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鶴亭倡和》的發(fā)現(xiàn)談起"/>
陳諳哲,李 靜
(吉林大學(xué)文學(xué)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呂誠,字敬夫,后更名肅,元末昆山東滄(今江蘇太倉)人,出自婁東巨族。年少聰敏過人,喜讀書,工吟詠。至正十年(1350)曾參加過江浙行省的鄉(xiāng)試,然其人淡泊名利,終生以處士自居,未嘗仕明。洪武三年曾謫居廣東,未幾放還,后歸鄉(xiāng)隱居,詩酒余生,晚年與《乾坤清氣集》編者偶桓頗多。呂誠師出鐵門,深受楊維禎贊賞,被稱為昆山魁出者,與同邑袁華并稱“呂袁”,與郭翼、袁華被楊維禎譽為“三才子”[1](P80)。呂誠家有來鶴亭、梅雪齋,楊維禎、李孝光、張雨、陸仁等一時名流皆是座上賓;呂誠曾攜詩稿拜謁虞集,并請楊廉夫、鄭東作序,故其成名頗早,顧瑛《草堂雅集》稱其詩“詩意清新,不為腐語,東滄之人多誦之”。[2](P897)呂誠早年創(chuàng)作過大量古樂府作品,可惜多已散佚,今本所見多為入明后的作品。
呂誠詩集版本甚為復(fù)雜,僅名家遞藏或鈐印的抄本就有十幾種。根據(jù)別集名稱和成書體例,粗略可分為三大版本系統(tǒng),分別是《呂敬夫詩》《樂志園詩集》和《來鶴亭詩》。其中,《呂敬夫詩》版本成書最早,也最接近原貌。今存版本最早的兩種明鈔本,皆屬《呂敬夫詩》版本系統(tǒng),內(nèi)分《來鶴草堂稿》《番禺稿》《既白軒稿》《竹洲歸田稿》等諸集。《來鶴亭詩》與《樂志園詩集》晚出,且是同源關(guān)系。《四庫全書》所用底本是兩淮鹽政采進本《來鶴亭集》,并以《樂志園詩集》版本為參校,《四庫全書總目》云:“顧嗣立原本百家詩選稱其尚有既白軒、竹洲歸田諸稿,今所見者維此集,或維楨所言在于他集之內(nèi)歟?”[3](P569)可知,四庫館臣未曾見過隸屬于《呂敬夫詩》版本的集子。
《來鶴亭詩》與《樂志園詩集》兩種版本系統(tǒng)在成書體例上與《呂敬夫詩》版本迥異,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集后是否所附有《鶴亭倡和》一卷。《全元詩》編纂人員也并未見到隸屬《呂敬夫詩》版本系統(tǒng)的集子,故其附卷《鶴亭倡和》的55首詩并未被編入《全元詩》,頗為遺憾。筆者從此卷中發(fā)現(xiàn)佚詩33首;可資參校者19首。今以國家圖書館藏葉盛菉竹堂《呂敬夫詩》[4]為底本,以南京圖書館藏鈐“季振宜印”鈔本[5]為參校,輯錄佚詩,茲附下文,并按語于后。
題東池石假山
眼底華林水雪生,亂堆云葉象魯城。未論刻楮三年巧,正使為山一簣成。太白何年飛小朵,古苔有洞入神清。杏花簾影春寒夜,只有幽人步月行。
中秋有懷
銀浦沈云水動搖,姮娥有意做良宵。仙人把酒遙相問,玉女乘鸞不受招。既白堂前報更漏,素華臺上合笙簫。惟應(yīng)蘇晉長齋客,笑我輕狂飲興饒。
和敬夫苦熱詩韻
