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靜,趙晉琳,代海濤
(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吉林 吉林 132101)
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微信、微博、淘寶、抖音、快手等一系列新媒體平臺迅速興起。媒體平臺的興起,對于消費者來說有利有弊,尤其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不斷引導下,大學生的超前消費、超支付能力消費現(xiàn)象不斷涌現(xiàn),增加了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負擔,甚至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1]。研究網(wǎng)絡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并給出合理化的消費對策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項目組成員以吉林省地方高校為例,針對東北電力大學、北華大學、吉林醫(yī)藥學院、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等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問卷主要采用問卷發(fā)放于朋友圈、在校學生聚集的微信聊天群以及其他社交平臺,數(shù)據(jù)分布從大一到大四全部年級中,其中大四參與調查人數(shù)最多,符合本次調查的背景。
在調查中,表示經常在新媒體平臺進行消費有78人,占24.38%;偶爾在新媒體平臺進行消費的有136人,占42.5%;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消費的共占66.88%;從來沒有在新媒體平臺進行消費的有106人,占33.13%,這說明大多數(shù)的大學生都有過在新媒體平臺消費的經歷。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在新媒體平臺有過消費行為的同學,每月消費0~2次的有113名同學,占比52.8%;每月消費5次以上的有51名同學,占比23.83%;每月消費2~5次的有50名同學,占比23.36%。
每月在新媒體平臺消費50~200元的有84名同學,占比39.25%;每月消費500元以上的有64名同學,占比29.91%;每月消費200~500元的有57名同學,占比26.64%;每月沒有消費的僅有9名同學,占比4.21%。
調查中,新媒體平臺的消費項目這一題為多選題,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多項選擇。調查結果中選擇人數(shù)最多的為網(wǎng)絡購物,有165名同學,占比77.1%;選擇充值繳費項目的有141名同學,占比65.89%;選擇娛樂支出項目的有127名同學,占比59.35%;選擇學習培訓項目的有91名同學,占比42.52%;選擇其他的僅有24名同學,占比11.21%,可見,學生們在新媒體平臺進行的消費項目更多傾向于購物和娛樂。
調查中,關于獲得新媒體平臺消費信息的途徑這一問題是多選題,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多項選擇。其中選擇“微博、微信、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推送”的人數(shù)最多,有172人,占80.37%;選擇“自己下載購物類APP搜索”的有136人,占63.55%;選擇“家人朋友同學推薦種草”的有119人,占55.61%;選擇“購物廣告宣傳”的有58人,占27.1%??梢钥闯鲂旅襟w平臺是當代大學生接收消費信息的一大重要途徑。
在調查中,表示“經常,博主推薦的東西都很適合我”和“偶爾,選擇自己需要的并且評價還不錯的購買”兩個選項的將會選擇通過博主推薦購買的物品種類,有191人并且此題為多選題,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多項選擇。
其中,選擇購買化妝品、護膚品的人數(shù)最多,有139人,占72.77%;其次為服飾和零食,分別有114人和99人,分別占59.69%、51.83%;選擇購買電子產品的有77人,占40.31%;選擇購買其他類和圖書的分別有50人、49人,分別占26.18%、25.65%。
在調查中,通過新媒體平臺推送產生的消費金額占當月消費金額的比重在5%以下的人數(shù)最多,有97名同學,占比45.33%;比重在5%~10%的有48名同學,占比22.43%;比重在20%的有41名同學,占比19.16%;在10%~20%的僅有28名同學,占比13.08%,比重在5%以上的同學占比54.67%,已超過半數(shù)。
