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燕
(山西水資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娘子關泉是山西省19個巖溶大泉之一,由于受到降雨和人工鑿井開采、煤炭開采等活動影響,娘子關泉流量總體呈現(xiàn)下降趨勢。作為陽泉市工業(yè)和城鎮(zhèn)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娘子關泉泉流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陽泉市的供水量,進一步制約著陽泉市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因此通過科學方法,合理地預測娘子關泉流量發(fā)展變化,對該泉域水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和保護至關重要。
娘子關泉泉域總面積7217km2,位于山西省東部,與河北省毗連。泉域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0.9℃,多年平均水面蒸發(fā)量1202mm,多年平均降水量533.86mm,降雨年內分布極不均勻,且多集中在7—9月份。泉域內河流大部分屬于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只有瀟河屬黃河流域的汾河水系,與巖溶系統(tǒng)有水力聯(lián)系的地表河流,主要為溫河、桃河、松溪河、清漳東源、清漳西源。泉域內地形總體呈南北高中間低,西部高、東部低,海拔在342m~1874m之間。泉域內主要含水層為O1、∈3f白云巖及∈2z鮞狀灰?guī)r及O2灰?guī)r。大氣降雨和河道、水庫滲漏補給是泉域的主要補給來源,巖溶水接受補給后,在泉域南側從左權、和順、昔陽、張莊、巖會,中部的壽陽縣城、陽泉北、巖會,北側從盂縣清城、郊區(qū)河底、平定巨城向娘子關泉匯集,形成南北中三條巖溶地下水主要徑流帶。娘子關泉出露于娘子關鎮(zhèn)程家至葦澤關之間的綿河河漫灘及階地上,是區(qū)域巖溶水排泄中心;它由坡底泉、程家泉、城西泉、五龍泉等11個泉組組成,2011—2019年平均流量為7.05m3/s[1]。
移動平均模型,又稱為滑動平均法,當觀測序列數(shù)據(jù)不存在急速增減,也不存在季節(jié)性變化時,非常適用移動平均法進行預測,其可以消除時間序列受隨機波動的影響,顯示數(shù)據(jù)的發(fā)展趨勢。移動平均模型是根據(jù)時間序列資料逐項推移,以過去的一定項數(shù)的觀測值的平均值作為下一期的預測值[2]。其表達式為:
式中:t——時間序列的長度;
y——序列的觀測值;
k——移動平均模型的階數(shù),一般試算確定。
指數(shù)平滑模型,是用本期的指數(shù)平滑值作為下一期的預測值[3]。指數(shù)平滑模型考慮了各期數(shù)據(jù)的權重問題,其特點是數(shù)據(jù)的權重按照由遠及近遞增,對較新的數(shù)據(jù)給予更大的權重。其表達式為
式中:Et——第t期的平滑值(E0為初始值,通常設E0=y0);
α——平滑系數(shù)(0<α<1),通過試算法確定;
yt——第t期的序列觀測值;
Et-1——第t-1期的平滑值。
本文采用均方根誤差,來判別上述兩個模型的預測精度,均方根誤差越小,預測值的可靠度越大,反之預測值可靠度越小,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ε——標準誤差;
y——序列的觀測值;
y^t——序列的預測值。
根據(jù)娘子關泉1956—2019年流量觀測數(shù)據(jù),年平均泉流量為7.05m3/s,1964年泉流量為15.75m3/s,為1956年以來的泉流量最大值,1995年泉流量為5.73m3/s,為1956年以來的泉流量最小值,流量極值之比接近3∶1,泉流量年際變化詳見圖1。
圖1 泉流量和巖溶水開采量變化曲線
娘子關泉流量動態(tài)受降水量以及人工開采等活動的影響,呈現(xiàn)出一定的起伏波動,總體呈現(xiàn)下降趨勢。1956—1979年泉水平均流量為12.61m3/s,1980—2000年泉水平均流量減少為8.54m3/s,2000—2019年泉水平均流量減少為6.79m3/s。2000—2019年泉水平均流量較1956—1979年泉水平均流量減少5.82m3/s,衰減46.2%。但在2008年以后娘子關泉水流量基本趨于穩(wěn)定,近四年泉水流量穩(wěn)定在7.1m3/s以上。2019年娘子關泉實測流量為7.19m3/s,還原后泉水流量為8.34m3/s。娘子關泉流量在年內變化比較穩(wěn)定,娘子關泉流量最高峰同降水量最高峰不相吻合,一般滯后于降水量高峰2~3個月[4]。
