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偉峰(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我國個人所得稅具有增加政府財政收益和調節(jié)居民收入分配兩大功能。當然,避稅是有原因的,而且是一個重要原因。避稅具有不違法但也不被法律支持的“脫法”性質,因而從現(xiàn)行的法律制度來約束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法律制度的改革以及具體的反避稅措施的出臺。本文通過對目前各種避稅方式方法進行分析,找出其根源,得出反避稅的途徑,從而達到減少甚至避免不合理避稅的目的。
避稅行為可以歸結于主觀利益原因。如果避稅成本大于避稅產生的“收入”,則避稅是不切實際的??傊饔^避稅欲望必須通過一定的客觀條件才能成為現(xiàn)實的避稅行為。在公平合理的稅收不受約束和不變的前提下,它意味著納稅人直接利益的損失。因此,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納稅人或個體工商戶不僅存在成本和成本問題,還提出了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的稅收理念。
避稅的主觀愿望必須通過特定目的的條款成為避稅的實際行動。當然,渴望是先決條件。納稅人可以利用這些“缺陷”逃稅。
稅法本身的影響或缺陷是避稅的主要原因。納稅人不愿意逃稅。稅法中的錯誤和稅法中的缺陷可以為納稅人避稅提供客觀的條件。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稅法出現(xiàn)法律的漏洞、含糊、不規(guī)范和其他缺陷也是正常的,畢竟現(xiàn)實社會經濟生活具有不確定性,人的認識能力也具有非至上性。
根據現(xiàn)行的《個人所得稅法》,對11項個人所得進行征稅。薪酬收入、其中收入、特許權使用費、利息、股息、股息利潤、財產租賃收入、財產轉讓收入和其他收入來自財務部門理事會的收益和其他收入。因此,納稅人身份的不同定義也為避稅創(chuàng)造了客觀條件。另外,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個人收入逐漸多元化,專門進行稅收規(guī)避業(yè)務的中介和專業(yè)人員也日益增多,由此導致個人所得稅避稅方式層出不窮,現(xiàn)僅就其實踐中主要的避稅方法進行比較分析。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如果未進行清單11所列不包括“利潤、股息、獎金收入”“附帶收入”和“其他收入”的交付扣除,則其他項目的應納稅所得額將通過特定扣除額計算,從收入中扣除的標準成本,且不同稅目之間扣除費用標準不盡相同,納稅人通常會選擇扣除標準較寬的稅目來進行避稅。不同的個人所得稅項目在扣除標準上存在差異。這種避稅方法通常可以理解為將一種收入形式轉換為另一種收入形式,也可以理解為將個人收入形式轉換為避稅形式。
例1:張先生是位自由職業(yè)者,其利用自己的特長經常為A企業(yè)提供技術服務。每月獲得勞務報酬8000元,根據個人所得稅稅法規(guī)定,納稅情況計算如下:
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額=(8000-8000*20%)*20%
=(8000-1600)*20%=1280
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額=(8000-2000)*20+375=825
如果張先生與A公司簽訂合同以建立穩(wěn)定的雇傭關系,其薪酬收入將轉換為工資和薪金收入,每月即可規(guī)避455元(455=1280-825)的稅款,一年共可少繳5460元(5460=455*12)的個人所得稅。
分次申報避稅即納稅人將應當一次申報的收入分解成兩次及以上申報,從而達到避稅的目的。《個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稿酬、利息股息紅利、房地產轉讓收入和或有收入,根據時間計劃征稅。在這七個按次征收的稅目中,除“利息、股息、紅利”“偶然所得”兩個稅目外,其余五個均有一定的費用扣除,這就為納稅人分次避稅提供了可乘之機。此外,在對勞務報酬所得征稅的過程中,必須將超額收入計入稅收。對于納稅人而言,收入的集中意味著稅負的增加,收入的多樣化意味著稅負的降低。因此,納稅人采取收入分配或分解的方法實施避稅。
例2:王某為一大學教授,8月份利用暑假時間為一公司員工進行短期培訓,獲得公司所付報酬6000元。
按照稅法規(guī)定,王某應按勞務報酬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6000*(1-20%)*20%=960元。
