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志群
紅色文化形成發(fā)展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史學習教育在全國各地深入開展。傳播好紅色文化,既是深入學習百年黨史的內在需要,也是不斷增強文化自信的題中之義。
淮安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的故鄉(xiāng),紅色歷史資源豐富,紅色文化底蘊豐厚。在慶祝建黨百年之際,作為主流媒體,淮安市廣播電視臺守正創(chuàng)新、主動作為,深入挖掘淮安紅色歷史資源,從當好紅色文化的“解碼器”“傳感器”以及傳承紅色精神、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助推器”三個方面,進行了融媒語境下紅色文化傳播的創(chuàng)新探索,致力講好淮安紅色故事,為慶祝建黨百年及黨史學習教育營造濃厚氛圍,為淮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提供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
一百年來,在淮安這片紅色熱土上,一批批革命志士用生命和鮮血踐行了革命信仰,一場場戰(zhàn)斗戰(zhàn)役書寫了黨在淮安大地的革命史、斗爭史?;窗才_充分發(fā)揮“解碼器”作用,以多線并進、各有特色的采訪報道,揭示紅色故事、解讀精神內涵、凝聚前行力量。
淮安的發(fā)展歷程與黨的百年歷史緊密相連,在慶祝建黨百年之際,淮安臺立足本土深厚紅色歷史,充分調動采編資源,整合社會各方力量,以探尋紅色遺址遺跡,查閱紅色歷史資料,走訪紅色歷史親歷者、見證者、研究者等多種方式,采訪挖掘淮安的紅色故事,帶受眾穿越時光隧道,走進淮安紅色歷史深處,探尋鮮為人知的感人細節(jié)。
融媒新聞行動《紅色熱土 豐碑矗立》以淮安境內一座座紅色歷史紀念碑為核心展開報道,圍繞為何立碑、有何寓意等方面,講述紅色歷史紀念碑背后的故事?!稒M溝寺農民革命武裝暴動舊址紀念碑:江淮大地的第一顆革命火種》回顧了1928年2月發(fā)生在淮安大地的橫溝寺農民武裝暴動,展示了淮陰農民武裝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第一槍、推動蘇北革命高潮到來的歷史意義?!洞蠛f戰(zhàn)斗烈士紀念碑:血肉之軀鑄就的不朽豐碑》回顧了1941年4月新四軍三師八旅二十四團一營二連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大胡莊戰(zhàn)斗,展現了革命先輩舍生忘死、英勇不屈的英雄氣概。《紅色熱土 豐碑矗立》融媒新聞行動通過一篇篇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的報道,將淮安的紅色歷史紀念碑“串珠成鏈”,全面展現一百年來淮安的紅色歷史、奮斗歷程,帶給受眾更加具體鮮活的紅色歷史體驗。
專欄《百年追夢 淮安記憶》從歷史檔案出發(fā),追尋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淮安大地艱苦卓絕、砥礪前行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等,采制播出了《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吳運鐸: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等20余篇深度報道,以廣博的歷史檔案、豐富的視頻素材再現了淮安的紅色歷史,挖掘了不為人知的歷史細節(jié),展現了革命先輩的崇高信仰。這些深度報道既彰顯了淮安地域特色,也展現了波瀾壯闊的宏觀歷史進程,讓受眾在廣闊時空背景下,更加真切深刻地感受真實動人的崢嶸歲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以及翻天覆地的恢宏巨變。
淮安臺圍繞解析紅色文化內涵,通過一批既有思想高度又有情感溫度的宣傳報道,深刻而具體地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讓受眾從共產黨員的身上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實際行動中真切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這一時代之問。
淮安市淮陰區(qū)劉老莊鎮(zhèn)劉老莊村是有著紅色基因的革命老區(qū),曾被列為省定經濟薄弱村。十二年前,在家鄉(xiāng)群眾最需要的時刻,共產黨員朱林放棄了自己在外地風生水起的事業(yè),回到了家鄉(xiāng)劉老莊村擔任黨總支書記,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投身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的探索實踐中,帶領鄉(xiāng)親深耕紅色熱土、發(fā)展高效農業(y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如今的劉老莊村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富裕村。一名共產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融媒新聞行動《黨旗飄揚》就是聚焦像朱林一樣奮斗在淮安各條戰(zhàn)線、各個領域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通過《朱林:共產黨員要時刻將百姓裝在心頭》等30余篇扎實生動的人物報道,描繪了一幅扎根基層、造福百姓、干在一線、沖鋒在前的共產黨員群像,展現了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共產黨員,哪里就有黨旗飄揚的責任擔當。