去年六月如秋九,今年岳焦海水渾。清風(fēng)何處尋三島,赤土連天到五原。直欲移家并鱗屋,那更病渴如文園。來鶴亭西好水竹,莫怪清晨畏扣門。
按:張雨(1283—1350),字伯雨,原名張澤之,又名張嗣真,號貞居子,又號句曲外史,錢塘(浙江杭州)人。張雨擅長書法繪畫,收藏古代圖書頗豐富,博學(xué)多才,以詩與趙孟頫、范梈、袁桷等一時名流唱和往還。著有《句曲外史詩集》五卷。《元詩選》錄其詩194首,《全元詩》收其詩作1007首,生平見《元詩選·初集》。[6](P2409)另,呂誠《苦熱》原詩已佚。
九日游靈巖次韻二首
秀結(jié)吳中第一峰,游人為說館娃宮。千年鷹巖名相似,九日龍山興亦同。巖壑欲飛風(fēng)雨上,樓臺半落水云中。停杯吸盡蓬萊影,要使群仙識醉翁。
青山白日萬山頂,老樹寒花秋滿畦。飛毫云出研池北,醉酒日落琴臺西。昔時香徑臥麋鹿,古洞精魂啼野雞。案頭兩點洞庭小,下視人世風(fēng)塵迷。
按:丁復(fù)(約1274—1345),字仲容。天臺(今屬浙江)人。早年有詩名,元仁宗延祐初北游京師,公卿大夫奇其才,與楊載、范梈一同被薦授館閣之職。丁復(fù)自認為難為賞識,便不等批復(fù),翩然離京而去,晚年游寓多處,終生不仕。元順帝至正十年,南臺御史張惟遠據(jù)丁復(fù)女婿饒介輯《檜亭集》與門人李謹(jǐn)之輯《檜亭續(xù)集》統(tǒng)編成《檜亭集》九卷,刊于集慶學(xué)舍?!对娺x》錄其詩126首,《全元詩》收其詩353首,生平見《元詩選·二集》。[7](P837)
梅雪水閣次韻
暮春三月之桂日,畫里看山小閣杯。一雙皓鶴巡池走,百葉緋桃映綬開。卷幔不知云亂入,題詩應(yīng)怪雨相催,武陵何處能忘世,莫遣閑人取次來。
玉蕊千枝繞閣開,催花羯鼓曉如雷。波香碧檻游魚出,雪影春簾舞鶴回。書里玲瓏云滿扇,掌中窈窕玉交杯。揚州三月渾同醉,那得新詩杜牧才。
按:郭翼(1305—1364),字羲仲,號東郭生,又號野翁。昆山(今屬江蘇)人。早年師從衛(wèi)培,習(xí)《易經(jīng)》。不屑為舉子業(yè),專一于古文,詩尤精悍。曾借東郭先生的故事,命其居室為“雪履齋”。嘗獻策于張士誠,未能為其所用,歸耕婁上。晚年出任訓(xùn)導(dǎo)官,卻又因不合時宜而無所作為。所著《雪履齋筆記》一卷、詩別集《林外野言》二卷,今均存?!对娺x》錄其詩144首,《全元詩》收其詩256首,生平見《元詩選·二集》[7](P1001)。
奉寄梅雪齋典者
來鶴亭中淑景遲,詞林諸老共襟期。五峰著作揮毫日,七客仙寮按笛時。金縷歌殘花似雪,玉山醉倒酒如池。并游英雋皆凋散,老我無成氣未衰。
聞公久不御腥羶,頓悟維摩不二禪。洗滌塵根惟有發(fā),斷除業(yè)障已無牽。勢傾萬壑潮還海,光徹千江月在天。愛酒陶潛容入社,短筇逕造叩重玄。
臘月廿八日過崇恩戲賦芥辣倡一首
虀粉余辛出芥孫,老饕從事破砂盆。濾囊相見清如水,拾得須彌一口吞。
和浩然圍棋詩韻時浩戊午馴象衛(wèi)
對局斯須分楚蜀,兩奩率爾別青紅。終朝腷膊期三捷,此日縱橫困七雄。從古行車無由勢,只今馴象有奇功。要知固蒂深根術(shù),問取巴園二老翁。
僩西堂孝試回住報本寺寄懷一首
