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東山莫厘中學 張炎石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提出,教學評價是英語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著重評價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狀況,評價要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和合理性,要重在通過對日常教學和學習情況的過程性觀察、監(jiān)控、記錄和評估,全面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效果和發(fā)展?jié)撃?,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長經歷。由此可知,建構多維度、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是搭建完整課堂教學框架的重要手段。
筆者從文本解讀、學情分析出發(fā),制定教學目標,運用英語學習活動觀,結合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學科能力要素,將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融為一體,實踐教、學、評一體化,落實學習活動觀,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能力。
教、學、評一體化是教學與評價方式的全新體驗,主要面向有效教學的實踐討論,涉及課程與評價兩個領域的理論與實踐。倡導教、學、評一體化,就是根據課程目標解決“教什么?”“學什么?”和“會什么?”三個方面的問題。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落實立德樹人,發(fā)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引領者,要確定課堂教學“教什么?”“怎么教?”,要指導學生“學什么?”“怎么學?”,最后通過評價知曉學生“會什么?”的最終效果。
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落腳點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清晰的目標是教、學、評一致性的前提和靈魂,在清晰的目標下開展教、學、評活動,實現教、學、評的一致。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形式是英語學習活動,教學活動中課堂評價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照目標和活動來設計,并貫穿教學始終?;诨顒佑^的教學設計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到教學評價要融合統(tǒng)一,從而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確?;顒佑^的落實效果。
下面以牛津上海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閱讀課作為實踐素材,基于學科能力框架,對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評價方式及指標進行教、學、評一體化的設計、分析和落實。
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教學設計與實施分為三步:第一步是教師對語篇進行全面、深入的解讀;第二步是基于文本解讀整合課程內容,依據活動觀設計有層次性的教學目標;第三步是基于教學目標,遵循活動觀設計并實施有層次的教學活動,在引導學生開展主題意義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整合知識學習和語言技能發(fā)展,體現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發(fā)展思維品質和語言學習能力,同時確保教、學、評的融合與統(tǒng)一。
本課從五個角度出發(fā),以What、Why 和How 三個問題解讀文本。
What(主題和內容):本課以健康生活方式探究為主題背景,描述了Kitty 和Daniel 兩個同學的不同生活方式。
Why(主題和觀點):Kitty 和Daniel 作為兩位描述者,各自描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體現作者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景,使讀者明白什么樣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才是健康生活方式。
How(文本和語言):全文運用一般現在時分別描述了Kitty 和Daniel 不同的生活方式,并以此作為健康生活方式的對比,是典型的記敘文,文本最后闡述了Daniel 想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的愿望和設想。
健康的飲食與運動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在經過小學和前幾個單元的學習之后,學生有了一些關于食品和運動的詞匯儲備。七年級學生天真好動,對視聽和游戲類的活動比較感興趣,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在注重知識性的同時,也要考慮活動的趣味性,知識活動要符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難度等級需要逐漸遞增,聽、說、讀、寫、看是學生學習行為,活動設計時要注重培養(yǎng)這些語言技能。
根據對文本的解讀和學情分析,本課根據語篇閱讀前、中和后三個方面設計教學目標,并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提升。
教學目標1:語篇閱讀前,讓學生通過看、說語言技能學習活動,了解健康生活習慣包括健康食品和運動,并通過各種學習活動喚醒學生關于食品和運動方面的詞匯。
根 據 教 學 目 標,設 計“What we watch”“What we guess”“What we say”三個英語學習活動。由于是讀前活動,活動設計主要以學習理解和應用實踐兩個能力層次培養(yǎng)出發(fā),并通過看、聽、說語言技能測評,評價學生對于食品和運動類詞匯的掌握情況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2:語篇閱讀中,學生通過閱讀文本,采用聽、說、讀、寫語言技能,獲取、梳理Kitty和Daniel的生活方式,最終運用語篇編寫對話。
根據教學目標,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理解、實踐應用和遷移創(chuàng)新能力出發(fā),設計“l(fā)istening and reading”“reading and analysis”“reading and drawing”“making up a dialogue”四個英語學習活動。學生通過聽、讀尋找語篇問題線索,通過問題鏈,幫助學生獲取與梳理文本信息,檢測與評價學生對Kitty 的生活方式信息理解能力,使學生認知中的原有圖式與新文本信息相互作用,達到構建文本意義的目的。
教學目標3:語篇閱讀后,學生通過對語篇知識的內化、運用,采用說、寫方式提出一些能幫助“肥肥”保持身體健康的合理化建議。
根據教學目標,從培養(yǎng)學生實踐應用和遷移創(chuàng)新能力出發(fā),設計“What we think”和“What we advise”兩個英語學習活動。學生積極討論、深度思考除語篇中所提到的能保持身體健康的方式以外,還有哪些重要因素也能讓人們保持身體健康,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教師通過說、寫語言技能測評,評價學生能否運用語篇信息對語篇重新編碼,創(chuàng)造新的語篇。
綜上所述,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師生的“評”,相互融合,貫穿教學始終,才是完整的課堂教學。教學的功能在于育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是主體,又都互為客體。教師根據教學素材,深入解讀文本,制訂教學目標,按照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三個層次設計“教什么、怎么教”的教學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根據教師教學活動,完成“學什么、怎么學”,實現“會什么”,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無論教還是學,沒有良好的課堂層面的評價,就沒有良好的教學實踐;課堂層面良好的教學實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層面的評價實踐。實踐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具體而言,教師應以課程目標為依據,有機整合課程內容,精心設計學習活動,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內容為依托,通過創(chuàng)設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參與主題意義的探究活動,從中學習語言知識、鞏固語言技能,汲取文化營養(yǎng),開拓多元思維,塑造良好品格,優(yōu)化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確保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的同步提高和全面發(fā)展,最終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