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軼真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東沙湖小學,江蘇 蘇州 215000)
趣味識字是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途徑,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在開展識字教學時可以加強對趣味識字教學手段的使用,通過引導學生從漢字的語境以及具體的運用場合出發(fā)來認識漢字,進而打牢學生的識字基礎,讓學生高效地掌握更多的漢字。素質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必須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上,以增強學生的識字能力為出發(fā)點,不斷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識字教學的熱情。對教材內容做到充分挖掘,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對漢字進行學習與思考,最終實現(xiàn)識字能力的有效提升。
小學生身心發(fā)展還不夠成熟,對于新奇、有趣的事物探究興趣很強烈,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來實施識字教學,例如游戲識字、謎語識字、漢字寫作競賽等等,促使學生能夠在參與優(yōu)秀的過程中實現(xiàn)認識漢字,掌握良好的識字能力。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認識“天”這個漢字時,就可以采用出謎語的形式,“大丈夫不出頭”讓學生猜猜這是個什么字,是否可以順利地寫出來。同理,在學習“出”這個漢字時,可以說:“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讓學生思考;除了采用出謎語的方式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自己制作生字卡片,和小組成員開展卡片識字游戲,只要正確讀出并且寫作卡片上的漢字就可以將卡片收集起來,比一比最后誰手上的卡片數(shù)量最多。借助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識字教學的積極性,這本身與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要求也是相契合的,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與識字能力,同時還能夠增強識字教學的實效性。
在小學階段所開展的識字教學其最終目的不僅是為了促使學生的識字基礎量得以擴充,同時也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識字與運用能力,進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識字思維,奠定堅實的語文基礎。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諸多方面還有所不足,因此這也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所開展的識字教學工作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觀意識,并且與學生實際接受能力與認識水平,合理地布置教學內容。另外還需要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為學生構建富有生活化氣息的教學情境,從而幫助學生學習與掌握更多的漢字,以此來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識字綜合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漢字進行觀察與思考,進而加深對漢字理解與掌握的程度,這對于學生識字基礎量的增加也是非常有幫助的。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名稱、墻壁上的宣傳文字、公交站牌上的文字以及書籍報刊上面的漢字等進行觀察,以此來促進學生學習漢字積極性的提升。學生在不斷積累漢字基礎量的過程中,也會獲得一定的滿足感與成功感,實現(xiàn)學習自信心的有效增強,進而提高識字能力,為學生日后包括語文學科在內的多學科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語文教師所開展的識字教學工作,必須要加強對趣味識字教學策略的應用,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趣味的課堂情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可以深入地對文字進行分析與理解。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漢字,可以將自身的生活實際、情感體驗與漢字學習密切結合起來,這不僅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漢字識字水平,同時也能夠全面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學生可以將所掌握的漢字靈活地運用到閱讀、寫作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去,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進行《神州謠》這一課的識字教學時,教師就可以使用趣味識字教學方法,針對課程內容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教師還可以選擇開展小組合作活動,引導學生對該節(jié)課中出現(xiàn)的漢字進行理解與記憶。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選出最難的漢字,有的學生認為“繁”字最難寫,有的學生說“涌”字最難讀。教師針對學生們交流與討論的結果開展細致的教學,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識字是學生們求知的基礎,識字教學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開端,同時也能夠為學生參與其他學科的學習提供堅實的保障。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必須加強對識字教學重要性的認知。教師要對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理念加以改進,密切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學習需求來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方法,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漢字識字能力。在趣味識字教學模式的幫助下,不僅可以更好地開展識字教學工作,同時也能夠為學生實現(xiàn)更好地成長與發(fā)展提供必要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