京華塵土日紛紛,振錫歸來秋未分。青天絕塞雁飛字,白氣半江龍吐云。少日謾間東海若,暮年深愧北山文。西城只隔牛鳴地,早晚空堂叩異聞。
海寧方丈深若海退席賦此以寄
海寧上人近朝天,寺昔稱教今為禪。城頭鐘鼓報昏曉,匡徒日夕相周旋。一朝飏下住山斧,大地山河齊作舞。我昔為客此山中,半夜不眠聽粥鼓。海門木落天地秋,西風(fēng)雁啼江水流。三界從來本無住,野鶴孤云任去留。
八月既望夜坐有懷伯瑩上人
夏旱炎火飛,入秋雨潮橫。今夕復(fù)何夕,月露浩柏映。白毫貫中天,如坐大圓鏡。移床著團蒲,一念入清凈。嗒然若忘形,此樂極殊勝。風(fēng)葉鳴不已,寒跫巧相應(yīng)。有生即有患,幸爾絕奔競。幽思若有懷,動我南江興。暌離更五霜,白發(fā)日相迸。□□□□□,從容屐溫清。始獲一良晤,亹亹談松柄。倒槖無生忍,軟語滌疵病。染指蜜中邊,情解絕凡圣。匆遽杖歸錫,會和時難更。袖有一瓣香,深期在冬孟。平生未足心,冀欲出深井。小春上苔枝,野?或可倩。
寄約信庵
七月滄溟起橫流,大風(fēng)奔浪打煙樓。
三洲已入江魚腹,五谷不如稊稗秋。
瓶錫暌離歲兩周,不堪光景迅如流。
磨磚未必能成鏡,慚愧編蒲有睦州。
憶別麋川花滿枝,東風(fēng)吹雨潤迦黎。
燈前幾度聞寒雁,又是書窗月上時。
勸修凈土五倡
定鐘才罷又晨雞,凈業(yè)兼修莫較遲。
誰道個中無捷徑,凈邦元有寶蓮池。
佛語禪心無等差,紛紛底事互相夸。
萬殊一理君須識,陸步舟行總到家。
端坐團蒲想圣儀,惟心凈土了然知。
指間水槵循環(huán)轉(zhuǎn),不是尋常記事珠。
白云深處結(jié)禪房,飽食安居興味長。
好個太平時節(jié)子,莫教蹉過這風(fēng)光。
一念無生亦快哉,超然直上九蓮臺。
問渠那得功如許,曾向閻浮念珠來。
歲暮一首寄約信庵
十二月四日也是歲廿二日立春
頭雪增明眼目昏,老懷耿耿道終存。
玄關(guān)咫尺非無路,白業(yè)修持別有門。
生意漸舒黃柳眼,暗香先返玉梅魂。
東風(fēng)屈指無多日,又見青青沒燒痕。
再用前韻謝諶西堂贊予小像
朽質(zhì)衰孱水墨昏,高辭嚴(yán)密典刑存。
為渠重說無聲話,要我同參不二門。
已辨茶甌分日鑄,倦將花宅貯春魂。
夜來新雨溪頭過,添得寒潮一線痕。
崇恩禧公有疾因夜坐有懷次詩問之
殘經(jīng)讀罷月初斜,閑看龕燈暗結(jié)花。
霜雁叫云清不寐,自燒木佛對丹霞。
再問禧上人疾
目盡孤云落照邊,離離紅樹隔江煙。
幽懷頗憶崇恩老,煮藥香中聽雨眠。
三界本來無所住,一絲不掛便逢場。
老年頗愛晴檐日,暫借南軒曲密房。
按:袁華(1316—1391以后),字子英。昆山(今屬江蘇)人。幼有雋才,尤善作詩,至正間預(yù)顧瑛玉山草堂詩酒吟詠之會,元明之際與徐達左唱和于耕漁軒。入明,曾任蘇州府學(xué)訓(xùn)導(dǎo),受到其子牽連逮系,死于京師(金陵)。有《耕學(xué)齋詩集》、《可傳集》等。《乾坤清氣集》選其詩1首,《全元詩》收其詩624首,生平見《昆山人物志》。[8]
題柳風(fēng)蓉月亭和鐵崖韻
曲闌十二橫銀塘,綺疏藻井凝華芳。
柔絲不繰溫泉熱,露冷仙人金掌月。
飛云閣雨截斷虹,九峰落日蒸霞紅。
綠卿笑按黃鶴舞,手涴銀盤聽花語。
