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依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0)
在我國教育制度不斷變革的背景下,國家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特別是對大學生的教育,要求大學教師能夠不斷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能夠認識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1]。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著重為學生講解有關理論知識以及實踐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學生能夠將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并且意識到課堂學習與實際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能夠將知與行之間的關系進行轉變,從根本上達成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
“知行合一”,不僅僅是簡單的“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古代版?!爸奔劝ɡ碚撜J知,也包括道德意識?!靶小敝饕傅氖侨说膶嶋H行動,尤其是在道德上的實踐探索?!爸迸c“行”是統(tǒng)一的關系,不能分割對立。王陽明極力批判道德教育中的“割裂知行”和“只知不行”,提倡道德的行為是人的自覺行動,這對于當代的德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2]。從道德的培育上看,人的道德意識與道德行為是相互統(tǒng)一的。若真“知”道德,那在實際行動中,也必將反映道德的具體要求。而只“知”不“行”,那便算不是真“知”。正如王陽明提出的:“良知,無不行,而自覺的行,也就是知?!薄爸迸c“行”是辯證的關系,不能偏廢一方。王陽明提倡用道德的認知來規(guī)范人的行為[3]。在最初的意識行為中,道德意識指引著人社會行為的產生,這是“行之始”。而做出具體的行為,若能與最初道德指引人所做出的社會行為相符合,則達成了真“知”,這是“知之成”。正如王陽明指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p>
是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形成與實踐的重要地方,將其思想與實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意義。就目前來說,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諸多問題。
當今,我國絕大多數思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僅僅將書中的理論知識講授給學生,沒能提供給學生展現(xiàn)自身才能的機會。換言之,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扮演者多種角色,不僅是課堂的主宰者,還是主要的參與者,沒能意識到學生發(fā)揮自身主體作用的重要性,進而使得教學課堂過于枯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相對低下,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4]。導致此方面發(fā)生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教師所講授的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中發(fā)生的內容有了隔閡,并且所選用的教學方法早已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發(fā)展的主要趨勢,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能夠引導學生將自身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出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學習觀念,將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進而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興趣以及獲得感。
目前絕大多數教師們所采用的生活化教學方式都是過于簡單,或者只是形式上過一下,在教學方式上還需要進行改進,其主要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兩點:第一,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本中更多的是偏向理論性的內容,一些近期發(fā)生的政治內容是沒有的;第二,一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沒能將生活中發(fā)生熱點事件加入到課堂教學工作中,并且所講授的案例也是十分簡單的。這些現(xiàn)象均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基于此,大學課本的教材應根據當前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狀進行補充[5]。
目前,我國大學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育時更多的是根據課本內容進行教學,在進行案例分析時也只是選用容易講解的內容進行,不能更深層次的為學生講解思想政治內容。這便會使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氣氛不夠活躍,不能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培養(yǎng)。除此之外,一些教師為了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借助多媒體來進行教學,在此過程中便會出現(xiàn)理論知識與實際相互矛盾的局面。這些錯誤的生活化教學方式不但不能提高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成績,對學生各個方面素質的提高也是有約束的。
一些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均有著錯誤的認知,一些思政教師認為此門課程更多的是理論知識的講授,不需要有實踐鍛煉,這便會使得第二課堂的作用無法發(fā)揮出來[6]。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教師應加大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實踐工作的重要性,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出來,秉承著以人為本的理念,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從根本上實現(xiàn)知行合一,提高自身的獲得感,達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課堂上要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出來。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對教師而言,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加入到課堂學習中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整體教學效率;第二,教師不僅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對思政學習的興趣,還應當加大對學生內心等方面的關注,為學生解決在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將人文主義關懷的內容展現(xiàn)出來,進而能夠縮短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容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此方法來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是很有效的[7]。
高??勺屚蹶柮鳌爸泻弦弧彼枷肱c實踐案例走進教材,取其精華,編寫出具有學校特色的教材,作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有力補充。如,在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信念時,可增加王陽明在積極建設書院講學的相關例子。依托的王陽明文化資源開展社會實踐,讓大學生走進王陽明治理社會、講學等舊址,從而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發(fā)生潛移默化地影響。
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覺悟和專業(yè)知識水平。傳承“知行合一”思想,教師先學先行。高校教師要學全、學透、學深、學活,真正成為“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知者、先覺者、先行者[8]。其次,要多途徑、多層次、多方位地開展全國、區(qū)域和校內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研究。開展將“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討,讓教師充分交流融入教學的內容、方式方法和評價。通過互幫互學、集體備課,強化教師的“教研室意識和教師意識”,努力營造科研氛圍,提高教師教學科研水平。
一要在學生黨團教育、宣傳櫥窗和新聞媒體、專題學術講座等工作或平臺應該有目的地融入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與實踐案例。如,在校園社團文化活動中編排“知行合一”主題思想的節(jié)目,讓廣大高校師生在喜聞樂見的節(jié)目中,感受該思想的魅力,從而自覺運用于生活實踐中。二要著力打造網絡平臺,強化網絡陣地[9]。
首先,高校各級領導應帶頭踐行“知行合一”思想,帶頭宣講,充分鼓舞思政教師投入“知行合一”思想的教育教學中。其次,必要的經費投入,是搞好“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質保證。開展“知行合一”思想教育雖然不像理工科,需要購買大量實驗儀器,但同樣需要跟上時代。要結合不斷更新的教材開展專題培訓,要獲取與時事政治密切相關的教學資源,要創(chuàng)新開展主題特色活動。
加大對實踐教育的重視,從根本上實現(xiàn)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高校院校教師要想從根本上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目標,需要從以下兩點進行改進:第一,加大對生活化教學的重視[10]。只有在充分了解其理論內容時才能夠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目標。教師必須要能夠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可以高質量的完成教學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思想;第二,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來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要能夠改善傳統(tǒng)的教育形式,制定適合本班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案,從而能夠達成理論與實際有效結合的教育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夠激起學生的參與感,幫助學生將課本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并進行驗證,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知,進而能夠逐漸由知轉向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升自身獲得感。
我國教育部曾提出:教師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加大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力度,采用多種實踐方式開展教學,并且要能夠加大對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視。在舉辦實踐活動時,不僅要加大對實踐效果的重視,還應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考核。對學生而言,參加實踐活動是提升獲得感最為快速的方法,其能夠從根本上幫助學生將內心所掌握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通過上文的論述可以發(fā)現(xiàn),大學教師必須要能夠清楚地認識到“知行合一”思想融入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目的和重要性,要能夠加大對學生的全面了解,根據學生之間能力、素養(yǎng)的不同開展教學,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從而能夠提升學生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教師要能夠根據當前社會發(fā)展的局面,對自身的教學方式以及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在完成自身教學任務的同時實現(xiàn)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