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榮
(深圳市福田區(qū)公共文化體育發(fā)展中心,廣東 深圳 518000)
基層文化館對群眾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設問題持高度重視態(tài)度,積極地以群眾為對象開展公益培訓工作,意指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優(yōu)化人民群眾的精神層面。這樣的活動為單位工作人員與群眾之間提供了巨大的動力,對于一系列社會建設工作都有一定的幫助。因此,公益培訓工作的重要性逐漸體現(xiàn)了出來。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我們雖然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并獲得了多方面的幫助,但是整體來看,還是存在著許多的問題與阻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如今這個時代下,人民群眾的物質需求已經基本獲得了滿足,開始關注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設。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人們愈發(fā)重視精神文明建設,也逐漸成了國家重視的一個方向。目前,我國的一項重要方針就是落實好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這對于提升人民思想水平,以及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宗旨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1]。因此,公益培訓工作的意義就體現(xiàn)了出來,它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對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需求有著積極的作用。從這次的疫情來看,我國在疫情發(fā)生后用一個很短的時間就將疫情控制了下來,除去國家的優(yōu)秀政策方針和醫(y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以外,廣大人民群眾也在疫情控制的過程中發(fā)光發(fā)熱,在疫情之中響應國家政策,積極幫助醫(yī)護人員,這都是精神文明建設得到了很好落實的體現(xiàn)。由此可見,公益培訓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對落實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有著積極的作用。
無論是公益培訓工作,還是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人民群眾”都是這個過程中的主體,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而在參與公益培訓活動的過程中,群眾獲得了更加充足的信心與熱情,認識到了基層文化館對人民群眾的重視,這使得群眾更加積極地參與活動,不斷提升著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著自我。這樣的工作不僅促進了基層文化館等單位的發(fā)展與進步,更加增進了人民與人民之間,人民與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讓工作人員可以具有更高的熱情,也讓人民群眾之間有了更高的友誼,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在文化館以往的管理結構中,工作模式較為單一,結構也不夠科學化,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樣的管理結構在我國飛速的經濟發(fā)展過程中,顯得有些落伍。具體來說,如今的社會已經完全進入了數(shù)字化的時代,數(shù)字等技術的出現(xiàn),使得數(shù)字文化館、公共文化館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這使得傳統(tǒng)文化館的管理模式已經逐漸有些落伍,無法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因此,公益培訓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的工作中,應當將更多新鮮血液引入其中。
公益培訓是一個持續(xù)性的課程,不論是開展藝術培訓,還是開展文化培訓,都需要群眾持續(xù)進行學習。所以在進行公益培訓活動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抓好時機,恰到好處地對人民群眾進行宣傳,才會使公益培訓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2]。否則有些群眾因為時間問題,并不能完整的參加公益培訓,那么公益培訓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一些時機不對的宣傳工作,不但會影響到公益培訓活動的效果,讓公益培訓無法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更有可能會起到反作用。所以,適時性原則是公益培訓活動中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只有時機恰當?shù)男麄鞴ぷ?,才能更好地讓群眾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得到精神文化上的滿足。
很多培訓者認為精準公益培訓就是能夠方面的解決群眾文化活動等方面的問題,所以在培訓內容上,較深,較廣,甚至一些內容比較小眾化,而這樣的培訓內容,就失去了原本公益培訓的意義。適度性原則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宣傳廣度的問題,范圍過小的公益培訓會導致參與群眾太少,從而難以讓群眾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而范圍過大,又有些過猶不及,不僅會為了適應群眾而降低宣傳的門檻,更會由于群眾人數(shù)的提高而加大培訓工作的難度,使得公益培訓無法起到更好的效果;二則是強度的問題,強度過高會造成參與者感受到一定的壓力,導致參與者的積極性下降。而強度過低,又會讓參與者對公益培訓有些忽視,效果也是不好。因此,在進行公益培訓的過程中,必須遵循適度性原則,讓公益培訓活動獲得更好的效果
公益培訓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的關鍵在于目標導向原則。文化館在舉辦公益培訓活動時,首先應當設立一個合適的目標。該目標首先需要符合文化館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讓文化館更好地進行管理。其次,需要根據(jù)該大目標制定一個個小目標,將一個大目標分解成數(shù)個階段,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xiàn)目標。這樣的目標對于工作人員有著更好的激勵效果,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人員積極性,也更加符合人民群眾的需求。在目標的規(guī)劃上,更要注重目標規(guī)劃的時間,依據(jù)當前社會群眾的需要,將大的目標設定為一年,小的目標則分段設立為一個月或者是半個月不等,其次還要組織培訓人員對自己的培訓內容進行總結,方便下一次目標的完成。
