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寧 丁錦?!∫ρ┓肌「哐?/p>
摘 要:[目的]研究國外短缺藥品定義的信息過濾等作用,為完善我國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提供參考。[方法]研究域外15個短缺藥品定義,結合供應保障系統(tǒng)分析內涵,并勾畫了定義在藥品供應保障系統(tǒng)中的聯(lián)動角色。[結果]國外短缺藥品定義主要包括供不應求、獲批上市、短缺時間、臨床必需、不可替代性四項內涵,我國短缺藥品定義已基本包括以上內涵,但在信息過濾方面還有可完善之處。[結論]建議在短缺藥品定義中明確短缺時間,強化各地政府管理職責,加強短缺信息互通。
關鍵詞:短缺藥品;藥品供應保障;定義與內涵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6.014
《“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中提出“強化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和預警,完善藥品儲備制度和應急供應機制”。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推進多項短缺政策,并取得了積極成效。2020年4月,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發(fā)布《關于印發(fā)國家短缺藥品清單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首次明確界定了我國短缺藥品定義,是完善我國短缺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的重大發(fā)展。
為深入理解我國短缺藥品定義的作用,本文通過查詢域外短缺藥品的定義,分析其內涵和實操價值,為我國短缺藥品供應保障系統(tǒng)提出完善建議。
1 短缺藥品內涵界定的必要性
準確識別短缺藥品,可以將不同短缺情形與對應的保障措施聯(lián)動。2016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發(fā)現(xiàn),定義混淆是降低短缺藥品報告精準性的重要原因,各國的短缺藥品定義有所不同,給綜合研究及大數(shù)據(jù)分析帶來困難。有文獻提出,由于報告者對短缺藥品的定義理解不同,上報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需要核査研判,增加了信息處理部門對“真假短缺”的識別難度。清晰的短缺藥品定義有助于多源信息平臺發(fā)揮作用,排除干擾信息,找準短缺原因和施策對象,促進短缺解決。
2國外短缺藥品內涵分析
2.1 國際組織
為設定具有參考價值、可聯(lián)動防控措施的短缺藥品定義,WHO分析了全球56個短缺藥品定義,最后得出結論,藥品從生產到患者手中涉及多方,在供應鏈中不同位置的理解也不同,決定從供應端和需求端兩側來描述短缺藥品。
上述強調了藥品“供不應求”的前提是已上市狀態(tài),與研發(fā)藥品區(qū)分,與產品供給相對應,類似于其他商品“缺貨”的定義。由于這種區(qū)分有利于藥品研發(fā)注冊和生產銷售職責分屬兩個或多個部門的協(xié)作運行,大部分國家也有此規(guī)定。
2.2 典型國家監(jiān)管部門及法律
目前,對短缺藥品有清晰界定的國家主要是美國、歐洲等國家,具體如表2所示。
2.2.1 美國短缺藥品定義
美國短缺藥品定義明確了“不可替代或不可完全替代”“臨床必需”的內涵,F(xiàn)DA首先將藥品屬性限定為醫(yī)療必需品:用于治療或預防嚴重疾病的藥品;進而要求藥品不可替代,或無充足替代品。WHO提出短缺藥品的必需性應由當?shù)匦l(wèi)生系統(tǒng)認定,在FDA所給定義中體現(xiàn)為,僅當臨床不可替代的醫(yī)療必需品短缺時國家會積極處理,使機構在能力和資源有限時,集中力量解決影響范圍更廣、更緊急、公共健康風險更大的藥品短缺。值得注意的是,嚴格限制短缺藥品界定,將使大部分的藥品缺貨由市場來消化,帶來一定健康風險。
此外,F(xiàn)DA會處理未在美國上市,但為醫(yī)學必需品且已在國外銷售多年的藥品短缺問題。同樣的,法國ANSM為滿足本國沒有上市藥物的需求,會通過合法程序進口相關藥物。因此,與國際組織不同,F(xiàn)DA和ANSM認為臨床必需藥品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就應被視為短缺藥品。
