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 員春蕊
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幼兒與同伴之間由于意見不合、爭搶資源等原因發(fā)生沖突幾乎是每天都會上演的事件,對于同伴間發(fā)生的沖突,大多數(shù)教師尤其是新手教師會把其看作是破壞性行為,是消極事件,需要極力避免。這種看法忽略了沖突對于幼兒社會性發(fā)展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沒有看到沖突情境包含的豐富社會情感和社會技能的學習機會。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對待幼兒沖突的反應可以分為權威式和逃避式兩類。權威式是指教師在解決沖突時命令幼兒糾正其行為,解決策略為用身體語言或口頭語言威脅進行懲罰或譴責,教師表達的是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卻沒有關注到幼兒尚未得到聆聽的感受及未被滿足的需求。例如,兩個幼兒因為一個薯條盒發(fā)生了爭搶,教師會對搶盒子的幼兒說:“洋洋,玩具是幼兒園的,不是你一個人的,必須和其他小朋友分享,下次再搶就都別玩了?!绷硗庖环N逃避式解決方式是教師會盡量避免沖突,通過由教師接手沖突或直接告訴幼兒怎樣解決來結束沖突。教師會對發(fā)生爭搶的幼兒說:“別搶了,這個橡皮泥多多先用,然后果果再用。”由于擔心沖突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這兩種解決沖突的方式高效直接,教師經常運用這兩種方式,但是幼兒卻失去了一個學習獨立解決社交問題的機會,幼兒被教師告訴要用分享來解決問題,但是幼兒仍然沒有學會什么才是分享,也沒有體驗到分享的樂趣。
皮亞杰曾說“也許是通過爭吵,兒童才開始感到需要讓自己為別人所理解?!鄙鐣幕碚撜J為,合作和共享思維不需要其成員在所有觀點上都一致,只要有一些共同的話題或觀點就可以了。事實上,不同意見起著重要作用,在合作過程中,不一致是學習的工具。許多基于皮亞杰理論和與教師的合作研究也認為,在兒童理解力的發(fā)展中,“沖突”起到了中心作用。相比較傳統(tǒng)的解決方式,更有效的辦法是利用沖突情境幫助幼兒練習沖突解決的非暴力方式。教師需要改變對待沖突的態(tài)度,即把沖突作為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課程資源,看作是幼兒學習社交技能的機會,只要幼兒的行為不會造成身體傷害,先允許幼兒自己解決,如果無法解決導致游戲終止,教師應該以一個沖突協(xié)調者的身份介入,幫助幼兒提升社交問題解決技能。
處理幼兒同伴沖突時,教師應明確以下幾點基本原則。第一,搞清楚問題以及幼兒對問題的看法。第二,這是幼兒而不是教師必須要解決問題。第三,引發(fā)幼兒對問題的思考,盡量避免直接告訴幼兒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第四,把重點放在思考過程上,而不是具體的結論上。總之核心原則是教給幼兒“我能解決問題”的自信,一種能幫助幼兒處理基本人際問題的思考方式,一種為自己行為承擔后果的責任意識。
當幼兒間發(fā)生沖突時,常常會伴隨著強烈的情緒,表現(xiàn)出來的激烈言行只是幼兒釋放情緒情感的一種外顯行為。因此對教師而言,處理幼兒同伴沖突的重要前提是先認可幼兒正在經歷的情感,接納幼兒的感受,平復幼兒的情緒,幼兒才能冷靜地思考如何解決沖突。認可情感是指用語言或者非語言行為描述幼兒正在經歷的情感,并為幼兒貼上相應的標簽,讓幼兒感到被理解和接納,如“你感到很生氣”“我知道你真的很不安”。教師也可以用擁抱和握手等非語言行為安撫正處于激烈情緒中的幼兒,同時通過觀察幼兒是否放松了身體、停止了哭泣等行為語言的變化來判斷幼兒是否已經充分表達了情感。一旦幼兒的情感得到認可或接受,情感表達就會更加文明,并且在將來能夠習得使用合適的詞語來表達相似的情感,而不是用激烈的行為來進行情緒的發(fā)泄。
處理幼兒情緒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真心理解和接納幼兒的感受。第二,教師和幼兒是完全不同的個體,不能用教師的感受代替幼兒的感受。第三,感覺沒有對錯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應該被接納,但某些行為必須受到限制??傊?,幼兒的感受被接納了,幼兒才會開始集中精力改變自己的情緒。幼兒的情緒管理能力增強了,自然就能冷靜地處理沖突,把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
以下的“六步法”策略可以幫助教師進一步了解幼兒同伴沖突解決的具體過程。