調查中,認為“有一些價值,對自己的購買行為可以提供少許建議”的有116人,占39.86%;認為“比較有價值,對自己的購買行為可以提供參考意見”的有76人,占26.12%;認為“很有價值,對自己的購買行為影響很大”的有47人,占16.15%;認為“毫無價值,只相信自己的用戶體驗”的有52人,占17.87%。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認為新媒體平臺給出的商品信息可以提供意見的占82.13%,說明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或多或少會參考新媒體平臺給出的商品信息來決定自己的購買行為。
在調查中,對于通過新媒體平臺推送購買物品的行為,學生滿意情況中持“比較滿意”態(tài)度和“一般”,“無感”態(tài)度的均有97名同學,占比33.33%;持“非常滿意”態(tài)度的有39名同學,占比13.4%;持“很不滿意”態(tài)度的有31名同學,占比10.65%;持“不太滿意”態(tài)度的有27名同學,占比9.28%。總體而言,持“滿意”態(tài)度的占比46.73%,與持“不滿意”態(tài)度的19.93%相比,占主要地位。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新媒體平臺的消費推送雖然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消費選擇,但是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生活負擔。其中,選擇有所增加,但不明顯的有108人,占37.11%;選擇沒有增加的有74人,占25.43%;選擇明顯增加的有65人,占22.34%;選擇不了解,未受影響的有44人,占15.12%,不難發(fā)現(xiàn)對學生生活增加負擔的占59.45%。
在調查中,對于新媒體平臺推送的消費信息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這一問題是多選題,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多項選擇。其中,認為質量沒保證和相關法規(guī)不完善的人數(shù)最多,分別為195人、193人,占67.01%、66.32%;認為消費者缺乏應有的辨別能力、安全性低以及售后服務差的人數(shù)較多,分別為185人、172人和166人,分別占63.57%、59.11%和57.04%;認為商家自身素質低的有133人,占45.7%;認為還有其他原因的僅有42人,占14.43%。由此可見,學生們對于新媒體平臺推送的消費信息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有著很大的看法,這也是新媒體平臺在發(fā)展過程中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新媒體平臺作為新興的消費模式,從一方面來說,更新了消費者對于以往消費模式的思維固化,拓寬了消費者可供選擇的消費渠道,既能夠增加大學生的消費意愿,滿足大學生在碎片化的時間里獲取消費信息的需求,又能夠拉動經濟的發(fā)展[2];從另一方面來說,網(wǎng)絡新媒體的迅速發(fā)展對于大學生消費市場是一個極大的沖擊,大學生這個群體處于學校和社會交接的階段,無論從辨別能力還是經濟實力上來說,尚未達到一個可以完全自己做主的狀態(tài),因此網(wǎng)絡新媒體的大規(guī)模宣傳容易引發(fā)大學生的從眾心理,導致盲目消費和沖動消費的增加,給自己以及家庭造成經濟上的負擔,需要正確看到新媒體平臺給出的宣傳,保持一個理性消費的態(tài)度[3]。
大學生作為年輕群體,還沒有完全步入社會,沒有經歷過社會經驗,因此玩樂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風氣會影響其健康發(fā)展。大學生在消費時應當首先做到提高自身素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遠離社會不良風氣,而不是對于網(wǎng)絡潮流的盲目追求和一味地沉迷于網(wǎng)絡世界[4]。
尤其是對于自身消費水平不高的學生,在使用新媒體平臺時,應當留意自身的消費次數(shù)和每月的消費金額,適當減少網(wǎng)絡新媒體平臺消費支出,超預警消費的情況,樹立一個健康的消費觀念,做到不盲目攀比經濟實力,不過度追求網(wǎng)絡潮流。在消費時選擇適合自己的事物,不超出自己家庭的經濟實力。在遇到社會不良風氣時,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勇于對社會不良風氣說“不”,做一個具備正確三觀的當代大學生[5]。
在進行網(wǎng)絡消費時,大學生應當選擇正規(guī)的店鋪,在選擇時可以參考該網(wǎng)店的信譽度和其他消費者的評價以及該商家對于商品的描述是否詳細,并且做到貨比三家,進行多方面的比較,尤其是支付時跳轉到支付頁面更應該仔細觀察頁面是否是官方入口,是否有任何不妥之處,以免進入釣魚網(wǎng)站,保護自己的資金安全。學校官方可以制作發(fā)布短視頻,引導學生通過網(wǎng)絡平臺獲取知識、正能量,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應當幫助頻繁參與網(wǎng)購的學生提高自我調控能力,合理消費,提高鑒別能力,減少其網(wǎng)絡購物成癮的可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