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貴州荔波縣洪江村藝術中心,陳列著李慧熙創(chuàng)作的一件裝置藝術作品——孩子們踢爛的數(shù)十個足球和一雙球鞋鑲嵌成色彩斑斕的巨大球面,右下方的成人球鞋,如一只手托舉起球面寓意的“希望之球”。這件被命名為《在洪江的1000個小時》的作品,飽含著足球教練、藝術家、藝術教師李慧熙對中國足球騰飛的滿腔期望,也濃縮了他和妻子徐濤為山村留守兒童提供公益足球與藝術教育的殷殷心血。
一發(fā)不可收的“偶發(fā)緣分”
美術流派上有一種“偶發(fā)藝術”,教洪江村的孩子們踢球和畫畫,用徐濤的話說,是由“偶發(fā)緣分”發(fā)展成長久的師生關系。
洪江村位于貴州省荔波縣朝陽鎮(zhèn),毗鄰聞名遐邇的小七孔景區(qū)。2016年,在貴州省教育廳的幫扶和時任駐村第一書記馬麗華的帶領下,洪江村開啟了藝術村落打造和農(nóng)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正是在這一項目的吸引下,2019年,原本在北京從事藝術工作的李慧熙、徐濤和一批藝術家移師洪江“認養(yǎng)”老房子、打造工作室。
蓋房子時,李慧熙和徐濤認識了村寨里的一個小男孩——莫庭誥。他十歲,大大的眼睛,女孩般靈秀,一見之下便讓他們心生喜愛。得知莫庭誥喜歡踢球,徐濤拍拍他說道:“李老師原來是踢足球的,他可以教你!”
青少年時期,李慧熙曾在大連市體育學校踢了八年專業(yè)足球。在足球理念超前的孫鳳玉教練的培養(yǎng)下,技術全面的李慧熙成為中國足球場上第一位“自由人”(球在哪人在哪),和自己的雙胞胎哥哥李智熙一度叱咤球場。后來,李慧熙因為求學,告別了足球生涯,先后轉向金融、藝術等領域。而他昔年的隊友,有八位進入了國家足球隊,包括現(xiàn)在的中國女足主帥賈秀全、曾經(jīng)的“第一國門”傅玉斌、“金靴獎”獲得者王學龍、曾任各大俱樂部A級教練的何劍波等。
與莫庭誥的相遇,無意中拂開了李慧熙塵封的足球歲月。自己一身球技,何不傳授下去?抱著這一想法,李慧熙收下了他的第一個學生。
李慧熙初到洪江正值2019年寒假,而后又趕上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在困守村中的孩子們的接龍“擴列”下,來踢球的孩子從一個變成了兩個,兩個變成了五個,不到一個月時間,全村各寨的孩子都來了。“我們給小朋友買隊服,從1號買到了66號?!?/p>
李慧熙、徐濤所在的寨子叫拉岜,意思是“云巖下的山寨”。村里沒有運動場,一所村中父輩曾就讀的小學的籃球場,成了李慧熙和孩子們的訓練場地。學校面臨改建后,李慧熙、徐濤又帶著孩子們在村寨的平地、田埂上,甚至是修房的空地里訓練,穿著黃衫藍褲球服的孩子們成了山寨里最亮麗的風景。
暑假,天氣炎熱,足球課原本只安排在上午,但孩子們主動要求下午也上。中午,一些住得遠的孩子要騎自行車趕回家吃飯。不忍孩子們奔波,徐濤把他們的午飯也包了,“每天都做二十多個學生的飯”。傍晚分別時,明明第二天就能見到,孩子們還是依依不舍:
——“老師,給我們買個帳篷吧,我們就在外面住著,早上起來就能看見你們?!?/p>
——“外面有蛇,不可以?!?/p>
——“老師,那我們睡在床底下也行?!?/p>
——“不行,床底下很潮濕?!?/p>
有的孩子早上7點來敲門,到晚上7點也不回去。天黑了,村里沒路燈,李慧熙、徐濤就在后面開著車用車燈給孩子們照明……
對每個來學踢球的孩子,李慧熙、徐濤始終堅持公益原則,并自掏腰包給他們買球、球服、運動鞋甚至連衣裙、皮鞋。一年多時間里,孩子們踢破了兩百多個足球。為了省錢,李慧熙曾嘗試用針線縫,縫了又破,最后還是只能買新球;有的孩子“費鞋”,他們就買了一雙又一雙……徐濤說:“一開始覺得和孩子們只是一種臨時的師生關系,處久了,慢慢地就從心底里愛上了這些孩子?!?/p>
像教芭蕾舞那樣教足球
李慧熙將洪江村的小球隊命名為“希望之星”,并將自己總結的對足球的一句感悟“每天重復昨天的故事,每天超越自我”作為口號激勵孩子們。
教足球,李慧熙琢磨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他把梅西、羅納爾多、C羅等足球“大神”的動作進行分解,陸續(xù)編了一套22節(jié)的足球操,并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技巧,技術課、實戰(zhàn)課雙管齊下,毫無保留地把孩子們教透。此外,李慧熙還借鑒巴西的桑巴舞,給孩子們開設了韻律課,讓他們感受足球的韻律、節(jié)奏。徐濤形容為“像教芭蕾舞、鋼琴那樣細致”。
9月開學,孩子們都去縣城上學了, 村寨里一下安靜了下來,忙碌了一個暑假的李慧熙、徐濤極不適應忽然的停課。同時,李慧熙深知,足球操課程還需要鞏固, 于是決定周末去縣城給孩子們上課。
每到周六日,一早,李慧熙和徐濤就帶著頭天晚上做好的孩子們愛吃的面包、海苔肉松飯團、培根、披薩等20人份的午餐,翻山越嶺到縣城體育館和孩子們會合。每個周末相見的瞬間,師生們都興奮不已。徐濤的感覺是“好不容易熬過了5天,終于見到了心愛的寶貝們”!
