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磊
(仙桃職業(yè)學院,湖北 仙桃 433000)
對學生進行分層需堅持尊重學生和教師指導相結合,動態(tài)分層的原則,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自主選擇的情況進行合理性分析和評價,在征得學生同意的基礎上做個別調整,最好隱性分層,教師做到心中有數(shù)。
1.水平相近原則:在分層時應將學習基礎基本相似的學生歸為“同一層”;
2.動態(tài)管理原則。學生所在層次不是固定不變的,學生的學習狀況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學生的思想也在發(fā)生變化,因此我們要求對學生實施動態(tài)管理。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隨時變化的可能,予以正確的指導,從而激勵學生不斷追求進步,抑制學生中極易出現(xiàn)的“退步無所謂”心理;
3.激勵原則:在制定各層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時,應盡量解決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問題,尤其是學困生,應該讓其跳一跳就可摘到桃子,在分層教學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往更高層次發(fā)展的欲望;
4.宏觀調控原則:由于對各層次學生提出了不同的任務目標和要求,因此在課堂上以導學、眾議、組幫為主,教師要善于激趣導思、宏觀調節(jié)整個課堂并控制好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進度,做好分類指導;
5.互幫互助原則:分層教學中要貫穿小組合作的方式,在同一組中搭配優(yōu)、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他們能相互學習,取人長補己短。并在相互幫扶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生生關系,形成集體的凝聚力。
1.走班分層
即對同一門學科,按照優(yōu)(A)、中(B)、差(C)三層各組成一個班的形式,由不同教師進行教學,我們通常的做法是一個教師負責一個層次班的教學工作,其他時間學生仍在原來的行政班中進行學習。
2.班內分層
即在一個班里,由教師根據(jù)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及自我意向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通常的做法都是隱性分層,它可以避免“標簽效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3.兩種形式的比較
對于學科班內分層的形式,與原來不分層的教學實際差別不大,因為即使原來不進行分層教學,事實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會對不同的學生進行適當?shù)摹皡^(qū)別對待”,但教師們此時的這種“區(qū)別對待”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不具備推廣性。在分層教學這一概念提出之后,對分層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越來越多,越來越系統(tǒng),指導性更強。學科班內分層一般情況下是一種隱性分層,只是教師對學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不全班予以公告,對學生心理觸動不大,也不會對他們日常的學習狀態(tài)造成太大的影響。
而對于跨班分層,一個班就是一個“層次”,學生學習的同質性很強,同質性強的優(yōu)點是便于教師備課和教學,缺點是學生學習差異性小,不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從而導致教學班內學生學習的團體動力較弱,不利于學生教學的心理調節(jié)問題。
分層教學法,采取“大班導學,小組議學,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針。根據(jù)備課要求,授課著眼于中等學生,實施中速推進,課后輔導兼顧優(yōu)差兩頭,努力為差生當堂達標創(chuàng)造條件。具體做法是:上課時合為主,分為輔;課后則分為主,合為輔。
1.分層備課
有人把備課比作一朝分娩的“十月懷胎”,也有人把它喻為建筑大廈前的“藍圖設計”。既然學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點、學習基礎、家庭影響層次有別,教師備課就不能按照一種模式,只備一個教案,其余問題全靠“臨場發(fā)揮”。
(1)“一大多小”教案。即一個大教案,2~3 個小教案。大教案針對一般學生而言,小教案針對個別學生(學困生、優(yōu)生、特長生)而言。多備一些個別學生參與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參與課堂的活動。
(2)備課時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需要,盡量使學生吃得飽,學生有事可做。關鍵是學生需要什么,他們各自想學到什么。
(3)“多元一體”教案。這種教案形式上只有一個,但一個教案之中隱含了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多種教案。與“一大多小”教案相比,這種教案能夠減輕教師的勞動強度,易于長期堅持施行。
2.分層上課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做到以下三個兼顧:
(1)目標兼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A.發(fā)展目標;B.提高目標;C.基礎目標?;A性的目標應是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學生必須而且可以達到的。在上每節(jié)課前,把此課的教學目標展示在黑板上。這樣,有利于每個學生明白每個單元和每節(jié)課的教學彈性分層目標。從而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層次目標,每個人的選擇是動態(tài)的。
(2)講授內容兼顧。兼顧學困生,提高優(yōu)生,帶動一般學生。學困生弄懂了新知識,優(yōu)生和特長生訓練了運用知識的能力,一般學生加深了印象,鞏固了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3)對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兼顧。不同課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也不盡相同。學生在完成同一任務時,會有快有慢、有好有壞。如果為了趕進度,或是為了課堂教學能順利進行,經(jīng)常光顧一些個性活潑開朗、頭腦聰明的優(yōu)等生,勢必損傷那些成績較差或性格內向的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也養(yǎng)成了他們的惰性。
3.訓練分層
設計的問題同樣充分地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盡量使問題有一定的梯度,以求照顧大多數(shù)。這樣,不僅鼓勵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參與意識,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例如課堂提問,教師在課堂上提問的質量,從一定意義上說,決定著學生的求知欲望,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依據(jù)教材,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設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解答問題的機會,都有機會得到提高。也就是打破那種同聲齊答或解疑均由班內“答問專業(yè)戶”承包的局面。
4.課后練習和作業(yè)布置分層
學生能否完成教學目標,作業(yè)是一個重要的反映指標。精心設計作業(yè)題,既非輕而易舉又非高不可攀,分層遞進。呈階梯式讓不同層次學生使用。“作業(yè)分層”與“目標分層”有相當?shù)囊恢滦?。教師應基于彈性目標,相應地確定彈性作業(yè)。當然,彈性作業(yè)也不是和學生分層一一對應的,學生仍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目標來選定作業(yè)。一般來說,低層次學生可從基礎性習題開始,而后完成提高性、發(fā)展性習題。高層次學生在充分完成提高性和發(fā)展性習題的同時,教師可以考慮更高的附加性(研究性)習題。
5.分層進行學法指導
教師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針對性的指導,真正關心他們。學生一旦感覺到老師是在真正地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盡其全力去學習、去努力。對學困生而言,除了幫助他們找出學習困難的癥結,還要對他們的個性進行分析,教會他們可行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樹立學好的信心。而對優(yōu)生和特長生來說,要指導他們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6.分層評價
分層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又不至于給學困生產(chǎn)生心理上的巨大壓力,評價分層是必不可少的。適當?shù)?、準確地分層評價,有利于各層次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有利于我們真實及時地了解學生目前的狀態(tài),及時調整我們的教學方法、策略和教學組織。在評價實施的過程中,評價的主體是多元化的,要盡可能兼顧到不同個體的個性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同時還要注意到評價應與教學過程有機地融合為一個整體,各種不同方式的評價也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補充的。這樣,才能發(fā)揮評價的最大功能。在信息分層教學中實施評價,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更是學生深入?yún)⑴c學習和實踐的好機會,同時也是學生培養(yǎng)自我反思、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的過程。要教育學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與教師進行積極地配合。
總之,隨著信息分層教學的不斷改革和發(fā)展,評價作為分層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應遵循基本性、發(fā)展性以及全面性原則設計的多種評價方式,以促進全體學生個性化的、全面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