錦袍五色龍門客,一夜相思秋月白。
按:陸仁,字良貴,號干干居士。祖籍河南,寓居昆山(今屬江蘇)。沉靜簡默,工詩好古文。至正間,為昆山顧瑛玉山草堂會集???,人稱“陸河南”。有《乾乾居士集》。《元詩選》錄其詩66首,《全元詩》收其詩110首,生平見《元詩選·三集》。[9](P635)
題鶴亭斗茶圖
花陰小隊斗龍章,渠碗香分第二湯。
莫傍酪奴風(fēng)味好,內(nèi)廚催進大官羊。
按:盧昭,字伯融。三山(福建福州)人,僑居昆山東滄。早年從名師習(xí)舉子業(yè),至正中預(yù)昆山顧瑛玉山草堂之會。入明,起為揚州教授。與楊維禎、李孝光等友善。《全元詩》收其詩43首,生平見《昆山人物志》。[8]
和韻二絕句答秦清僴西堂
每念神交寓潤情,幽懷亦復(fù)可憐生。
春來不寄新珠玉,夢踏水蟾上太清。
輕寒薄暖養(yǎng)花天,任運騰騰順象緣。
與世無求云樣懶,竹洲癡坐又三年。
送僧游天平山
清曉袈裟出海城,白云樓閣擁天平。
東風(fēng)吹破桃花夢,鶯在綠楊深處鳴。
按:秦約(1316—?),字文仲?;春{}城(今屬江蘇)人,寓居婁江(江蘇太倉)。家傳《詩經(jīng)》之學(xué),文行兼?zhèn)?,為鄉(xiāng)閭所稱。至正間,預(yù)顧瑛玉山草堂之會。明初,以文學(xué)征,詔試《慎獨箴》,取為第一,授禮部侍郎,以母老辭,遂授溧陽教諭。在任八年,請老歸。有《樵海集》?!肚で鍤饧愤x其詩2首,《全元詩》收其詩117首,生平見《昆山人物志》。[8]
茜岡祖塋辭為碩彥德賦
茜水出兮海岡之陬,下有人兮閟衣冠于九幽。骨可朽而神不可掩兮,托云氣以上游。馮虛御空無不之兮,忽與孤鶴而旋乎故丘。茜水環(huán)兮海西之岡,下有人兮結(jié)芳蓀以為房。石盤陀以齒齒兮,松楸偃蹇而青蒼。奉粢盛以致薦兮,春與秋而來享。曰徘徊以瞻睇兮,系后人之繁昌。海岡兮茫茫,茜水兮泱泱。過者下車兮以肅以莊,吁嗟孫子兮其母以忘。
按:呂誠(1323-約1396),字敬夫,后更名肅,江蘇昆山人。其詩清新婉麗,傳誦一時,且淡泊名利,邑宰聞其聲名,屢次聘為儒學(xué)訓(xùn)導(dǎo),堅辭不就。家曾蓄養(yǎng)一鶴,后有鶴飛來與之為伍,故建來鶴亭。又有梅雪齋,與顧瑛、張雨、袁華、郭翼、陸仁等整日交游酬唱。元亡后,以處士自居,未嘗仕明。洪武三年曾謫居廣東,未幾放還,后終老于鄉(xiāng)。著有《呂敬夫詩》?!对娺x》錄其詩166首,《全元詩》收其詩369首,生平見《元詩選·三集》。[9](P658)
題鶴亭詩稿(兩首)
三幅吳箋二十詩,才華宮錦翠蛾眉。
長吟易盡愁無那,抱膝茶煙兩鬢絲。
東南佳麗盛長歌,水碧空青苦未多。
鶯囀上林千樹柳,但聞新詠奏云和。
按:《全元詩》①中此二首詩據(jù)明代朱存理《珊瑚木難》輯錄,第二首前兩句作“東南佳麗□長歌,水碧空青□未多”,[10](P328)此詩可補缺字。
題柯敬仲青山白云圖
北苑今仍在,南宮奈老何。
青山解浮動,端為白云多。
按:此詩于《全元詩》為“題柯敬仲雜畫十五首”中一首,此題目可補所題畫作信息。
題畫魚
東人結(jié)網(wǎng),西人溉鬵。
滄海長江,吾獨何心?
