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華園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西 欽州,538021)
糖尿病主要是因胰島素分娩不足或(和)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而致的內分泌性疾病,該病會造成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1]。糖尿病主要分為1 型、2 型糖尿病,前者需外源性胰島素控制血糖指標;而后者盡管發(fā)病因素為胰島素抵抗,但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胰島素分泌不足成為主要矛盾,造成血糖水平升高[2]。對于兩類糖尿病患者均需合理的控制血糖指標,而目前臨床普遍認為胰島素是血糖控制的主要方式。本文就近年來胰島素及其類似物治療糖尿病的相關研究進行整合如下。
1.1 速效胰島素臨床較常見的速效胰島素包含:門冬胰島素、賴脯胰島素以及賴谷胰島素。姜艷麗[3]研究顯示,針對初發(fā)型糖尿病和血糖控制不佳患者采取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強化治療,能缺的確切的治療效果,能將血糖指標控制于理想范圍內,且可降低低血糖風險。速效胰島素能在短時間內分解為單體,相較于普通胰島素其吸收迅速,具有更短的到達峰值時間,但作用時間相對較短[4]。為此,速效胰島素通常于餐前10min 注射,可在餐后迅速達到藥物峰值,該類藥物符合正常人群機體胰島素生理特點,可有效的控制血糖,且因其作用時間較短,因此出現低血糖的風險也隨之降低。
1.2 長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主要是指由低精蛋白生物合成的胰島素,主要有精蛋白鋅胰島素、地特胰島素、甘精胰島素,該類藥物起效時間相對較慢,持續(xù)時間長,用藥后藥物峰值不顯著。在糖尿病治療中往往作為補充下胰島素使用,針對胰島素分泌不足的患者可使用該藥物彌補[5]。康娟[6]研究顯示,針對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長效胰島素+口服降糖藥治療,能有效控制血糖指標,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該類藥物對產后血糖控制的效果不明顯,通常用于控制基礎血糖指標。往往于入睡前或晨起時給藥,對于入睡時給藥的患者需注意夜間出現低血糖的狀況。
1.3 混合胰島素短效、速效胰島素配比適當的中效胰島素形成預混胰島素,能在保障補充適量基礎下胰島素的同時,有效降低餐后血糖[7]。但針對胰島素混合比例仍需進一步探討,根據患者的自身狀況,選擇適宜的方案。
2.1 普蘭林肽該藥物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胰淀素,其與胰島素均存在與β細胞內,分泌比例低于胰島素。辛菲等人[8]研究發(fā)現,對于2 型糖尿病患者給予普蘭林肽+甘精胰島素治療,可有效控制血糖指標,降低低血糖風險,相較于單獨使用胰島素,其能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普蘭林肽能有效抑制餐后過高的胰高血糖素,減低吸收的食物,減少體質量。同時該藥物還能促進胃排空,降低葡萄糖進入血液的速率。但普蘭林肽作為長效人胰島素類似物,能模擬生理性基礎胰島素分泌狀況,但在治療過程中僅具有輔助效果,單獨使用效果不佳。普蘭林肽經皮下注射后,其絕對生物利用度可達30~40%,可在用藥后20min達峰值,半衰期為45min,藥效持續(xù)作用時間可達3~4h。該藥物與白蛋白結合率較小,通過腎臟代謝,目前尚未發(fā)現其在腎功能不全是蓄積,但仍建議腎臟損傷的患者慎用。
2.2 艾塞那肽艾塞那肽是一種由39 個氨基酸組成的肽,從毒蜥唾液中分離而來,其中約1/2 的氨基酸與人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一致。經臨床研究發(fā)現,該藥物能與人體較多部位,包含腦部、胰腺的GLP-1 受體結合,具有葡萄糖調節(jié)作用,能強化葡萄糖依賴的胰島素分泌,降低肝輸出葡萄糖量。李陽等人[9]研究顯示,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艾塞那肽周制劑+二甲雙胍,可起到良好的降糖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體質量,且能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機體慢性低度炎癥狀況。趙倩等人[10]研究發(fā)現,針對2 型糖尿病患者應用艾塞那肽,可有效的降低患者體質量、控制血糖指標,同時還能降低胰島素用量,緩解亞臨床炎性指標水平。糖尿病患者經皮下注射艾塞那肽后,短時間內即可在血液中檢出(10~15min),通常在用藥后2h 達到峰值,半衰期為3~4h。其主要通過腎小球濾過后易蛋白水解的方式排出體內,因此當患者腎功能損傷時,其半衰期顯著延長,增加不良反應風險,建議慎用[11]。
注射給藥是臨床上最早應用并常應用的給藥方式,其中以皮下注射最多見。臨床為進一步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對胰島素的給藥風險進行深入研究?,F如今,常見的給藥方式包含,口服給藥。腹腔給藥、超聲給藥、直腸給藥等[12]。①注射給藥,較常見的給藥方式包含靜脈注射、皮下注射、胰島素泵給藥。通常速效、短效、中效胰島素均采取該方式給藥。所注射的部位與局部血流狀況是影響皮膚注射給藥的重要因素,其中以腹部注射吸收速度最快,臀部注射相對較慢。且注射液的濃度、運動也會對皮下注射的吸收造成一定影響;胰島素泵給藥更多是用于糖尿病的強化治療中?;谝葝u素泵給藥能有效模擬生理胰島素的分泌過程,而且胰島素的輸入量能夠隨時根據患者的血糖變化值進行調整,且輸注過程中輸注的部位準確,血糖控制效果更為平穩(wěn)[13]。②吸入給藥主要指利用專門的器械霧化胰島素,再通過吸入達到肺部,該方式主要優(yōu)勢表現在:肺泡的毛細血管其血液循環(huán)較好,上皮細胞具有較高通透性,且出現肝臟首過效應可能性低,胰島素吸入肺部能夠迅速進入血循環(huán),并迅速起效。口服胰島素藥物的制備中大量采用了復乳、脂質體以及微球技術,使得胰島素口服效果的穩(wěn)定有所提升[14-15]。腹腔給藥方式是比較新穎的胰島素給藥方式,主要通過皮下腹膜入口裝置給藥。
現如今胰島素及其類似物的種類較多,且其治療效果、使用人群均存在一定差異,臨床選擇時需根據患者自身狀況適當的選擇治療方案。同時在治療過程中積極檢測血糖變化,及時處理不良反應。總而言之,胰島素及其類似物是目前糖尿病患者治療的研究方向,仍需研制有效的胰島素制劑,更好的控制血糖,降低并發(fā)癥風險,進一步提神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