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梅,薄 磊,海向軍,李志杰,周建業(yè)
(1. 西北民族大學 口腔醫(yī)學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甘肅 蘭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學 甘肅省口腔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甘肅 蘭州 730030;3. 西北民族大學 醫(yī)學部,甘肅 蘭州 730030;4.93811部隊門診部,甘肅 蘭州 730000)
口腔材料學是研究材料科學與口腔醫(yī)學的交叉學科,主要內容包括口腔醫(yī)學應用的各種人工材料的種類、性能特點、用途和應用中應當注意的事項.其內容不僅包括口腔醫(yī)學的內容,還涉及物理學、化學、工程學、信息科學以及生物醫(yī)學基礎與臨床的內容[1].口腔材料學是口腔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具有交叉性強、基礎知識覆蓋面廣等特點,對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教好這門課程值得我們去探討和思考.
口腔材料學的許多知識都是口腔臨床醫(yī)學結合物理學、化學、冶金學以及材料工藝學等科學,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口腔醫(yī)學基礎、臨床知識和材料學知識,而該課程多選在大四學年第一學期開設,此時學生也才剛開始接觸口腔臨床課程,因此對于本學科中提到的諸如“根管治療”、“種植修復”、“烤瓷全瓷修復”等概念晦澀難懂,加之融入的物理學、化學、工程力學等理論抽象枯燥,學習難度大,使有些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打擊了學習積極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老師在講授理論的同時,更多的結合臨床實際,甚至可以將理論課的講臺搬至實驗室,將實驗課程與理論課程同時進行,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材料的性能、應用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項.以光固化樹脂材料為例,老師可以在模型上演示該材料是什么,如何操作,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總結操作過程中能直觀看到的材料性能.學生通過上述學習,能學習到材料的組成、固化原理、應用以及注意事項,基本涵蓋了該章節(jié)的所有教學重點與難點.而對于現(xiàn)場操作性不大的內容,例如陶瓷、金屬材料等,可以應用大量實物教具,老師將做好的全瓷冠、烤瓷冠、鑄造金屬全冠等修復體可以帶到課堂上,給學生以直觀認識,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2].同時,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周末多進行臨床見習,了解各科常見疾病的診療流程,初步對使用的材料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我校從學生入校起,就鼓勵本科生積極見習,同時制定了本科生導師制度,每個班級除班主任和輔導員外,再配一名副高級以上專業(yè)技術人員,專門負責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和見習.并且在大一第二學期就開設了《早期接觸口腔臨床》這門實踐教學必修課,通過實踐,使學生初步了解口腔基本操作及常用耗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反映學習效果好.采用課堂授課、實驗教學和臨床見習相結合的方法,不僅能夠在課堂上學習材料科學理論知識,還可以直觀地感受材料的物理化學等性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直觀地了解口腔材料在臨床上的應用[3-4].
傳統(tǒng)的口腔材料學教學多采用LBL( 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學方法,是一種灌輸式教學,老師以講授為主,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目前,部分高校已經開始對口腔材料學的教學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比如“以疾病為中心”的醫(yī)學培養(yǎng)模式[5-6]、“PBL”教學模式[7]、翻轉課堂模式[8]、“融合臨床”教學模式等,有助于學生迅速掌握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吸收能力,課后的復習也較為容易.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能幫助自己更好的理解課本中所講述的材料原理和應用,并培養(yǎng)了科研思維,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課堂氣氛也輕松活躍[9].雖然眾多的教學模式已被成功的應用于口腔材料學的教學,但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模式,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結合多種教學方法,比如小組討論等,使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增加教學互動,提升了學習興趣.
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10].口腔材料學涉及物理學、化學及工程力學,內容較為抽象,此時,多媒體手段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增加理解.幻燈片結合圖片是最常用的形式,此外,可以利用網絡、微課等,增加視頻,如某網站上的高分子聚合3D動畫,內容準確、講解清晰、制作精美,能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高分子聚合過程中電子自由基的轉移方式,再結合老師的講解,加深了印象.
針對紙質教材的不足,最新的第六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口腔材料學》,基于網絡數(shù)字平臺,編制了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的二維碼教材“口腔材料學”.該教材的特點是將網絡數(shù)字信息內容與紙質教科書綁定在一起,使紙質教材具有數(shù)字信息的內容和服務,包括為教材中重點和難點加載數(shù)字信息,對牙科材料的使用加載視頻或圖片畫廊,為教材中的部分知識點加載基于文本的擴展性知識,通過二維碼加載互動式復習題等形式,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11].
目前對于口腔材料學的教學順序,有兩種:一種是按照材料的用途,即充填材料、修復材料、種植材料;另一種是按照材料的性質,即有機高分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這兩種順序各有利弊,在選擇時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可接收程度進行選擇.前者有利于學生比較同種用途材料的性能和應用特點,后者有助于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該類材料的組成和反應原理.
口腔材料學的課程多采用試卷考試的形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為了取得分數(shù)而死記硬背,不利于學生真正掌握和靈活應用所學.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采用多種考核方式,通過考勤、課堂提問、小組討論、平時作業(yè)、實驗報告、實驗操作、開卷考試、閉卷考試等多種形式共同構成課程的期末總評成績,并注重改革和創(chuàng)新試題形式與內容[12],這樣確定成績的方式,即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也能體現(xiàn)學生主動學習的情況,還考核了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動手操作能力,有利于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提升了教學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到“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醫(yī)學教育課程體系中,很多課程都體現(xiàn)著思政內容,包括對生命的尊重意識、對科學的追求精神、對醫(yī)學的奉獻精神、對病人的關懷精神等,要挖掘其中的醫(yī)德醫(yī)風和思政元素.比如在《口腔材料學》課堂可以引入科學精神教育、民族自信教育,使專業(yè)課程在思政教育中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將課程蘊涵的醫(yī)德精神和思政元素升華為學生的內在素質,將人文與科學精神有機融合,培養(yǎng)醫(yī)學生醫(yī)者仁心的素養(yǎng)和德能兼修的能力,以及“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yī)者精神,強化“救死扶傷的道術,心中有愛的仁術、扎實的學術功底、過硬的技術和方法科學的藝術”的五術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精湛醫(yī)術的同時,加強醫(yī)者仁心教育,教育引導學生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溝通,提升綜合素養(yǎng)和人文修養(yǎng),做黨和人民信賴的好醫(yī)生[13].
口腔材料學作為一門多學科交叉的課程,對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儲備要求極高.教師不僅要掌握材料學知識,如物理學、化學、工程學等專業(yè)知識,還要掌握口腔醫(yī)學知識,如牙體牙髓病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口腔外科學、口腔解剖生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等專業(yè)知識[14],還要求具有一定的臨床經驗和病例積累,這就要求任課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將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融會貫通,相互滲透和銜接.
綜上所述,口腔材料學涉及的學科多,且與口腔臨床實踐結合緊密.因此,教學過程中應緊密聯(lián)系臨床實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嘗試多種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口腔材料學課程的教學效果,使口腔材料學這門基礎課程能在學生的未來職業(yè)生涯中指導臨床,真正應用于臨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