2.2.2 歐洲國家短缺藥品定義
歐洲部分國家強調了短缺藥品應是“不可替代或不可完全替代”,如法國和德國,大多數(shù)國家則認定可替代的缺貨藥品也是短缺藥品。2018年歐盟調查顯示,18個成員國會提供短缺藥品的可替代信息,一是替代品可能影響患者治療進程、效果、增加用藥風險等,Becker等指出,使用替代藥物治療會增加34.8%的風險藥毒性;二是會增加醫(yī)務人員的工作量,Pauwels調研發(fā)現(xiàn),藥劑師每周平均有12.8小時花在跟蹤短缺藥品,尋找和購買替代藥物上;三是可能加重衛(wèi)生支出負擔,為購買短缺藥品的替代制劑,美國每年花費約2.16億美元。因此,盡管有替代制劑,缺貨藥品仍需要恢復供應,也應視為短缺藥品處理。
歐洲多個短缺藥品定義有界定“短缺時間”。EMA將少于14天的供應延遲為缺貨,藥品連續(xù)缺貨14天后才是短缺狀態(tài)。德國和比利時均規(guī)定連續(xù)缺貨14天的藥品才能被界定為短缺藥品。這個時間在法律中更加理論化,法國法律中為3天,比利時法律中為4天。歐洲藥品法建立了藥品停產報告制,要求藥品短缺兩個月前上報信息,給予監(jiān)管機構應對藥品短缺的主動權,具體到國家,挪威強制要求報告時間為2個月,希臘為3個月,意大利為2至4個月。
2.2.3 其他國家短缺藥品定義
澳大利亞的短缺藥品界定時間為6個月,藥品停產報告時間為12個月。加拿大強制要求在藥品停產前6個月報告,授權人在獲批上市連續(xù)12個月未銷售藥品時需要通知授權部門,并在開始銷售時報告。有類似規(guī)定的是希臘,為了使患者、醫(yī)務人員等相關者清楚目前本國市場上有哪些藥品,授權人需要告知藥品的實際銷售時間。
2.3 國外短缺藥品定義聯(lián)動機制
根據(jù)前述分析,可知國外短缺藥品定義包括“供不應求”一項核心內涵,和“獲批上市”“短缺時間”“臨床必需”“不可替代或不可完全替代”四項輔助內涵,用于篩查短缺信息,搭建起明確的“信息收集-信息篩查-短缺處理”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框架。
(1)信息收集:預警報告(停產報告)和實時報告結合,確保潛在和正發(fā)生的藥品短缺都有報告渠道。(2)信息篩查:本國上市藥品在已缺貨一段時間、臨床必需且不可替代時被界定為短缺藥品,政府主導解決。(3)短缺處理:包括鼓勵生產、臨時進口、加快可替代品的注冊審批等。此外,短缺藥品信息通常定期向社會公布,如德國會列表發(fā)布短缺藥品清單,包括商品名、活性成分、短缺程度(時間和地域)、短缺原因、預計解決時間、可替代制劑等。
3 我國短缺藥品定義
3.1 我國短缺藥品定義內涵
《公立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短缺藥品管理指南(2018年版)》中規(guī)定指南適用范圍是“臨床必需且不可替代或者不可完全替代,因生產、流通、使用環(huán)節(jié)及其它因素導致的,在一定區(qū)域內不能滿足臨床當前或者預期用量需求,存在短缺風險的藥品”。此定義包含供不應求、臨床必需、不可替代性三項要素,并初步具有地域管理意識。2019年《醫(yī)療機構短缺藥品分類分級與替代使用技術指南》中要求醫(yī)療機構將內部短缺藥品按照6個月、3個月、1個月的短缺時間節(jié)點,分為一、二、三級,根據(jù)分級與可替代性,采取不同的信息報送、庫存管理、采購策略。
2020年4月,《關于印發(fā)國家短缺藥品清單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中指出短缺藥品,是經我國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批準上市,臨床必需且不可替代或者不可完全替代,在一定時間或一定區(qū)域內供應不足或不穩(wěn)定的藥品,進一步提出了地域區(qū)分短缺的概念。此外,《藥品生產監(jiān)督管理辦法》中要求列入國家實施停產報告的短缺藥品,在計劃停產6個月前報告。至此,我國在關于短缺藥品政策中對短缺藥品定義的全部內涵已均有提及。
3.2 我國短缺藥品定義聯(lián)動機制
前述文件中“一定時間或一定區(qū)域內”的表述不具備信息篩查功能,而時間分類局限于醫(yī)療機構,因此,目前國家層面短缺藥品定義的內涵包括:供不應求、獲批上市、臨床必需、不可替代或不可完全替代四項。