按:詩題《全元詩》作“畫魚”,“江”作“往”②。
梅雪齋雅集分題得酒香
濃郁分香味更釅,甕間飄滿讀書簾。
絕勝金鴨熏花氣,錯認山蜂釀蜜甜。
三嗅粗令消渴止,一中定埽宿酲淹。
醉翁鼻觀還親切,不待狂僧寫布簾。
按:《全元詩》“粗”作“初”。
答寄筍蔬
遙寄玉山篇,來自故人廬。
竹萌且柔弱,狄筍亦豐腴。
姜醯助芳辛,濁醪為前驅(qū)。
豬肝恐累人,我亦仲叔徒。
念此風(fēng)雨中,江外致嘉蔬。
緘詩答幽意,老饕良可吁。
按:《全元詩》此詩題作“山友寄陽和菜”,詞句多有不同。
梅雪齋
雪樹生香滿佩中,紫霄最上集仙真。
苔荒鶴跡渾無路,花暗笙聲不見人。
瑤圃月明通曉白,丹臺云冷駐長春。
莫教隨水山前去,恐有桃花客問津。
按:《全元詩》此詩作者作“張翥”,詩題為“梅雪齋為紫霄宮楊逢賓題”。此詩在《元音》卷九詩題作“梅雪齋為茅山楊道士賦”,[11]作者亦署“張翥”,結(jié)合詩題與詩句的相合程度,作者應(yīng)為張翥。
聞敬夫移居
憶汝秋來信使稀,移家未睹是耶非。月星繞樹烏生匝,風(fēng)雨橫江雁獨飛。豈為故人居赤甲,還從野老款荊扉。東西擾擾皆為客,琴劍空慚坐不歸。
詹尹何勞更決疑,衡門之下可棲遲。竹從少傅韋家覓,樹向果園坊里移。翡翠小堂巢窄窄,鷗鶄近渚檻垂垂。主人一任懸徐榻,更擬風(fēng)流醉習(xí)池。
卜筑應(yīng)同野老居,家貧猶有五車書。從人便買青田鶴,入饌頻供丙穴魚。謝朓能詩多警策,嵇康懶性且粗疏。江頭樹里晴云出,日日看山候小車。
余暑困人猶醉酒,秋風(fēng)秋雨下朝朝。頗聞蔣詡開三徑,未識將軍第五橋。月里芙蓉催放艇,天頭鸞鶴待鳴簫。海鄉(xiāng)應(yīng)訝文星聚,莫以尋常折簡招。
雨映清秋解郁陶,無端舒嘯倚東皋。終懷楚國屠羊肆,已愧江州食犬牢。五夜新涼吹枕幾,十年舊夢落波濤。老來亦慕歸耕好,田屋芃芃黍豆高。
按:《全元詩》題作“聞呂敬夫移家五首”,字詞稍有不同。
題花蕊夫人像
玉屑丹砂和獺髓,一點殷紅養(yǎng)花蕊。冰肌玉骨自生涼,不信流年去如水。
火旗曉壓降王道,貝闕珠宮長秋草。摩訶池上又西風(fēng),流紅不向人間老。
按:《全元詩》此首作者標(biāo)“于立”,暫兩存。
題柳風(fēng)蓉月亭和鐵崖韻
綠楊紅霧搖蘭塘,嬋娟泣露啼秋芳。金絲撲帳花風(fēng)熱,花底雙歌踏明月。盡橋十二懸妖虹,美人香骨臙脂紅。滿眼春嬌小蠻舞,云錦書傳青鳥語。亭中主人江左客,青草夢回江月白。
按:《全元詩》詩題作“柳風(fēng)蓉月亭次鐵崖先生韻”,字句略有不同。
敬夫詩贈醫(yī)士郁敏仲要予同賦