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植根于中國共產黨的血脈里,也落實在一件件、一樁樁解決急難愁盼、增進民生福祉的實事中。專欄《我為群眾辦實事》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重點聚焦淮安各地各部門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宣傳報道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的典型經驗、特色做法,播出了《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實現百姓安居宜居夢》《創(chuàng)新推進“收養(yǎng)一件事”改革 服務百姓“零距離”》等100余篇鮮活報道,生動詮釋了我們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讓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看得見、感受得到。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紅色文化有著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強大精神力量。探尋紅色文化,不僅是為了銘記走過的路,更是為了汲取精神力量,走好當下的路、開創(chuàng)未來的路?;窗才_聚焦全市上下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血脈、奮勇前行追夢的探索實踐,切實擔負起主流媒體凝聚思想共識的職責使命。
淮安臺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策劃推出《踐行囑托開新局——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牢記初心使命 爭取更大光榮》等專題專欄,重點聚焦淮安各地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新發(fā)展理念的積極探索,播出了《以青春之名書寫百年芳華 以青年之姿勇擔時代使命》《傳承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風雨兼程再踏趕考之路》等50余篇主題報道。這些報道運用以點帶面、以小見大等報道方式,以小切口展現大主題,注重用數據和事實說話、以故事和細節(jié)呈現,深刻展現了淮安黨員干部群眾凝心聚力打造“綠色高地 樞紐新城”,建設創(chuàng)新、開放、美麗、幸福“四個淮安”,書寫“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淮安精彩篇章的昂揚狀態(tài)和實際行動。
淮安將紅色文化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跑出淮安發(fā)展“加速度”的探索實踐也頻獲央、省級主流媒體關注。2021年3月18日,央視《新聞直播間》欄目報道了淮安黨員干部紀念新四軍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殉國78周年,在重溫紅色歷史中堅定理想信念,汲取前進力量。4月11日,央視《新聞聯播》欄目《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專欄報道淮安創(chuàng)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接續(xù)奮斗。2021年以來,淮安臺共有《感悟思想偉力 踐行初心使命》《百年答卷振奮人心 牢記初心接續(xù)奮斗》等60余篇聚焦淮安汲取紅色文化精神力量奮進新征程的報道在中央臺、省臺重點新聞欄目播出,100余篇相關稿件被學習強國、央視頻采用。
圍繞慶祝建黨百年、黨史學習教育主題主線,淮安市廣播電視臺深刻把握融媒時代傳播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傳感器”作用,策劃推出致敬建黨百年“三百行動”,通過百場主題活動、百條主題視頻、百場主題宣講,讓紅色文化走進更多人的內心深處,點燃信仰之火、激發(fā)愛國之情。
文化活動是文化傳播的載體,也是連接文化和受眾的重要橋梁?;窗才_與淮安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等協(xié)同策劃推出“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淮安市慶祝建黨100周年百場文化活動,在全市舉辦了100余場主題文化活動,全面展示百年恢宏征程。
精心策劃,突出共性與個性全面展示。堅持策劃引領,創(chuàng)新運用情景劇、詩朗誦、音詩畫等藝術形式,既突出展示黨的恢宏征程,也聚焦各領域突出亮點,如圍繞黨的百年征程,策劃推出詩朗誦《我們的主義不會改變》、音詩畫《忠誠永恒》、歌曲《追尋》等,圍繞行業(yè)系統(tǒng)各個時期英雄模范典型、重要歷史事件,創(chuàng)作推出情景劇《過坎兒》等。堅持統(tǒng)籌謀劃、一體布局,既注重條線發(fā)動、縱向貫通,也注重橫向拓展、面上參與,如組織開展了“頌黨恩、跟黨走”合唱比賽、“百年譜華章 頌歌獻給黨”青歌賽、全市政法系統(tǒng)慶祝黨的百年華誕暨品質政法報告會等一批主題突出、氛圍濃厚、特色鮮明的紅色文化活動,吸引了全市上萬名基層黨員群眾參與。
