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寧夏中衛(wèi)市第七小學,寧夏 中衛(wèi) 755000)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識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教師要完成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達到識字教學的目標,應認真分析當前小學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更新教育理念,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拓展學生識字的渠道,在提升學生識字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圖書市場有關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兒童讀本特別豐富,學生通過閱讀繪圖、拼音書籍,能很好地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由此可見,識字教學是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書籍,不僅能積累知識、擴大視野,還能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識字教學,能幫助學生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讓他們能夠正確認識和對待身邊的人和事,還能使學生初步形成積極正確的三觀,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說,識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措施。
學生只有認識了一定數量的漢字并掌握如何使用,才能運用漢字在其他學科的課堂中進行表達,與同伴溝通交流。識字數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與理解。因此,識字教學至關重要。
在識字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育理念滯后,認為識字教學只是使學生認識漢字,書寫漢字,掌握漢字的字形和字義就可以了。這樣,就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師依舊主宰課堂,學生機械學習,被動接受知識。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高,導致識字教學效果不佳。識字教學的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在平時的語言交流中靈活地運用所認識的字,能用認識的字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卻偏離了正軌,只重視知識與技能目標,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踐行不夠。例如,在講生字“歪”的時候,教師是這樣分析的:“不正就是歪。”還把自己的身體歪斜成傾倒的樣子,但對“歪”字的解釋,教師沒有過多講解。這樣教學,使學生只是認識了這個“歪”字,但不會使用,無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由于學生家長的文化程度不同,以及每個家庭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也各自不同。有些學生在入學前,不僅認識很多漢字,還能背誦不少唐詩了。而有些身為“留守兒童”的學生,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負責照顧他們的祖父母等親人只能照料衣食住行,所以,這些學生在入學前根本不識字。入學后,這些不同基礎的學生都在一個班級,如果老師采用一個尺度來完成教學,就會造成吃不飽、吃撐著的現象。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對已掌握的知識不再陌生,對教師講解的內容喪失興趣;零基礎的學生,沒聽明白教師的授課內容,像沒吃飽一樣,沒掌握到知識。這樣都會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
漢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這就要求教師要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然而,目前在小學尤其是農村小學的識字教學中,卻存在很多突出的問題。
1.教師為了完成識字教學的任務,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再布置大量抄寫生字的作業(yè),只是讓學生機械地抄寫,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使識字教學變得枯燥乏味,教學效果必然不理想。
2.目前,在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的前提下,部分教師仍不會使用電腦,不會制作課件,不能采取形式多樣的方法完成教學,降低了教學效果。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學生在未上學前,就能接觸到眾多事物,加之父母重視早期教育,使得現在很多學生在入學前就已經識字,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名稱、家用電器和人物稱呼等,這些學生早已掌握。在教學中,如果教師仍舊使用固有的模式進行識字教學,學生識字的興趣就會慢慢消失。
例如,在教讀簡單的漢字時,教師把“人、口、手、耳、目”等幾個生字工整地書寫在黑板上,然后進行講解。對于這些早已認識的常用字,一些學生早就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等待老師指名朗讀。教師卻仍然耐心詳細地講解,根本沒有考慮學生急切地想表現的心情。學生自然就會漸漸失去學習興趣,開始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效果較差。由此可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授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資源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校內資源,另一種是校外資源。校內資源主要是指內部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來源于教師的教學準備、學校內部圖書館資源,另外還有學校組織的班級文化活動資源。校外資源則指課外活動,主要集中在學校以外,如博物館、紀念館、青年活動中心等地,這些學習場所都有豐富的識字教學資源。為保證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實效性,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校課程資源的價值,比如設計相應的游戲,教師可以在黑板兩側增加識字欄,每天在識字欄里寫生字,也可以是一些名言警句。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前閱讀這些生字或名言警句,當學生能夠正確閱讀并記住這些內容時,教師應予以鼓勵和贊美。
為了讓學生認識更多的漢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途徑識字。比如,讓家長把家里常用的電器名稱制作成卡片,掛在電器上,讓孩子常讀常說,孩子慢慢就會認識這些漢字,還可以通過看電視、看電影認識漢字,在逛街、購物和旅游中識字,通過看各種廣告牌,反復接觸認識漢字,慢慢積累字詞。
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認可學生,不要吝嗇對學生的鼓勵。當發(fā)現學生能夠認識更多的漢字時,要及時表揚,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讓學生能夠體驗到識字的樂趣,這樣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就會更強烈。
例如,為了認識“虎”“狼”“鹿”等關于動物的漢字,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完成教學。教師會先問大家:“同學們,聽說動物王國今天要召開比武大賽,小動物們都要到森林公園參加比賽,大家想去嗎?”既然學生們都想去,那首先得先認識這些小動物。隨后,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播放相關動物的圖片和漢字。學生看到動物圖片和相關視頻,馬上就產生了較濃的興趣,以實現識字目標。
1.找規(guī)律識字法。例如,做加減法,“日”加一個“十”就變成了“早”,“園”減去一個“口”就變成了“元”。換掉偏旁部首也可以變成另一個字,將“鏡”字中的“钅”換成“堌”就變成了“境”。掌握這些漢字的規(guī)律,能很大程度提高學生的識字量。
2.猜字謎法。通過謎語的形式進行識字教學,能讓學生在猜字謎的過程中掌握一定量的生字,增加學生識字的興趣和熱情。如“思”可以編成:十張口,一顆心,想想看,什么字?與此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用已經學會的字編字謎,再和班里的同學一起交流,馬上應用學會的字,這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語言,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編兒歌法。針對一些學生難以區(qū)分的形近字,教師可以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學生易于接受的兒歌,學生可以通過對這些兒歌的學習,更好地辨別形近字,進一步提高識字效率。
教師在識字教學工作中可以設計一些識字游戲,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展開設計,確保為學生準備的游戲活動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有力激發(fā)其對生字的學習興趣。同時,這也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提高讀寫的效率。如教師為學生準備謎語猜字的游戲,謎面是:“一口咬掉牛尾巴。”學生給出正確答案后,也要說說自己猜字的過程,以及自己在猜字過程中的一些想法。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準備摘蘋果的游戲,先在黑板上畫一棵蘋果樹,然后把寫了生字的蘋果貼上去。如果同學們認識蘋果卡片上的生字,并且能夠組詞、造句,就能把這個蘋果摘下來。
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應重視對合作教學的應用,注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和善于應用豐富素材資源的習慣。此外,教師還要加強學校課程資源整合,充分利用教學輔助設備,應用趣味教學,設計有趣的識字游戲,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jié)氛圍等。
綜上所述,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學生不僅要能讀準字音、了解字義和認清字形,還要能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字詞在文章中的含義,掌握漢字地筆劃、筆順、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漢字,才能更好地進行其他各學科的學習。然而,當前在小學識字教學中仍存在很多問題。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仍舊采用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死記硬背,反復抄寫,強行記憶。學生缺少學習的樂趣,課堂參與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