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哲
摘要:課標要求和教材編排特點決定了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針對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暴露出的問題,從議題的確定、意義的建構(gòu)和共識的達成三個階段探索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的個性化路徑。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應關(guān)注語篇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關(guān)注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關(guān)注精讀與略讀的結(jié)合。
關(guān)鍵詞:群文閱讀;初中英語;議題;意義建構(gòu)
群文閱讀教學是將閱讀由單篇引向多篇的一種教學探索,是指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多個語篇展開閱讀并進行意義建構(gòu),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單元重組閱讀、基于課內(nèi)語篇拓展課外語篇的“1+X”閱讀以及整本書閱讀等,都是對群文閱讀的探索。群文閱讀常見于語文學科,目前在英語學科也日益得到重視。
一、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九年級結(jié)束時,學生應達到五級要求,學會使用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課外閱讀量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教師應利用廣播電視、英語報刊、圖書館等多種資源,提供充足條件,拓展學生自主閱讀的渠道和空間。而串聯(lián)多個語篇的群文閱讀對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大有裨益。同時,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在編排上呈現(xiàn)出模塊化的特點:在每個單元內(nèi),各課時之間基本遵循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的材料呈現(xiàn)方式。這也為重視主題與語篇的群文閱讀教學提供了便利。
二、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
目前,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暴露出如下問題:在群文選材上,部分語篇與初中生認知發(fā)展水平不匹配,語篇之間關(guān)聯(lián)性不高、邏輯性不強,無法進行共識的提煉以及主題意義的挖掘;在閱讀方法上,精讀、略讀不加區(qū)分,閱讀策略使用不當?shù)?。如何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筆者以在江蘇省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基于證據(jù)的教學指導”初中英語階段性總結(jié)匯報活動中的展示課為例,探索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的路徑。
(一)議題的確定
議題的確定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語篇的選取、閱讀活動的組織、認知的建構(gòu),都應在議題的統(tǒng)領下展開。議題既要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guān),又要觸及學生認知的盲區(qū),有助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實現(xiàn)對議題的深度思考。
本課議題為“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這是對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6 Birdwatching單元主題“觀鳥、愛鳥、與鳥和諧共生”的拓展。教材Reading板塊著重介紹了扎龍自然保護區(qū)的情況、鳥類在那里生活面臨的困難以及不同人群可以采取的保護措施,但是對于人類為什么要保護鳥類著墨不多。因此,學生無法深度理解采取保護措施的意義與價值。因此,本議題的探索是對前期學習的延續(xù),也是對本單元主題意義的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二)意義的建構(gòu)
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可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見解,以此為基礎,最終完成集體的建構(gòu)。
圍繞議題,本課篩選三個語篇,其中語篇A講述了女孩徐秀娟為拯救丹頂鶴獻出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該故事發(fā)生的場景鹽城自然保護區(qū)在本單元出現(xiàn)過;語篇B描寫了Jack等一行四人拯救虎鯨幼崽,并被成年虎鯨拯救的經(jīng)歷;語篇C是關(guān)于電影Life of Pi的簡介和評論。不同體裁、不同表達形式、不同語言風格以及不同作者的語篇,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和一定的思考空間,也給學生帶來了許多疑惑。這些疑惑學生難以全面理解,需要在意義建構(gòu)的過程中辨析厘清。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滲透閱讀策略,引導學生完成意義的建構(gòu)。
1.構(gòu)建合作小組,介紹閱讀方法。
課堂導入后,教師向?qū)W生介紹一種新的閱讀方式,由以下四個步驟組成:(1)自讀2分鐘;(2)根據(jù)想要精讀的語篇。分別組建A組、B組、C組;(3)組內(nèi)討論完成任務;(4)在全班分享小組討論成果。
這一做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閱讀喜好,重建閱讀小組,精讀對應的語篇。在每個學生完成個體精讀后,通過合作學習完成精讀語篇后的閱讀任務,并向其他組展示,輔以教師提問,讓另外兩組完成對未選擇的兩個語篇的略讀。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夠?qū)崿F(xiàn)“1+2”的閱讀量,即自主精讀一個語篇,通過聆聽其他組介紹,略讀兩個語篇。通過整合精讀和略讀,學生在有限時間內(nèi)閱讀多個語篇,也可以進一步形成閱讀期待。
2.小組合作學習,完成閱讀任務。
接下來,教師將課堂閱讀時間交給學生。三個組的學生各自組成多個4人小組,在獨立閱讀后,合作完成該語篇的閱讀任務。
A組閱讀任務如下:
閱讀后,完成徐秀娟女士“生命時間軸”內(nèi)容的填空(見圖1)。
A組分享后,教師拋出兩個問題:(1)In Passage A, what story happened between humansand animals?(2)Is it worth risking her life to save the red-crowned crane?
針對第一個問題,學生很快回答出人類拯救鳥類;但是對于第二個問題,學生議論紛紛,觀點不一。這說明他們對于議題的理解仍處于淺層次,認為拯救丹頂鶴是出于人類對動物的關(guān)愛。
B組閱讀任務如下:
閱讀后,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從圖2所示的圖片中選擇8幅圖片進行排序;并在所選擇圖片下用一句話描述圖片內(nèi)容,最終連接成簡要的故事梗概。
B組分享后,教師拋出兩個問題:(1)In Passage B, what story happened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2)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in this passage?
讀完語篇B后,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人類與動物的關(guān)系的理解,即在生活中,除了人類保護動物,動物也曾經(jīng)解救過人類。因此,學生對于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指向了人類與動物雙邊拯救與互哺。此時,學生對議題的理解雖然有所深入,但還未建構(gòu)出對于動物保護意義的深度理解。
C組閱讀任務如下:
閱讀后,結(jié)合提示完成如下內(nèi)容梳理:
(1)What kind of passage is it?
