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紅云
(福建省龍巖人民醫(yī)院,福建 龍巖 364000)
近幾年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壓與糖尿病是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一同出現(xiàn)時,對患者的心血管、腎臟、腦等多個臟器器官會造成嚴重的損傷,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產(chǎn)生極大的威脅[1]。老年群體是原發(fā)性高血壓病、糖尿病的高發(fā)群體,對醫(yī)療知識的掌握程度較低,用藥依從性較差,情緒管理能力較差等,對于疾病的康復具有極大的負面影響,使得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降低,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規(guī)范有效的健康教育以及情緒管理,從而提升自護能力,減少負面情緒等,使得疾病能夠得到更好的控制[2]?;诖吮疚木吐?lián)合使用情緒管理與KAP模式健康教育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新確診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20年3月至2021年3期間我院收治的118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新確診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59例。本研究已通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知曉此次研究,自愿簽署之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1)均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3]與《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修訂版)》[4]中對糖尿病及高血壓的診斷標準;(2)患者臨床資料完整,配合度較高;(3)85歲以下,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及行動能力者。
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或其他重大疾病者;(2)存在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無法進行有效溝通者;(3)有心理疾病患者;(4)臨床資料不全,不愿配合研究者。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健康教育 實施常規(guī)健康教育護理,內(nèi)容如下:(1)定期召開健康教育講座,向患者介紹相關疾病知識、護理預防辦法以及并發(fā)癥等,從飲食、生活、運動以及按時服藥等方面進行全方面的護理講解;(2)基本藥物介紹,為患者介紹常用藥物的作用、用量以及不良反應等,提升患者對藥物的基本認知;(3)心理疏導,組織病友交流會或是案例分析會等方式,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同時病友之間相互鼓勵,互相疏解不良情緒,同時對于精神壓力較大的患者定期進行心理輔導。
1.2.2 觀察組 情緒管理聯(lián)合KAP模式健康教育情緒管理:(1)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護理、用藥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正確的防治信息以及對疾病的自我控制技巧等,幫助患者樹立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同時可以設計短期健康目標,促使患者在達到康復目的同時,提升治療的信心;(2)行動與感觸,鼓勵患者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提升自身體質(zhì),同時借助于微信等方式對患者進行遠程指導,針對患者的表現(xiàn)進行鼓勵或夸贊,促使患者能夠積極地配合康復護理,配合心理暗示的方式使得患者樹立起積極的治療態(tài)度;(3)音樂療法,指導患者多聽一些積極向上的音樂,一般在早晨7-8點之間用音樂消除睡意,晚上6-7點之間聽一些愉快的音樂,改善心理狀態(tài),同時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
KAP模式健康教育:(1)知識,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狀況開展技能及知識的培訓,結(jié)合患者的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經(jīng)濟狀況等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式以及護理措施等,同時結(jié)合患者的恢復狀況定期進行調(diào)整;(2)信念,組織經(jīng)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在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基礎上,幫助患排除顧慮,同時讓患者家屬也參與到健康教育及患者日常護理中,并邀請血壓及血糖控制比較好的患者進行經(jīng)驗分享,提升患者治療的信心,增強患者信念感;(3)行為,結(jié)合患者的實際狀況推選一名家屬能夠監(jiān)督陪伴患者,關注患者的日常需求及心理需求,協(xié)助患者改善不良習慣,監(jiān)督患者按時用藥并按時檢測血壓及血糖狀況,提升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行為能力。
(1)護理半年后對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能力進行評估,評價工具為我院自制高血壓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量表總分均為10分,分數(shù)與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能力呈正比。
(2)對比護理前后的健康知識水平,評價工具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知識量表(DHL),中高血壓、糖尿病以及用藥知識三個項目,各項分數(shù)滿分為100分,分數(shù)與知識水平呈正比。
(3)對患者護理前后患者的情緒管理能力進行評估,工具采用情緒行為量表,主要包括心理活動管理、伙伴關系以及情緒處理三個項目,總分為13-65分,分數(shù)與患者情緒管理能力呈正比。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s]
組別 例數(shù)(n) 性別 年齡(歲) 受教育程度男女59 59 34(57.63)35(59.32)0.021 0.500 25(42.37)24(40.68)中學及以上42(71.19)45(76.27)中學以下17(28.81)14(23.73)0.642 0.261對照組觀察組χ2/t值P值61.36±3.47 62.31±3.56 1.468 0.145
觀察組護理后的高血壓自我管理行為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后自我管理行為能力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后自我管理行為能力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χ2值P值例數(shù)(n)59 59高血壓自我管理行為7.26±0.54 9.14±0.62 17.563<0.001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6.96±0.87 9.21±0.63 16.090<0.001
護理前兩組各項健康知識水平評分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高血壓知識、糖尿病知識以及用藥知識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健康知識水平比較(±s,分)
表3 兩組護理前后健康知識水平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n) 高血壓知識 糖尿病知識 用藥知識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59 59護理前51.23±8.17 52.05±8.46 0.536 0.593護理后73.56±7.64 89.16±5.49 12.737<0.001護理前55.23±6.51 56.31±6.23 0.921 0.359護理后73.16±7.64 90.35±6.37 13.274<0.001護理前53.17±7.21 53.46±7.16 0.219 0.827護理后71.67±6.35 87.92±6.15 14.120<0.001
護理前兩組各項情緒管理能力評分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心理活動管理、伙伴關系以及情緒處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情緒管理能力比較(±s,分)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情緒管理能力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n) 心理活動管理 伙伴關系 情緒處理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59 59護理前32.12±2.73 32.89±2.54 1.586 0.115護理后43.25±3.15 58.34±3.64 24.079<0.001護理前30.34±2.19 30.56±2.27 0.536 0.593護理后44.21±2.13 61.09±3.22 33.584<0.001護理前35.91±2.36 36.02±2.71 0.235 0.815護理后45.13±3.45 58.36±4.87 17.027<0.001
高血壓、糖尿病是當前我國發(fā)病率較高的兩種慢性疾病,且兩種疾病容易同時出現(xiàn),對患者的心腦血管以及臟器有著極大的損傷,當前在治療高血壓并糖尿病上尚沒有可以徹底根治的辦法,只能通過有效的護理以及長期的用藥對血壓及血糖水平進行有效的控制。但由于人們對健康知識的匱乏以及長期服藥可能導致的負面情緒等,對患者的后期康復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KAP模式健康教育,其中K是指基本知識與概念的掌握、A是指對知識的認同態(tài)度及信念、P是指對掌握知識的行動與實踐行為[5]。從知信行三個方面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健康知識水平及健康管理行為得到提升。情緒管理則是通過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鼓勵引導患者,并采用多種方式幫助患者進行情緒管理,促使患者情緒管理能力的提升[6]。本次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的自我健康管理行為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KAP模式健康教育聯(lián)合情緒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行為;護理前兩組各項健康知識水平、情緒管理能力評分間無顯著差異,護理后觀察組健康知識水平、情緒管理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說明通過進行KAP模式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技術知識的教育,提高患者對知識的認同感,可以促使患者更好地掌握相關健康知識,同時通過有效的情緒管理護理,能夠促使患者情緒管理能力更好,在治療的過程中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從而減輕心理負擔,提升患者自我護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