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金生,岑華麗,葉麗麗
(確山縣人民醫(yī)院 a.消化內(nèi)科;b.婦產(chǎn)科;c.急診科,河南 駐馬店 463200)
消化道出血指患者短時間內(nèi)出血量>1 000 mL,屬于臨床常見急重癥,可由多種疾病引起,致死率較高,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嘔血、血小板數(shù)量減少、黑便、體循環(huán)缺血等,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1]。內(nèi)鏡金屬鈦夾是治療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止血方法,通過操控相關儀器達到止血目的,治療結束后,出血點及周圍組織形成肉芽腫,自行脫落后隨糞便排出[2]。生長抑素在人體中廣泛分布,可促進腸壁血液循環(huán)的恢復,控制血流速率,加快炎癥消退,減少胃酸、膽汁、胰腺分泌。生長抑素治療胃潰瘍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可降低側(cè)支循環(huán)、內(nèi)臟血流速率。相關研究指出,不同劑量生長抑素治療胃潰瘍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不同效果,選擇最佳劑量的生長抑素能夠避免生長抑素劑量不足引起的臨床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3]。本研究選取86例胃潰瘍消化道出血患者,旨在探討不同劑量生長抑素輔助內(nèi)鏡金屬鈦夾的臨床應用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確山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6例胃潰瘍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治療方案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45~75歲,平均(60.32±3.21)歲;出血量52~410 mL,平均(235.00±24.00)mL。觀察組:男20例,女23例;年齡45~76歲,平均(60.52±3.01)歲;出血量51~405 mL,平均(215.00±23.00)mL。兩組性別、年齡、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確山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符合《下消化道出血診治指南(2020)》[4]中胃潰瘍消化道出血相關標準,經(jīng)B超、胃鏡檢查確診;(2)出現(xiàn)上腹部疼痛、嘔血、黑便、甚至失血性休克等臨床特征;(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消化道出血病史;(2)妊娠和哺乳期婦女;(3)精神疾??;(4)治療依從性不佳;(5)對本研究藥物過敏;(6)近期接受相關治療。
1.3 治療方法
1.3.1常規(guī)治療 兩組均接受常規(guī)干預,根據(jù)患者病情補充血容量,調(diào)節(jié)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并采用奧美拉唑注射液(蘇州二葉制藥有限公司/蘇州特瑞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154)治療,將40 mg奧美拉唑注射液加入100 mL 0.9 g·L-1的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3 d。
1.3.2對照組 接受內(nèi)鏡金屬鈦夾止血治療,并泵入0.25 mg生長抑素(成都圣諾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247),另將3 mg生長抑素溶于0.9 g·L-1的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微泵,每日2次,連續(xù)治療3 d。
1.3.3觀察組 接受內(nèi)鏡金屬鈦夾止血治療,并泵入0.25 mg生長抑素,另將6 mg生長抑素溶于0.9 g·L-1的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微泵,每日2次,連續(xù)治療3 d。
1.4 療效評估標準顯效,即胃鏡檢查未出血,治療1 d后出血情況消失;有效,即胃鏡檢查無明顯出血,治療2 d后,停止嘔血,大便顏色變黃;無效,即嘔血、大便顏色發(fā)黑等癥狀未消失甚至加重,治療3 d后仍有出血現(xiàn)象[4]??傆行蕿轱@效例數(shù)與有效例數(shù)之和占總例數(shù)的百分比。
1.5 觀察指標(1)臨床總有效率。(2)血常規(guī)等指標。治療前后分別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4 ℃下靜置2 h,采用離心機(2 500 r·min-1,5 min)離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小板分布寬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小板(platelets,PLT)指標。(3)炎癥因子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兩組治療前后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4)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紅疹、腹痛、嘔吐等。
2.1 總有效率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n(%)]
2.2 血常規(guī)指標治療前兩組PDW、PCT、PL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DW、PCT水平低于對照組,PLT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PDW、PCT、PLT比較
2.3 炎癥因子水平治療前兩組TNF-α、EGF、VEG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EGF、VEGF水平高于對照組,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4 不良反應兩組紅疹、腹痛、嘔吐等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內(nèi)鏡金屬鈦在臨床治療消化道出血中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利用推送器將金屬鈦夾送至出血處,并夾住出血位點及周圍組織達到阻斷血流的目的,患者出血量較大時,常采用生長抑素聯(lián)合治療以控制病情進展[5]。生長抑素屬于肽類激素,能選擇性抑制胃蛋白酶、促胃液素、胃酸的分泌,起到收縮內(nèi)臟血管、減少內(nèi)臟器官血流量、促進血小板凝集的作用。生長抑素具有不良反應少、療效突出、使用方便等優(yōu)勢,在治療消化道出血中具有重要意義。但有研究指出,常規(guī)劑量生長抑素的止血率為70%~90%,治療胃潰瘍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不佳,而大劑量生長抑素止血率可達90%以上,大劑量應用可增加血液中藥物濃度,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藥物療效,從而達到止血效果,因此,臨床通常使用大劑量生長抑素治療胃潰瘍消化道出血[6-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DW、PC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LT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大劑量生長抑素輔助內(nèi)鏡金屬鈦夾治療胃潰瘍消化道出血臨床效果較好。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大劑量用藥可增加血液中藥物濃度,輔助內(nèi)鏡金屬鈦夾治療可達到快速止血效果。
TNF-α、EGF、VEGF與機體炎癥反應有關,TNF-α可誘導白細胞介素-8的生成,引起炎癥反應,損傷胃黏膜,胃酸過多容易導致胃黏膜損傷形成潰瘍,嚴重者可出現(xiàn)胃出血,EGF、VEGF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EGF、VEGF水平高于對照組,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大劑量生長抑素輔助內(nèi)鏡金屬鈦夾治療能有效改善炎癥因子水平,進一步證實該方案的臨床效果顯著。本研究結果還發(fā)現(xiàn),與常規(guī)劑量相比,大劑量生長抑素輔助內(nèi)鏡金屬鈦夾治療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綜上可知,采用大劑量生長抑素輔助內(nèi)鏡金屬鈦夾治療胃潰瘍消化道出血患者,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炎癥反應,促進預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