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霞,嚴莉琳
福建省立金山醫(yī)院,福建福州 350001
糖尿病屬于慢性、遺傳性的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且具有終身性特點,在患者血糖持續(xù)處于較高水平的狀態(tài)下,其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概率逐漸增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即為其中之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屬于心血管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在當前我國糖尿病患者數(shù)量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糖尿病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的數(shù)量也隨之增加,兩種疾病均屬于慢性疾病,需要堅持長期治療,且在患者同時存在兩種疾病的情況下,其所具有的危險因素也相應增加,導致患者的病死率提升。為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有效控制血糖、掌握相關知識以及降低其他各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均十分重要[1-5]。該次研究選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該院收治的130例糖尿病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和對比給予其應用多樣性護理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符合WHO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符合國際心臟學會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診斷標準;無腎衰竭;無神經(jīng)病及精神病史;無視網(wǎng)膜病變。
選取130例糖尿病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根據(jù)抽簽結果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5例。觀察組男37例,女28例;最小年齡38歲,最大79歲,平均(58.7±13.7)歲。對照組男36例,女29例;最小年齡39歲,最大78歲,平均(58.9±13.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研究經(jīng)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jīng)患者或家屬同意后開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包括發(fā)放健康宣傳手冊、進行心理疏導、運動指導、飲食指導、監(jiān)測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等。給予觀察組患者多樣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基本環(huán)境護理 護理人員應對病房的溫度及濕度進行嚴格把控,注意定期對病房內各項生活用品進行更換,保持病房持續(xù)處于整潔狀態(tài),為患者創(chuàng)建良好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
1.2.2 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應增加與患者的主動溝通,保障自身對患者信息全面掌握,主要包括患者的文化水平、家庭經(jīng)濟水平、家庭成員支持情況以及患者自身的理解能力等,并根據(jù)此對護理溝通技巧進行合理應用,保障患者能夠有效掌握自身疾病相關知識,從而強化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認知水平。一般情況下,對于文化水平較高、理解能力較強的患者,護理人員可為其提供健康教育資料,由其自行學習,并適當進行考查,對于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護理人員則應耐心詳細的解答,以幫助患者打消心中顧慮;若患者文化水平相對不足、理解能力相對較差,護理人員則應適當增加組織講座、一對一講解等形式的健康宣教。
1.2.3 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整體情況為其制定適宜的飲食計劃,保障患者少鹽、少糖、清淡的飲食,并遵循“少食多餐”原則,每日至少進食三餐,且需將攝入量控制為6.28~9.21 kJ,以在保障患者營養(yǎng)均衡和滿足熱量需求的基礎上,對其體質量進行有效控制,同時還應指導患者及家屬計算體質指數(shù),要求患者能夠將自身的體質指數(shù)控制在24 kg/m2及以下。
1.2.4 生活護理 對于具有飲酒或吸煙習慣的患者,應引導和督促其戒酒戒煙,將飲酒吸煙習慣的危害性以及對疾病治療的不良影響充分告知患者,督促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科學、規(guī)律的生活,并協(xié)助患者在醫(yī)院內進行相應的體育活動,以促使患者機體狀況可以得到改善。
1.2.5 心理護理 因為患者的預后未知,加上對于治療的恐懼,患者入院后極易出現(xiàn)緊張等不良情緒,并對順利治療造成不良影響,所以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溝通,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變化,盡量滿足其合理需求,并采用鼓勵其讀書、聽音樂、看電視劇等方式轉移注意力,使其不良心理狀態(tài)可以得到改善。
1.2.6 血糖管理 在通常情況下,糖尿病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的血糖變化幅度較大,可能出現(xiàn)24 h血糖調節(jié)紊亂情況,護理人員應強化患者的血糖管理工作,每日為患者測量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血糖、尿糖、血脂、尿酮、糖化血紅蛋白等各項指標,將檢查結果匯總報告醫(yī)生,并指導患者遵醫(yī)囑合理用藥。
1.2.7 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及家屬互留聯(lián)系方式,并將患者及家屬拉入患者QQ群或微信群之中,以便于其咨詢醫(yī)護人員或與病友交流,且需定期進行隨訪,一般每2~3周進行1次,采用電話、微信、QQ及上門隨訪等方式,實時掌握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變化情況以及血糖改善情況,強化飲食指導、運動指導以及用藥指導,使患者及家屬可進一步了解堅持用藥的重要意義,以促使其重要依托性得到提升。
①組間用藥依從性對比:向患者發(fā)放該院自制用藥依從性調查問卷,共20道題目,滿分為100分。評分在90分以上為優(yōu)秀;評分60~89分為良好;評分在60分以下為較差。用藥依從性=(優(yōu)秀例數(shù)+良好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②組間相關指標對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心功能等級(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心功能狀態(tài)分級法為Ⅰ~Ⅳ級,對應的分值為1~4,分值越低心功能越好)[6-10]、生活質量[生活質量評分(QOL)評分法分值為0~100,總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評分越好][11-15];③組間住院時間及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對比。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或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90.77%),多于對照組(70.7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別為(7.49±1.22)mmol/L、(9.13±4.43)mmol/L,少于對照組患者的(9.39±2.14)mmol/L、(11.83±3.12)mmol/L;觀察組心功能等級評分為(1.44±0.36)分,少于對照組患者的(2.23±0.25)分,生活質量評分為(95.73±0.22)分,多于對照組患者的(80.45±0.2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對比(x±s)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1.25±1.22)d,少于對照組患者的(14.46±2.18)d,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評分為(94.52±1.92)分,多于對照組患者的(82.25±1.2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對比(x±s)
糖尿病患者并發(fā)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概率較大,并且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已經(jīng)成為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大血管病變,通常致病因素、危險因素均較為復雜,與患者的日常飲食、作息、運動以及血糖水平等多方面具有密切關聯(lián),且治療難度較大,易加重患者的負性情緒,使后續(xù)的治療進程受到不利影響,不利于患者預后水平的提升。并且根據(jù)相關研究顯示,80%以上患者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為心血管疾病,且其中75%的心血管疾病為冠心病,可見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臨床護理進行完善的重要性。從實際情況來看,多數(shù)糖尿病患者需要通過建立健康、合理的生活習慣來對自身病情發(fā)展進行控制,但是僅應用傳統(tǒng)護理措施,并不能對患者的生活起到有效的干預作用,所以需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改善護理措施的應用[16-34]。
該次研究給予觀察組患者應用多樣性護理,其中主要包括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導等,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以有效改善患者身心雙方面的不適感,同時強化患者對于糖尿病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認識,并使患者的生活及行為得到有效調整,促使患者的生活狀態(tài)和習慣更加健康,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態(tài),提升患者的預后水平和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用藥依從例數(shù)為59例(90.77%),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別為(7.49±1.22)、(9.13±4.43)mmol/L,心功能等級評分為(1.44±0.36)分,生活質量評分為(95.73±0.22)分,住院時間為(11.25±1.22)d,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評分為(94.52±1.92)分,各項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給予糖尿病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實施多樣性護理,可以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還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心功能等級,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縮短其住院時間以及強化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有利于提升患者的預后水平和降低各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可見多樣性護理對糖尿病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可以起到良好的護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