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代麗麗
每個幼兒都是一本生動有趣的故事畫冊,每個童年都是一個夢幻奇妙的故事王國,每個故事都是一次興趣教育的良好契機,每位教師都是給故事賦予教育意義的智慧天使。工作的十個年頭里,上演過的無數(shù)教育故事,或驚或喜,或濃或淡,成為我和幼兒最美好的回憶。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遇到不會做的事情時總是會說:“老師,我不會。”那究竟“會與不會”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引發(fā)我思考。
在中秋節(jié)主題活動中,我與幼兒一起收集了各式各樣的月餅。我先讓幼兒欣賞月餅的模樣,幼兒掰開月餅,看到里面是有餡的。接著,我用橡皮泥制作中秋月餅,幼兒在一旁觀察并制作。
我引導幼兒先把橡皮泥揉成圓形,再壓成餅狀做成月餅皮,然后把其他顏色的橡皮泥團成圓球當成月餅的餡,用月餅皮把餡包起來,最后用不同樣式的月餅模具拓出成品,做成了不同樣式、不同口味的月餅。在動手操作時,希澤突然喊:“老師,我不會做,幫幫我吧!”
看到這種情況,我分析了原因并及時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跟希澤說:“希澤,別著急,我們一起做月餅吧?!蔽覇栂桑骸澳憧?,這里有兩個碗,一大一小,哪個碗里的橡皮泥是做月餅皮?哪個碗里的橡皮泥是做月餅餡的呢?”希澤說:“大碗里面的橡皮泥是做月餅皮的?!蔽覇枺骸盀槭裁茨??”希澤回答:“大碗里的橡皮泥多,能包住月餅餡?!蔽覇枺骸鞍严鹌つ鄩撼啥啻蟮脑嘛炂げ拍馨≡嘛烉W呢?老師要請個小盤子來幫忙?!闭f完,我開始示范,借助盤子做參照物壓出月餅皮。我說:“你觀察得真仔細,月餅皮要壓扁、壓平,和盤子一樣大就能包住月餅餡了?!毕砂哑し旁诹吮P子上壓扁、壓平后比了比,大小差不多,月餅皮做好了。我及時表揚他:“做得真棒!”這時,希澤更有信心了。我問:“接下來,我們怎么包月餅餡呢?”希澤說:“我不會包?!蔽艺f:“老師有個包月餅餡的好辦法。你把月餅皮邊對邊,拇指食指捏一捏,捏緊皮團一團,月餅餡兒藏好了?!毕筛业姆椒ò似饋恚吲d地說:“餡藏起來了?!蔽壹皶r表揚希澤:“你成功了!”希澤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舉著自己制作的月餅送到展示臺,并開心地介紹制作方法。大家都為他鼓掌,希澤更有自信心了,他還被評為本周制作月餅的小能手。
當希澤說“老師我不會做”的時候,我分析了以下情況。
第一種:他不具備制作月餅的能力。雖然中班幼兒團、壓、捏等的小肌肉動作已經(jīng)得到發(fā)展,但幼兒個體還存在差異,也許希澤的發(fā)展水平低于同齡幼兒。
第二種:他缺乏自信。他第一次嘗試做月餅時,心理上還沒有準備好。
第三種:活動未貼合幼兒年齡特點。在初次示范包住月餅時,我缺少對幼兒年齡特點及發(fā)展水平的正確認知,使幼兒混淆月餅皮和餡所需的橡皮泥用量;我對月餅皮壓扁、壓平后的面積大小未仔細把控,并且在捏合月餅皮時也缺少正確的方法。
基于以上情況,我要尊重幼兒發(fā)展的個體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fā)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同時,我要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尊重、贊許與鼓勵是對幼兒的最大信任,也是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的前提。為了幫助幼兒正確判斷橡皮泥的用量,我借助碗的大小來控制用量,讓幼兒在直接感知中發(fā)現(xiàn),大碗中的橡皮泥可以做月餅皮,而小碗中的橡皮泥可以做月餅餡;又利用盤子的面積大小來控制月餅皮的面積,使幼兒明白:只要把月餅皮壓成和盤子一樣大,就是合適的月餅皮;最后我通過一首兒歌引導幼兒學會捏合月餅皮的方法,既降低了學習難度,又增加了趣味性。
幼兒從“會”到“不會”的距離很短,取決于教師用平等、接納和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每名幼兒,用巧妙、有趣的方法支持幼兒活動。教師要抓住契機,因勢利導,讓幼兒逐漸學會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