This passage is a _________ review(評論).
(2)How many stars did writer give to Life of Pi? Why?
The writer gave ________ stars to Life of Pi because first___________ , and second___________ .
(3)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key words?
The survivors are ____________ and they survive a____________? on the? when they _____________.
The amazing connection is between? _____________and___________ . It's amazing because_______________ .
The hope is_________? and the hope is for___________ and_______________ .
The boat stands for___________ .
C組分享后,教師拋出問題:In Passage C, what story happened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
此時,學生的答案逐漸多元。因為學生發(fā)現(xiàn)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是簡單的單向關(guān)愛,也不是雙向的拯救與反哺,而是一種同處于一片藍天下和諧共生的必需。此時,學生對于本課議題的理解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圖2(三)共識的達成
所謂共識,即學生、教師、文本三者的共同認識。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以科學的順序呈現(xiàn)選擇的多個語篇,讓學生理解語篇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通過分析和對比這些觀點,學生將改變、補充、鞏固和加深自己對議題的看法。教師既要引導學生達成價值觀層面的共識,又要引導學生形成學習方法的共識。
1.深化理解。
教師在三組學生匯報的過程中,逐步在黑板上完善板書,巧妙地以語篇C中人與老虎在船上的故事,將人與動物的關(guān)系以“船”為象形,提出了“We are on the same boat!”的口號;根據(jù)語篇A與語篇B的內(nèi)容,在人與動物之間畫上了雙向箭頭,提出“Love goes both ways!”的觀點(如圖3所示)。
教師將三個語篇按序排列,讓學生在閱讀后反復思考同一個問題,即:What story happened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理清從人類對動物的單向保護到人類與動物的雙向拯救,再到人類與動物和諧共存,找到議題探究中的邏輯關(guān)系,以期促進學生對該議題的深度理解和意義建構(gòu)。同時,在閱讀任務的設置上,教師引導學生關(guān)注文章體裁,了解文章結(jié)構(gòu),獲取背景知識和事實性信息,利用流程圖梳理、整合并歸納事實性信息。學生閱讀后能夠多角度深度理解語篇,推測寫作意圖,評價作者觀點,深化對主題意義的理解。
2.遷移運用。
隨后,教師以南京愛鳥周為背景,引導學生基于教材Task板塊的申請信模板(如圖4所示),仿照并利用本課所學的觀點,寫一封參與愛鳥周的申請信。
最后,教師布置如下課后任務:
(1)Exchange your story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2)Share your favourite one with your parents.
(3)Search for more stories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 then keep thinking about how to live harmoniously with animals.
在達成共識后,教師依托南京愛鳥周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通過寫作,學生不僅鞏固了本單元所涉及的語言知識,而且加深了對議題的理解,并將達成的共識以語言輸出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就實現(xiàn)了由讀和說到寫的遷移,由陌生情境到學生實際生活的遷移。
三、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的思考
(一)在語篇選擇上,應關(guān)注語篇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群文閱讀離不開多語篇篩選,離不開多模態(tài)語篇資源的選取。本節(jié)課選取的三個語篇都是基于單元主題語境,即人與自然。同時,群文閱讀的語篇之間最好有同質(zhì)性、差異性和互補性。本課三個語篇從人類拯救動物到動物反哺人類,再到人類與動物和諧共生,內(nèi)容和邏輯上呈遞進關(guān)系。學生通過逐篇閱讀,找到議題探究中的邏輯,便能實現(xiàn)對議題的深度理解。語篇類型則可根據(jù)學情,選擇相同文體或不同文體的素材。本課語篇雖然都是故事類,但是體裁各不相同,教師在設計閱讀任務時關(guān)注到體裁特點。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群文語篇之間的共性和差異,從而合理形成語篇關(guān)聯(lián)。
(二)在教學設計上,應關(guān)注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意義的建構(gòu)過程應該是學生知識增長、思維發(fā)展、能力進階及精神成長的過程。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根據(jù)語篇特點,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zhì)、文化意識及學習能力,真正彰顯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本節(jié)課在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表現(xiàn)較為突出。以圖示、表格等形式呈現(xiàn)語篇結(jié)構(gòu)、閱讀任務以及板書,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在意義建構(gòu)過程中,不斷進行追問,并逐步改變、補充、加深學生對議題的理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遷移運用活動中,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
(三)在閱讀方法上,應關(guān)注精讀與略讀的結(jié)合
群文閱讀涉及的語篇多、閱讀量大,教師應根據(jù)學情去并設計課前、課中、課后各個不同階段的活動及問題。本節(jié)課中,各組學生只精讀到了自己選擇的語篇,對于另外兩個語篇都是根據(jù)別的小組的匯報獲得的語篇信息完成略讀。因此,在后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語篇內(nèi)容,這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缺憾。因此,筆者考慮在后續(xù)的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更為關(guān)注精讀與略讀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 沈國鋒.群文閱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新嘗試[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9(1).
[2] 柳夕浪,張珊珊.素養(yǎng)教學的三大著力點[J].中小學管理,2015(9).
[3] 孫穎,張智義.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英語群文閱讀教學探索[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20(6).
[4] 王蘭英.對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認識與實踐[J].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篇),2018(12).
[5] 張瑩.基于群文閱讀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J].基礎外語教育,2017(2).
[6] 林才回.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群文閱讀關(guān)聯(lián)策略——以“人與自然”主題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8).
*本文系江蘇省南京市教育科學第十二期個人課題“基于教材的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研究”(編號:Ee389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