創(chuàng)新傳播,強化場內與場外深度融合。一方面,充分運用網絡直播技術,開展了“紅色百年話淮安”網絡文化活動、“科技心向黨 揚帆再起航”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等網絡直播50余場,打破場內與場外的空間限制,突出現場感、參與感,擴大主題活動影響。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聞+文藝”“專題+文藝”“短視頻+文藝”等融媒傳播手段,深度聚焦活動特色亮點,推出了《學黨史 強信念 跟黨走 我市舉行“五四”主題團日活動》《黨史知識競賽決賽現場真燃》等百余件融媒報道及融媒產品,同時借力學習強國、央視頻、荔枝新聞等平臺,擴大紅色文化線上傳播覆蓋。
融媒時代,短小靈活的短視頻成為頗受關注的傳播形式。淮安臺因時而新、因時而進,組織開展“百年心向黨 建功新時代”主題短視頻大賽,制推百條紅色主題視頻,開設展播專欄,吸引更多受眾加入紅色文化傳播隊伍,推動大屏小屏互聯互動,讓紅色文化傳播視角更加多元、傳播樣態(tài)更加豐富。
多元視角,鮮活表達。“百年心向黨 建功新時代”主題短視頻大賽分“祝福篇”“信念篇”“傳承篇”“奮斗篇”“成就篇”五個篇章,面向全市征集遴選優(yōu)秀作品100余件,創(chuàng)作主體多樣、傳播視角多元、表達形式鮮活,生動傳遞了紅色文化的情感共鳴點。在短視頻《在燦爛陽光下》中,淮安市港航事業(yè)發(fā)展中心老、中、青三代共產黨員共同演繹耳熟能詳的紅色歌曲,充分發(fā)揮經典旋律感染力,既彰顯了行業(yè)特點,也表達了對黨的百年華誕的真摯祝福。短視頻《永遠跟黨走》以短短4分17秒,回顧百年光輝歷史,展現黨領導下的淮安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頑強拼搏、奮發(fā)進取的精神風貌,全景式呈現淮安這片紅色熱土百年來的滄桑巨變,引發(fā)網友強烈共鳴。
跨屏聯動,屏屏精彩。一方面,依托“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發(fā)布”機制,對傳播紅色文化的相關電視節(jié)目資源再加工、深加工,制作了《百年禮贊 舞心向黨》《薪火鑄丹心》等多件主題突出、短小精干的主題視頻作品,通過“無線淮安”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小屏傳播,豐富百條主題視頻內容。另一方面,強化小屏與大屏之間的互動,將《學黨史 映初心》等在小屏傳播中獲得廣泛好評的爆款短視頻產品“搬”上電視大屏,以電視專欄形式集中展播,滿足不同受眾需求,做到大屏小屏有機相融、屏屏精彩。
主題宣講是傳播紅色文化的重要方式?;窗才_組織開展紅色文化百場主題宣講活動,突出機關黨員帶頭講、百姓名嘴集中講、廣電團隊特色講,注重情境式引導、沉浸式深化,在面對面、心連心的宣講中,引導黨員干部群眾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懷。
多維度宣講,提升參與面。舉辦紅色經典誦讀比賽,由機關黨員帶頭領講,49支宣講團隊深耕宣講內容,深情誦讀《周總理你在哪里》《相約第一百個春天》等經典詩作,并組織優(yōu)秀選手深入校園、企業(yè)講黨史、說感悟,贏得觀眾一致好評。開展紅色故事宣講大賽,由百姓名嘴集中宣講,累計舉辦基層初選、復賽等70余場,近2000名黨員群眾參與,以充滿生活氣息和真情實感的講述,在全市掀起紅色文化宣講熱潮。組建廣電“文藝輕騎兵”,發(fā)揮廣電主持人特色優(yōu)勢,深入基層開展主題宣講20余場,誦讀紅色經典,講述紅色故事,賡續(xù)紅色血脈,打通紅色文化傳播“最后一公里”。
沉浸式宣講,提升影響力。為提升紅色文化宣講效果,廣電“文藝輕騎兵”深入學習百年黨史,置身紅色歷史、融入紅色文化,將對黨和人民的真摯情感投入到宣講創(chuàng)作中。在情景講述《紅日升起的地方》中,9位廣電主持人深情演繹革命先輩感人事跡,以情景再現形式追憶了橫溝寺農民武裝暴動等一段段發(fā)生在淮安大地上的革命歷史,頌揚了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情景對話《堅守》通過時空穿越、情景再現,講述劉老莊八十二烈士英勇事跡,產生了極大的感染力。
淮安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紅色文化是淮安城市發(fā)展的重要文化底色?;窗才_充分發(fā)揮“助推器”作用,聚力重大主題、重點項目、重要活動,助力打造具有淮安特色的紅色文化品牌,讓淮安紅色文化底色更加鮮亮,為淮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注入強大動力。
