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芳 (江蘇蘇州市吳江區(qū)青云小學)
農村小學生學習英語,缺乏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看似在課堂上掌握得很好,可是一旦離開課堂后就不知如何運用,甚至會遺忘。長此以往,不僅會導致一部分學生慢慢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而且會影響老師的正常教學。因此,我們要根據農村小學生特殊的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設計豐富而兼具學科知識性的課外活動,為他們搭建語言實踐平臺,創(chuàng)設更多的使用英語的語境空間,要讓各類課外活動充分調動起每個學生的積極情感,讓他們的思維在活動中得到碰撞,使所學知識能真正內化于心、靈活運用,有效促進學生情與智的發(fā)展。
孩子與孩子相處總會冒出許多新奇的點子,讓孩子們進行課外合作活動能進一步讓學生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感悟與運用。課外合作活動形式很多,如朗誦、歌曲、英語小報、主題班會等。在每次課外合作活動開展時,把活動的主題、活動的策劃、活動該如何組織等都放手給學生,教師只要做一個引導者,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的好奇心能在活動中不斷擴大,讓他們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學生在活動中能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在協(xié)助討論中放飛情感,在知識的運用中不斷提升對知識的領悟,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能力,從而使他們的情智都能得到提升。
只有孩子喜愛的主題,才能有效牽動他們的心,他們才能主動去尋找方法來克服活動時遇見的困難,順利完成任務,實現活動目標。因此我們要善于觀察,更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知道他們的個性,知道他們喜歡與好朋友一起參與什么樣的活動,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他們參與活動的欲望。例如,在六年級上完“Chinese New Year”后,發(fā)現班里的學生在課后一直在唱我上課時播放的《Happy New Year》這首歌,于是我就跟學生提議,要開展一次英文歌曲比賽,主題是有關各種節(jié)假日的歌曲,并隨機播放了幾首不同節(jié)假日的經典英文歌,然后讓孩子們自由組隊。孩子們情緒高漲,積極組隊,明確分工:誰找歌曲、誰負責打印歌詞、誰下載伴奏……每一項都條理非常清晰,遇見不認識的單詞還主動去查閱有聲字典或者來詢問我,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他們“樂學”英語的情感也被充分激發(fā)出來了。
課外活動的主角是學生,但是很多時候需要老師做好引導工作,這樣他們才能在分組活動中更好地互相配合學習,互相指導提升。每個孩子都有很強的個性,可能選擇合作伙伴會很單一,再加上學生畢竟知識有限,所以有的課外活動主題一旦確定下來,在孩子們自由組合的前提下,需要老師做好調配工作。例如,我在高年級開展課本劇比賽活動,這就不單單是幾個孩子湊一堆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策劃人,能拿出適合參賽的作品方案;要有后勤,負責為自己的團隊制作道具;要能說會道、有表演天賦的人作為領隊。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是存在著差異的,孩子們可能自己不能很好把握,這時老師就可以從旁指導他們進行合理分工調配,使每個學生都能在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時又能在合作互助性的學習中更好地促進情智發(fā)展,處于最好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保證任務順利出色完成。在我班級第二小組里有個女孩子,她性格偏內向,英語口語薄弱,一說就會疙疙瘩瘩,但是她平時干事踏實且虛心好學,于是讓她負責他們這組的課本劇推進。這樣的任務不僅要讓她主動去學,更是讓他們一組同學能更好地擰成一股勁。果然,她一有空余時間就會拉著同組的小朋友一起練習,讓他們陪她一起練習課本劇的臺詞。比賽那天,她和小組成員配合默契,表演很到位,贏得了全班同學的掌聲??粗驗榕d奮而漲紅的臉,我想在那一刻,她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情感已經被充分激發(fā)出來了。
各種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各層次學生的參與興趣,提升他們的求知欲和表現欲,而且每一個參與競賽的學生都能在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充分領悟。競賽的種類可多種多樣,比如英語朗讀、講故事、寫作、書寫等,參與方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小組或者班級。
