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慶
(南通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控中心,江蘇 南通 210000)
農村地區(qū)畜牧業(yè)發(fā)展特點是規(guī)模化水平低,主要通過家庭單位進行養(yǎng)殖繁殖,總數量大且范圍廣,許多畜禽的繁殖都是在農舍內或河流附近完成,導致畜禽糞便排泄。畜禽糞便造成土壤、空氣和水的污染,對農村居民的生活環(huán)境產生嚴重影響,并阻礙農村環(huán)境污染管理。
農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意識薄弱,基礎設施不完善,因此仍然存在堆積垃圾現象。生活中危險廢物、玻璃瓶、飲用水罐、不可降解的農用塑料袋直接排放或沉積在村莊溝渠中。大量生活垃圾在大雨中直接沖入河道,造成病毒和細菌的傳播,溢出液體會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農村地區(qū)對垃圾處理的意識較差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基本設施不完善,導致村民將生活垃圾任意堆放,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溝渠中,污染物滲入地下、土壤和河流中,對農村地區(qū)居民日常飲用水造成危害。
實踐經驗中表明,在相同的污水處理需求下,使用若干個小型污水處理廠的總費用往往低于大型污水處理廠的相應費用。當前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運營管理處于缺乏有效機制,缺失專業(yè)資質,欠缺主動管理意識的狀態(tài),不具備有效管理運營大量設施的基礎和能力,導致大量公共污水處理設施長期無人維護“曬太陽”;污水處理設備產生泄露時對于周邊環(huán)境造成大規(guī)模大范圍污染等情況。
農村居民具有散居特點,戶與戶之間居住距離較遠,農村生活污水的收集面積大,增添了農村生活污水收集難度。與城鎮(zhèn)污水處理的大量資金支持不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基礎設施相對滯后,管網建設資金投入占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較大比重,且由于農村集體經濟及村民收入較城鎮(zhèn)相比較低,使得管網配套建設難以得到有效保障,配套管網建設資金無法足額保障,維護費用缺口較大,增加了農村生活污水收集難度。加之農村生活污水量少,水量不穩(wěn)定,導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處于間歇性甚至是停止運行狀態(tài)。
污水處理系統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基礎設施,然而污水治理不僅前期投入資金龐大,中后期投入資金也較大,屬于長線投資,但短期內看不到效果。因為我國農村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當地政府資金緊張,即使能夠撥付專項污水治理款項,也只能維持一時,無法對整個污水處理系統及后續(xù)的維護運營進行全額資金投入,這樣一來就會導致污水處理系統因資金短缺而得不到及時維護和升級,阻礙了農村污水治理的長遠發(fā)展。
一體化MBR工藝是指膜分離與生物膜處理有機結合的新型污水處理技術,其通過膜分離的原理提高活性污泥的濃度,從而強化生物反應器的功能并省去二沉池,保證在發(fā)生污泥膨脹的同時也可穩(wěn)定運行。但該工藝易產生膜污染,出現膜通量下降、膜分離阻力增加、膜分離特性改變等問題;另外膜組件及施工成本投入較高,且運行維護困難,適用于對污水處理質量要求較高同時對水體環(huán)境比較敏感的農村污水處理項目。
若想改進農村污水治理效率,首先需扭轉農村居民有關污水處理的固有印象,通過宣傳教育深化農村居民的污水治理意識,讓農村居民正確認識污水處理,明白污水處理與自身之間的關系和責任,這樣可以督促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規(guī)范污水處理方式,規(guī)避亂排亂放現象。我國大部分農村經濟不發(fā)達,青壯勞動力都選擇去往大城市打工掙錢,留在農村的多為老人和兒童,文化水平較低,對新事物接受能力有限,面對這種情況,當地農村政府應采取較為溫和的方式,對老人和小孩展開污水治理宣傳工作,讓污水治理深入人心,并成為農村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針對農村生活污水差異大、地域廣、收集難度大、水質變化大等特點,應堅持應收盡收、因村制宜、雨污分流、經濟合理和安全可靠的原則,可采用分流制或合流制兩種收集模式。其中,分流制主要采取的是農村生活污水收集采取的是單獨收集管網,利用溝渠、管道及地表徑流等模式,將收集到的生活污水就近排入污水處理系統。合流制則是利用同一管渠收納農村生活污水和雨水的模式。
人工濕地具有出水水質好、生物安全性高、污染物去除力強、建設和運行成本合理、管理方便等特點,已被廣泛用于惡臭水體處理中。農村污水中存在動物糞便、農藥殘留等物質,應用人工濕地技術可有效改善農村水質。人工濕地根據其結構可分為地表濕地和地下濕地。地表濕地可通過微生物分解有效去除有機物,并通過過濾和沉淀有效去除懸浮物。地下濕地分為水平地下和垂直地下濕地。水平濕地是指從填充床一端流入污水并從另一端流出凈化后水體,而垂直濕地是指污水從填充床表面垂直流入底部并通過擴散和植被轉移進入深層填料區(qū)域。濕地中的植物可吸收水體中氮和磷,并實現反硝化和除磷效果。植物根部促進氧轉化并增加填料氧含量,可促進濕地快速分解污染物。當前農村地區(qū)通常將垂直地下濕地和水平地下濕地結合使用,可以充分利用硝化和反硝化能力,達到更好的脫氮效果。人工濕地投資少、節(jié)省電力、運維成本低,特別適合在農村地區(qū)廣泛使用。濕地建設成本和處理成本低于污水處理廠,每噸廢水運行成本僅為0.15元。污水經過人工濕地處理后,污染物大幅降低,可作為農業(yè)灌溉水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缺水地區(qū)灌溉問題。
通過農村水體污染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總結了農村環(huán)境污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農村水體污染治理的建議。以期促進農村地區(qū)居民樹立綠色發(fā)展理念,建設生態(tài)文明鄉(xiāng)村,實現新農村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促進農村生態(tài)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