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晴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產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梅毒是因蒼白螺旋體感染而引起的性傳播性疾病,主要傳播途徑有性傳播、母嬰傳播、血液傳播等,可侵犯器官組織和皮膚黏膜并對其造成傷害[1]。近年來,我國妊娠合并梅毒孕產婦人數(shù)不斷增加,而梅毒可經胎盤傳染給胎兒,引起早產、流產、死胎等,嚴重危害孕產婦和兒童的生命健康,同時部分孕產婦對梅毒疾病的認識不足,并由于患病住院治療而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疾病治療效果[2]。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路徑干預,觀察其對患者疾病認知及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8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本研究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觀察組年齡(25~34)歲,平均年齡(27.82±2.11)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25例,高中或中專9例,初中及以下6例;對照組年齡(24~ 35)歲,平均年齡(28.23±2.31)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27例,高中或中專8例,初中及以下5例。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包括孕期定期產檢、心理輔導、常規(guī)門診健康宣教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原則,依照患者實際情況為其制訂健康教育路徑表。具體措施如下:① 入院后教育:對新入院孕婦做入院介紹,告知住院規(guī)章制度、住院醫(yī)師以及各標本采集時間和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梅毒傳播方式包括母嬰傳播、血液傳播等,同時對患者的住院環(huán)境、使用過的用具以及污染的衣物進行嚴格消毒;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想法,積極與患者交流,緩解其心理不良情緒。② 產時教育:產前告知患者孕期體位、如何數(shù)胎動、分娩方式的選擇等,分娩當日依據(jù)產程進展情況適時選擇最佳的分娩方式,鼓勵家屬全程陪伴,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并在分娩過程中根據(jù)患者表現(xiàn)進行一對一的健康指導。③ 產后教育:叮囑患者多休息,避免勞累,指導患者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喂養(yǎng)方式,進行科學的新生兒護理指導。④ 出院時教育:出院前一天發(fā)放健康手冊,給予患者出院指導,告知性生活注意事項、如何科學坐月子、新生兒護理及喂養(yǎng)指導、預防接種等;并采用電話咨詢熱線和產后訪視等方式了解患者病情恢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① 采用本院自制疾病知識調查問卷,從傳播途徑、母嬰危害、基礎知識、治療原則等方面評估患者疾病認知水平。總分100分,(80~100)分為優(yōu)秀,(60~79)分為良好,<60分為差,優(yōu)良率=(優(yōu)秀+良好)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從精神運動性障礙、精神性情感癥狀等4組特異性癥狀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共20個條目,采用(1~4)分評分制,評分越低表示焦慮程度越輕。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疾病認知水平比較 對照組優(yōu)秀25例(62.50%),良好7例(17.50%),差8例(20.00%),優(yōu)良率為80.00%(32/40);觀察組優(yōu)秀28例(70.00%),良好10例(25.00%),差2例(5.00%),優(yōu)良率為95.00%(38/40)。觀察組疾病認知水平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14,P<0.05)。
2.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比較 對照組干預前SAS評分(56.19±4.17)分,干 預 后(45.45±4.43)分;觀察組干預前SAS評分(55.15±3.23)分,干預后(36.74±3.03)分。兩組干預前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48,P>0.05);干預后兩組SAS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觀察組干預后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264,P<0.01)。
多數(sh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由于相關疾病知識了解不足加之處于妊娠狀態(tài),承受著巨大心理壓力,極易產生不良心理,影響治療的順利開展和胎兒的健康成長,若治療不及時,易導致早產、胎兒畸形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威脅孕產婦生命健康[3、4]。健康教育路徑依據(jù)患者實際情況為其提供程序化、標準化的健康教育活動,在不同時期開展不同內容的健康宣教[5]。
本研究給予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健康教育路徑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疾病認知水平高于對照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水平,改善其負面心理。分析原因在于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多流于形式,未能針對個體差異及時發(fā)現(xiàn)并滿足患者的需求,而健康教育路徑通過對臨床護理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并結合護理專家與臨床醫(yī)生的建議,對患者開展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同時護理人員依照路徑表時段對患者進行有目的、有計劃、預見性的健康教育活動,包括入院指導、產前干預、疾病相關知識告知等內容,使患者在合適的時間得到正確的健康宣教,從而循序漸進地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多數(shù)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梅毒后,存在羞愧、焦慮等心理,害怕治療導致延誤治療最佳時機,通過與患者積極溝通,充分了解真實內心想法,減輕患者心理負擔,進而利于患者配合治療,促進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對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路徑,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水平,改善其焦慮情緒,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