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琰
(南通師范高等??茖W校 美術(shù)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0)
美育,審美的教育,即體會與美有關(guān)的教育。美包含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顯然,內(nèi)在美更被世人所看重。被稱為中國最高藝術(shù)的書法,在修飾內(nèi)在美這方面,顯然有其獨特的作用。沈尹默評書法:“無色而具有畫圖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被臺灣教育界尊稱為“國學大師”的宗孝忱先生在其著作《書法十二講》中即提及了學習書法的基本方法及書法教化作用。本文以研究宗孝忱先生《書法十二講》觀點為基準,略談書法教育對當代大學生美育思想的促進作用。
書法教育已經(jīng)從古時候的實用教育變?yōu)楝F(xiàn)代一種高尚的審美情感教育,直接對應(yīng)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受到美的感染、美的熏陶,進而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并認識到什么是自己內(nèi)在心靈的真實美。
作書先做人,萬事德為先。中國書法歷來即有育人的功能。宗孝忱先生在《書法十二講》第一講《概論》中即提到,“整個書法具有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修養(yǎng)”。
書法整齊貫串,可以證明其人的動作言語有秩序;書法雄偉或秀麗,可以證明其人的天才稟賦之美;有陽剛陰柔的不同,可以發(fā)展天才,可以恢張志氣,可以變化氣質(zhì)。①
宗孝忱先生書法風格“中和”“淡雅”“端正”,尤以小篆聞名于世,以《嶧山碑》為底,參以石鼓文、大篆筆法,用筆婉轉(zhuǎn)流暢,線條勻凈溫潤,圓秀細勁?!爸泻汀敝兰礊椤爸姓椭C”之美,初學書法,要求字形結(jié)構(gòu)端正、平穩(wěn)、均衡;筆法嚴格地遵從規(guī)矩法度,絕不能隨心所欲、胡涂亂抹,不要有過高要求。所以先生主張學書先從唐楷學起。
初學書法,以間架筆力兩項最為重要,還是就唐碑選擇為無弊。②
當代大學生,入學前文化學業(yè)繁重,完成作業(yè)是第一要務(wù),字的美與丑,已不在考慮范圍之內(nèi)。但入學之后,學業(yè)相對輕松,非書法專業(yè)學生,能做到“平正”即可。唐代書法具有筆法森嚴,結(jié)字嚴謹、間架方正、點畫規(guī)整、合體迎讓、疏密勻稱等特征,這正是“中和美”的體現(xiàn),非常適合初學者學習。以儒家文化為根基的“中和美”是大眾都能所接受的美。“中和美”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審美意識的選擇與積淀,學書當以“中和美”為切入點,首先培養(yǎng)學生中和、中正的審美觀,進而引導受教育者形成端莊敦厚的價值觀。
宗孝忱先生在《寫字方法》一書中說到,“寫字要端莊嚴肅,和平敦厚,這就是要含有德育?!弊谙壬J為,學習顏真卿的字,無形中就濡染端人正士的風度;學習王羲之的字,無形中就增長足智多謀的才干;學習岳飛的字,無形中就激發(fā)忠憤耿耿及反攻復國的情緒,其效力是非常偉大的。③這與其恩師沙元炳④先生的辦學理念相一致,“諄諄焉惟德行操守是勗,不使以文藝相矜尚?!雹?/p>
將人品置于書品之上,這已是從古至今公認的事實。清代朱和羹《臨池心解》云:
學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guān)頭。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露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風節(jié)著者,代不乏人;論世者,慕其人,益重其書,書人遂并不朽于千古。⑥
人品論在中國古代藝術(shù)思想體系中,含義主要有:人品之高低決定詩品、畫品、書品之高低。立身一敗,作品就不會被社會所承認。中國古代推崇顏真卿等名家,不僅在于這些人的作品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亦在于這些人的品格高尚,足以為人表率。相反,品行有虧者,如蔡京、嚴嵩等人,其作品雖有一定功力,卻得不到社會的承認。
