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麗媛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yè)學院,廣東 廣州510925)
高職院校是輸送英語人才的主要基地,其中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經過對本校英語教學實際情況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英語學科受關注度較低,多種教學理論與方法比較傳統(tǒng)。另外,高職院校中學生共同學習生活的現(xiàn)狀也對英語教學提出挑戰(zhàn)。早在“十二五”規(guī)劃時期,教育部就明確指出要建立完整的具有當?shù)靥厣默F(xiàn)代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全面推進教育事業(yè)的有效發(fā)展,提升現(xiàn)代化教育水平。在分析折衷教學法理論基礎上,有效選擇教學方法是當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重要課題。因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思想,以便提升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質量。
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折衷教學法中“折衷”一詞最早源于哲學概念,指多名哲學家從已有思想中選擇最適合的理論學說,并組成新的哲學體系。eclecticism一詞,在教育領域與哲學領域內涵稍有不同,在教育領域中是集多家所長,避片面所短的意思。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中對于這種教學法的介紹為:在語言教學中運用幾種不同方法的特點,進行的有聲語言和交際語言教學。對于折衷教學法也有所追溯,日本英語教學研究會會長曾經將英語教學分為翻譯、自然主義、科學與折衷時代,并認為折衷時代下的教學方法使用效果更高。還有的英語研究學者將全身反應法與暗示法當做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種方法,也被作為折衷法。事實上,高校外語教學模式長時間內很難改變,且任何階段的外語教學都不是十全十美的[1]。一個階段內可能產生很多種外語教學法,借鑒這些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取長補短,豐富與潤色教學方法,進而建立一種新的方法,本人認為這就是折衷教學法。
帕克·帕爾默在《教學勇氣》一書中指出:人們面對的世界,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體現(xiàn)的是瑣碎的世界觀,將生活變得支離破碎。從辯證的角度分析這就是一種悖論,需要全方位、完整地看待世界[2]。博爾曾經提出一個原理,即真命題與假命題是相反的,表達真理的相對性,即一個真理對面可能是另一個深刻的真理。他用了恰當?shù)难哉Z對世界進行界定,即真理的發(fā)現(xiàn)不是割裂世界,而是擁抱世界。折衷教學法就與此相近,表達出一種整體與綜合的觀念。站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法的角度分析,折衷教學法就是將多種教學方法當做一個整體進行分析,而不是對其中一個進行分析,折衷教學法就是將多種教學方法中的優(yōu)勢吸取到一種方法上,以便提升教學效果。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將聽說讀寫譯組成一個完整的英語技能,如果片面使用一種教學方法,那么學生英語技能的提升也不會全面。因此要從整體角度出發(fā),折衷各種教學方法,將其優(yōu)勢整合構建為一個完整的整體,以此提升學生的整體語言能力。
折衷教學法指教師在解決教學任務的時候,需靈活擇取、融合教學方法,此處的融合不是機械性的,而是建立其混合型的教學形式,在邏輯上要通,且使用者時機要合理,可以解決一定教學問題。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方法要有原理:
1.明智的選擇
折衷教學法也有缺點,是因為這沒有一個最適合的標準。因此教師在使用該教學方法的時候,不能過于盲目。折衷教學法不是使用就一定有成效的,需要長期使用才可看出效果。雖然這沒有明確的標準,但是不可質疑的是折衷方法對教學者要求較高,需要教師先熟練掌握并進行過多種教學方法的實踐,無論是教學體系還是風格都盡量達到最佳。另外,教師對待英語教學還要保持質疑的態(tài)度,敢于質疑并拒絕不適合的教學方法,積極使用適合的教學方法煥發(fā)教學活力。所以教師一定要熟練使用多種方法與技巧,并“明智”地決定使用還是不使用,而不是無條件地使用教學方法。
2.多層次設計
折衷教學法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還要結合學生學情,可以分層次設計,讓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都能掌握英語知識與技巧。分層教學法可以面對全體學生[3]。當下我校在一些專業(yè)班級的教學上,就借助分層手段,進行針對性教學。即使如此,一個班級中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是參差不齊,因此無論使用哪種教學方法,都會造成學生兩極分化的結果。折衷教學法是促使學生全面提升的最佳方法[4]。如對待語法與詞匯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對其教學多加強翻譯或者句型轉換的訓練;對于語法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則需多增加英語口語的訓練。因此,在英語課堂中,折衷使用教學方法,綜合運用翻譯法、口語訓練法,以此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3.側重性設計
