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學府路小學 潘必望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可以通過設定特定情境、改變教學方法、開展實踐活動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能力,使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夠通過親自操作,更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最終實現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小學生對一些知識的理解能力還比較弱,因此,在教授數學學科中一些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時,數學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知識。在數學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時,可以通過設定特定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進行數學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數學教師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時,要善于運用設定特定情境的方法使教學更順利地進行。
例如,在學習“加法與減法”這一內容時,如果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加法與減法的規(guī)則和計算方法,讓學生依據課堂所學內容來進行訓練,便可能使一部分學生失去數學學習的興趣。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此部分的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展示幾幅數量變化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的數量變化來進行簡單的加法與減法計算。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工具來進行加法與減法的計算,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到加法與減法的奧妙,從而在數學課堂上培養(yǎng)動手實踐操作能力,使小學生更加樂于學習小學數學,使課堂教學進行得更順利。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注重按照相應的節(jié)奏完成教學任務,而不關注學生在課程當中是否有所收獲,在課堂中只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講。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喪失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懂得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對數學課程的學習提升自己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從而促進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平移和旋轉”這一內容的教學時,可以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之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利用閑置物品來做一些平面圖形,如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梯形,讓學生借助自己制作的平面圖形來進行圖形的平移,從而讓學生在動手實踐操作過程中體會到平移的含義。在學習“旋轉”這一內容時,教師同樣可以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教師首先向學生播放一段制作風車的視頻,讓學生每個人都自己動手制作一個風車,然后通過風車的旋轉來理解旋轉的含義。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親自操作過程中體會各個概念的含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若想要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就必須開展一定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升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為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教師在進行實踐活動之前對實踐活動做好周全的規(guī)劃,并付諸行動。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與正方形”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首先將學生平均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實踐活動。教師向學生展示兩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圖片,讓學生依據教師展示的圖片來進行小組討論,討論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在討論完畢后,教師再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進行總結。在教師總結之后,讓學生依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定義來畫出長方形與正方形。通過這種實踐活動的方法,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使學生能夠在親自參與課堂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動手操作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在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其動手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通過數學課堂既能收獲數學學科的理論知識,又能培養(yǎng)自身的綜合實力,最終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