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銳
云南省紅河州第一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云南蒙自661199
風濕性心臟病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心率失常,心力衰竭,主要的致病原因是患者的體內出現(xiàn)了風濕性炎癥[1],倘若患者的病情沒有得到控制,那么就很容易造成慢性心力衰竭的情況,并且造成病情惡化,生命受到威脅。對于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最常使用的藥物為洋地黃,利尿劑等,但是以上的藥物對于受損的瓣膜無法有效地修復,預后較差。臨床發(fā)現(xiàn)采用比索洛爾聯(lián)合依那普利、螺內酯聯(lián)合治療[2],效果顯著,能夠明顯地緩解患者的痛苦,更有利于恢復,為了進一步地分析其可行性,該文針對該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間進行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的患者130例進行分析,分析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應用比索洛爾聯(lián)合依那普利、螺內酯聯(lián)合治療的臨床實際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于該院進行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的患者13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形式將所有的患者分成研究組(n=65)和參照組(n=65)。研究組男女比例為30∶35;年齡42~70歲,平均年齡(58.00±6.30)歲;心功能分級Ⅱ級40例,Ⅲ級25例。
參照組男女比例為36∶29;年齡43~71歲,平均年齡(58.15±6.42)歲;心功能分級Ⅱ級39例,Ⅲ級26例。兩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該次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會的批準,且家屬對該次研究所有過程均知曉,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左室射血分數(shù)<45%,且在清醒靜息狀態(tài)下心率>60次/min;能夠自行配合完成所有研究[3]。
排除標準:存在Ⅱ度或者Ⅲ度房室傳導阻滯[4];存在病態(tài)竇房結構綜合征;對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阻抑劑過敏的患者;存在其他嚴重的臟器性疾病。
參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即給予常規(guī)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如洋地黃,利尿劑等,且需要讓患者保持臥床休息,并且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吸氧[5]。
研究組行比索洛爾(國藥準字J20170041)聯(lián)合依那普利(國藥準字H32026567)、螺內酯(國藥準字H33020111)治療[6]。用藥方式為:比索洛爾前1周的用量為1.25 mg/d,1次/d,頓服,第2周內藥量增加為2.5 mg/d;第3周藥量增加為3.75 mg/d;第4周增加為5 mg/d;第5周內將藥量增加為7.5 mg/d[7],之后將藥量保持在10 mg/d。依那普利分早晚兩次服用,2.5 mg/次,之后可以依據(jù)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藥量的增加和減少[8],但應當控制在20 mg/d;螺內酯1次/d,20 mg/次。每個月檢查1次電解質,兩組均需要治療4個月。
①通過統(tǒng)計并對比兩組治療效果。采用腦鈉肽檢查,患者心衰情況得到明顯緩解,亦或是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了Ⅱ級,即判定為效果顯著;當患者的心衰情況得到有效控制,或者心功能提高Ⅰ級,即可判定為有效;以上的情況沒有任何變化,其患者愈發(fā)的嚴重,靜息時候心率>100次/min,則判定為無效,總有效率=(效果顯著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
②對比治療前后兩組心功能指標的變化,包含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收縮末內徑、左室射血分數(shù)。
③記錄和分析兩組滿意率,采用醫(yī)院自制的滿意表進行評分,調查表涵蓋20項條目,每項條目分為很滿意、尚可、不滿意3大選項。很滿意:得分>85分;尚可:得分為84~65分;不滿意:<65分,計算公式:總滿意率=(很滿意例數(shù)+尚可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觀察對比可看出,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之前,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之后,研究組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收縮末內徑比參照組低,同時,研究組左室射血分數(shù)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參照組(n=65)研究組(n=65)t值P值左室舒張末期內徑(mm)治療前 治療后左室收縮末內徑(mm)治療前 治療后51.50±8.52 51.62±8.57 0.080 0.936 48.97±6.95 41.85±6.66 5.963 0.001 59.20±9.82 58.82±9.80 0.221 0.825 56.54±9.55 48.75±8.20 4.990 0.001左室射血分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37.20±6.70 36.98±6.75 0.187 0.852 42.05±5.45 46.92±5.40 5.118 0.001