實際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作為基礎技能,因為有緊密聯(lián)系,因此可以綜合教學,也可分別訓練。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教學側重點不同,所以對應的教學環(huán)境與主體不同。因此英語教學中就要對不同方法進行階段性側重,這是依據(jù)教學目標進行的。例如側重語言教學的時候,課堂中的折衷法教學流程有:語音教學——語法教學——口語交際,以此提升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發(fā)揮折衷法的優(yōu)勢。
以《A walk through the woods》教學為例,折衷教學法經歷三個環(huán)節(jié):
1.導入環(huán)節(jié)
此環(huán)節(jié)以激發(fā)學生“叢林散步”學習興趣為目標,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課中教師先為學生介紹該主題相關信息——保護環(huán)境。然后設置開放性問題,將學生分組,開展討論。如問題1.Do you think people shoul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問 題2.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留給學生5分鐘討論時間,然后派代表回答問題。
2.閱讀環(huán)節(jié)
此環(huán)節(jié)以學生學習詞匯與語法為主,培養(yǎng)學生英語聽力、口語與閱讀能力。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分析課文,并簡單進行點評。
其次,提出特定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閱讀。問題有:1.Does the writer live in a town or in the city?2.Where have litter baskets been placed?3.What did the writer do last Wednesday?4.Why did what he saw make him feel sad?等,以Where、Why、What等開頭呈現(xiàn)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性地閱讀語篇,以此加深對其內容的掌握。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交流答案,并達成統(tǒng)一意見,然后在班級中展示答案,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最后,處理英語語篇中的語法與短語。單詞與語法是組成語篇的要素,教師可以借助單詞詞形的變化、詞匯的近義詞或者反義詞教授新單詞,幫助學生擴展詞匯量。另外,還可使用構詞法進行英語詞匯訓練,如在形容詞后面加上后綴,組成名詞;或是在名詞后面加上后綴,組成形容詞。面向難度較大的新語法點,可放在語篇中分析,以此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此外,為了提升學生語言交流的靈活性,可開展特定翻譯活動,通過特定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能力。對于句型的教學,可以先通過反復閱讀強化學生英語語感,在掌握含義后進行內化[5]。本語篇的語法知識包含被動時態(tài)、主語從句與現(xiàn)在完成時三種形式,此部分內容的教學可使用兩種形式。第一,連詞成句,為學生展示幾個零散的詞匯,由其根據(jù)詞意,連詞成句,以此鍛煉學生語法規(guī)范性。如給出詞匯:made,see,I,what,very sad,me.以此組成句子What Isaw made me very sad.第二,句子轉換,即依據(jù)要求轉換句子,如時態(tài)的轉變、疑問句與肯定句的轉換、人稱的轉換與語態(tài)的轉換等。如We canfinish the work in two days.轉換為The work can be finished in two days.
3.課后訓練
本次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可以精準使用語言,培養(yǎng)學生聽力、口語與寫作能力?;诖耍虒W過程應為:先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交流語篇內容,并在自由討論中,共享思想。另外,學生在討論中教師可不限制特定語言,促使其使用真實的策略交流。除了學生交流,教師還可使用角色扮演、故事復述等形式進行教學。然后開展聽力理解與寫作活動,并在課后練習中,讓學生使用自己的話總結語篇內容,以此幫助其加深理解,內化新學語篇。
總的來說,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使用這種教學法的通用教學,即是對聽說讀寫方法的綜合運用,能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技能,進一步增強其交際能力。
將高職學生按照入學英語成績作為其分層依據(jù),將其分為A級、B級與C級,在分班之時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激勵其努力學習,并在每學期進行一次或者兩次挑層工作。對于分層次的英語折衷教學,遵循因材施教策略,教師依據(jù)班級中多層次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水平,給予對應指導與幫助。高職一、二年級的分層次英語基礎教學,對待考試成績在前的A班學生,教師可將英語教學起點設置為大學英語二級,并要求學生在一年或兩年內過CET4,兩年或者三年過CET6。在一、二年級要求學生的語言知識與英語技能、學習能力等方面達到《大學英語教學要求》中規(guī)定的要求。每周設置兩節(jié)課進行英語教學,其內容包含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等。還可設置兩課時作為學生的線上教學,教師通過網絡對英語語篇內容進行適當指導與講解;對于英語測試成績處于中間環(huán)節(jié)的B班學生,其教學起點為大學英語一級,鼓勵學生在高職階段可以通過高職高專英語應用能力水平A級考試,經過四個學期的學習,希望學生可以達到《大學英語教學要求》中的規(guī)定標準。