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江妮
原本就是一次平淡的游記,但是不用“游”,而用“觀”,是為了表達心中的一份敬意。
——題解
秋日的陽光,流金灑輝,是那種美得晃眼的樣子,在這樣的秋日下午,“夕陽無限好”“驅(qū)車登古原(城)”,別有一番意趣。
“鎮(zhèn)北臺”,被稱為“萬里長城第一臺”。于落日的余暉中,顯得格外的古樸、大氣、震撼又極具時光的滄桑感、歲月的悠久感。
那青磚灰砌的高臺,一層又一層,極目四望,似乎要聳入云端,天格外的藍,白云如洗,夕陽夕照,古臺悠悠,一切都是那樣的靜美又震撼,是一種美與力量,自然與歷史的交融之感。導(dǎo)游的解說在遠處響起,放在以前在景區(qū),大概就會喜歡追隨而聽,可是在這樣的厚重的歷史,堅固的古臺前,卻覺得應(yīng)該靜靜地體會與感悟。
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很舒服,極目遠望,是古臺后面被青磚圍砌的土臺,更久遠的歷史感,更質(zhì)樸純粹的防御臺。周邊有彎彎河灘,水異樣的清澈,再遠處是綠油油的草坪,看不到一絲一毫關(guān)于烽火與硝煙的痕跡,可是于一片和諧與靜好之外,依然還是有濃濃的固若金湯之感。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從小的時候,心間就種下過一顆種子,不到長城非好漢!”有生之年,都當?shù)桥_,登臨去體會那種自豪之感。
“鎮(zhèn)北臺是長城沿線最宏偉壯觀的軍事建筑,它是戰(zhàn)國秦、初漢、隋和明四代長城必經(jīng)之處,見證了中國長城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更成為中國長城的縮影?!啊伴L城分布范圍之廣,結(jié)構(gòu)之復(fù)雜,文化內(nèi)涵之豐富,世罕其匹。誠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保護好長城,時時警醒?!?/p>
平常說保家衛(wèi)國,似乎有些虛空與漸遠,可是此刻的登臺,讓小小的小侄子,在追問了幾個簡單的為什么之后,似乎就懂得了身為炎黃子孫,我們身上應(yīng)該有的浩然正氣,凜然正義,不畏強權(quán),抵御外侵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不經(jīng)意間就做出了那個手握鋼叉的士兵的動作。最好的教育,從來都不在課堂,而是在生活,在細節(jié),在他不經(jīng)意間所受到的教育。
是為了通風,亦是為了瞭望,古人的智慧與能力,總會讓人折服?!皶儎t舉烽,夜則舉隧”,是哨兵的日長,平淡無奇卻又意義深刻?!八凤L卷大漠,黃土壘九臺!”“長城兩千年,飄渺立云間!”
拾級而上,不一會兒就到了最高處,“哨樓遺址”,青磚灰瓦,簡練大方,更顯得“鎮(zhèn)北臺”雄渾古樸、莊嚴壯觀。記有國家領(lǐng)導(dǎo)人于此放眼祖國大好河山。于臺上往下看,確實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仿佛觸手可及就可以夠得著天上的云。想起之前看到的那段記述“鎮(zhèn)北臺”的文字,“鎮(zhèn)北臺依山鋸險,居高臨下,北瞰河套,南蔽三秦,鎖長城要津,控南北咽喉。臺體粗獷大氣,古樸莊重,巍峨壯觀。雖經(jīng)數(shù)百年風霜雨雪,仍完整的屹立于江山之巔,以其雄渾奇特的造型,蒼涼凝重的風貌向世人昭示著無窮魅力。”
頻頻回望,心間暗流涌動,風雨飄搖的世界里,那一種亙古不變的永恒更讓人感動與傾慕。
落日的余暉灑在素樸又高大、沉靜又肅穆的高臺上,感動與震撼,又頻現(xiàn)疊出。
下山的時候,石頭上刻著明.劉敏寬的詩《鎮(zhèn)北臺》,“重鎮(zhèn)秋聲霽色開,巡行不是為登臺,千山遠向云霄列,一水還從沙漠來,戍閣崔嵬天闕近,塞垣繚繞地維回,憑高極目狼煙靖,恍是逍遙閬苑隗?!庇X得詩意雋永,著秋光秋色,將鎮(zhèn)北臺的厚重與美,雕刻而出。
依依不舍,頻頻回首,對斜陽,對高臺,致敬意。美哉山河之麗,壯哉山河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