書分五體,篆書、隸書、楷書屬于靜穆的書體,行書、草書屬于活潑的書體,面對當今社會急躁浮華的現(xiàn)象,學習靜穆的書體,顯然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宗孝忱先生認為書法“執(zhí)筆”即有“莊嚴鎮(zhèn)靜真心誠意的修養(yǎng)?!倍鴷ǖ拈g架結(jié)構(gòu)則有“整齊適當中立不倚的修養(yǎng)?!笨瑫鴮儆陟o穆的書體,間架結(jié)構(gòu)穩(wěn)固健全。
一字一畫即如一人,橫豎撇捺是四肢,要勻稱;點提鉤是耳目鬢發(fā),要有神;折是動作的姿態(tài),要健爽。寫字又如建筑一棟房子,橫是梁,要平;豎⑦是柱,要直;撇捺是墻壁,要支持得力;點提鉤折是裝修,要大方雅觀。
書法的學習就像人和房子一樣,健全穩(wěn)固是第一要素。漢字缺少筆畫,就是錯字;筆畫位置不對,就不美觀。即便是活潑的行書和草書,一個筆畫的位置不對,那也是錯字。如果說字法的正與誤屬于書法健全美的外在美,那么書法中的精氣神就屬于健全美的內(nèi)在美。精氣神即書法作品中所顯露的精神、氣韻、神采。宋代蘇軾《論書》云:
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⑧在事物的結(jié)構(gòu)中,形處于表層,神處于深層。在審美過程中,由形入神是由表及里的深化過程。神借形才能外觀,形含神方有生意。寫字若要有神,無外乎勤學苦練,常想靜思,宋代黃庭堅《論書》云:
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于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自隨人意。學字既成,且養(yǎng)于心中,無俗氣,然后可以做示人為楷式。凡作字須熟觀魏、晉人書,會之于心,自得古人筆法也,欲學草書,須精真書,知下筆向背,則草書不難工矣。⑨
利用書法包含內(nèi)在美和外在美的特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健全美的審美觀點,形成學生體格健全、品德健全、處事健全的人生觀。學習欣賞雄渾古樸的三代青銅大鼎、歷代豐碑巨額、秀美飄逸的二王書風、剛健雄強的顏體書法,更加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現(xiàn)如今,社會發(fā)展迅速,各種瑣碎之事接踵而來,自制力不夠的大學生很容易受到干擾。通過書法教育,引導學生對書法的形式,如點畫造型、空間布局、布白章法等進行比較、分析、鑒賞、批評,從而逐步培養(yǎng)他們能感受美的眼睛,使其懂得美,善于發(fā)現(xiàn)美和感受美,欣賞美。逐漸靜下心來,全面而扎實的學習,培養(yǎng)不受干擾、專心致志的審美觀照狀態(tài)。老子“致虛極,守靜篤”、莊子“心齋”“喪我”,都是強調(diào)以寧靜的心緒去面對人生的紛繁。東漢蔡邕說:“書者,散也?!鄙⒕桶ā澳o思”(《筆論》)。王羲之說:“欲書者,先干研墨,凝神靜思?!保ā额}筆陣圖后》)是對書法創(chuàng)作中虛靜現(xiàn)象的揭示。精神高度集中,排除物欲干擾,扎實、穩(wěn)重、安靜的學習、處事、待人。
書法章法的和諧統(tǒng)一至關(guān)重要。章法的和諧統(tǒng)一包含了字形的大小、墨色的深淺、用筆方圓的變化等各個方面。想要在這些方面做到和諧統(tǒng)一,運筆至關(guān)重要。宗孝忱先生云:“運筆有心手并用隨機應(yīng)變的修養(yǎng)。”⑩宗孝忱先生認為,運筆與執(zhí)筆有密切的關(guān)系,執(zhí)筆不得法,則用力不能集中。同時,運筆要有力,筆力就是人身電力的表現(xiàn),由腦至臂至腕至指至筆端,筆端猶如燈泡,“電力”有多強,燈泡就有多亮。運筆掌握以后,再看字形大小章法,宗孝忱先生認為:“字的間架筆畫,寬狹長短,有一定的度數(shù),毫厘之差,就不成字形。”?筆畫多的字,要勻整;筆畫少的字,要疏散。長的字筆畫間距要小,短的字筆畫間距要大。每寫一字總要先就面積估量一下,采用刻板的間架,不知變化,就毫無精神可言。所以,宋體字或排版美術(shù)字,就無美感可言。
古人向來重視章法的安排,董其昌云:
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蓋所謂行間茂密是也。余見米癡小楷,作《西園雅集圖記》,是紈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人法,則所以為神品也。?
