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經貿大學 周澤坤
深度鏈接,又稱深層鏈接、內鏈,是指設鏈網站提供的鏈接服務使用戶繞過被鏈網站的網址,獲得被鏈網站信息,而此時頁面地址欄顯示的是設鏈網站的網址卻不是被鏈網站網址的行為。深度鏈接主要特點為:(1)設鏈網站將被鏈網站“隱藏”起來,網絡用戶一般很難發(fā)覺自己瀏覽的信息是從其他網站鏈接而來的。即網絡用戶會誤以為信息是設鏈網站提供的,具有一定的模糊性。(2)網絡用戶是在設鏈網站的引導下訪問被鏈網站。
普通鏈接是指網絡用戶可以通過鏈接跳轉至另一個網頁,并且可以直接發(fā)覺是從設鏈網站跳轉至被鏈網站的,可以直接知道自己所瀏覽信息的真正網頁,普通鏈接一般不構成侵權。而深度鏈接并不具有像普通鏈接這樣的“直接性”,容易使網絡用戶誤認為是設鏈網站原創(chuàng),較易構成侵權。
2.1.1 服務器標準
在司法實踐活動中,大多數(shù)法院把服務器標準作為判斷深度鏈接是否侵權的依據。深度鏈接侵權行為的服務器標準即只要內容沒有上傳至服務器就不認為是侵權,如果內容上傳至服務器,又沒有經過被鏈網站許可或是不屬于合理使用行為,則構成侵權。例如,正東唱片有限公司訴北京世紀博悅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允許將其錄音制品上傳至網絡,被告辯稱只是提供了鏈接服務,并沒有將原告的作品上傳至自己的服務器,法院最終因被告對原告作品進行編排從而對作品進行直接控制判決被告侵犯了原告信息網絡傳播權,這個案例在一定程度上為服務器標準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2.1.2 用戶感知標準
雖然服務器標準在我國廣泛應用,但是為了解決某些新問題,逐漸出現(xiàn)了用戶感知標準。用戶感知標準是指以公眾的一般認知為標準,普通網絡用戶主觀上認定所瀏覽的內容來源于設鏈網站,不能發(fā)覺信息來源于被鏈網站,則認為是深度鏈接侵權行為。例如,2014年樂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寧波日報報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一案中,樂視網依法取得了涉案電視劇《我是特種兵》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而寧波日報集團的網站提供了涉案電視劇的點播業(yè)務的過程中,網頁地址欄一直顯示的是寧波日報集團的網址,公眾通過主觀認知不能判斷該視頻來自樂視網,遂可以根據用戶感知標準認定寧波日報報業(yè)集團的鏈接行為侵犯了樂視網的網絡傳播權。
2.1.3 實質呈現(xiàn)標準
因服務器標準還有很多不足,不能完全適應國家保護正版作品大局的發(fā)展,當設鏈網站通過一定方式證明作品僅用于鏈接服務時,就不能認定其侵權,權利人只能采取技術措施加強網站的安全性,這樣會加大權利人的網站設置成本,損害權利人相關利益。用戶感知標準主要通過公眾主觀感知,往往不具有準確性,對設鏈網站來說有失公平,在司法實踐活動中逐漸被否定,于是,出現(xiàn)了新的判斷標準——實質呈現(xiàn)標準。
實質呈現(xiàn)標準既不同于用戶感知標準的主觀性,也不同于服務器標準的必須將作品上傳至設鏈網站的服務器,它是指設鏈網站未經被鏈網站許可,在自己的網站向網絡用戶展示他人的作品,則構成對他人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權。設鏈網站只要實質呈現(xiàn)了被鏈網站的內容,就構成了侵權。
2.2.1 深度鏈接與信息網絡傳播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規(guī)定:“信息網絡傳播權即以有線或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或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p>
對于深度鏈接是否侵犯了信息網絡傳播權,各界有不同的結論。例如,華納唱片公司訴音樂極限網一案中,華納唱片公司擁有某些曲目的著作權,而公眾卻可以在極限音樂網下載相關曲目,事實上華納唱片公司并沒有授權極限音樂網使用相關曲目,所以華納唱片公司認為極限音樂網侵犯了其信息網絡傳播權,極限音樂網稱并沒有對曲目進行下載,只是為公眾提供了鏈接服務。法院認為網絡用戶在極限音樂網就可以對相關曲目進行下載,容易使公眾認為相關曲目直接來源于極限音樂網,因此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我認為,深度鏈接并沒有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是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客觀事實行為,提供作品行為指向的是起初將作品公布于網站中的行為,即將作品上傳至服務器的行為,而非提供信息存儲空間、鏈接以及接入設備等行為,如果只是向公眾提供鏈接服務,則不構成侵犯權利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這個觀點也迎合了判斷深度鏈接侵權的服務器標準。
2.2.2 深度鏈接與復制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規(guī)定:“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痹O鏈網站將被鏈網站的作品傳播至用戶瀏覽器,設鏈網站只是向瀏覽者提供了鏈接的導向,并未復制被鏈網站的作品。因此,我認為,深度鏈接并不侵犯復制權,對合法內容的深度鏈接不構成對復制權的直接侵權。深度鏈接行為并不是使作品被重新以一個新的作品的形式傳播,而只是使作品傳播的范圍擴大了。因此,深度鏈接行為并不是對被鏈網站的作品進行復制,再重新發(fā)表的行為。
復制權在一定程度上更強調固定性,在此基礎上或者可以把深度鏈接行為看作“臨時復制”,它只是對網絡用戶起到一個指引作用,只是短時間的瀏覽,并不是長時間固定地存在于設鏈網站,僅僅是進入被鏈網站瀏覽信息的一種途徑,與復制權大不相同。
我國現(xiàn)行法律對于深度鏈接行為沒有標準的規(guī)范,設鏈網站有關提供鏈接服務的合法性還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而在互聯(lián)網的大數(shù)據時代,鏈接服務愈加廣泛,遂會引發(fā)越來越多的侵權糾紛,盡管鏈接服務行為并不一定是侵權行為。在司法領域加強對深度鏈接的規(guī)制,國家立法統(tǒng)一認定深度鏈接行為的法律屬性,使各個網站能夠合理運用其鏈接的權利,當然也要遵守誠實守信原則和保護社會公眾利益的原則,設鏈網站也要盡到告知義務,做到合法、合理利用鏈接服務,從而更好地為公眾提供便利。相信通過立法規(guī)制鏈接行為,不斷對法律進行完善,對深度鏈接侵權行為認定程序不斷細化,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有序的網絡環(huán)境。
指導案例不僅對司法實踐和理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司法工作人員斷案和人民群眾學習法律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指導案例作為法律案件中有特色的、法官處理適當、適用法律合理的案件,在某一方面也彌補了法律空白的缺陷,使司法工作人員能夠更統(tǒng)一、公正、有效處理案件。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處理相關案件應當參照指導案例。所謂應當參照,就是若無特別規(guī)定,必須參照。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大肯定了指導案例的價值,法官在審理與指導案例相似的案件時,把指導案例作為說理的依據,是符合法律原則或精神的,使案件的判決更具有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