在政策層面,我國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框架大致符合國際的共性操作。(1)信息收集:一方面以省為單位設置藥品短缺監(jiān)測哨點、建立醫(yī)療機構短缺藥品信息直報系統(tǒng),另一方面著手搭建國家短缺藥品多源信息采集平臺,實施停產報告制度。(2)信息篩查:已批準上市,臨床必需且不可替代或者不可完全替代的藥品供不應求時,即可被界定為短缺藥品。在醫(yī)療機構內部,應根據(jù)短缺時間分級應對。(3)短缺處理:醫(yī)療機構可自主通過遴選替代、另尋采購渠道等方式緩解藥品缺貨;當醫(yī)療機構無法解決時,各省將調動藥品儲備、開展藥價調查;若藥品在多地缺貨,持續(xù)時間長或反復,將被納入國家短缺藥品清單,或國家臨床必需易短缺藥品重點監(jiān)測基礎清單,在國家層面統(tǒng)籌解決。
4 國外短缺藥品內涵及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對短缺藥品的界定起步較晚,但已有重大發(fā)展,例如2018-2019年先后公示了二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使其區(qū)別于上市后藥品短缺,明確了解決此類藥品需求的途徑。但對比國外短缺藥品定義的聯(lián)動框架,我國短缺藥品定義在信息篩查方面還有可細化完善之處。
4.1 明確“短缺時間”內涵
國家短缺藥品多源信息采集平臺需要更為明確的上報時間,使不同的報告人正確提供“真短缺”信息。了解短缺時間也是解決短缺的重要途徑,如1個月的短缺,多是配送延遲、需求上漲引起,可通過調撥和增產解決;而長期、反復的短缺,可能更多歸結于價格和利潤的問題,需要政府主導保障。
4.2 強化各地政府管理職責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采購政策和用藥習慣不同,藥品短缺有明顯的地域區(qū)別。因此小區(qū)域的藥品短缺,本地負責處理速度更快,亦便于各地探索新的供應保障措施。我國“短缺藥品信息直報系統(tǒng)”也以行政區(qū)域為劃分,由轄區(qū)衛(wèi)生健康部門管理。而針對長期,反復短缺的藥品,再由國家層面統(tǒng)籌處理。
4.3 加強藥品短缺信息互通
多源信息采集平臺應接受來自生產企業(yè)、分銷商、醫(yī)療機構、零售藥店、患者等各方的報告,改變臨床“末端發(fā)現(xiàn)”機制導致的被動應對。同時,有必要及時公開短缺信息,各方信息互通能降低大面積短缺的發(fā)生,加快短缺解決。
參考文獻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Meeting report: Technical definitions of shortages and stockouts of medicines and vaccines[J].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6.
[2]黃潤青,黃寧,郅元媛,等.我國短缺藥品監(jiān)測預警體系中的利益相關者分析[J].中國衛(wèi)生政策研究,2018,11(09):49-52.
[3]How does FDA address shortages of medically necessary drugs that have not received FDA approval?[EB/OL].(2019-05-08)https://www.fda.gov/drugs/drug-shortages/frequently-asked-questions-about-drug-shortages.
[4]Gestion des ruptures de stock de medicaments intérêt thérapeutique majeur par lANSM[EB/OL].(2019-05-08)https://ansm.sante.fr/S-informer/Informations-de-securite-Ruptures-de-stock-des-medicaments.
[5]蔡文芳,楊才君,沈倩,等.國內外藥品短缺問題研究進展[J].中國藥事,2016,30(12):1190-1199.
[6]Pauwels K,Simoens S,Casteels M,et al.Insights into European drug shortages: a survey of hospital pharmacists[J].PloS one,20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