對于教師來說,進入沖突情境的第一步是成為協(xié)調者的角色,一般通過制止攻擊行為、分開爭吵中的幼兒、暫時掌控發(fā)生爭搶的東西,使物品、領土或權利中立化。例如,建構區(qū)貝貝和真真在搭建過程中發(fā)生了分歧,導致搭建工作暫停,教師看到以后,進入建構區(qū)。這個時候,教師應該使自己站在兩個幼兒中間的立場,確保自己是協(xié)調者而不是決策者的角色,引導幼兒解決共同的問題。
第二步的重點是基于幼兒的觀點澄清沖突。教師讓幼兒輪流陳述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允許每一個沖突的幼兒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這個步驟很關鍵,教師要確保自己正確理解了每個幼兒的觀點,也幫助幼兒澄清了雙方的立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做任何價值評價。例如剛才的建構區(qū)沖突事件,教師問雙方:“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真真說:“她要拆掉我建的樓梯,那是我好不容易搭好的?!必愗愓f:“不是的,現(xiàn)在材料不夠,樓梯根本就搭不好,我是說拆掉重新建?!边@個時候教師確定問題:“樓梯搭建還需要材料,貝貝想拆掉重建,但是真真不同意,對嗎?”幼兒點點頭說:“是的?!苯處熗ㄟ^傾聽幼兒的想法確定了引發(fā)沖突的關鍵信息。
當教師充分了解了每個幼兒的觀點的時候,就進入了第三步。教師要從當事人雙方去說明問題,表明每個幼兒對于問題的出現(xiàn)和解決都是有責任的??梢赃@樣說:“貝貝和真真,你們都想要搭建進行下去,但是貝貝認為材料不足想要拆掉重建,真真不想要拆掉重建,所以就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能否找出一個讓你們都滿意的解決辦法呢?”這一步,教師陳述了問題并指出必須找出一個解決辦法。
第四步是提出一些可供幼兒選擇的解決辦法。辦法可以由產生沖突的幼兒自己提出或者由旁觀的幼兒自愿提出。每提出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教師就要直接解釋給當事人聽。教師提出“是否有一個讓兩個人都滿意的解決辦法”之后,真真說:“我覺得可以找其他材料來替代。”貝貝說:“我找了,沒有像這種積木的材料?!苯處熣f:“真真想到了用其他材料來替代原來的材料,但是貝貝說沒有找到可以替代的。貝貝你是在哪里找的呢?”貝貝指著積木柜說:“那里。”教師說:“積木柜沒有,那怎么辦呢?”真真說:“可以去其他的區(qū)域找找?!边@個步驟教師要注意不要給任何一個幼兒強加選擇,要引導幼兒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幼兒不能想出任何辦法,教師則進行適當引導,可以這樣說:“積木柜沒有可以替代的材料,那其他的地方呢?比如廢舊材料區(qū)或者輔助材料區(qū)?”這個步驟花費的時間會相對比較長。
第五步的目標是使幼兒對彼此都滿意的行動計劃達成一致意見,教師的作用是幫助幼兒探索每個人都能接受的可能性。真真走到廢舊材料區(qū)發(fā)現(xiàn)了牙膏盒,很高興地拿過來說:“這個應該可以?!苯處焼栘愗悾骸澳阌X得呢?”貝貝說:“我開始沒有找那邊,那試試吧?!边@個時候,教師要確認問題已經解決,可以這樣說:“你們認為可以用牙膏盒作為替代性材料來搭建樓梯,這樣就能夠完成搭建而不用拆除重建了,試試你們的辦法吧?!庇谑?,貝貝給真真運牙膏盒,幼兒用牙膏盒搭好了樓梯的最后一個臺階。
協(xié)調過程的第六步是對幼兒解決了問題予以鼓勵性的描述。教師需要傳遞的信息是,解決的過程同解決問題本身同樣重要,肯定每個幼兒為解決沖突而做出的努力,可以這樣說:“你們都在努力想辦法讓搭建游戲進行下去,最后想出了能夠完成搭建而不用拆除重建的好辦法。”幫助幼兒建立獨立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此外,為豐富幼兒的社交技巧,教師還可以嘗試在教室里設置一個特別的區(qū)域,例如“握手橋”“和平談判桌”“和平談判椅”。在這個地方,教師可以投放社交故事繪本用于提醒幼兒可能的解決方式。如果沖突事件影響到班里大部分幼兒時,教師可以設立“問題解決圈”,班里的任何人都可以召集沖突解決會議,教師或者召集人運用上述解決沖突的“六步法”解決問題。不可否認,用上述步驟來解決沖突相比較傳統(tǒng)解決沖突的方式會耗費較長的時間,但是能夠幫助幼兒掌握沖突解決技能,對于發(fā)展幼兒的同理心、集體感、合作能力和道德原則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班級也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平等、合理的社會性情感支持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