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姬姬 陳寶璇 高琳雅 張月
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以及農村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影響,導致農村學校中出現了眾多弱勢兒童群體。弱勢兒童的教育問題應成為我國教育的重點。如何來解決弱勢兒童所處的困境,一直是學校和社會面臨的難題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是體育教學中長期以來探討的重要問題,尤其是激發(fā)學校弱勢兒童的體育學習興趣對廣大研究者來說是一個更新、更難的領域。
本文研究從農村弱勢兒童的特殊性出發(fā),利用當地社區(qū)針對學校中出現的弱勢兒童開展的耐克“讓我玩”活動的優(yōu)勢,選取未參與活動的兒童作為對照組,與參與活動的活動組弱勢兒童的體育學習興趣進行比較,進而探討社區(qū)活動對弱勢兒童體育學習興趣的影響程度。實驗對象為廣東省耐克“讓我玩-運動促進兒童發(fā)展”八個社區(qū)試點總共130名弱勢兒童,對其進行了連續(xù)兩個學期的社區(qū)活動,同時利用參與式觀察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方法,驗證說明社區(qū)活動能夠改善弱勢兒童的身心健康,弱勢兒童的體育學習興趣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呈上升趨勢。
通過社區(qū)體育活動和收集相關數據資料,本研究發(fā)現,社區(qū)體育活動的實施是可行和有效的,它提高了弱勢兒童的籃球運動技能、體育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改善了弱勢兒童的性格缺陷和人際交往能力,使得弱勢兒童能夠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另外,本研究也發(fā)現本次社區(qū)活動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活動模式還不夠成熟、完善,試驗的過程不夠嚴謹等等,在今后的實踐中應不斷反思,不斷進步,爭取更好地利用社區(qū)活動的優(yōu)勢彌補弱勢兒童的劣勢,讓弱勢兒童在興趣的基礎上樂于參與體育,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利用耐克公司開展的“運動促進兒童發(fā)展”社區(qū)試點活動的參訓兒童及活動模式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參與式觀察法等研究方法,探索社區(qū)體育活動對弱勢兒童體育學習興趣的影響。希望能夠為改善弱勢兒童的身心缺陷,促進弱勢兒童健康成長提供一定的參考。
2 研究對象
(1)本論文研究的對象主要是耐克公司聯合廣東省婦聯、當地婦聯所選取的參與活動的130名學校弱勢兒童。其中男生68名,女生62名。
(2)本人選取的對照組兒童130名和所訪談的八個社區(qū)共40名社工志愿者、社區(qū)志愿者、籃球志愿者。
參加本次活動的所有弱勢兒童均是在當地婦聯實地考察、學校教師提供和學生自愿的基礎上選取的。
3 活動模式
社區(qū)試點項目主要采用2+2+1的志愿者管理模式,參與的兒童、志愿者都是在自愿的原則上選取的。
4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搜索知網等方法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綜合參考多方面的研究結果,為選題和相關的理論支持奠定基礎。
(2)訪談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為詳細了解參加訓練兒童體育學習興趣及技能的變化情況,分別對社工志愿者、社區(qū)志愿者及籃球志愿者進行訪談。
(3)參與式觀察法:在活動過程中,作為籃球志愿者親身組織活動,記錄弱勢兒童的變化,以此作為研究的質性材料,能夠真實、完整地反映本項研究的相關干預過程和產生的相關效果。通過個案記錄考查學生在活動前后的變化。
(4)數理統計法:運用SPSS等相關軟件,對本次活動獲得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得到相關的數據。
5 研究結果與分析
5.1 活動組兒童體育學習興趣水平現狀
5.1.1 活動組與對照組活動前體育學習興趣水平比較分析
活動前將活動組兒童與對照組兒童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在體育學習興趣總體水平上活動組和對照組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441>0.05)因此研究對象的體育學習興趣處于同一水平,不存在較大差異,可以進行相關研究。
5.1.2 活動組與對照組活動前體育學習興趣各維度比較
將活動組與對照組兒童體育學習興趣水平各維度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活動前活動組與對照組兒童的體育參與程度(P=0.248>0.05)、體育學習消極興趣(P=0.883>0.05)、自主學習興趣(P=0.628>0.05)均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在體育學習積極興趣這一維度上卻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05<0.01),活動組學生明顯低于對照組學生。
5.1.3 活動組活動前不同性別兒童體育學習興趣水平比較分析
活動前將活動組兒童體育學習興趣水平在男生和女生之間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了以下結果:活動組男生與女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在活動前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P=0.001<0.01),女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要遠遠低于男生。