董其昌認為,章法是第一大事,字與字之間,或大或小,相互映帶。結(jié)體的大小、疏密、斜正,布置的寬嚴、聚散、虛實等,都要處理好。孫過庭《書譜》云:
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wù)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非書法專業(yè)的學生主要學習楷書,楷書有強烈的形式美。其基本規(guī)律是整齊劃一。宗孝忱先生認為,學書當先學楷書,“以間架筆力兩項最為重要,還是就唐楷選擇為無弊?!?唐楷最大的特點是講究法度,我們經(jīng)常說“唐人尚法”,主要是指唐楷?!吧蟹ā?,就是尊崇、重視法度,并嚴格地按照“法”的要求行事。觀看唐代楷書碑刻,在尚“法”的影響下,字形大小整齊劃一,這就是最基本的和諧。然而在講“整齊平整”的原則時,應(yīng)懂得“寓整齊于變化,在變化中求統(tǒng)一”的原則,更要啟發(fā)學生對于美的多樣性和多變性的理解。行草書字形大小不一、變化多端,書寫時必須左顧右盼,相生相讓。近代丁文雋《書法精論》云:
左右上下相牽引謂之生,左右上下相退避謂之讓。點畫簡單之字,貴在筆筆相生,相生則氣勢緊湊而不渙散。相生之法,離者合之,斷者續(xù)之,短者引之,縮者舒之,鈍者銳之,平者側(cè)之。筆畫繁復之字,貴在筆筆相讓,相讓則氣勢舒朗,否則堆砌,堆砌亦不能連貫矣。想讓之法,長者縮之,凸者損之,疏者聚之,縱者收之,繁者減之,肥者削之。?
行草書作品,只有做到了相生相讓,通篇章法才會顯得更加和諧。書法作品中的合理布局、穿插避讓的規(guī)律,啟發(fā)學生觸類旁通。在做人與做事時,學會理解與包容。知雄守雌,以退為進,以和為貴。做到心胸寬廣,愛有大愛與小愛,大愛無疆,小愛無私,大愛是博愛,學著去愛世間萬物值得你愛的美好,當你學會了去愛你就得到了幸福。
書法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較之其他形式的審美教育,書法美育具有長期性和穩(wěn)定性的特征。書法教育不僅可以鍛煉受教育者的書寫能力,更能通過學習書法最直接的受到審美教育。欣賞臨摹各種碑帖,嘗試書法創(chuàng)作都是在接受美的熏陶,創(chuàng)造自己的美學觀點。通過講解歷代書法名家的勵志故事,敘述著名碑帖背后的創(chuàng)作背景,書法線條中的堅韌特點,更能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保家衛(wèi)國、堅韌不拔的優(yōu)秀品格。
注釋:
①劉琰.宗孝忱篆書藝術(shù)雜談[J].江蘇教育,2020(77):66-69.
②宗孝忱 《寫字方法》 復興書局 臺北 1974 年 P24.
③沙元炳(1864—1927),字健庵。江蘇如皋人。實業(yè)家、教育家、詩人。近代如皋地方第一賢達。光緒二十年(1894 年)中進士,后升翰林院編修。1898 年辭官回鄉(xiāng),致力于興辦實業(yè)、教育等事業(yè),造福桑梓,主張“啟迪民智,御侮圖強,洗雪國恥,振我華夏”。辛亥革命爆發(fā)后,被推舉為如皋縣民政長。1913 年又被選為江蘇省議會議長,堅辭未就。
④宗孝忱 《志頤堂詩文集序》.
⑤黃簡.歷代書法論文選 (下冊)[M].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⑥宗孝忱《書法十二講》 臺北正中書局 臺北 1957 年 P11.
⑦陶明君《中國書論辭典》 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 長沙 2001 年第1 版 P256.
⑧宗孝忱《書法十二講》 臺北正中書局 臺北 1957 年 P11.
⑨劉琰.宗孝忱篆書藝術(shù)雜談[J].江蘇教育,2020(77):66-69.
⑩宗孝忱《寫字方法》 復興書局 臺北 1974 年 P41.
?陶明君《中國書論辭典》 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 長沙 2001 年第1 版 P438.
?陶明君《中國書論辭典》 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 長沙 2001 年第1 版 P439.
?宗孝忱《書法十二講》 臺北正中書局 臺北 1957 年 P38.
?陶明君.《中國書論辭典》 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 長沙 2001 年第1 版 P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