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和英語水平采取適合他們的競賽方法,從而能讓競賽機制真正激發(fā)學生的情與智。例如:在低年級開展英語書寫比賽。孩子剛開始學寫英文時,常常會把字母和拼音搞混,這時開展書寫比賽,他們在書寫時就會特別留意每個字母的書寫筆畫、在四線三格中的位置。在練習中,不僅孩子們的英語書寫規(guī)范了、書寫能力提升了、良好的英語書寫習慣養(yǎng)成了,還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樂學英語之情。
在高年級可以根據他們掌握的詞匯量來開展各類演講比賽。比如六年級學完了“Protect the Earth”這一課后,我給學生定了“How to protect the Earth”這個主題,讓學生在課外自己撰稿練習演講,再安排一課時間讓學生演講展示,這樣的活動使學生“說”與“寫”的能力并長。每次競賽活動,勝利者都歡欣鼓舞;未獲得勝利的學生也毫不氣餒,反而會暗中努力,爭取進步。學生在積極的競爭氛圍對英語的學習越來越主動,無形中促進了情智發(fā)展。
小學英語教學需要課外實踐活動作為依托,一方面讓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充實,另一方面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提高。但是活動的形式不能單一,而需要多元。靈活機動的開放性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克服膽怯,大膽在生活中使用英語交流,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英語之情,促進聽、說和思維等能力提升。
英語口語教學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簡單的課堂教學是無法讓學生的口語能力得以有效提升的。所以我們教師平時要做個有心人,要善于利用孩子身邊可利用的平臺為孩子搭建課外活動實踐的舞臺,讓孩子在具有挑戰(zhàn)性且好玩的實踐中充分進行口語訓練。這樣不僅鍛煉了孩子的膽量,也讓孩子們口語能力在活動過程中得到提升。例如,在四年級學生學完“Seasons”這一課后,我就利用學校的紅領巾小廣播站開展每日用英語播報當天天氣、氣溫以及適合做的事情的活動。首先我讓學生一起動手把廣播室的一面墻壁貼上各種天氣的圖形,通過環(huán)境的營造讓學生口語表達的欲望更加強烈,讓學生在內心欲望的引導下逐漸進入到表達的佳境之中。學生可以自主報名參與每日播報,每個參與的學生我都會給與一個小獎勵。這樣的課外活動形式非常受學生喜愛,他們不僅能用已學知識來進行天氣播報,更是拓展到使用英語描述身邊發(fā)生的各種趣事,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充分提高。有的同學說道:“Today the weather is very good,I feel very warm.”有的同學說道:“Tomorrow is another day.”…正是小廣播的形式讓學生逐漸掌握了英語口語的表達技巧,也正是因為廣播實踐活動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樂于表現自己,其口語應用的頻率越來越高,無形中促進了學生“情”與“智”的發(fā)展。
開放式課外活動的形式是多元的,我們可以在學生在學完課本知識之后,讓他們走入生活中,把所學知識與生活場景關聯起來,這樣不僅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已學英語知識的認知的理解,而且在生活的運用中能積極主動地去拓展。例如,在六年級學生學完“Protect the Earth”這一課后,我就布置學生對我們當前的環(huán)境進行調研,了解我們生活環(huán)境的污染源,探索更好的保障環(huán)境清潔的方式。學生從身邊人開始調研,逐漸深入更大范圍的調查研究。有的學生通過“采訪”的形式對自己的親朋好友進行了調查,認識到燃燒麥秸稈的情況依然存在,成為環(huán)境污染的一種因素。有的同學則將很多專家調查的內容納入自己的調查研究之中,認識到了環(huán)境的污染是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的。之后我讓學生撰寫一份“調研報告”,讓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逐漸提升英語寫作能力。有的同學寫道:“We should start from ourselves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有的同學寫道:“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s protecting ourselves.”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提升。
調查研究是學生自主學習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更是學生獲得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徑。教師要對調研形式的設計予以深入探索,一方面讓調研的趣味性更強,另一方面對調研的難度予以控制,避免因為難度過大造成學生參與積極性的降低。
總之,輕松活潑,含有豐富知識內涵和啟發(fā)性的課外活動能讓學生樹立英語知識“既好吃,又有營養(yǎng)”的理念,豐富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主動地、愉快地學習,收到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效果,使學生的“情感”與“智慧”都獲得顯性的進步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