活動前對活動組中不同地區(qū)兒童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進行統計,可以看出:捋西一、盛豐、高峰和南沙四個社區(qū)兒童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高于總體的平均值(P=104.80),說明這四個社區(qū)的參訓兒童具有較高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
5.2 社區(qū)體育活動對活動組兒童體育學習興趣水平的影響
5.2.1 活動前后活動組兒童體育學習興趣水平比較
活動結束后,將活動組兒童活動后測得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結果與活動前測得的結果進行配對T檢驗得出:活動前參訓兒童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與活動后體育學習興趣水平存在顯著性差異(P=0.025<0.05),說明社區(qū)體育活動對提高弱勢兒童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具有積極、有效的作用。
活動結束后,將對照組兒童活動后測得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結果與活動前測得的結果進行配對T檢驗得出:活動后參訓兒童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與活動前體育學習興趣水平相比雖然總體平均值有所下降,但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6>0.05),對照組兒童沒有參加活動,因此體育學習興趣水平無多大變化。
5.2.2 活動前后活動組中不同性別兒童體育學習興趣水平比較
活動結束后,將活動后男生和女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分別與活動前比較得出:男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活動后高于活動前,但并不存在顯著差異(P=0.623>0.05),說明社區(qū)體育活動對活動組男生的體育學習興趣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影響并不大。對比數據發(fā)現女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水明顯高于活動前(P=0.000<0.01),具有極其顯著的差異,說明社區(qū)體育活動能夠對活動組女生體育學習興趣水平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
在活動結束后,對活動組中不同性別的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由上表可以看出:女生、男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均都有所提高,并且在體育學習興趣水平上兩者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975>0.05),說明社區(qū)開展體育活動對不同性別參訓兒童的體育學習興趣水平都有積極的影響。
5.2.3 活動前后活動組中體育學習興趣各維度比較
活動結束后,對活動組兒童體育學習興趣水平各維度與活動前進行配對T檢驗得出:活動組兒童的體育學習積極興趣(P=0.004<0.01)和自主學習程度(P=0.000<0.01)兩個維度與活動前相比具有極其顯著差異,體育學習消極興趣(P=0.02<0.05)與活動前相比具有顯著差異,運動參與程度(P=0.296>0.05)與活動前相比無顯著差異。說明在體育學習積極興趣、體育學習消極興趣和自主學習程度三個維度上通過社區(qū)體育活動的干預能夠對弱勢兒童產生較為顯著的影響,而對運動參與程度而言,并沒有產生較大的影響。
6 結論與建議
(1)農村偏遠地區(qū)弱勢兒童幾乎沒有參加社區(qū)體育活動的機會,相對于城市孩子來說參與體育鍛煉的機會少,并且基本上局限在學校,形式較為單一,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并不高。耐克“讓我玩”活動自1996年在中國開展以來,從廣泛的報道及各種形式的公益活動的開展來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本次“運動促進農村弱勢兒童發(fā)展”活動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建議政府、學校和企業(yè)提高社會責任,加大對農村弱勢兒童的關注和教育救助力度。
(2)本次社區(qū)活動以參訓農村弱勢兒童的體育興趣為主,設計活潑有趣的籃球游戲,調動了學校、家庭及社區(qū)的積極參與,提高了弱勢兒童的體育學習興趣、對弱勢兒童的性格缺陷有較大的改善作用。建議偏遠農村地區(qū)學校體育課及課余體育的開展,應從提高體育學習興趣的角度出發(fā),運用新穎、有效的體育手段來提高弱勢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促進弱勢兒童健康成長,從而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
(3)本次社區(qū)活動使學校和社區(qū)密切合作,充分利用了兩者的優(yōu)勢。因此,建議社區(qū)要關注農村弱勢兒童,發(fā)揮主要支持作用。充分利用學校就地就近、場地器材相對充足的優(yōu)勢,學校要盡可能做到與社區(qū)密切聯系,形成穩(wěn)固橋梁,構建學區(qū)體育的新模式,從而達到教育公平。
(作者單位:1.廣州市黃埔區(qū)知明學校;2.廣州市第二中學;3.廣州市黃埔區(qū)東薈花園小學;4.廣州市二中蘇元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