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眾允 遼寧師范大學
南齊謝赫曾在《古畫品錄》中提出六法。謝赫之后,六法逐漸成為歷代評畫的重要標準,其中,“骨法用筆”僅次于“氣韻生動”,排在第二,由此可見其重要性。從古至今,如何實現“骨法用筆”,使筆下的線條富有靈動性,似乎成了無數文人墨客及書畫評鑒者的追求,而毛筆本身則很容易被忽略。“骨法用筆”要求創(chuàng)作者對線有精確的把握,通過用筆的力度,精妙地表現出線條的流動感、力量感。古之大家都追崇于此,因為用筆的法度是決定作品是否“氣韻生動”的關鍵。為何鄭板橋的竹子遒勁有力?為何徐渭的葉子破筆處有的呈梯形狀?很多人學習國畫很久都很難達到這個效果,原因不僅僅在于大師們的畫工,也在于器物。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畫家想要讓自己的畫作更上一層樓,就要在筆上下功夫了。不同的毛筆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作畫時根據創(chuàng)作需要挑選合適的毛筆有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據出土文物顯示和史料記載,毛筆早在上古時期就有了。史前石器時期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無不體現出毛筆的痕跡。毛筆作為文房四寶之首,從古至今都制作精細。正如《考工記》中所述:“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含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备鶕乩砦恢煤筒牧线x擇,毛筆的制作也有各自的地方體系,如湖筆、宣筆、川筆、文筆等。明四家之一文徵明的曾孫文震亨曾在他的《長物志》中述:“尖、齊、圓、健,筆之四德?!焙玫拿P應具備“四德”。
毛筆品種豐富,按照性能來分可分為軟毫、硬毫、兼毫;按照筆毫的材料來分可分為羊毫、狼毫、紫毫、馬毫、雞毫、豬毫、鼠毫、熊毫、山馬毫等。唐代筆記小說集《酉陽雜俎》中便記載:“南朝有姥,善作筆,蕭子云常書用。筆心用胎發(fā)?!泵l(fā)也能制筆,由此可見,毛筆選材之豐富。筆桿的質地更是多種多樣,有烏木、楠木、檀香木、白竹、方竹、紫竹、斑竹、金、銀、銅、青花、釉里紅、玉等。
筆毫的選材無好壞之分,不同動物的毛發(fā)制成的筆大相徑庭,功能也不一樣。羊毫一般指軟毫,取山羊毛制成,蓄墨吸水能力強,無論是寫字還是作畫都偏潤,不易出現渴筆。羊毫畫出來的線含蓄溫潤,變化豐富,有豐腴之美,適合進行渲染。但是缺乏彈性,初學者不易掌握。狼毫是硬毫的代表,是由黃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狼毫質地堅硬,筆鋒挺健,適合勾線皴擦。狼毫相較于羊毫來說蓄墨能力差些,但富有彈性。用狼毫畫出來的線爽利挺健、秀挺利落,適合畫山水中的樹、石、花草樹木的莖葉等。狼毫也同樣適合制成勾線筆,如葉筋筆、衣紋筆、狼圭、花枝俏、小紅毛、松針等。每一種勾線筆都有自己的特色與功能。兼毫是介于軟毫與硬毫之間的筆毫,兼具二者的優(yōu)點。通常以硬毫為心,軟毫為披。這樣制出來的毛筆既能滿足良好的蓄水蓄墨能力,又有硬毫筆鋒的彈性。勾皴點染都可以用兼毫來完成。毛筆大體上可以按照這三種性能分類選擇。硬毫健挺硬朗,軟毫溫潤豐腴,兼毫兼具二者優(yōu)勢。在作畫時想描繪什么樣的畫面就選擇什么樣的毛筆。
在了解了毛筆的性能和功能后,再品讀中國畫時我們就多了一層分析的內容。在賞畫時,大體可以看出作者的選筆,甚至可以分析出一個流派繪畫的用筆習慣。