2021年以來,淮安臺聚力重大主題,堅持全媒聯動、移動優(yōu)先,充分彰顯主流媒體深度挖掘、權威表達優(yōu)勢,匯聚紅色文化傳播合力,讓主旋律響徹主陣地。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淮安市新安小學五八中隊少先隊員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盁o線淮安”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推送新聞報道《習近平回信勉勵江蘇省淮安市新安小學的少先隊員》,引發(fā)極大關注和反響,網友紛紛點贊、留言、轉發(fā);電視、廣播新聞欄目聚焦反響,深度解讀,策劃推出《學回信 增豪情 勇擔當 開新局》專欄,播出了《新聞特寫:總書記給我們回信了》《時隔75年的兩封信》《牢記諄諄囑托 不負殷切期望 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等報道;“無線淮安”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陸續(xù)發(fā)布圖文報道《總書記回信的新安小學,背后有怎樣的故事》、短視頻《收到習爺爺的回信,新安小學少先隊員與“新旅”團員分享喜悅》、漫畫評論《這一封信,紙短情長》等形式多樣的融媒體報道40余篇,廣電報網端微屏總閱讀量達數千萬次,營造了強勁宣傳聲勢。清明節(jié)前夕,淮安臺立足新媒體平臺實時互動特點,組織開展“銘記光輝黨史 傳承紅色精神——把周總理家鄉(xiāng)建設得更美更好”云直播接力活動,走進周恩來紀念館、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車橋戰(zhàn)役紀念廣場、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等4處淮安紅色教育基地,實現了移動直播與黨史學習教育創(chuàng)新融合,網絡直播觀看人次超千萬,活動得到了央視《新聞聯播》、人民日報等中央主流媒體報道關注。
融媒時代,優(yōu)質的內容既是海量信息中的“稀缺品”,也是輿論場上的“硬通貨”。作為江蘇省紀錄片重點項目、淮安臺年度重點項目,電視紀錄片《紅色蘇皖邊》生動再現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蘇皖邊區(qū)政府帶領邊區(qū)人民建設和保衛(wèi)邊區(qū),鞏固翻身果實,建設嶄新人民政權和為人民謀福祉的輝煌歷史。攝制團隊歷時10個月,輾轉京津滬皖及省內各地,行程2萬里,采訪了蘇皖邊區(qū)政府歷史親歷者及其親屬、身邊工作人員、新四軍老戰(zhàn)士、黨史專家等百余人,赴蘇皖邊區(qū)政府舊址紀念館、江蘇省檔案館、安徽省檔案館、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等10余處歷史文化場館,查閱了近百本文史書籍,收集整理了近千份珍貴文獻、實物資料,40余次打磨腳本,最終創(chuàng)作出具有國家高度、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該片在央視《國家記憶》欄目播出后引發(fā)專家學者熱議。央視頻、CCTV官方微博、傳媒時評、紀錄中國等系列主流平臺紛紛宣推,形成熱點話題。此外,淮安臺還創(chuàng)作推出了電視專題片《東進,東進》、電視詩歌《黃花塘》、廣播劇《洪澤湖的燈塔》、系列短音頻紀錄片《聲暖淮安 致敬榜樣》等一批主題鮮明、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紅色題材精品力作,聚焦淮安不同時期的紅色歷史,為全市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教材,贏得了黨員干部群眾的廣泛好評。
淮安臺以淮安馬拉松賽事等重要活動為契機,將紅色文化宣推與重要體育賽事相融合,在行進和奔跑中串聯式宣傳淮安紅色文化,著力打造淮安流動的“紅色課堂”。2021年4月18日,淮安首次舉辦高規(guī)格全程馬拉松賽事,作為淮安馬拉松賽事央視直播的地方簽約執(zhí)行單位,淮安臺全程、全面、全力參與賽事籌備工作,高品質對接央視直播團隊,高質量完成37個備播短片,周恩來紀念館、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等10處淮安紅色教育基地短片及系列先進人物在央視體育頻道直播及央視專題宣推期間串聯播出,與火熱的賽事相映生輝;積極配合央視來淮拍攝城市宣傳片,自4月16日起在央視體育頻道滾動播放,呈現了諸多淮安紅色文化元素,提高了淮安紅色文化的宣推頻次。7月10日,2021城市定向體驗賽·淮安站比賽鳴槍開賽,參賽者通過徒步競走、接力奔跑結合任務打卡方式,走訪了蘇皖邊區(qū)政府舊址紀念館、周恩來童年讀書舊址等多處淮安紅色地標,在奔跑中感受淮安紅色文化的魅力,穿梭于現代都市中感受城市的發(fā)展、時代的變遷,體會美好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比賽將傳承紅色精神與發(fā)揚奮勇拼搏的體育精神相結合,創(chuàng)新推動了紅色文化的傳承發(fā)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傳播好紅色文化是主流媒體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使命任務。媒體融合向縱深發(fā)展,不僅拓寬了紅色文化的傳播平臺、傳播渠道,也重塑著紅色文化的傳播思維、傳播語境。融媒時代,主流媒體做好紅色文化傳播,就是要不斷適應媒體融合的發(fā)展趨勢,把握融媒時代的傳播規(guī)律,講好紅色故事,傳播好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更好地滿足個性化、多元化的受眾需求,構建起更加高效的紅色文化傳播路徑,讓紅色文化依托媒體縱深融合彰顯更大的時代價值,為奮斗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提供豐厚精神滋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