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青少年曲棍球運動員是我市曲棍球運動雄起的希望,也是我國曲棍球運動成為世界強國的重要后備力量。許多專家學者認為,速度素質最為敏感的發(fā)展時期在每個人的青少年時期,重視并切實做好青少年曲棍球運動員在這個時期的速度素質訓練,將對他們一生運動的發(fā)展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
組合訓練模式是符合兒童學習特征的一種訓練模式,根據(jù)兒童身體速度素質敏感期發(fā)展的規(guī)律,結合曲棍球的專項特點,設計組合訓練,對兒童曲棍球運動員專項速度能力的發(fā)展有極大的幫助。筆者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和實驗測試法等研究方法,以閔行區(qū)某小學23名三年級小學生為研究對象,在日常訓練中應用組合訓練法進行訓練,通過對小學曲棍球運動員專項速度能力訓練方法的探討,厘清小學專項速度能力的發(fā)展規(guī)律,進一步提高小學生專項速度能力,完善小學特殊體育課程的質量,形成提高小學專項速度能力的課程資源庫。
1 曲棍球組合訓練法的應用分析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組合訓練法是針對兒童速度素質的發(fā)展特點,結合曲棍球項目的運動特點,以無氧訓練為主,注重間歇控制,將發(fā)展兒童曲棍球運動員速度能力的各種手段依據(jù)組合訓練的原則組合起來實施訓練的方法。
筆者對閔行區(qū)某小學三年級13名女性小學生采用間歇組合訓練法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曲棍球專項訓練;同時將同年級經(jīng)過一般曲棍球訓練的10名女性小學生作為本次研究的對照組,對實驗組兒童曲棍球運動員安排一周共9課時(早操5課時,大訓練課為4課時)的訓練。大訓練課總時長為2小時,專項速度訓練將安排在每堂大訓練課前半部分,每堂課安排無球訓練項目與有球專項訓練項目各一項,大約30至40分鐘。而對照組并未采用嚴格的專項訓練組合安排。訓練后測試模擬曲棍球專項速度能力的三角捅球、15米運球繞桿、1米拉球、立定跳遠、30米沖刺跑和20米折返跑六個項目的成績,所有采集的數(shù)據(jù)通過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與進行組合訓練前的專項速度素質測試(如表1所示)相比較,采用組合訓練法進行為期一學期的訓練后,所有受試者的測試指標詳情如表2所示。
1.1 有球專項速度能力和無球專項速度能力提升情況
本次研究中,有球專項速度能力測試項目為三角捅球、15米運球繞桿和1米拉球;無球專項速度能力測試項目包含立定跳遠、30米沖刺跑和20米折返跑。將各個運動員六項測試項目在訓練前后的數(shù)據(jù)進行配對T檢驗,結果如圖1所示。
數(shù)據(jù)表明,經(jīng)過一學期的組合訓練,受試者在有球專項速度能力和無球專項速度能力兩方面均有了顯著的提高,并且訓練前后速度能力的差異十分顯著。
1.2 組合訓練法與一般訓練法的效果比較
為了排除其他外界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干擾,尤其是年齡增長、訓練成長等因素的影響,在本研究中將10名女子小學曲棍球運動員采用一般訓練法進行訓練的專項速度能力測試數(shù)據(jù)作為對照組,并且同樣將對照組訓練前后的各專項速度能力指標進行統(tǒng)計學配對樣本T檢驗。對照組的測試數(shù)據(jù)結果如表3所示。
從上表可以發(fā)現(xiàn),對照組的小學曲棍球運動員在通過一般訓練方法進行訓練后,曲棍球項目的專項速度能力也有了顯著的提高。針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均出現(xiàn)了訓練后專項速度能力提高的現(xiàn)象,本研究通過計算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專項速度能力提高效果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假設實驗組的專項速度能力提高效果大于對照組,結果如圖2所示。
在本次研究中,專項速度能力提高效果=(訓練后成績-訓練前成績)/訓練前成績×100%。
如圖2所示,小學曲棍球運動員的有球專項速度能力在進行了專項訓練后較訓練前均有所提高;而就提高效果而言,組合訓練要高于一般訓練,其中三角捅球和1米拉球兩個測試項目的訓練提高效果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三角捅球項目提高效果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差異(p=0.002<0.01)要顯著于1米拉球項目(p=0.045<0.05)。而15米運球繞桿項目的提高效果,實驗組雖然高于對照組,但這種差異并不顯著。
在無球專項速度能力提高效果方面,實驗組的提高效果基本上高于對照組。立定跳遠和20米折返跑兩個項目的提高效果顯示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其中立定跳遠項目的提高效果雖然實驗組高于對照組,但這種差異并不具有統(tǒng)計學的差異性(p=0.585>0.05);20米折返跑項目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07<0.01);值得注意的是,30米沖刺跑項目的提高效果實驗組要低于對照組,并且這種差異較為顯著(p<0.01)。而不同的訓練方法對曲棍球專項速度能力的提升幅度也存在著差異,詳見表4。
2 曲棍球組合訓練法的創(chuàng)新點及推廣價值
2.1 訓練形式長程化
本次研究中的組合訓練是指在受控的間歇情況下,將不同的訓練形式和訓練目標有機組合在一起,同時結合學校的訓練教學客觀情況,形成的貫穿整個學期的完整的訓練形式,運動員在長程化的訓練中能得到較為良好的速度能力訓練效果。
2.2 緊抓發(fā)展敏感期
就曲棍球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來說,曲棍球運動員的專項訓練應當在盡可能早的時期開展。8-16歲是兒童運動員進行速度能力訓練和發(fā)展的最佳時機。本研究中的組合訓練方式緊抓兒童發(fā)展敏感期,較多地加入球性訓練以發(fā)展兒童曲棍球運動員的專項技能,有效促進兒童曲棍球運動員專項速度能力的發(fā)展。
2.3 訓練內容科學性
