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珊紅
摘要:伴隨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教學模式也趨向多元化發(fā)展。本文主要討論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教學模式。對此本文從生活化教學的含義及有效策略兩方面進行了相關論述。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 道德與法治 生活化教學
道德與法治教育與生活教育密不可分,想要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離不開生活理論的指導。重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有效地將生活與教學相結合,有助于培養(yǎng)更多內外品質與知識能力兼修的優(yōu)秀人才。對此本文將圍繞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進行分析。
一、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含義
小學生年齡較小、心智不成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認識也不夠明確,需要教師用常見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生活化教學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教學方式,所謂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生活化,是指以學生為主體并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以生活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容。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也可以理解為:在道德法制教學中,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活動相融合,激發(fā)學生對道德法治知識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深入體驗生活中的情境,一方面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樂趣,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性。
二、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教學目標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
教學目標生活化是指課堂教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充分展現(xiàn)社會特點與學生個人特點?,F(xiàn)在教材內容質量雖然在不斷提升,但是有的課本仍離生活較遠,不利于學生學習。所以在確定教學目標后,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目標引入實際生活活動進行教學。例如教授《家中的安全與健康》時,教師可以根據(jù)生活中的現(xiàn)象舉例分析,也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講述自己在生活中積累的安全健康知識。課題內容生活化,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也能夠對自己的行動有所幫助。
(二)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在小學一、二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應將生活實例引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授人教版的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我是小學生了》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討論:“哪位學生愿意跟同學們分享一下上學的心情呢?”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討論,從而調動課堂氣氛。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應注意設置生活化情境,將生活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例如在學習《校園生活真快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可以設置生活化問題,有助于學生積極熱情參與。例如在教授人教版的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天氣雖冷有溫暖》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提出一些生活相關問題,如“下雨前天氣會有什么變化?”“下雪時冷還是雪融化的時候冷呢?”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找到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點,有利于自身文化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
(三)教學模式應貼近生活實際
在學習過程中,教學模式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更有利于加強學生在思維模式上的理解能力。在一、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需要借助生活實踐活動來豐富教學模式,例如在學習“課間十分鐘”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課間活動用相機拍攝下來,然后將這些照片展示出來,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同學們的學習活動,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課外延伸策略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外延伸能夠有效提高該課程的育人效果,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外延伸的過程中,要立足于教材內容,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法律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積極開發(fā)新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進入校園和社會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這樣才能使課外延伸活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來說,教師在促進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課外延展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一)注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前延后展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以課堂教學為基礎,以課前自學和課后作業(yè)作為道德與法治課外延展的陣地。課前自學能夠使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階段,總結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元素,在思考的過程中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在課后延展階段,學生能夠根據(jù)教師創(chuàng)設的活動在生活中運用知識進行解決,綜合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看到效果,這樣的特點要求教師以課外延展為實踐活動的基礎,鞏固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成果,并形成完善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使道德與法治課程取得良好的課外延展效果。具體來說,在課程自主學習活動中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課外延展,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實踐。例如在教學四上道德與法治《奇妙的節(jié)日風俗》中與節(jié)日相關的知識點時,引導學生在課前通過自主查閱資料,與父母合作等多種方式了解不同地區(qū)對于某一節(jié)日的不同習俗,在這樣的課外拓展活動中,學生能夠增強動手查閱資料的能力,也能夠從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習興趣,拓展課外的知識,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二)不斷創(chuàng)新課外延展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外延展的過程中,可以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從而形成更加立體的育人模式。首先,教師可以將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例如,教師可以將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小學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小學語文課程中本身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方面的育人素材,教師在教學中利用道德與法治課程作載體,滲透語文教學中的內容,可以達到課外延展的目的。其次,教師還可以將道德與法治課程與班級的德育活動結合起來,德育教學活動與道德與法治課程之間有著較強的關聯(lián),因此教師可以將德育教學活動打造成道德與法治課程實踐的陣地。例如在班會課、晨會課中滲透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知識,讓學生圍繞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某一知識點進行探究學習。
結語
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學對于學生道德思想方面的培養(yǎng)有重大意義。本文通過論述分析得出,小學一、二年級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對學生學習是有幫助作用的。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研究適應教學發(fā)展的新模式,使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模式更加多元化,從而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的文化涵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艷革.新課標下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的生活化 [J].中小學電教,2015(22).
[2]鄭志亮.如何讓小學道德與法制課回歸生活 [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3(4).
[3]周淑梅.小學思品課堂教學策略[J].中小學電教:下,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