研究組總滿意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率比較[n(%)]
風濕性心臟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為慢性心力衰竭,心臟重構是造成心臟功能減退的重要因素之一,從短時間內的血流動力學或者藥理學的方式轉變成長時間的修復性治療,就是為了對重構心室進行逆轉[9]。臨床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阻抑劑、利尿劑等,對于一般的慢性心力衰竭效果顯著,但對于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效果較差。隨著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采用比索洛爾聯(lián)合依那普利、螺內酯聯(lián)合治療更適合臨床[10]。比索洛爾作為高選擇性的β-受體阻滯劑,能夠降低交感神經(jīng)的敏感性以及興奮性,且能夠減少兒茶酚對于心肌造成的毒性,對于抗心室重構的效果明顯,且不會影響呼吸,且同時比索洛爾對腎素和血管緊張素均能夠起到一定的阻抑效果,能夠減少鈉潴留的情況[11-12],對于心功能改善明顯,且還能減少心臟負荷。依那普利作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阻抑劑的一類,對于血管緊張素Ⅱ有一定的阻抑,并且還能擴張血小管,促使血壓下降,更有利于心臟減負,且依那普利對于體內分泌的醛固醇起到一定的阻抑,能夠避免水鈉滯留,保持心率穩(wěn)定的情況下,提高患者的冠狀動脈血流量,且能夠很好地控制心肌耗氧量,起到逆轉心室重構的目的。螺內酯是由人工進行合成的甾體化合物,有著較為理想的利尿效果,且因結構和醛固醇較為相似,屬于醛固醇的競爭性阻抑劑,當將螺內酯和依那普利進行聯(lián)合使用時[13],依那普利能夠延長對醛固醇的阻抑時間,成功逆轉心肌纖維化的狀態(tài),且能夠較好控制病情發(fā)展。將比索洛爾聯(lián)合依那普利、螺內酯聯(lián)合治療,能夠發(fā)揮最大的功效,避免病情出現(xiàn)惡化。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在使用β受體阻滯劑時需要利干水腫,心衰要控制在Ⅱ級范圍內,且使用的劑量必須從1.25 mg開始,之后依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變化慢慢地調整藥量,否則會造成病情惡化。
通過該次研究數(shù)據(jù)可知,治療之后,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0.77%、左室舒張末期內徑(41.85±6.66)mm、左室收縮末內徑(48.75±8.20)mm、左室射血分數(shù)(46.92±5.40)%,總滿意率為95.38%均比參照組的73.85%、(48.97±6.95)mm、(56.54±9.55)mm、(42.05±5.45)%、80.00%理想(P<0.05)。由此可看出,采取比索洛爾聯(lián)合依那普利、螺內酯聯(lián)合治療,能夠明顯地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對于治療有促進作用,有助于心衰的改善,患者的接受度也比較高。該結論和孫瑛學者[13]在《比索洛爾依那普利和螺內酯聯(lián)合治療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一文中所得的結論一致,該文選擇收治的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進行分析,通過電腦隨機的方式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均為38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的內科治療;研究組實施比索洛爾、依那普利和螺內酯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shù)等心功能指標。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高于對照組的73.68%(P<0.05);研究組患者的左室舒張末期內徑(53.64±7.47)mm、左室收縮末期內徑(42.64±8.46)mm、左室射血分數(shù)(46.06±3.16)%均 優(yōu) 于 對 照 組 (60.96±7.37)mm、(49.96±7.96)mm、(38.48±4.16)%(P<0.05),得出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實施比索洛爾依、依那普利和螺內酯治療,有利于患者的心功能情況改善,避免病情惡性發(fā)展,形成心力衰竭,臨床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應用比索洛爾聯(lián)合依那普利、螺內酯聯(lián)合治療,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心功能情況得到有效控制,有助于心臟重構逆轉,患者的滿意率較高,值得廣泛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