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朝霞 陳 禹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現(xiàn)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xiàn)我們的發(fā)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鼻嗌倌晔欠裼蟹e極向上的價值觀,把握正確的人生方向,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直接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和中華民族的命運。
近些年諸多圍繞青少年問題展開的社會調查表明: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思潮,對青少年的思想認識和價值信仰造成一定影響,導致部分青少年社會責任意識淡薄。
根據(jù)筆者的相關調查和研究,當前我國青少年價值觀方面比較突出的特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從社會層面看,一些青少年信奉生存哲學,崇拜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理想信念缺失;從個人層面看,有的青少年精神世界空虛,人生沒有方向,生命意識淡薄,缺乏積極追求,甚至價值觀扭曲。
青少年主流價值觀缺失等問題的形成原因是復雜多樣的,不僅有國際大環(huán)境的沖擊,也反映了家庭、學校及社會在青少年價值觀引導教育方面的不足。
針對上文中提到的問題,我們應積極探索有效途徑,幫助和引導青少年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使他們成長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些年,我國電視臺播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電視劇、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及具有公益教育性質的文藝晚會等電視文藝節(jié)目,尤其是抗疫期間涌現(xiàn)出很多弘揚正能量的電視文藝作品,對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觀產生了積極作用。
美國著名傳播學家喬治·格伯納提出了“涵化理論”,該理論指出,“對大量看電視的觀眾來說,電視實際主宰和包容了其他信息、觀念和意識的來源,所有接觸這些相同信息對人們的觀念所產生的效果,便是涵化作用,或者說起到了塑造共同的世界觀、共同的角色和共同的價值觀的作用”。觀眾在觀看電視的過程中,對現(xiàn)實世界的認知會受到電視里所構建的世界觀和思想的影響,也就是說電視對人的認知及社會觀念的建構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即涵化作用。觀看電視節(jié)目的時間越長,這種影響會更明顯。
電視文藝作為一種形象生動、內容樣式豐富、受眾范圍廣、影響力大的傳播載體,具有在精神上影響青少年的作用,是促進青少年正確價值觀構建的有效途徑和積極手段。電視文藝節(jié)目能夠講述歷史,反映社會現(xiàn)實,展現(xiàn)一個時代的風貌,引領時代風尚,不但影響觀眾的思想和行為方式,甚至對社會輿論有重要引導作用。
央視索福瑞收視率調查結果顯示:廣大青少年是收看電視文藝節(jié)目的主要群體,他們熱衷于收看電視劇、電視綜藝欄目、真人秀等文藝節(jié)目。這些作品伴隨著青少年一代成長的同時,給他們帶去知識和快樂,也對他們人格的培養(yǎng)、“三觀”的塑造、理想信仰的構建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漸進性、累積性的文化藝術熏染,提高人的知識、素養(yǎng)水平,從而使人構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電視文藝作品“應該注意用理性之光、正義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激勵人們永葆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tài)和進取精神”。電視文藝作品要講精神、講人格,通過節(jié)目讓青少年懂得:要靠奮斗去贏得幸福。
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年電視文藝創(chuàng)作中存在的亂象和負面影響,必須堅決抵制和治理擾亂行業(yè)生態(tài)的行為,堅定文化自信,堅定政治立場,創(chuàng)作出更多優(yōu)質的電視文藝作品。通過強化電視文藝作品的價值導向作用、引領作用和啟迪作用,讓青少年認知、認同并重塑主流價值觀。通過一批“彰顯理想之光、匯聚力量之美”的優(yōu)秀電視文藝作品,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理想、堅定共產主義信念,使青少年真正“理解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當今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內容的主流價值觀。現(xiàn)階段,加強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培育,就是要讓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有充分的認知和理解?!鞍焉鐣髁x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通過電視文藝作品找到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尋生命意義和存在價值;將個人與社會的價值觀統(tǒng)一到社會主旋律上,增強社會凝聚力,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引導青少年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從而構建青少年的主流價值觀。
優(yōu)秀電視文藝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它以其形式多樣、資源豐富等優(yōu)勢,彌補了學校、家庭、社會思政教育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的不足。以下將從五個層面來思考電視文藝對青少年價值觀建構的有效路徑:
①宏觀層面:國家凈化影視傳播環(huán)境,制定電視文藝作品準入機制
2018年11月27日,廣電總局召開全國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文藝節(jié)目管理工作會議,部署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jié)目管理的通知》,為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文藝高舉旗幟、守正創(chuàng)新,進一步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提供了指引方向。通知中指出:“堅持在全行業(yè)執(zhí)行‘四個堅決不用’的標準,嚴把內容關、導向關、人員關、片酬關,確保社會責任得到履行?!碧岣呶乃嚬?jié)目的門檻,凈化電視熒屏,剔除掉一批價值取向有問題、理想信念缺失的作品。
