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如虹
(江西省樂平市人民醫(yī)院,江西 333300)
艾滋病(AIDS)是指艾滋病病毒(HIV)侵襲肌體,引發(fā)一系列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不全的綜合征,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1-2]。AIDS早期患者常表現(xiàn)出腹瀉、發(fā)熱等癥狀,隨著病情進行性發(fā)展,多出現(xiàn)氣促、便血等狀況,需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3]。現(xiàn)階段,臨床多以西藥抗病毒措施治療AIDS,但藥物的長期使用易帶來一系列不良反應,無法達到臨床所需。相關(guān)研究顯示,中藥對AIDS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4]?;诖?,本研究分析中醫(yī)藥聯(lián)合西藥抗病毒治療在AIDS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臨床探尋更為科學有效的治療措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本院就診的76例AIDS患者,依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兩組,各38例。對照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23~48歲,平均年齡(35.68±2.35)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19~27 kg/m2,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3.47±0.32)kg/m2;職業(yè):22例腦力勞動,16例體力勞動;文化程度:25例小學及以下,13例初中及以上;婚況:29例已婚,9例未婚;合并疾病:15例高血壓,10例冠心?。?3例糖尿病。觀察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24~49歲,平均年齡(35.71±2.38)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20~28 kg/m2,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3.51±0.34)kg/m2;職業(yè):23例腦力勞動,15例體力勞動;文化程度:24例小學及以下,14例初中及以上;婚況:30例已婚,8例未婚;合并疾病:16例高血壓,13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 符合《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5]中關(guān)于AIDS診斷標準。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伴有咽痛、盜汗等癥狀;②近期未使用有關(guān)抗病毒藥物;③具有抗病毒治療指征;④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精神系統(tǒng)紊亂者;②惡性腫瘤者;③孕婦;④重要臟器功能不良者。
1.4 方法 對照組予以口服拉米夫定片300 mg/次,1次/d;富馬酸替諾福韋酯片300 mg/次,1次/d;依非韋倫片600 mg/次,1次/d。觀察組在西藥抗病毒藥治療基礎上加用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中藥:熟地黃15 g、山藥12 g、山萸肉12 g、黨參12 g、白術(shù)12 g、茯苓12 g、生甘草3 g、黃芪12 g、陳皮6 g,冷水泡30 min,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煎15 min,取汁200 ml,1劑/d,于早晚分兩次口服。兩組均需連續(xù)用藥6個月。
1.5 觀察指標
1.5.1 艾滋病病毒(HIV)病毒載量 采集患者晨起空腹3 ml靜脈血,以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其HIV病毒載量。
1.5.2 CD4+水平 采集兩組晨起空腹3 ml靜脈血,抗凝處理后,以流式細胞技術(shù)儀檢測兩組CD4+水平。
1.5.3 肝功能指標 采集兩組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后的清晨空腹5 ml靜脈血,離心獲取血清后,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其丙氨酸轉(zhuǎn)氨酶(ALT)、總膽紅素(TBIL)和谷草轉(zhuǎn)氨酶(AST)水平。
1.5.4 不良反應 記錄兩組腹瀉、惡心等不良反應。
1.6 療效判斷標準 臨床療效: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CD4+水平有所上升;有效:臨床癥狀略微減輕,CD4+水平輕微提高;無效:癥狀未轉(zhuǎn)變,CD4+水平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HIV病毒載量與CD4+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HIV載量和CD4+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IV病毒載量降低,CD4+水平提高,且觀察組HIV載量低于對照組,CD4+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IV病毒載量與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IV病毒載量與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與治療前同組比較,*P<0.05;與治療后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shù)對照組觀察組38 38 HIV載量(cp/ml) CD4+(個/μl)治療前 治療3個月 治療前 治療3個月23.45±2.16 19.42±1.67* 105.78±8.65 164.69±12.69*23.53±2.24 15.34±1.35*△ 106.23±8.83 198.74±13.75*△
