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偉
體育課程是小學階段中一門基礎性的學科,通過體育運動可以緩解學生壓力,提高心理韌性,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影響小學生心理韌性因素有自身問題,也有學校和家庭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特長體育游戲、親子體育游戲、校園游戲競賽等有效策略。
隨著家庭、學校、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小學生的課業(yè)壓力、學習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平衡發(fā)展,長此以往,不利于小學生健康成長和發(fā)展。其中影響學生心理韌性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 影響小學生心理韌性的因素
1.1 學生原因
心理韌性和學生的個人特點有著緊密的聯系,每個人的特質不同會導致個人在面對壓力和困難的時候展現出來的能力也有所不同。相對而言,性格較為內向、心理敏感的個人在面對苦難或處于逆境的時候更容易產生焦慮、不安、悲觀的情緒,失去面對困境的勇氣,難以走出困境。而有著堅韌品格、樂觀積極向上的個人在面對困難和逆境的時候,能夠自我調節(jié),勇于面對,積極走出困境,而且能力能夠有所提升。小學階段是學生個體意識覺醒的初步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學生的心理韌性往往非常薄弱,在應對挑戰(zhàn)和壓力的時候,常常因其不具備相應的能力,誘發(fā)焦慮、悲觀、自閉等不良情緒的出現,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而通過體育活動能夠有效改善學生這種狀態(tài),不斷強化學生心理韌性。
1.2 家庭原因
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優(yōu)越的今天,大部分的小學生都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小學生幾乎不需要自行的處理困難和挑戰(zhàn),只需要按照家長的安排,按部就班行事即可,很少經歷挫折和苦難,在面對逆境的時候,適應能力較差,尤其面對環(huán)境變化時,往往不知所措,容易產生壓力反應。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背景下,不僅讓學生失去了自我鍛煉的機會,也讓學生變得離不開父母,從而失去應有的抗壓能力,一旦遇到逆境,而又無法得到父母幫助時,非常容易做出過激行為,影響自己和他人的正常生活、學習。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很多學生處于留守、單親家庭的狀態(tài),親子關系不夠緊密,缺少家長的關懷和支持,心理更為敏感,在和同學、教師相處的過程中缺少安全感、責任感,不利于學生心理韌性的發(fā)展。
1.3 學校原因
學校對學生而言,既是知識獲取的搖籃,也是學習人際交往重要場所,相對于家庭而言,學生在學校中生活的時間更長,也是影響學生的重要場所。學校環(huán)境對于小學生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一個好的學校環(huán)境,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學習,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讓學生具備堅韌不拔的品質,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生群體具有普遍性、特殊性的特點,而在學校生活中,學校多數將教學當作自身本分和職責,從根本上忽略了對學生心理、思維的教育和管理,導致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的時候,找不到正確的方法,影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這也就導致了一部分小學生抗挫折能力較差,在遇到困難、身陷逆境的時候缺少堅韌不拔的精神,缺少適應能力。
1.4 社會因素
每個公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社會無形中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小學生也是社會的一份子,隨著小學生的成長,逐漸的參與到社會活動中,這也就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一定的知識,也要具備一定的心理素質例如,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尊重等,這樣才能夠滿足學生。但是在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中還有待進一步的提升,如仍然有部分家庭處于貧困狀態(tài),對特殊人群缺少接納等,這些單獨依靠個人的力量很難得到徹底的轉變,需要政府、社會組織的不斷關注和介入。如果我們的社會有較為完善的未成年保護系統,能夠為特殊兒童提供服務,為處于貧困的學生提供經濟援助,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這能夠幫助學生心理韌性的提升。
2 體育游戲提升心理韌性的策略分析
2.1 特長體育游戲,搭建韌性基礎
體育,從教學角度理解,它是一門以強身健體為目的的課程;從生理角度去看,它是人類行為中的一種方式。所以,在兒童時期,兒童均具有一定的體育特長天賦,這些天賦的存在為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鍛煉和提升,打好較好的基礎,教師只需要借助學生的天賦特長,即可輕松幫助學生強化心理韌性。
例如:在進行三年級下冊《科學預設藝術生成》中的“踩蛇尾”的游戲的時候,筆者發(fā)現王玉玲同學的反應很快,成為“耍蛇人”的幾率非常高,在8個同學中,她擔任“耍蛇人”的次數可以達到五六次。但是,王玉玲同學卻總是不和同學進行交流,常常有同學在向她請教游戲技巧的時候,會吃閉門羹。經過筆者一段時間發(fā)現,王玉玲不僅在體育課堂中的表現出色,而且在其他學科中同樣如此,自然而然養(yǎng)成了一種傲慢的性格,而這種性格一旦受挫,無異于一個良木被攔腰折斷。因此,在體育課堂中,筆者考慮到她的特長以及她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游戲——混合跳繩游戲。混合跳繩游戲,是一種需要兩人相互配合的跳繩游戲,它不僅考驗參與者的反應能力,更加考驗參與者的溝通能力、合作意識。通過幾節(jié)課程的訓練,王玉玲同學身上“傲慢之氣”減少了很多,相信在經過一段時間,王玉玲就可以學會如何和同學相處了。