昆丘郁氏何瑰奇,伯仲攀桂登云梯。蟬聯(lián)先組顯當(dāng)時,于今為庶為良醫(yī)。挈家肥遁南沙垂,若翁長髯美風(fēng)姿。望聞問切如蓍龜,九原已矣那可追。仲子敏也祖述之,施不責(zé)報心坦夷。昔神農(nóng)氏洎軒岐,嘗藥著書萬世師。越人仲景闡其微,叔和脈經(jīng)三部推。剖析義理明無疑,審能行之靡不治。敏今高居茜水涯,門前繁杏花離離。窮探蘊奧日下帷,用之視疾箭發(fā)機。百發(fā)百中罔有遺,陸生青年采純衣。節(jié)宣弗謹(jǐn)筋力疲,朅來倒囊出刀圭。飲若甘露清心脾,恨無黃金鑄子期。百里遣價征予詩,予詩鄙野將奚為。永保令名夫勿隳,無忝爾祖德務(wù)滋。
按:相較《全元詩》,字詞偶有不同。
和小游仙韻
金鵝蕊生瑤水濱,錦駝鳥鳴珠樹林。群仙賜我龍色酒,大樂五云流大音。
按:此詩《全元詩》題作“小游仙”,作者楊維禎,暫兩存。
投贈黎陽醫(yī)師古詩五十韻
昆之茜水,在東海上,有良醫(yī)曰黎陽郁氏,傳其業(yè)數(shù)世矣。環(huán)海東西百里間,凡有疾他醫(yī)弗能治者,必走黎陽,無不愈也。洪武己巳茜人王亨抱危疾,黎陽視之即愈也。又?jǐn)?shù)與之藥,不責(zé)其報也。亨感之,求予詩以報所自云。是歲秋九月,既白老人某書于竹洲書舍。
陰陽運四時,寒暑迭相居。和則雨旸若,偏則乖戾隨。二氣不錯迕,民物咸熙熙。人身有四體,則天之所為。覺寐吐納間,動息復(fù)如斯。失否生寒燠,結(jié)陷成瘍疽。茍能保太和,菑厲安所施。天人同人理,于茲復(fù)奚疑。圣人憂民患,導(dǎo)使拯救之。望聞與問切,精察在研思。攻熨針砭劑,?咀成刀圭。寒溫甘苦辛,佐使適其宜。譬彼射藝工,彀率已躍如。玉山東海陬,茜水清漣漪。黎陽隱均子,奕世流芳支。微言授祖翁,六察有指歸。醫(yī)道遂大行,厥聞亦四馳。公卿洎庶士,疾苦賴以資。其心休休焉,罔擇貧與疏。不憚涉川險,利物常孜孜?;粗荼Р∶?,他醫(yī)弗能治。匍匐走黎陽,七劑無不愈。迎候接武至,驟馬及肩輿。道路日相望,投贈金璧俱。洪武廿二年,秋月蒲柳衰。邦人有王亨,臥病旬日余。伏枕惟喘息,淹淹幾殆危。黎陽與之劑,屢求無吝辭。間嘗造其門,悉遂所欲需。即得勿藥喜,寧責(zé)其報歟?亨也感仁惠,求吾歌諸詩。吾聞昔人言,醫(yī)谷為上醫(yī)?;蛞韵鄻I(yè)稱,此術(shù)豈么微。又聞積德人,陰功無爽期。天地生物心,活人可庶幾。福善而禍謠,初不失毫厘。第嘗持此心,鬼神不吾欺。矧以二鳳雛,穎悟繼裘箕。世業(yè)日以昌,榮光耀州閭。勖哉慎德懿,吾言誠不虛。
按:《全元詩》此詩錄自清代陳揆輯《虞邑遺文錄》,題作“投贈黎陽醫(yī)師古詩四十韻”,字句稍有不同,《虞邑遺文錄》所輯若干首佚詩不見于《枕碧樓叢書》本《來鶴亭詩》,陳揆《稽瑞樓書目》藏書目錄中也無呂誠別集,故佚詩應(yīng)為從別處轉(zhuǎn)抄,其所據(jù)底本有待詳考。
虞山隱者歌并序