娘子關泉域內開采巖溶水,始于20世紀60年代,直至20世紀70年代泉域內巖溶水的開采量都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年平均開采量約230萬m3;1980年巖溶水開采量為642萬m3,隨后巖溶水開采量逐漸增加;90年代隨著泉域內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工農業(yè)用水量增加,泉域內開始大規(guī)模的開采巖溶地下水,開采量迅速增加,榆次北山水源地就是在這時建成的。據(jù)調查,1980—2000年巖溶地下水年平均開采量約為1600萬m3。2000年后泉域內又先后建成了盂縣溫池水源、壽陽草溝水源地,巖溶水年開采量已經增加到4000萬m3以上,2015年巖溶水開采量超過為5000萬m3,較上世紀70年代增加了約17.8倍。近幾年,隨著巖溶大泉保護意識增強、水源替代工程建設和關井壓采工作的開展,巖溶水開采量有所回落并基本維持穩(wěn)定。
為避免巖溶水井開采量對泉流量分析預測的影響,本次依據(jù)2000年以后泉域內巖溶水井開采量數(shù)據(jù),還原泉域天然徑流量,由此得到2000—2019年娘子關泉域還原泉流量,并依據(jù)該還原泉流量序列進行泉流量預測分析。
移動平均模型的階數(shù)k為2以上的自然數(shù),階數(shù)k選擇的原則為:能使預測值與還原泉流量觀測值之間的均方根誤差(即標準誤差)最小。本次假設k為2,3…6分別計算移動平均模型的預測值及預測值與觀測值間的標準誤差。不同階數(shù)k下標準誤差計算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移動平均階數(shù)k與標準誤差的關系曲線
隨著階數(shù)k取值的增大,標準誤差呈現(xiàn)逐漸增大趨勢,故本次采用階數(shù)k=2對泉流量進行預測。
平滑系數(shù)a選擇的原則與移動平均階數(shù)k的原則相同,即選擇能使均方根誤差最小的平滑系數(shù)。本次分別假設a為0.1,0.2…0.9計算泉流量的預測序列,并計算預測值與觀測值間的標準誤差。不同平滑系數(shù)a下,標準誤差的計算結果如圖3所示。隨著a取值的增大,標準誤差呈現(xiàn)逐漸減少趨勢,故本次采用a=0.9對泉流量進行預測。
圖3 平滑系數(shù)a與標準誤差的關系曲線
分別取k=2和a=0.9進行移動平均模型和指數(shù)平滑模型計算,預測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還原泉流量觀測值與預測值
由圖4可知,移動平均模型2020年的預測值為8.35m3/s,指數(shù)平滑模型2020年的預測值8.34m3/s,兩者預測值基本相同。由于還原泉流量數(shù)據(jù)序列較短,時間序列前幾年的預測值與還原泉流量觀測值差距相對大些,越到時間序列的后面,預測值與實際值越接近??傮w上兩種模型預測值與還原泉流量的觀測值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均能較好地擬合還原泉流量。指數(shù)平滑模型的均方根誤差0.38,小于移動平均模型的均方根誤差0.44,說明對于本次預測,指數(shù)平滑模型的預測值更接近實際觀測值,其預測結果優(yōu)于移動平均模型。
通過對娘子關泉泉流量進行動態(tài)分析,并采用以上兩種不同的分析模型預測了娘子關泉還原泉流量,得出以下結論:
(1)1956—2008年娘子關泉流量總體呈下降趨勢,2008年以后泉流量趨于穩(wěn)定;
(2)兩種模型的計算結果相似,針對于娘子關泉的指數(shù)平滑模型的標準誤差更小,預測結果更接近泉流量觀測值;
(3)使用移動平均模型和指數(shù)平滑模型預測時,需要有大量的已知數(shù)據(jù),由于本次年還原泉流量的數(shù)據(jù)較少,僅有20年還原泉流量數(shù)據(jù),可能會導致泉流量預測時產生誤差。
本次預測在對娘子關泉流量進行動態(tài)分析的基礎上,利用時間序列分析法,分析預測了該泉的泉流量動態(tài)變化趨勢,可為泉域水資源保護與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