學生心里韌性缺失的心理主要有“我不行”“我害怕”“我不想出丑”等,而通過學生特長項目,則能夠從根本上構建學生體育鍛煉信心,杜絕不良心理的出現,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2.2 親子體育游戲,構建韌性環(huán)境
在小學階段,有的學生家長都會以“忙”為借口,缺乏對子女心理的關注,一味地從家長角度給予家長認為“對”的關心和關愛,從而誘發(fā)兒童各種心理問題的出現,影響兒童將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
例如:筆者記得在上上個學期進行一次親子游戲活動。首先,整合了家長時間,之后,在活動中,主要以一年級《科學預設藝術生成》中“跑”的部分為基礎,進行了火車跑、掉頭起跑、起跑搶拍等游戲?;顒咏Y束后,不少家長反應,通過活動讓他們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建設的重要性,表示在日后家庭教育會非常重視學生心理教育。
而通過親子游戲,能夠引導家長從轉換角度思考子女教育問題,為兒童的成長和發(fā)展搭建好良好的內部環(huán)境。不過,考慮到家長工作的問題,可以利用周末時間開展一系列親子體育活動,既可以實現家校共育的目的,又可以提高學生抗壓、抗挫能力。
2.3 校園游戲競賽,健全韌性心理
學校是學生主要的生活場所,在學校里面學生會遇見不同性格、個性的同齡人,這些同齡人的存在,有的可以給學生帶來正面影響,而有的則會帶來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學校出面進行一定的干預,轉變智育教育模式,開啟五育并舉模式,重視體育游戲對學生心理的建設作用。
例如:低年段進行“單腳跳繩”也可以是“雙腳跳繩”,以單一、簡單易操作的競賽為主;中年段進行“長跑”等具有一定難度、消耗較大的競賽,能夠很好鍛煉學生韌性心理;而高年段則開展“籃球對抗”等綜合性較強的競賽,對學生體能、素質考驗較大的比賽為主。
通過多樣的競賽形式,可以完善學生性格,提高抵抗抑郁、悲觀、焦慮等不良情緒的能力,引導學生在游戲競賽中不斷突破自我,樹立正確三觀,找到生活的意義和目標,盡早實現人生理想。
2.4 開展體育游戲,進行韌性干預訓練
對于小學生來說,通過體育游戲開展心理韌性干預訓練是非常有效的。通過體育游戲,轉變學生的信念和思維,幫助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社交能力的提升。在學生心理韌性干預訓練當中,體育游戲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的思維和認知還有待提升,如果過于理論的干預訓練,難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體育游戲,實現學生心理韌性的干預。在學生心理韌性干預訓練中,首先是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讓學生認識的心理韌性的概念,從而了解心理韌性的各項因素。其次是通過游戲,增強學生的心理韌性,最后對其進行總結,鞏固知識,促進學生心理韌性的提升。在心里韌性干預訓練當中首先選擇學生們都很喜歡的體育游戲活動,讓學生積極響應,主動參與;其次,建立目標,營造良好的氛圍,第三制定體育游戲的規(guī)則,通過體育游戲提升學生各種生活技能和社會技能。例如,在集體跳繩的體育游戲當中,需要將學生分組,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跳繩,共同競賽。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愛玩的天性,讓學生自主選擇小組,看一看哪個小組的跳繩數量最多,從而幫助學生建立集體意識,合作意識,認識集體的力量,通過游戲完善學生的性格,突破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
2.5 應用體育游戲,挑戰(zhàn)自我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于人的心理素質也有著較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要求,新的教學方式不斷地涌現出來。挑戰(zhàn)式教學就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更加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個性化發(fā)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結合學生的情況,提出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學生的潛能。這種挑戰(zhàn)性的教學方式,需要具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完成之后有成就感。體育游戲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也是挑戰(zhàn)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其游戲能夠開闊學生的思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面對困難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無論學生是否完成了最后的挑戰(zhàn),教師都要給予肯定和表揚,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挑戰(zhàn)的勇氣和自信,提高學生面對挫折的能力。例如,在過橋袋鼠的體育游戲當中,在賽道當中,可以為學生設置獨木橋、前半段學生越過獨木橋,然后通過袋鼠跳躍的方式進行中間段的比賽,最后帶好玩偶,共同爬上教師設置的障礙。在這個過程當中,每個學生都可以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體力較好的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體力較差的學生選擇先將玩偶拋上障礙,然后自己在攀登障礙。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游戲的樂趣,激發(fā)了學生前進的動力,培養(yǎng)學生面對挫折時的勇氣。
3 結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發(fā)育的黃金階段,但是,部分學校、家庭缺乏對學生心理養(yǎng)成的重視。錯誤地認為兒童可以在后期的成長中,將不良心理轉化過來,從而降低了對學生心理的關注。所以,無論是家長、教師還是社會都應該為學生心理創(chuàng)建良好的環(huán)境,這樣,才能夠保障祖國建設擁有充足、健康的血液。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新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