事實證明,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完全可以實現(xiàn)既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在市場上受到歡迎。近幾年,一直以播出由流量明星擔當主演的自制獨播青春偶像劇和仙俠奇幻劇為主的某省級衛(wèi)視,播出了《恰同學少年》《人民的名義》等主旋律電視劇,收視、口碑雙豐收,在青少年群體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大家都在探討社會正義、理想追求、生命的意義等話題。
因此,國家在宏觀層面上進行調控,動員全國文藝創(chuàng)作力量,加強合作,共同打造“好戲”“大劇”“品牌欄目”等,形成策劃一批、創(chuàng)作一批、儲備一批、播放一批的良性格局。
②創(chuàng)作者層面:堅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習近平同志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希望:“堅定文化自信,用文藝振奮民族精神”,強調“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沒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寫出有骨氣、有個性、有神采的作品”。廣大文藝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到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把堅持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提高質量當作文藝作品的生命線,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努力創(chuàng)作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譜寫中華民族新史詩”。
創(chuàng)作者要有文化自覺,要想用積極向上的作品吸引青少年,給青少年啟迪,自己就先要樹立崇高理想。在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思想修養(yǎng)和人生境界的同時,拓展創(chuàng)作題材視野,深化作品的精神意蘊和文化內涵。
③作品層面:題材多樣化、樣式新穎化、主題積極正能量
不同題材在理想信仰挖掘的深度和開掘的高度上是不同的,不論什么題材的作品,只要做到講奮斗、講追求,就會對青少年有引導有啟發(fā)。作品形式可以花樣翻新,不但有意思而且要有意義,對青少年價值觀的構建起到助推作用。
大型公益節(jié)目《開學第一課》以文藝表演和互動游戲的形式,傳遞了“尊重生命”“愛國”“中國夢”“孝親敬老”“大 美 ”“ 英 雄不 朽 ”“ 長 征精 神 ”“ 民 族精 神 ”“ 創(chuàng) 造精神”“少年強,中國強”等十幾個積極向上的主題,給全國青少年獻上生動而有意義的第一課。這些正能量主題,也可通過不同題材和樣式的電視劇、真人秀及晚會來表達。如表達“孝”主題的有真人秀節(jié)目《旋風孝子》和電視劇《搭錯車》等。表達“英雄不朽”的主題,可以在晚會中邀請英雄人物并配以生動的圖文畫面、影視視頻等形式,用具體的人物來打動青少年。電視文藝創(chuàng)作者在面對青少年這群特殊的觀眾時,應把握好青少年的群體特征,熟悉青少年的話語表達方式,努力創(chuàng)新節(jié)目樣式和形式。
④演員層面:塑造時代英雄,凝聚國家力量
通過革命歷史題材節(jié)目塑造民族英雄形象,通過一些反映當下生活的作品發(fā)現(xiàn)平民英雄。我們的作品要樹立新時代的英模人物,讓青少年不再盲目崇拜那些包裝和炒作出來的所謂“明星偶像”。
青少年觀眾需要什么?他們呼喚什么樣的偶像?他們需要什么樣的榜樣力量來指引自己前行?這些問題值得深思。每個時代應造就每個時代的英雄。革命歷史年代,涌現(xiàn)出一大批革命英雄,為了革命理想,放棄了愛情、家庭,甚至放棄了生命,換得我們今天的和平、自由和美好生活。電視劇《潛伏》中的余則成、《亮劍》中的李云龍等,這些英雄的精神值得當代青少年繼承和發(fā)揚。
電視文藝應發(fā)掘“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最美警察”“抗疫最美逆行者”等時代楷模,讓先進模范人物影響和帶動青少年。“把更多普通群眾而不是影視明星作為作品的主角、節(jié)目的主角,以真摯的情感刻畫最美人物、謳歌奮斗人生,展示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采,著力講好新時代故事,留下普通人追夢中國、追求幸福生活的鮮活時代影像志”。
此外,電視文藝節(jié)目要培養(yǎng)和起用德才兼?zhèn)涞那嗄陜?yōu)秀演員,打造一批以青少年為目標受眾的優(yōu)秀電視文藝節(jié)目。講青少年的故事和他們喜歡的故事,用青少年的話語體系和青少年同齡的演員,以倍感親切的方式,解釋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大量“暖新聞”頻頻引發(fā)網絡關注、“感動”“淚目”成為視頻網站的刷屏彈幕,不少主旋律文藝作品在年輕觀眾中反響強烈……這些都表明,包括青少年群體在內的社會公眾對主旋律正能量有旺盛需求。能夠喚起人情感共鳴、給人前行力量、激勵人向上向善的內容,不僅有流量,而且能夠成為真正的大流量。倡導和鼓勵更多文藝工作者堅持正確導向,以優(yōu)秀創(chuàng)作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正能量,更好地滿足青少年群體的精神需求。
⑤學校層面:創(chuàng)建“思政影視”特色課堂
廣電部門和教育部門要聯(lián)合起來,一起進行思政課堂改革,創(chuàng)建“思政影視”特色課堂,并在全國進行推廣。目前央視與教育部合辦的電視文藝節(jié)目《開學第一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北京電視臺的《音樂大師課》也被很多中小學校當成美育的優(yōu)秀案例,對青少年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革命精神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選取經典和廣受好評的影視作品作為特色課堂案例,并推薦優(yōu)質影視作品供學生課后觀摩。課堂上主要播放展示奮斗人生、追求崇高理想的優(yōu)秀影視作品,通過影片分析、討論、對話、寫影評等形式,使青少年學子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兩部門根據(jù)青少年的特點,精挑細選出一批有品質的精品電視文藝作品,通過“思政影視”特色課堂的打造,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形成良性互動,讓青少年心中燃燒起青春之火,在前行中獲得力量。
青少年價值觀的構建要緊緊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目標。電視文藝作品也要圍繞“為什么人”的目標,捕捉生活之美,努力創(chuàng)作更多打動人心的好節(jié)目、好作品。
當然,我們必須充分意識到電視文藝只是推動青少年價值觀建立的外部因素之一,其也有不足之處。
其一,從本質上說,價值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培養(yǎng)和塑造,處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年齡階段,對價值觀的理解不同。
其二,不能夸大電視文藝的作用,其只是一種手段和途徑,要與其他方式方法形成合力。
電視文藝工作者要不忘藝術初心,用文藝培養(yǎng)人教育人,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質和思想境界,堅守人類的精神家園。通過一批“彰顯理想之光、匯聚力量之美”的電視文藝,使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理想,促進青少年對人生意義進行深入思索,加強對青少年的指導,使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