唐代繪畫以人物畫為主。吳道子的人物畫以線條聞名,宋代畫家趙希鵠在《洞天清祿集·古畫辨》中述:“畫忌如印,吳道子作衣紋或揮霍如莼菜條,正避此耳?!睆膮堑雷哟碜鳌栋耸呱裣删怼贰端妥犹焱鯃D》等中皆可以看出線條飄逸飛動,自然灑脫。吳道子作畫,中鋒用筆,提按變化明顯,必須用硬毫才能完成。吳道子的長線條線描可以選擇衣紋筆、鼠須筆來完成。衣紋筆較其他勾線筆來說筆鋒稍長,筆肚沒有其他勾線筆圓渾,但筆尖用狼毫或鼠毫制成,極富彈性,所以,吳道子的莼菜描、閻立本的鐵線描都適合使用此筆。唐代李思訓父子開創(chuàng)的青綠山水,也多用硬毫或兼毫創(chuàng)作。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李思訓(傳)的《江帆樓閣圖》青綠設色,線條硬挺,無渲染。山石、樓閣均用硬毫勾線筆勾出,線條細致精巧,幾乎無皴筆。狼圭勾線筆適合畫亭臺樓閣的建筑細節(jié)、人物的須眉、衣紋、手部、鳥獸的眼睛等。值得一提的是,羊毫筆在北宋以后才嶄露頭角,此前無人使用。羊毫筆在北宋出現時,也并非純羊毫,而是摻雜了硬毫的羊毫。因此在宋代以前,無論是山水還是人物,都沒有大寫意出現,山水畫中也多用硬毫勾勒,沒有宋代以后“煙霧朦朧”的溫潤山水之景。
宋代無論是山水還是人物,寫意還是工筆,都在中國畫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郭熙的《早春圖》描繪的是早春時節(jié)生機勃勃的場景。此時畫中出現了羊毫的身影,郭熙的皴法卷云皴——用溫潤的濕筆來勾勒山石輪廓,形成卷曲的云朵狀,枯潤結合,畫面層次極其豐富。而畫面中的松樹用筆勁挺,手法是郭熙自創(chuàng)的“蟹爪枝”,需要用收鋒明顯的硬毫勾線筆勾勒。宋以后,皴染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成為主流,無論荷葉皴、卷云皴、斧劈皴,皆需要軟毫硬毫相結合。也許是受到毛筆影響,唐代人物圖皆以寫實為主。而在羊毫出現后,宋代出現了大寫意人物。宋代梁楷的《潑墨仙人圖》,描繪了一位袒胸露乳的仙人。畫面沒有遒勁有力的線條,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墨色。畫面酣暢淋漓,畫者一定運用了軟毫才能達如此效果。軟毫蓄墨能力強,只蘸一次水墨就可以做到筆尖、筆肚、筆根上的墨依次用完,一筆下去可以有豐富的墨色濃淡變化。而衣褶處、眉眼處,梁楷則用細筆勁力勾刻,雖只有短短兩處,一松一緊對比明顯才彰顯畫面的張力。宋代是中國工筆花鳥的鼎盛時期。以宋徽宗為首的畫院派,畫工精細考究,令人贊嘆。工筆花鳥或工筆樓閣多用硬毫勾線筆。以宋代林椿著名工筆花鳥《枇杷山鳥圖》為例,在勾勒植物枝干和筋脈時會用到葉筋筆。葉筋筆適合勾畫花卉枝干、葉片。筆鋒長短適中,筆尖和筆肚可以分別用來勾畫粗細不等的線條。畫中山鳥的腿爪和毛發(fā)可用小紅毛畫出。由于小紅毛筆鋒較短,因此不適合畫長線,但適合勾點鳥獸的腿爪。宋代小品畫中的鳥獸羽毛質感逼真,豐富多變。松針筆尖尖細,幾乎無蓄水蓄墨能力,可以刻畫精細之處,表現出鳥獸羽毛的質感。在工筆花鳥中,暈染也不容忽略?!惰凌松进B圖》中,枇杷色澤金黃,圓潤飽滿。需要做統染、罩染、分染、提染等層層處理。而白云筆最易進行染色。白云是兼毫的一種,既有著羊毫的蓄水能力,又有著狼毫的彈性,在染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使創(chuàng)作出來的工筆作品細膩卻不干枯,清潤秀麗。
元代的繪畫以明四家為代表的文人畫為主。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中,畫家用大量的長線條簡逸疏潤,枯中有潤。畫家的筆內有飽滿的水分,雖然畫中的很多線條是干擦出來的,但并非使用硬毫干擦,而是帶著水分的淺淺皴擦,因此需要用到長鋒羊毫或兼毫,才能按照富春山脈的延伸,畫出錯錯落落的長披麻皴。遠山則用濕潤的淡墨進行渲染,一定是使用軟毫或兼毫才能達到的效果。倪瓚的畫與黃公望的畫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多用皴擦,但都是蘸著淡墨的渴筆,多用兼毫畫成。如果畫家腕力到位,羊毫也同樣可以畫出這種效果。
