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實驗小學 李秋華
在實際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在教授珠心算時,往往會指導學生開展基礎性的訓練、習題講解、鞏固訓練這三大部分的學習活動。而實撥、空撥、看撥、想撥是珠心算鞏固訓練的重要組成內容。掌握撥珠的方法是進一步學習珠心算的前提,撥珠技巧訓練中的實撥、空撥、看撥、想撥都非常重要,很多教師難以取舍,想要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抓好,但往往是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抓不好。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抓住珠心算訓練的重點,有所側重地開展實撥、空撥、看撥、想撥訓練,是數學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從實撥、空撥、看撥、想撥角度探討了珠心算教學。
實撥有算盤,教師可以看到學生的訓練情況,了解他們的訓練效果,而空撥、看撥、想撥訓練時,學生可能會敷衍了事,有時教師問學生是否撥好了,學生說好了,其實并沒有。
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常常以空撥替代了看撥、想撥,在學生掌握實撥之后,未及時引導學生向想撥過渡,長此以往,影響了學生的心算速度。
在珠心算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組織學生開展實撥、空撥、看撥、想撥的四步訓練。在指導學生進行空撥、看撥、想撥的訓練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繪制珠像圖,要求學生在畫圖之前預備練習紙張,然后列出一些數學算式,要求學生繪制出算式對應的珠像圖以及算珠的移動路徑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最后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分享,從中推選出繪制得最精準的珠像圖,授予作者“神筆馬良”的榮譽稱號,這樣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對珠像圖的記憶和理解,同時提高學習信心。教師可以傳授學生一些算法口訣,讓學生在心算的過程中說口訣,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口算。在指導學生開展想撥訓練時,應該設置最少3 筆的題目,以防止學生口算,在組織學生聽算式想撥時,教師要注意方式方法,如:6+1+4,應該先報出數字6,中間停一下再報出數字1,中間停頓時間比上次更短,然后報出數字4,這樣給了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學生的心算準確率大大提升。
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學生的引導者,教師的珠心算教學觀念直接影響到珠心算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歷經珠像位置定向、珠像撥動操作、珠像大腦內化三個階段,最后形成深刻的珠像印象。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珠像的大腦內化階段。而實撥、空撥、看撥、想撥是這三個階段的具體化過程。實撥即實際動手撥珠,這是一個日常訓練過程,教師要監(jiān)督學生每天訓練,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計時實撥訓練,通過實撥訓練強化學生大腦中的珠像圖;空撥即模擬實際撥珠的動作,腦海中想象算珠的移動路徑;看撥即不動手,只用眼鏡看珠像圖,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腦海中的珠像圖;想撥即根據大腦中的珠像圖心算算式。教師應該做好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可以利用接龍游戲活動激發(fā)學生的熱情,開展珠心算教學。如:15+6,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邊說出算式的計算過程:加10 減4 雙上6,邊做出實際撥珠的動作,得到答案為21,再加9,要求學生邊說“加10 減1”邊做出虛擬的撥珠動作,得到答案為30,再加9,要求學生結合珠像圖計算,然后進行心算得到答案。在學生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指導,糾正學生的錯誤,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撥珠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使學生真正明白“右手管本位,左手管進退位”的撥珠技巧。
綜上所述,課堂時間寶貴,如何在課堂上幫助學生高效學習珠心算是每一個數學教師都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在珠心算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圍繞學生,以學生為主體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實現(xiàn)實撥、空撥、看撥、想撥的無縫銜接,從而有效提高珠心算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