洪武己巳冬,茜北聞次安踏門而告曰:某今年夏六月,肺痿疾幾殆。虞山故人、汝南周仲衡醫(yī)師觸熱來視之,投少劑而病脫然以瘳。奉資為謝,亦固辭不受,乃曰:君子贈人以言,得一言以張大之,不亦愈乎!某是以有請。余亦稔聞汝南之名,然未始一見眉宇,將何以言之?然觀夫博施謝金之意,亦可尚矣。次安請教,堅辭弗獲,因為賦《虞山隱者歌》一首,姑以是答所請云。是年冬十月。
海虞山高接天起,下嵌平湖三百里。巨靈削出青夫容,影落東溟一杯水。云巖古洞巢神仙,瑯玕琪樹天風(fēng)前。道人醉騎雪色鹿,失腳塵世今千年。人間一住如食頃,云仍之裔倚蟬聯(lián)。只今孫子誰冠首,風(fēng)流盡說汝南叟。軒岐閟賾傳乃翁,濟物之功世希有??啄偈蠌?fù)鉆磨,聲名直欲傳不朽。一壺懸市白于玉,丹光夜夜出林藪。懸知奕世非凡蹤,活人奚暇記誰某。茜北儒生聞次安,自言養(yǎng)志只株守。海虞來往二十秋,汝南與我周旋久。今年歲次大荒落,野池熏風(fēng)欲開藕。曉起欻覺頭岑岑,喉氣如絲加逆嘔?;鸪擞诮鸱闻砗?,咳唾痰涎連盈缶。維時暑熾若燎原,汝南聞之觸熱走。遂將六指探其源,鄒肺有方急攻掊。赤箭青芝敗鼓皮,桂雪玄霜搗雞臼。一碗入咽發(fā)輕汗,再啜不啻徹蒙蔀。起來把鏡照衰容,扶顛起死功何厚。自愧空囊久羞澀,投謝何由獲瓊玖。擬求一言以為報,聊展衷誠舒負負。久聞隱者湖海名,襟懷澹然冰雪清。榮適過眼若弊屣,終焉愛此虞山青。茲山有竹一萬個,竹里匼匝開山亭。拙者亦或求識面,揚舲湖波系空明。何時貰酒虞山下,共醉沙頭雙玉瓶。按:《全元詩》此詩錄自清代陳揆輯《虞邑遺文錄》,此詩相較《全元詩》,字詞稍有不同。
謝郁氏敏仲為醫(yī)諸生陸翮以詩酬之
道人小隱滄洲上,最愛幽居遠市音。鴨綠分流通北茜,馬鞍獻翠列西岑。馴虬蟠結(jié)丹砂井,守虎逡巡杏子林。金鼎夫容長候火,雪巢風(fēng)月自鳴琴。盤分靈液金仙露,升盍星光羽客簪。短榼流霞蒼玉斝,長劖紺雪紫團參??v橫妙用軒岐閟,工巧精微俞緩心。沙渚老人留玉札,濠梁奇士授金針。芝庭傳業(yè)流芳遠,桂籍書名種德深。引息飡霞寧壽相,伐毛洗髓離凡襟。振衣華表秋旻杳,濯足銀河月浪沉。琴水每來乘鯉逸,柯山時復(fù)和樵吟。白云雞犬空塵世,流水桃花自古今。吳下聲名留片玉,汝陽詞翰抵南金。升平世界憐吾老,冰雪天涯惜歲陰。青壁丹涯應(yīng)有路,茅龍許借擬相尋。
按:《全元詩》此詩錄自清代陳揆輯《虞邑遺文錄》,比勘文字,字詞稍有不同。
注釋:
①文中所引《全元詩》,皆出自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年版),后文不再一一出注。
②元刊本《道園遺稿》此字原缺,《全元詩》據(jù)《四庫全書》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