在文化館舉辦公益培訓活動的過程之中,部分工作人員受到傳統(tǒng)觀念影響,對公益培訓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這一目標缺乏重視,導致公益培訓活動的效果不夠理想。除此之外,參加公益培訓的學生,因為自信心不足,開展的效果也不好,在開展培訓時缺少整體的規(guī)劃。除此之外,一些為了讓公益培訓活動展現(xiàn)出更好的效果,讓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揮,過于強調活動的內容,導致該活動或多或少地忽視了群眾的文化需求。這樣對公益培訓精準對接群眾文化的不重視,嚴重影響了公益培訓活動的效果,無法促進文化館的進步與發(fā)展,不符合當前社會的需求。
一支能力專業(yè),人手充足的隊伍是進行建設工作的基礎保障,這對于進行公益培訓活動的工作人員也是同樣[3]。但就目前來看,隨著當前公益培訓的門類增多,因此社會對培訓的教師數(shù)量要求也隨之增長,這就出現(xiàn)教師人數(shù)不足的情況。在這一問題之下,很難保證參與公益培訓的人員,在開展公益活動時可以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最終影響到了整個公益培訓活動的效果。
目前來看,從事于公益培訓活動主題以大學生與教師為主,這些人員有著較高的素質,這也為我國公益培訓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助力。但是通過研究筆者也發(fā)現(xiàn),很多從事于公益培訓的學生,并不是與其相對口的專業(yè),專業(yè)性稍微有些不足,即使學生有足夠的文化水平與綜合能力,也很難保證在培訓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公益培訓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負責的工作人員就必須提高對公益培訓活動的重視程度。為此,需要參與公益培訓的工作人員,主動參與相關的培訓與學習活動中,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同時也需要保證具有與時俱進的觀念,主動汲取先進的培訓方式,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并且積極地與外界交流溝通,改變傳統(tǒng)的工作觀念,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為此文化館方面需要提倡工作人員與人民群眾多進行交流互動,發(fā)現(xiàn)人民群眾真實的文化需求,使得學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文化館可以開設音樂、手機攝影、插花等課程,高校音樂專業(yè)、美術專業(yè)、攝影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充當公益小課堂教師,使他們能夠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他人。在課程設置方面,需要顧及各個年齡層,保證做到精準對接。同時也要加強政治文化建設工作,使得參與公益培訓的工作人員可以更好地學習先進的技術,提高公益培訓活動的效果[4]。公益班培訓是為了全民普及藝術素質,
在公益培訓活動進行過程之中,為更好地讓公益培訓更好的對接群眾文化需求,提高公益培訓活動的效果,我們需要培養(yǎng)出一支態(tài)度認真、工作能力充足的負責人員來進行支撐,同時也需要該團隊具備足夠的人數(shù)。這就要求文化館必須對負責公益培訓活動相關人員進行大力宣傳與教育工作:首先對于現(xiàn)有的工作人員,需要加強關于管理方面的知識以及群眾文化需求的理解,并加強相應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證學生理解公益培訓的內涵,培養(yǎng)高校師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并對公益培訓活動中現(xiàn)存的問題進行及時改善;同時,在對外關于公益培訓活動相關工作人員的招聘上,在確定招聘門檻后,也需要吸引更多的高校教師主動參與到公益培訓中,使他們愿意為社會公益培訓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由此確??梢砸M更多具備綜合素質的專業(yè)人才。
在開展公益培訓時,猶豫要考慮到培訓的適度性,不免要對培訓的人員進行分組。開展線上問答和公益培訓可以幫助培訓人員盡快篩選需要培訓的群眾,以及通過網(wǎng)絡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能夠快速的發(fā)現(xiàn)群眾的問題和薄弱點,并針對問題和薄弱點展開培訓。在培訓方面,我們應積極發(fā)動年輕人參與到活動中,因為年輕人即便工作繁忙,也需要接受與時俱進的信息咨詢和文化培訓,否則,年輕人將會逐漸落后于時代,而面對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可以開展社會問答活動,通過問答來了解年輕人的喜好。特別是在社會主義的建設進程下,年輕人需要接受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訓;其次,由于過去的影視教育,很多年輕人除了考試并沒有什么特長,所以一方面要問答學生的思想政治,另一方面則需要問答年輕人的愛好,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公益培訓和幫助。在老年人方面,由于很多老年人無法使用線上系統(tǒng),所以針對老年人的培訓工作,就重點需要培訓老師來發(fā)展,在公益培訓過程中,我們可以組織志愿者,了解老年人的喜好,并在系統(tǒng)中進行初步的錄入,之后根據(jù)所錄入的數(shù)據(jù),有針對性地開展精準工藝培訓。其實在群眾文化背景下,開展公益精準培訓,是需要我們每一個工作人員去認真努力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精準培訓中,從群眾的角度來了解群眾的需求以及知識弱點,下功夫的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才能夠真正滿足群眾的需求,快速發(fā)展公益培訓,讓公益培訓獲得越來越多群眾的肯定。
綜上所述,在公益培訓活動中,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促進文化館進一步的發(fā)展,更可以提高公益培訓活動所能達到的效果。為此,需要文化館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借此來讓公益培訓更好地對接群眾文化需求,達到更加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