組合訓練法的特點之一就在于訓練內容的多樣性,是符合兒童、青少年運動訓練要求的一種訓練模式。組合訓練法根據(jù)兒童、青少年身體素質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科學合理地安排訓練課內容和形式,采用不同的刺激模式使得受試運動員的精神疲勞出現(xiàn)的概率降低,盡可能地調動受訓對象的訓練積極性,同時又根據(jù)專項特征,明確訓練目的,在圍繞訓練目的的前提下,發(fā)展兒童、青少年運動員的專項素質。
2.4 訓練反饋及時化
結合帶訓經(jīng)驗,教師根據(jù)運動員訓練時生理參數(shù)反饋(包括脈搏、呼吸頻率、呼吸深度、體溫等)和參考訓練測試數(shù)據(jù)反饋,結合當前環(huán)境影響,及時調整訓練計劃,使其科學地進行訓練,順利完成訓練計劃。
3 曲棍球組合訓練法的實踐成效
3.1 學生角度
3.1.1 提高運動員專項速度能力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某小學實驗組的13名兒童曲棍球運動員在進行了為期一學期的組合訓練后,各專項速度能力都有了顯著的提高。組合訓練前后和一般訓練前后的兒童曲棍球運動員專項速度能力提升幅度進行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進行組合訓練的兒童曲棍球運動員專項速度能力提升幅度基本上都大于進行一般訓練的兒童曲棍球運動員。
3.1.2 發(fā)展運動員協(xié)作能力
在訓練中通過比賽的形式,有意識地培養(yǎng)運動員團結協(xié)作精神,使其為了集體榮譽而努力拼搏,體會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學生在相互配合中養(yǎng)成團結協(xié)作的習慣,和同學相處更融洽,相互幫助,相互信任,身心愉悅,感受到團隊協(xié)作帶來的快樂。
3.1.3 磨煉運動員意志品質
體育運動在磨煉學生意志方面,具有其他學科無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組合訓練模式以模擬比賽場景為主要訓練內容,同時以游戲的形式作為實施手段,充分調動了受訓兒童運動員的興趣和積極性,符合兒童、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的特征,使學生更為積極參與訓練,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能力。
3.2 教師角度
3.2.1 促進了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
在本研究中,教師直面學生在學習興趣和動機、學習風格和能力、學習方法和習慣等方面存在的個體差異,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訓練中樹立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技能的信心,在教學中做到分層次、分能力地個別差異教學,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帶領學生順利完成訓練計劃內容。
3.2.2 提升了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
訓練課受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大,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對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教師鉆研訓練內容綱要,根據(jù)曲棍球項目的特點組織教學;為了提升訓練效果,教師充分了解并研究學生,包括訓練課學生的人數(shù)、身體狀況、體育基礎和生理心理特點、個體差異等情況,從而更好地進行合理教學分組;為了達成訓練目標,教師合理利用現(xiàn)有的場地器材,精心設計組織教學。本研究切實提升了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從而更安全有效地進行體育課堂教學,達成體育教育教學的各項目標。
3.2.3 提升了教師的科研能力
在研究的過程中,教師積極參加各種培訓班,如曲棍球教練培訓班和短期的體育教學講座、學習班,以此促進教師知識更新,獲得大量有益的信息,提高科學化訓練水平,促進體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此外教師之間有計劃地組織課題組成員總結經(jīng)驗,交流信息和成果,激發(fā)靈感,團隊科研氛圍濃厚,教師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3.3 學校層面
3.3.1 特色彰顯,課程初步形成
在研究中形成的《女子曲棍球》課程以掌握曲棍球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加深學生對于曲棍球運動的了解和興趣。通過教學能較熟練運用曲棍球的基本動作與基本技術,并在比賽中加以運用,滿足隊員對曲棍球比賽的需求,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技戰(zhàn)術水平,培養(yǎng)學生終身鍛煉的能力,為校曲棍球隊的建設打好基礎。
3.3.2 屢屢獲獎,曲棍球隊創(chuàng)出佳績
曲棍球隊成立至今四年,在區(qū)體育局、教育局領導、校領導關心照顧下,隊伍建設初具規(guī)模。多次在全國、市、區(qū)的曲棍球比賽中創(chuàng)下佳績,尤其是在2016年全國青少年錦標賽中勇奪冠軍,2016年上海市學生運動會曲棍球比賽榮獲亞軍。
3.3.3 輻射引領,擴大學校影響力
研究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及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與作風,學生的行為習慣和養(yǎng)成教育成效顯著,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師生關系和諧,精神面貌一新,校園管理趨向和諧。研究進一步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校更具有人文底蘊和運動氣息,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作者單位:上海市閔行區(qū)華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