假設王某與該公司約定在8月底和9月初各支付3000元,此時王某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額=(3000-800)*20%*2=440元,這樣王某就少納個人所得稅520元。
例3:同例2.若其勞務報酬改為30000元。則按照稅法規(guī)定。王某應按,勞務報酬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
應納稅額=30000*(1-20%)*30%-2000=5200元
按照例2方法實施分解收入后,其納稅情況為:
應納稅額=15000*(1-20%)*20%*2=4800
分次申報的情況下,可以規(guī)避稅款400元。
在經濟合同不規(guī)范的情況下,稅務機關很難去驗證經濟事項的真實性,所以納稅人利用這種方法避稅對稅務機關的征管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
根據國際慣例,我國現(xiàn)行個人所得稅法采用居住和居住期限的標準,將納稅人分為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如果一個人是外國戶籍、有地址且在一年內不在中國境內居住,他/她應就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不承擔有限的納稅義務。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居住地是指納稅年度365天內在中國的居住地。所有在中國居住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個人都是居住交付日期人,并有無限納稅義務。境內外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是臨時離境,則不得扣除天數(shù)。臨時離境是指在稅務論證中,一次30天內,或總共不超過90天的多次離境。通過這種方式,納稅人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安排來接受稅收制度。
例4:某外籍人士打算在中國停留一年半。他最初計劃于2007年1月1日來中國,并于2008年5月30日返回。為了避免成為中國的居民納稅人,他改變了行程,于2月份抵達中國。他分別于2007年10月10日和2008年7月10日回國,他已經在中國生活了一年半,但他沒有成為中國的居民納稅人,因為他在中國生活了兩次稅。這兩種稅并非全年都有效。換句話說,他只能對來自中國的損益收入納稅,從而避免了無限責任和某些稅收。
以上避稅行為分別利用了不同費用扣除標準、不同適用稅率、分解應稅所得、改變納稅人身份等稅法漏洞,對個人所得進行巧妙的安排,以實現(xiàn)規(guī)避稅收、減輕稅負的目的。其中利用不同的費用扣除標準、選擇適用不同稅率和個人費用企業(yè)化等,都是通過改變個人的收入形式來進行避稅的,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避稅形式。另外,各種避稅形式并不是孤立的、單方面的行為,而是相互聯(lián)系、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相互轉化或相互結合的行為,所以納稅人在實際操作中,既可單獨適用,也可幾種避稅方式相結合,以規(guī)避或減輕稅負。
依法納稅是公民對國家應盡的義務,因此應加強法制教育,特別是加強對稅法的宣傳教育,使全體公民都能自覺按章納稅。我們應當深刻認識避稅的嚴重危害性,盡量做到依法納稅,按稅法要求該交給國家的稅收一分不能少,也要避免因稅收人員政策把握不準,造成納稅人多繳納稅款的現(xiàn)象,保證依法納稅規(guī)范化。
加強稅法很重要,然而,為了取得實質性進展,法律、執(zhí)法和合規(guī)必須相互作用。
首先,加快建立全面的所得稅制度。對于屬于扣除成本收縮的應稅項目,應逐項進行綜合征收。對于屬于投資且沒有費用扣除的應稅項目,最好實施明確的征收。這不僅有助于解決現(xiàn)階段管理中的稅收回收和稅源流失問題,也有助于稅收改革的公平性。
其次,調整扣除額,實現(xiàn)量能征收。扣除的費用一般包括兩部分,即生活費和生活費的支付人。第二是納稅人應為其收入支付的必要費用??鄢嚓P成本后,必須合理確定基本扣除額、生計支持和撫養(yǎng)。在所謂“理性”中,有必要根據最低生活費用確定免稅額,并根據變化及時調整,同時考慮到家庭人口支持因素和居住地等因素造成的基本生活費用差異。價格指數(shù)的一部分。根據國際慣例,我們可以按家庭征收個人所得稅。
再次,應更合理地設計稅率和預扣稅率。工資收入的累進稅率需要降低,最高稅率必須降低。這分為五個級別:5%、10%、20%、30%和40%??梢允杖》枪ぷ魇杖耄缫馔馐杖???筛鶕杖胨酱_定不同的預扣稅率水平。
最后,拓寬稅基。在擴大稅基影響方面,重點是減少或取消所得稅法規(guī)定的稅收支出,如各種稅收減免和抵免。