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孩子們邊念著口訣邊做著動作就把世界頂級球星的動作練會了。最認真練球的莫浩杰,原是學校足球隊的替補隊員,每次校隊外出比賽都不帶他,讓他特別失落。暑假里,徐濤鼓勵他:“開學了,讓他們看看你的厲害!”
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奶奶要干農(nóng)活,莫浩杰常常背著不到兩歲的妹妹來訓練。一個暑假下來,莫浩杰長高了一大截,從一個球不會顛到能顛一百多個,把職業(yè)隊的技術動作練得十分嫻熟,并被推選為球隊隊長。開學后,學校班級比賽,他“嗖嗖嗖”踢進去幾個球,同學們都驚呆了!等到縣級比賽,莫浩杰幾乎每場都進球。如今,代表縣里去州里比賽,莫浩杰都作為主力隊員上場,儼然成了荔波縣U-12階段的“球王”。
因為莫浩杰的“逆襲”,李慧熙到縣城教學后,荔波各小學愛踢足球的孩子們紛紛來“蹭”課、拜師,壯大了這支從大山里走出的小球隊。
足球,踢向更廣闊的世界
2020年暑假期間,李慧熙帶孩子們在洪江村的寨子里訓練時,適逢貴州省教育廳副廳長鞠洪來視察,孩子們現(xiàn)場展示了一段訓練有素的足球操,鞠洪給予高度評價,并鼓勵他們走出大山,去省城交流交流、踢場比賽。
這句話,孩子們聽在耳里記在心里,隔三岔五就纏著李慧熙、徐濤問:“什么時候去省城比賽?”為了圓孩子們的夢,徐濤聯(lián)系了貴州省十連冠校隊——貴陽市第二實驗小學足球隊與洪江“希望之星”小球隊打一場友誼賽。
比賽定在12月。還有兩個多月時間,為了加強訓練,除了周六日,李慧熙和徐濤每周一到周五下午也趕到縣城體育館,利用孩子們放學后的時間訓練。
出征前,平時便十分關注、支持“希望之星”小球隊的教育廳駐洪江村第一書記曾洪波,特地為這些大多沒出過縣城的孩子安排了參觀貴州大學和貴州博物館的行程,村主任韋開科則親自來送行。
比賽當天,“希望之星”的小將們頑強拼搏、奮勇當先,一度占據(jù)比分優(yōu)勢,但由于客場作戰(zhàn)、連續(xù)旅途勞累,孩子們在比賽最后5分鐘體力不支,最終以3∶4的比分惜敗。孩子們出色的表現(xiàn)給對手和全場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賽后,對方教練表示,歡迎孩子們到貴陽上學、踢球。
在李慧熙和徐濤看來,貴陽之行最大的意義不在于踢了一場球,而在于,參觀博物館、大學的安排,讓一次足球交流賽變成了更有意義的研學活動,孩子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在心里種下了高遠理想的種子。而這,也是李慧熙和徐濤最希望帶給他們的。
李慧熙和徐濤有一個“遙遠的計劃”——讓孩子們踢著足球進名校。為此,徐濤把國內(nèi)開設足球專業(yè)的院校都捋了一遍,制作了一個表格,為孩子們今后備考特長生做準備。他們還計劃,以后每隔一段時間,就回荔波給孩子們集訓、備戰(zhàn)高考。今年暑假,李慧熙和徐濤原本精心組織了一場北京、大連的公益研學旅行,計劃帶孩子們?nèi)⒂^清華、北大,跟大連的職業(yè)球員交流。并且,他們?yōu)楹⒆觽儬幦〉搅饲迦A附中足球特長生的測試機會?!斑@條路踏出去了,孩子的人生將徹底發(fā)生變化。”遺憾的是,出于安全和防疫等考慮,這趟研學旅行計劃報備給相關部門后未予批準。
李慧熙認為,青少年足球教育,需要真正有能力者心甘情愿、將之作為一項事業(yè)去做,同時需要有好的環(huán)境、各方力量的支持,才能讓更多孩子參與和受益,才能帶動下一代足球水平的整體發(fā)展和提高,才能一代更比一代強,向世界一流水平靠近。
藝術,在大山田野里綻放
李慧熙教孩子們踢球時,徐濤也沒閑著。得知北京798藝術區(qū)的一家畫廊正在征集兒童畫展的作品,徐濤想到把孩子們的美術作業(yè)收集起來去投稿。一問之下,都沒有。徐濤便買了紙筆、顏料發(fā)到每個孩子手里,讓他們現(xiàn)作。