每周設置課時同樣為一周兩節(jié),教學方法則為任務型教學法、語法翻譯法等;對于英語成績落后的C班學生,教師教學則以提升學生英語技能為主,先提高學生英語成績,可以基本掌握英語的聽說讀寫,并在每次考試中都能提高成績,鼓勵學生在高職階段可以通過高職高專英語應用能力水平B級考試。對于課時的安排,可確定為一周四節(jié),增加教學時間,并將教室設在多媒體課堂,減少聽力課程的設置,結合學生學習情況設置聽與說的課程[5]。教學方法以直接法、口語法與語法翻譯法為主。分類教學法的運用對于高職英語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升,不但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還保證全體學生英語能力的增強。折衷教學法的運用是為了適合所有學生的英語水平,對不同學生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側重,兼顧其能力的發(fā)展。
中外合作教學模式是指本校教師與外籍教師合作教學,促進教學主體的多元化,提升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還能令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對提升大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有所幫助。高職院校英語折衷法教學下中外合作教學法的運用主要包括:
1.備課
此階段是兩位教師溝通的過程,在兩位教師都認真?zhèn)湔n的同時,還要分析好各自的優(yōu)劣性,明確課堂中雙方扮演的角色,以此創(chuàng)建更靈活、高效的課堂。中外教師合作備課時關注學生差異性發(fā)展,并分析自身教學策略是否更深入與全面。另外,中外教師在教學前確定的教學目標要結合本學期甚至本年度教學目標,在良好溝通下達成教育目標。
2.以角色分配與協(xié)助形式授課
實際授課時,中外教師要做好分工,不能都做主導者,而是一名教師主導,另一名教師做協(xié)助,可按照兩名教師的實際能力進行劃分。其中主導教師的工作為:(1)為學生解釋教學活動,此過程可向協(xié)助教師以眼神示意是否有補充。(2)為學生發(fā)布學習指令,并帶領其閱讀。(3)提問并選擇學生解答問題。協(xié)助教師的主要工作為:(1)在主導教師授課的時候在班級中走動,觀察學生學習狀態(tài),當其有溜號的情況及時提醒。(2)配合主導教師將學習指令寫到黑板上并做簡單解釋。(3)與主導教師一起閱讀,輔助學生進行更好的聽、說練習。此過程中主要考驗主導與協(xié)助教師肢體語言與目光的配合,以此保證英語課堂的連貫性。
3.評價
對于英語課堂中外合作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要注重多元性與結果的公平性。兩位教師要在教學方式、內容與學生學習策略、思維形式等多個角度進行評價,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折衷教學法中的中外教師合作促進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并能發(fā)揮兩名教師的教學優(yōu)勢,達成英語教學最優(yōu)目標。
折衷教學法對于英語教師來說選擇性更強,只要其積極創(chuàng)新,努力尋找,就可在實踐教學中進行嘗試,進而找到最優(yōu)的教學方法。可見折衷教學法適合英語教學的發(fā)展趨勢。第一,在科學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高職院校中學科教學界限逐漸淡化,外語教學法在學科中也與其他方法進行交叉,不是單一依照哪一個理論進行的.因此教學法也不能過于拘泥,需要多種方法互相借鑒,進而才能不斷完善英語課堂[6]。第二,我國的外語教學不斷改革,并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即不但為社會培養(yǎng)與輸送專業(yè)知識型與技術型人才,更要培養(yǎng)國際型人才。本校英語教學具有跨區(qū)域特點,學生來自于廣東省及部分外省,對教學方法的使用也有特殊的要求,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而折衷教學法集合多種教學法之長處,為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提供了最佳選擇。本人經過多年英語教學實踐,使用折衷教學法效果明顯,學生學習成績提高,口語能力加強、詞匯量在增加。從對本校師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得知折衷教學法整體評價表示滿意的有63%,學生對此方法感興趣的占58%;通過折衷教學方法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有明顯提升的有49%。由此可知,折衷教學法對本校英語教學有一定效果。折衷教學法沒有指定的參考標準,如果教師教學經驗有限,將很難把握這種教學方式,課中會出現(xiàn)教學方式過于隨意的現(xiàn)象。使用折衷教學法教師需要先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并將此當做一種“路子”,不斷探索與實踐。折衷教學法是在教育變革下產生的新教學法,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如清泉一般為英語教學注入生命力,其前景也一片光明。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高職院校英語教育不主張單獨使用哪種教學法,而是主張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法,發(fā)揮所長,優(yōu)勢互補。折衷教學法的優(yōu)勢,就是可從整體出發(fā),提升教學效果,并滿足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在通用參考模式、分層法參考模式與中外教師合作參考模式下,實踐折衷教學法,對提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