當然,反避稅不僅要從立法的角度來進行治理,還要健全反避稅的執(zhí)法體系,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稅收執(zhí)法體系:
第一,增加預扣稅和自我報告的力度。在實踐中,在當前情況下,預扣稅和訂單原因管理方法已被證明是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最有效方式。鑒于扣繳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需要為國家扣繳方法制定統(tǒng)一、標準化的法律文件。其次,必須支付個人收入單位,承擔責任返回,并統(tǒng)一考慮責任。再次,稅務機關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檢查扣繳部門,特別是在這些高收入行業(yè)和單位。一些主要納稅人的自我申報具有雙向控制,這不僅實現(xiàn)了源頭控制,還提高了個人納稅意識,并對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進行監(jiān)督。
第二,加快推進征管工作,逐步實現(xiàn)征管手段現(xiàn)代化。在中國,目前的減稅政策并沒有針對支持和不支持提供法律責任。因此,建議將其納入《征收管理法》。資源共享,加強稅收信息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通過計算機處理實施個人所得稅登記、納稅申報、稅務管理,簡化手續(xù),提高效率。同時,促進稅收公平,同時維護稅法尊嚴,對于不配合相應處罰規(guī)則的部門,更好地防止納稅人的避稅行為。
第三,加強征管力度,提高征管人員素質。稅務工作具有高度的政策導向性和專業(yè)性,稅務人員的相應需求也很高。因此,有必要加強稅務人員的聘用和管理。一方面通過私服檢查的優(yōu)點,另一方面是加強對送達時間的再教育。幫助企業(yè)了解相應的數(shù)據處理技術,申報進行有效的傳輸、存儲、搜索和交叉檢查,并建立一個良好的審計管理團隊。
第四,稅務局由兩套機構組成,同時以法規(guī)、機構組成、執(zhí)法資格以及職責和權限的形式存在。
第五,為納稅人建立稅務信息卡系統(tǒng)。計算機的功能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數(shù)字。同時,稅法可以規(guī)定所有與納稅人收入有關的信息必須使用納稅人稅務信息號碼。這樣,稅務機關就可以更好地了解納稅人的收入情況,實現(xiàn)納稅人信息共享,減少陽光對納稅人收入的影響,減少納稅人收入陽光的影響。
稅收的直接目標是一個龐大的納稅人群體。因此,培養(yǎng)納稅人意識也很關鍵。
首先,積極宣傳稅法,擴大納稅人的知情權,提高納稅人納稅意識。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計算機網絡等宣傳工具進行宣傳,大力宣傳、解釋和普及稅法。
其次,完全實行銀行存款實名制,采用發(fā)票收款和付款。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儲蓄和存款手冊以及付款單。如果所有公民都有統(tǒng)一身份證號碼、個人工資、薪金、福利、社會保障、納稅申報表等納稅人代碼,他們就可以披露個人收入,基本改變個人所得稅損失。
最后,開發(fā)服務功能,方便納稅人。如果納稅人有不清楚的問題或復雜的稅務事項,稅務機關需要及時提供周到、熱情的服務,最大限度地利用納稅人的便利,通過人性化的服務推動稅務管理。
畢竟,我國個人所得稅開征時間不長,發(fā)展規(guī)律還需要不斷地研究、探索和掌握。在本文中,通過對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現(xiàn)狀分析,在分析了納稅人避稅的問題后,給出了反避稅的一些建議和方法,以期稅收流失的現(xiàn)狀能夠得到控制。
避稅和避稅措施是全世界面臨的問題,涉及的方面比本研究所解釋的要多。但這是我們可以確定的一件事。因此,對于我國的個人所得稅避稅問題,必須從國情出發(fā),切實解決。政府應該做的不是消除避稅的發(fā)生,而是不斷完善稅法,對稅法中的稅收行為進行合理的指導。同時,提高稅法宣傳,使依法納稅、守法納稅的意識深入人心。此外,我們應該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在個人所得稅避稅治理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這樣,才能消除我國個人所得稅避稅治理的彎路,從根本上不斷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預防個人所得稅流失現(xiàn)象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