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靜
教育戲劇起源于盧梭的兩個教育理念,即“在實踐中學習”和“在戲劇實踐中學習”。學生只有參與到實踐體驗中,才能把知識內(nèi)化。教育戲劇的指向不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專業(yè)的演員,而是根據(jù)學生成長的需求,通過虛擬情境、扮演角色等教育戲劇手段展開綜合性實踐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力、創(chuàng)造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內(nèi)心力量。教育戲劇作為一種較為新型的教學方法,最為鮮明的特征就是育人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趣味性、直觀性和互動性。
筆者嘗試把教育戲劇融入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德育活動中。在活動中,學生是主角,教師是引導者,師生一起參與其中,通過體驗、感悟,營造出一種開放、互動和體驗式的學習情境。以筆者開設的“長大后想做什么?”班會為例,教育戲劇元素對班會的實施和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例如:
“同桌的理想我知道”環(huán)節(jié),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更加自信地表達,另一方面,也通過角色互換引導學生認真傾聽。教育戲劇的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同理心,通過從同桌口中說出自己的理想,學生對自己的理想認知變得更加具體、明確。
“形象劇場我來演”環(huán)節(jié),通過教育戲劇中身體雕塑、定格、形象劇場的方式讓學生樂于表達,并借助肢體語言更好地表達。學生變成雕塑師,引導小組成員即興把自己的不足和困惑組成形象劇場,既培養(yǎng)了學生協(xié)同合作的能力,也讓他們更加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學生自信地站上講臺,自由地通過肢體和口頭語言一起表達,靈活地應對,全方位鍛煉了學生的表現(xiàn)力、應變力和協(xié)作力。
“錄制‘我的夢想’專題片”環(huán)節(jié),學生面對鏡頭說說自己的理想,表達的熱情空前高漲。教師的入戲示范采訪,讓學生迅速適應新的交際場景和交際對象;小記者現(xiàn)場采訪,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全方位鍛煉自己;專題片回放,讓學生欣賞自己的作品,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成就感。
最后的“課堂總結”環(huán)節(jié),教師肯定學生現(xiàn)在的想法,同時鼓勵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去思考,去挑戰(zhàn),讓本次德育活動不止于此時、不拘于此地,而是延伸到課后,延伸到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給學生的成長蓄能助力,從而培育學生內(nèi)心的力量。
教育戲劇活動中的角色扮演,創(chuàng)造了沉浸式的道德體驗情境。在這樣的德育活動中,每個學生都要上臺,通過“主題具體化”“問題情境化”“角色類型化”,在換位思考中學會共情,在情境體驗中對社會、對周圍人進行敏銳地觀察。這種對“問題”的關心和關注,增強了學生內(nèi)心的力量,使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一位平時內(nèi)向的學生在參加了活動后說:“大家表演的熱情感染了我,我變得不再害羞,我完全釋放了自己,那一刻的自信讓我非??鞓罚B我自己都感到驚訝?,F(xiàn)在的我變得更加自信而堅強?!?/p>
教育戲劇能夠營造各種沖突的場景,讓學生在真實的矛盾沖突中鍛煉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戲劇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情境體驗的空間,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和感受。教師也可以構建道德兩難的問題讓學生置身其中進行演繹,學生有了一個試錯的空間,可以在這種安全的場域中自在地運用肢體、語言,慢慢打開自己的內(nèi)心。教育戲劇情境讓學生意識到,當一件事情包含多種道德要求時,自己應該如何理性地取舍,從而提升判斷是非的能力、面對挫折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使他們的內(nèi)心更有力量。
教育戲劇特別強調(diào)在團體中的即興配合,整個活動過程都需要學生與其他人有相應的肢體以及語言交流,這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增進情感的有效方式。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不僅需要彼此合作、互相配合,還要注意傾聽別人的聲音,虛心聽取他人合理的建議。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更加了解每個組員的特性,提升小組成員開展戲劇活動的默契程度,加深組員間的情感交流,促進學生人際關系的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