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靖江市新橋城實驗學校 劉 嬌
在數學這門側重思維訓練和提升的學科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自主習得知識、掌握方法;透過數學現象,把握數學信息;運用數理算法,獲得數學規(guī)律。因此,在素質教育推進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構建有效的教學模式并加強操練,形成可以操作的、能推動學生發(fā)揮主體性的教學策略。
構建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模式需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興趣。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設計預習案、問題呈現來學會學習;能夠在預習階段掌握預習方法,獲得一些數學知識、解決部分數學問題;同時,借鑒預習案自己提出一些問題,為課堂上自主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做好知識積淀、思維提升、算法獲得的準備。如,在《認識千米》的學習中,老師設計導學案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預習中有意識地了解千米的含義;形成1 千米長度概念的認識,知道1 千米=1000 米。之后開展一定的轉化訓練,運用相關知識解決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這樣的預習案,從學習的目標、問題出發(fā),引導學生在新授內容學習中,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由換算、計算到實際運用,逐一解決問題。
雖然小學數學學習內容相對簡單,但是從學生的認知視角出發(fā),有些知識還是有難度的。通過預習,學生可以提出質疑,這是課堂自主學習以及老師指導學習的重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需要通過一定的趣味導入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因此,我們可以設計與小學生日常生活有關的故事情境、問題情境,調動他們參與的熱情,推動他們在情境中感知,在問題的思考中學習。比如低年級學生對卡通人物比較感興趣,我們就可以制作課件,讓學生扮演卡通角色,或是幫助卡通人物解決問題,推動他們積極地提取數學信息,尋找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發(fā)揮學習自主性解決數學問題。如,在《三角形的面積》的學習中,我們設計了老鼠杰瑞為了迷惑湯姆,準備將自己的門設計成與墻紙圖相仿的一個三角形,那么做這樣的門的面積是多少呢?怎么做呢?這樣的問題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有的學生想到了閱讀教材,找面積公式進行計算,有學生想到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在老師給出相關數值之后,學生不斷嘗試幫助杰瑞解決問題,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愉悅感。當然,有些問題需要學生合作解決。如,在《組合圖形的面積》的相關內容學習中,我們要指導學生學會用割補法解決問題。圖形的轉化方法是多樣的,而在多種割補法中,有的比較簡潔,有的比較復雜,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解決問題,在分析、思考和交流中獲得知識、方法的訓練和提升,形成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另外,在學生自主學習課堂的活動開展中,教師可以布置實踐任務,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里的任務可以有一定的層次性,可以讓不同學習能力、層次的學生進行實踐操作,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和學習能力上得以提升。如,《長方體體積計算》這一內容的自主學習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動手實踐,積極探究。如,在學生自主學習教材之后,設計一個任務:對一個長 30 cm、寬 20 cm 的長方形紙片進行操作,在紙片的四個角都切掉邊長為5 cm 的正方形,然后將其折疊成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有什么發(fā)現?這樣的任務中,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不用折疊便能夠解決問題,而有些學生需要實踐操作,才能用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解決。這樣涉及平面、立體圖形的問題,我們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實踐讓他們逐漸由形象到抽象地進行數學思維,獲得這類幾何問題的解決策略。
當然,我們在學生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中,要能夠有效指導,更要給予學生更加自由的探索時間和空間,使其在自主學習中獲得學習的愉悅感、成就感。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自己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通過構建自主學習的課堂模式,引導學生通過教材的閱讀、簡單問題的解決,在對有難度的問題的質疑中學會自主學習,再通過老師的點撥、學生間的合作達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