,亭旁的提示告訴說,此乃狀元亭,很有喻義的名字,于是大家趕緊來到亭中稍做休憩,討個彩頭。這不,北宋宣和六年狀元、處州知府沈晦,因酷愛松陽山水名勝,留下諸多歌詠佳作,后人在此建亭以示紀念。此亭原為茅亭,現(xiàn)在的亭子乃重建而成的。
峰回路轉(zhuǎn),一路前行至八仙廊,旁邊的指路牌提示:前方怪石嶙峋,頗可玩味。這不,前面就是八仙壇,站在此處,目光所及不時有奇石撲入眼簾,似乎是造物主將精心雕刻的石雕,隨手散落在童山,那“雕琢”而成的一些奇石,頗似傳說中的八仙在此相聚。瞧,這塊石頭宛若呂洞賓在昂首背手講道,惟妙惟肖,此石景稱之為“洞賓講道”;看,前方那兩塊一高一低的巨巖組成的一幅剪影,好比張果老倒騎小毛驢,正慢悠悠而行,十分逼真,此景名曰“果老騎驢”;還有“鐘離戲蟾”“采和背筐”“仙姑指路”等以八仙冠名的奇石景點,真是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
離開八仙壇,沿著宴仙臺、天師迎崖等景點一路前行,沿途有不少石景躍入視野,讓人欣喜不已。看,這兒兩壁峭拔如削,直插云天,穿行在崖底,仰而視之,但見天空如一線,這就是“一線天”,讓人贊嘆不已;這兒是望駝臺,在此佇立遙望東南方,但見山峰連綿起伏,猶如一頭巨大的駱駝向著東方昂首翹望,活靈活現(xiàn);瞧,這塊大巖石宛若一頭巨象垂著如扇的大耳朵,邁著柱子般的雙腿,正把長長的鼻子插入草叢中,人稱“神象石”。
在雙童山景區(qū),還可體驗一下意志和毅力。瞧,眼前這座雙童橋,為華東最大的鐵索橋,架在兩山之間,那索橋搖搖晃晃,像在扭秧歌,行走在索橋上,讓人步步驚心。不過,最考驗人的還是在玻璃棧道上行走。來到玻璃棧道處,但見玻璃棧道修建在雙童山南側(cè)的崖壁上,宛如一條銀色的蟒蛇纏繞山崖間,下臨萬丈深淵。我從長約105 米的玻璃棧道一端走向另一端,足足走了十來分鐘,心中捏了一把汗,不過總算體驗了一把凌空感,領(lǐng)略了居高視下的山野風(fēng)光,從一路刺激中成功走到彼岸,著實有一種成就感。此時,我禁不住想到:前進道路上只有不畏艱險,勇往直前,才能收獲喜悅。
雙童山不僅風(fēng)景佳,而且蘊含著不少人文色彩。這不,現(xiàn)在腳下走的這座橋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雙鸞橋”。提起這座橋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宋代松陽才子沈佺因積思染疾病危,其妻張玉娘寄書稱:“妾不偶于君,愿死以同穴也!”沈佺看后感動不已,回贈詩句:“何當飲云液,共跨雙鸞歸。”為紀念他們鸞鳳和鳴、比翼雙飛的堅定情志,景區(qū)特修此橋,命名“雙鸞橋”,以示紀念。
雙童山,不僅帶給人們美景享受,也帶給人們?nèi)宋钠肺叮覑垭p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