2.3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ALT、TBIL和AS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ALT、TBIL和AST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s)
與治療前同組比較,*P<0.05;與治療后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shù)對照組觀察組38 38 ALT(U/L) TBIL(U/L)治療前 治療3個月 治療前 治療3個月134.37±14.56 69.56±9.35* 24.23±4.39 17.66±2.48*135.42±14.68 48.37±7.42*△ 24.19±4.32 10.63±1.87*△AST(μmol/L)治療前238.69±18.77 239.21±18.96治療3個月119.84±14.67*96.84±11.38*△
2.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2例腹瀉,3例惡心,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16%(5/38);觀察組1例腹瀉,1例惡心,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26%(2/38)。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AIDS是由HIV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綜合征,病毒特異性侵犯淋巴細胞,造成肌體細胞免疫功能受損。AIDS早期患者無明顯癥狀,當進入疾病后期時,多以各種嚴重的惡性腫瘤、機會性感染為主,并伴有心煩、失眠等并發(fā)癥,給患者的生命健康構(gòu)成極大威脅[6-7]。針對AIDS,臨床尚無根治方法,多以藥物等方式以提高患者肌體免疫力,延緩病情進展。
常規(guī)西藥治療措施是由拉米夫定片、富馬酸替諾福韋酯片與依非韋倫片組成,其中拉米夫定片作為核苷類似物,具有抑制HIV與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功效,能夠有效減輕患者臨床癥狀。富馬酸替諾福韋酯片作為核苷酸類逆轉(zhuǎn)錄酶抑制劑,口服進入患者肌體后,通過抑制HIV-1逆轉(zhuǎn)錄酶活性,減少HIV復制,達到治療功效[8]。依非韋倫片可通過作用于三磷酸核苷等物質(zhì),縮減HIV合成效率。3種藥物聯(lián)用,可降低HIV病毒載量,促進臨床癥狀緩解。然而單純西藥治療毒副作用較大,且長期使用易產(chǎn)生耐藥性,遠期療效較差,在標準血檢中很難見其成效。主要是由于病毒會潛伏到隱藏在染色體內(nèi)的微小艾滋病蛋白細胞病灶中,所以一旦一些患者覺得病毒被控制并停止用藥后,這些病毒會在數(shù)周之內(nèi)于患者肌體內(nèi)重新暴漲至較高水平,故臨床??紤]在西藥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中藥治療。中醫(yī)學認為,AIDS屬“疫毒”范疇,首先損傷患者脾臟,漸而損傷心、肝、腎等器官,最終導致五臟氣血陰陽俱損,故應以滋陰養(yǎng)血、健脾益氣為首要治療原則,正所謂“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9-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HIV載量低于對照組,CD4+水平高于對照組,ALT、TBIL和AST水平低于對照組,且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說明中醫(yī)藥聯(lián)合西藥抗病毒治療能夠有效改善AIDS患者臨床癥狀,促進其免疫重建,保護肝功能免受損傷,且安全性高。本院所采用的藥方主要是由熟地黃、山藥、山萸肉、黨參、白術(shù)、茯苓、生甘草、黃芪、陳皮組成,其中熟地黃可滋補肝腎、益腎填精;山藥能補脾肺腎、益氣補陰;山萸肉則能夠補益肝腎;黨參可補中益氣;白術(shù)具有健脾、止汗作用;茯苓具有利水消腫、滲濕功效;生甘草能夠發(fā)揮化痰止咳、清熱解毒作用;黃芪可補中益氣;而陳皮同樣具有健脾之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祛風清熱、健脾益氣、活血止痛、化濕解毒、調(diào)節(jié)肌體免疫等多重功效。在患者服用西藥過程中,難免會產(chǎn)生多種不良反應,引起其肌體代謝紊亂,降低其生活質(zhì)量。中醫(yī)藥可在西藥抑制HIV病毒復制同時,根據(jù)患者病情特征,從中醫(yī)辨證的角度進行對癥治療,在治療期間可始終注意解毒逐邪,并在此基礎上扶正培元,使得中醫(yī)藥與西藥兩者互相補充,協(xié)同增效,標本兼治,可最大程度發(fā)揮中藥整體調(diào)節(jié)與西藥強效抗病毒治療優(yōu)勢,以此延緩病情進展,并能夠調(diào)節(jié)肌體免疫,減少西藥不良反應,從而對肝功能進行保護,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在AIDS患者中采取中醫(yī)藥聯(lián)合西藥抗病毒治療效果顯著,能夠提高肌體免疫力,增強臨床治療效果,降低病毒載量,促進肝功能恢復,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