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簡單電路》是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的教學內(nèi)容。本文首先簡述了課堂教學背景,詳細回顧了課堂教學過程,對這一課的教學,筆者做了深入的思考與小結。對于小學科學和其它課程的教學理念、方法、計劃與過程,本文具有很好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簡單電路;小學科學;課堂教學
一、課堂教學背景
《簡單電路》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教學內(nèi)容。這一課是引導學生從認識燈泡的內(nèi)部結構開始,到認識一些簡單的電器元件,在此基礎上了解簡單電路是由電器元件組合成的一個閉合回路,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電路概念[1]。
課前我為每個小組準備了小燈泡一個,一號電池一節(jié)、導線兩根、記號筆一支、記錄紙若干。在上課時我打算先讓學生了解小燈泡的內(nèi)部構造,接著讓學生預設能讓小燈泡亮起來,該如何連接這些電器元件并繪畫簡單的電路圖,思考電流是如何流動的。然后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所畫的連接圖設計出實驗方法,最后讓學生根據(jù)成功的預測進行總結,究竟這些亮起來的電路連接有什么共同之處?只要學生能按我的要求去做,根據(jù)學生的實驗,要探索出簡單電路的原理并不難。
二、 課堂教學回顧
讓小燈泡亮起來這一活動是本課的中心活動,我按照以下預設程序進行:
1、學生了解小燈泡的構造;
2、讓學生認識并繪畫簡單的電路圖,思考電流是如何流動的;
3、讓學生探索使小燈泡亮起來的不同連接方法;
4、總結讓小燈泡亮起來的不同方法的共同之處。
在這里實驗中老師有幾個小小的希望:
1、希望大家注意小組合作,特別是連接時要幾個同學相互幫助,小聲交流;
2、希望大家“先畫自己小組預測的電路圖再動手操作”,完成一個“從想到做”的過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實驗過程中看到的,想到的問題記錄在反饋單上;
現(xiàn)在各小組組長來老師這里領取一個小燈泡,一節(jié)電池和幾根導線,請大家根據(jù)本組的預測方案動手做實驗。老師也請同學們在實驗的過程中交流以下幾個問題。(板書問題)
1、小燈泡亮了嗎?
2、用了幾種連接方法?那種方法更好?為什么?
3、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燈泡同時發(fā)光?
4、畫出電路圖,指出電路中的電流是怎么流動的。
學生動手實驗,老師巡視。在巡視時我發(fā)現(xiàn)有兩個小組的小燈泡始終沒亮。開始我認為只是學生一時大意,可能是連錯了或是哪沒連接好,只要我稍一點撥就可解決了。我轉(zhuǎn)念又一想,何不讓全班同學在最后總結的時候再來個討論呢?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這不正是新課標提倡的既重過程又重結果嘛?于是在所有小組都做完實驗匯報后,讓學生分析討論這些預測成功與失敗的共同點。在討論成功的共同點的時候,學生們一開始總是說不到點子上,于是我引導學生重點觀察電池的正負極以及小燈泡的金屬觸點和金屬螺紋外殼。這樣一來學生們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了這些成功的預測的共同之處,就是電池的正負極總是分別與小燈泡的金屬觸點和金屬螺紋外殼連接在一起的。談到失敗的預測有什么共同點的時候,有的說可能是電池沒電或小燈泡壞了,有的說是正負極接反了,有的說可能是接頭沒有連接好……學生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這時我首先肯定了學生的發(fā)現(xiàn),接著我問:“那我們現(xiàn)在怎么做呢?”學生們經(jīng)過討論一致同意先檢查電路有沒有問題,然后在看看電路連接情況,最后檢查電池、小燈泡、導線。經(jīng)過實驗,學生們自己找出了小燈泡不亮的原因。遇到問題學生自己來解決,這正是課標中強調(diào)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老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合做伙伴”[2]。我進一步提問:“從這次失敗的實驗中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學生說:“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們既要關心實驗成功與否,也要關注實驗中的一些突發(fā)事件,因為一些突發(fā)事件不僅能決定后面的實驗結果,還能讓我們學到一些拓展的知識。”我說:“你們說的很對,這也是老師一時大意所致,那現(xiàn)在我們知道該怎么連接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了嗎?”學生們一口同聲的回答:“能”。最后,我讓學生記住這次失敗的教訓,回去后認真做實驗。這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三、課堂教學思考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痹诳茖W課程中某些知識與技能、情感和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是通過“告訴”的方式傳遞給學生的,但是在探究實踐活動中,它必須要求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親歷體驗,生成新的知識及技能[3]。對于本節(jié)課中成功與失敗的原因探索,正是對學生科學態(tài)度的培養(yǎng),科學精神熏陶的極佳機遇,也是最有價值的地方。課堂是屬于學生的,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調(diào)動他們對于科學探究的強烈興趣,讓他們真正去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
參考文獻
[1] 吳秋影,趙秋燕,高翔.學習進階理論下小學科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以《簡單電路》單元為例[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1,37(07):51-54
[2] 劉慧玲. “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的構建[A].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1年教育創(chuàng)新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一)[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1:3
[3] 劉志學,張磊,王晶瑩.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版)課程價值取向研究——基于NVivo 11.0的編碼分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1,35(07):62-69
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學 張勝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