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紅
(平頂山技師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機械知識》課程主要內容包含極限與配合、帶傳動、齒輪傳動、液壓傳動等知識[1]。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能獲得基本的機械基礎知識,熟知常用的傳動機構,會分析機器的傳動路線,具備較強的機械分析能力,為學習涉及到相關機械知識的后續(xù)課程打下基礎。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既懂“電”又懂“機”的綜合型人才,使學生將來能夠勝任設備的調試、安裝、維修等崗位的工作。在實際教學中,《機械知識》課程大多是由機械類專業(yè)的教師來任課。任課教師習慣于以機械專業(yè)學生為教學對象,在為電工專業(yè)學生授課時往往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由于電工專業(yè)學生之前并沒有學習過《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機械制造工藝基礎》等機械類課程,在僅學習了《電工基礎》、《機械與電氣識圖》等課程后就開始學習《機械知識》課程,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一些專業(yè)術語和名詞感到陌生,理解起來會感到困難。時間久了,學生學起來就會感到越來越難并漸漸失去學習興趣,教師教起來也可能會漸漸失去信心,導致教學效果越來越差[2]。針對這些問題,筆者結合電工專業(yè)學生的自身特點,不斷探索和改進了電工類專業(yè)《機械知識》的教學方法。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一門新課的第一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老師的第一個亮相得到學生的認可,那么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就會愉快些、圓滿些。因為中職學校的學生只是十幾歲的孩子,不像成年人那樣客觀理智,學生可能會因為喜歡教師這個人而喜歡這門課,也可能會因為討厭某個教師而討厭上這門課,所以教師要精心準備第一節(jié)課。那么到底怎么做呢?老師在學生面前應注意個人形象,上第一節(jié)課時一般要先做自我介紹。這個開場白要出彩,既要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又要拉近和學生的距離。自我介紹之后,應系統(tǒng)介紹課程內容,使學生在學習前做到心中有數(shù)。
《機械知識》是電工類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學生通常會認為這門課沒有電工類專業(yè)的專業(yè)課重要,部分同學甚至質疑該課程的實用性。因為這種錯誤思想會導致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產生消極松懈情緒,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所以應該讓學生正確認識課程的重要性。例如,在講傳動機構之前教師應該先給學生舉例講解設備中零件、構件、機構的區(qū)別,強調電氣專業(yè)的學生將來要和各種機器設備打交道,首先要熟悉機器設備的傳動系統(tǒng)及組成,就像醫(yī)生要給病人看病,先要熟知人體的結構一樣。
運用多媒體技術等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滿足學生直觀感知信息的需要,使課堂教學活潑生動,使學生深刻理解教學內容,有利于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講解普通螺旋傳動的應用形式、移動方向的判定以及移動距離與導程的關系等問題就非常直觀,使學生容易理解。否則,教師就是費盡口舌,學生也只能憑空想象,難以理解。當然,過多依賴課件教學,可能會把課堂教學變成老師“放電影”、學生 “看電影”,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應適當?shù)乩弥庇^教學模型實施教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觀察總結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傳統(tǒng)教學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由于中職學生大多在初中階段就厭煩了老師的“滔滔不絕”而更樂于動手操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任務引領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任務,通過展示教學模型、播放視頻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分組討論、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總結發(fā)言[3]。針對問題,采用講與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教師講、學生練,邊講邊練,邊練邊講。針對這些問題實施專題訓練,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在實際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兩點。
(1)對于一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一定要在課堂內完成練習或操作。首先,教師和學生必須及時了解本節(jié)課應達到的學習效果。其次,課堂練習中的總結評價不僅僅是知識的鞏固和評判,更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激勵與引領。鼓勵和表揚都是對學生的肯定,是推動學生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利手段。最后,盡量不要把課堂練習留成課外作業(yè)。這樣既占用了學生課外活動時間,也增加了教師的負擔,甚至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4]。
(2)要精心設計習題,確保教學質量。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前,要深刻理解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明確練習的目的,選取典型例題。教師設計習題時,要注重知識層次的遞進和內容的拓展。關鍵是要讓學生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和技巧。既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例如,教師在講解定軸輪系各齒輪的方向判斷時,給學生分發(fā)了單對齒輪傳動的模型,讓學生觀察判斷齒輪傳動的幾種情況并總結。教師補充講解引入直箭頭示意法的判斷方法,設置任務單引導學生分析傳動路線,讓學生結合教學模型自己去完成輪系的判斷并總結評價,使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社會在發(fā)展,環(huán)境在變化,不同時期學生的特點也是不同的。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不能一成不變,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