明代董其昌,書畫齊名,聞名于世。當時,狼毫仍為正統,而羊毫在上層文人中被視為“筆之最下者”,是價格低廉、身份低微的象征,董其昌卻尤其喜愛羊毫。他的學生倪后瞻云:“董用羊毫筆,其頭甚長,約一寸七八分,又略豐美。所謂毫毛茂茂,但筆尖瘦耳。此寫大小書筆也。寫小楷、小行,或微雜紫毫,或竟用紫毫。若論匾額,宜用羊毫之大者,絕不用棕及豬毫。”書畫同源,董其昌喜愛羊毫從其畫中便可看出端倪。董其昌的《奇峰白云圖》中,很明顯使用了濕筆。無論是近處的樹、石還是遠處的山峰,皆用濕筆點染,墨色豐富,層次分明,需羊毫筆才能做到。他的畫作的特色就是用墨考究,董其昌云:“用墨須使有潤,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濃肥,肥則大惡道矣?!庇纱艘膊浑y看出董其昌畫作中羊毫筆的身影。明四家深周,好用粗筆,畫風質樸自然,筆鋒頓挫,畫作有清新、敦厚之感。深周的《廬山高圖》用筆粗放,墨色清潤,全畫以氣相貫、一氣呵成。中景是一塊山石,皆用淡墨來畫,溫潤透亮。整幅作品中大部分畫面都是由軟毫或兼毫完成的,遠景山上的石苔也可以看出是軟毫蘸淡墨點出的。正是濕筆技法,才使畫面有了蒼厚溫潤之感。但畫面中也可以看到硬毫的使用,尤其是畫面前景部分的松石處,由軟毫打底,待墨干透后再用硬毫蘸濃墨進行皴擦,不但豐富了畫面層次,還使畫面具有蒼勁之感。山與山之間的輪廓線也使用了硬毫勾畫,使兩塊山體之間有了分界感。深周作畫善于收鋒,所以,在選筆時不僅要蓄墨飽滿,還要筆形飽滿、利于收鋒。明代花鳥畫畫家徐渭,以大寫意花鳥聞名。他的大寫意筆墨肆意灑脫、酣暢淋漓。徐渭從不受制于畫面細節(jié)的桎梏,在揮灑筆墨時盡情抒發(fā)自己的氣魄。徐渭的畫作大都用羊毫筆完成。例如,《黃甲圖》畫面描繪的是兩朵荷花與荷下的一只螃蟹。無論是螃蟹還是荷葉均墨色淋漓,形于墨色的濃淡變化中彰顯出來。就連螃蟹的鉗子與荷葉枝干上的絨毛畫家都沒有使用硬毫勾勒。值得一提的是,徐渭會刻意裁剪自己的毛筆,如《墨花九段圖》中的一些葉子,就像是用裁剪過的筆鋒畫成的。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毛筆是畫家創(chuàng)作的重要工具和載體。
清代畫壇流派眾多,有以四王為代表的“正統”畫派,有以四僧為代表的遺民畫派,還有鄭板橋為首的揚州八怪。四王師承宋元文人畫,四僧中八大山人受徐渭影響喜用羊毫軟筆勾畫花鳥蟲魚。鄭板橋以畫竹著稱,畫竹“瘦勁孤高,是其神也;豪邁凌云,是其生也”。他筆下的竹子遒勁有力,瘦勁孤高,應是彈性好的長鋒狼毫蘸濃墨畫成。羊毫過于柔軟,雖能畫出鮮嫩的竹片,但無法表現出竹子君子般的風骨。因此,鄭板橋畫面中也會出現兼毫或羊毫,以淡墨皴擦來畫山石。濃淡襯托之下濃竹和淡竹層次分明,使畫面富有韻律感。
綜上所述,本文從毛筆的起源、分類、功能來論述。其主要目的有三:一是在創(chuàng)作中國畫時可以做到對手中的工具了如指掌,選擇合適的筆來進行繪制。誠然,在古往今來的畫壇中,不乏書畫大家有著驚人的腕力與精準的表現力,無論軟毫還是硬毫,都可以在他們手下發(fā)揮出撼人的威力。但更多人如果想要畫好一幅國畫,就該先了解手中的毛筆。二是在欣賞國畫時,又多了一層可以參考的使我們可以深入探究的知識理論。在欣賞國畫時,我們不僅可以欣賞畫面的構圖和“氣韻”,還可以通過筆墨的樣式來對畫家的選筆進行大致的了解和判斷,也使我們的欣賞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動性。三是培養(yǎng)將毛筆與創(chuàng)作國畫聯系起來的意識,有利于我們去鑒賞分析一幅畫作或者一個時期的藝術特點。例如,羊毫在北宋才開始盛行,所以宋代以前山水畫“尚無渲淡”。我們也可以從畫家的用筆習慣來推斷出畫家的性格??梢哉f筆墨是國畫的靈魂,筆高于墨高于紙,沒有毛筆就沒有中國畫。畫家通過毛筆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縹緲山川,而如今我們也可以以毛筆為線索,走入他們畫中的氤氳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