盡管生活在新崛起的藝術村,在學校里也接觸過美術,但孩子們對于藝術的感知并沒有徹底迸發(fā)出來。孩子們說畫不出來、不敢畫。李慧熙便把畢加索的立體主義講給他們聽,給他們看畢加索的畫。孩子們仿佛開了竅,頓時有了信心,大膽畫了起來,其中一些作品甚至有名作之風。
當徐濤把孩子們的畫拿去投稿時才發(fā)現(xiàn)已過截止日期。不想食言的徐濤決定自己給孩子們辦一個畫展。作為策展人,徐濤曾為兩百多位藝術家、美院院長策展,辦兒童畫展是頭一遭,但這個展覽她傾注了最多心血。經(jīng)過精心的籌備,六一兒童節(jié)當天,徐濤、李慧熙帶著孩子們舉辦了一場只有村民、天空、田野、小鳥觀看的田埂上的兒童畫展,上了一堂田野里的美術課。
由此,踢球之余,李慧熙和徐濤也時不時給孩子們講講藝術史,帶孩子們欣賞藝術大師的作品,設置一些主題讓孩子們創(chuàng)作。
提到李慧熙如今的身份——藝術家,背后是一段飽含父愛的故事——在上一段婚姻中,李慧熙有一個視如己出的聾兒繼子。為了讓繼子成為為社會所尊重的人,李慧熙為他選擇了學習藝術這條路。從繼子幼年開始,李慧熙就坐在小板凳上陪他上課,自己學一遍,“咀嚼消化”后再教他無數(shù)遍。這一陪就是28年。其間,李慧熙不惜辭去銀行高管的工作,放棄自己的事業(yè),默默地以父親的身份教育他成人成才,為他策劃多場國內(nèi)外畫展,最終將繼子培養(yǎng)成知名畫家。這一過程中,學習能力出眾的李慧熙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造詣,但直到功成身退,李慧熙才開始以藝術家的身份“做自己”。
和足球一樣,李慧熙、徐濤教孩子們畫畫不僅有方法、會啟發(fā),更將很多人生道理、價值觀等融入繪畫主題里,讓孩子們通過畫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經(jīng)過學習,孩子們越畫越好。2020年暑假,徐濤策劃了一場“我的顏色”荔波少兒藝術創(chuàng)作大賽,并在洪江村藝術交流中心舉辦了獲獎作品展。除了洪江村的孩子,荔波縣的5所小學也受邀參加。徐濤還邀請了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天津美術學院院長鄧國源、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副院長王華祥等眾多國內(nèi)有影響力的藝術家、藝術教育家、美術館館長擔任評委。洪江孩子充滿靈性和表現(xiàn)力的畫作讓評委們喜愛、感動不已,每個評委都認真地給孩子們寫了獲獎作品評語和寄語。批評家賈方舟評價此次大賽:“若干年后,洪江村不再只是居住著一批‘移民畫家,還會在這個美麗的山村出現(xiàn)一批土生土長的畫家?!?/p>
畫展之外,孩子們的畫也被推薦到雅昌網(wǎng)、美術報等媒體刊登。2020年國慶節(jié)期間,徐濤還把洪江孩子的作品推上了美國曼哈頓上空的迪士尼大屏幕……
2021年初,李慧熙、徐濤暫時離開洪江回到了北京。從第一節(jié)課到最后一節(jié)課,他們在洪江的課時實際上已超過1500個小時。如今,洪江村的孩子周末不再像以前那樣只顧著玩耍、看手機,而更多在一起讀書、畫畫、踢球。孩子們的眼界開闊了,對自我的要求提高了,學習成績也進步了,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一位藝評人贊道:“這就是藝術的力量,也是李慧熙和徐濤的偉大之處?!?/p>
眼下,李慧熙、徐濤在洪江“認養(yǎng)”的房子尚未完工。他們已決定,把工作室改建成山村兒童美術館、多媒體教室和足球訓練場地。作為藝術家杜尚“生活高于藝術”理念的忠實擁躉,李慧熙、徐濤將繼續(xù)在熱氣騰騰的生活里,用足球與藝術,用愛與美,鋪就山村孩子的成長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