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亞龍 任 偉
為深入扎實開展圍繞慶祝建黨100 周年深化“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近期我們采取現(xiàn)地調研、集體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官兵思想底數進行了摸排??偟母械?,廣大官兵聽令景從的政治忠誠深度培塑,愛黨信黨的思想根子牢牢扎根,練兵備戰(zhàn)的使命意識全面喚醒,轉型奮進的熱情動力充分釋放,但面對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復雜嚴峻、備戰(zhàn)打仗任務的艱巨繁重、部隊改革轉型的深度調整、現(xiàn)實矛盾困難的交織疊加,呈現(xiàn)出堅定中有迷惑、盡責中有擔憂、進取中有懈怠、奉獻中有困擾等特點,需要在主題教育中高度關注、加以解決。
(一)鐵心跟黨立起新標高,但“舉旗人”的絕對忠誠還需持續(xù)鑄就。各級始終扭住用習近平強軍思想鑄魂育人這個根本,深化理論貫注,強化政治塑造,廣大官兵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更加厚實,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直達基層、直達官兵。但對照“絕對”的標準要求,還有四個方面差距:一是政治建設存在“高度差”。少數官兵對旗幟鮮明講政治還不夠敏感,有的感到講政治是上級機關的事、領導干部的事,和自己一個“小兵”關系不大;有的對政治能力認識比較模糊,對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的時代意義、實踐要求說不清楚;有的不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習慣從日常工作、單純業(yè)務出發(fā),看不透本質、抓不住要害、把不住關鍵;有的把嚴肅的政治規(guī)矩當成小事小節(jié),交黨費不主動、過組織生活不經常、落實黨內制度不嚴格。二是扎根鑄魂存在“深度差”。有的平時表態(tài)調門高,工作落實打折扣、搞變通;有的拍著胸脯表決心,一到進退走留只要組織照顧不要黨性紀律;有的排除干擾、消除困惑的能力欠缺,對錯誤觀點、消極言論看不清、辨不明、駁不倒。三是走心走實存在“溫度差”。調研感到,有的基層官兵理論學習還處在“被動學、逼著學”的階段,靜下心來思考、業(yè)余時間捧起書本的自覺尚未形成;讓學什么就看什么,任務一完就了事,聽起來熟、講起來淺、辯起來偏的問題較為突出;標題式、概要式、快餐式閱讀比較普遍,看似信息量大,實則消化吸收少。四是強學強記存在“力度差”。少數官兵習慣把“學過了”當成“學會了”,把“讀過了”當成“讀懂了”,“地種了不少,糧收的不多”。有的機關干部和基層主官對《中國共產黨軍隊黨的建設條例》《中國共產黨軍隊委員會(支部)工作規(guī)定》《軍隊政治工作條例》等新頒布的法規(guī)制度學習抓得不緊,滿足于參加宣講輔導,課后沒有深鉆細研,對“紅本本”學得不夠、學得不精。
(二)愛黨信黨站上新起點,但“明白人”的政治根基還需持續(xù)夯實。各級常態(tài)抓好黨史學習教育,堅持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廣大官兵對黨史真學真用,對黨的感情樸素真摯,對黨的事業(yè)高度信賴,對黨的成就自豪點贊。但對照“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要求,還有三個方面差距:一是對意義認識不清。客觀上,當前官兵成分結構發(fā)生新變化,特別是黨員結構“年輕態(tài)”,黨內鍛煉不夠充分扎實,對黨的情感認同不夠深厚,愛黨信黨的思想根基不夠牢固。主觀上,有的官兵片面認為黨史已經過時,學了沒什么用,給黨史學習貼上“年代感”“距離感”的標簽。二是對內容知之不多。有的官兵對黨史學習興趣度不高,滿足于知道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對黨的光輝歷程、偉大精神、偉大貢獻、初心宗旨、重大理論成果、重要經驗等知之不全。三是對挑戰(zhàn)警醒不足。官兵與“政治轉基因”“顏色革命”等意識形態(tài)斗爭并不遙遠,有的官兵反映在網絡上看到過打著“重新審視歷史”“還原歷史”旗號的推文,容易被“獵奇心”驅使點擊,被“黑數據”影響認知。
(三)強軍打贏彰顯新成效,但“刀尖子”的鐵血豪情還需持續(xù)激發(fā)。當前,備戰(zhàn)形勢任務緊、要求嚴,丟掉幻想、準備打仗成為官兵共識。但對照“勝戰(zhàn)之問”,還有四個方面差距:一是缺想戰(zhàn)的意識。有的存在當“和平官、和平兵”的思想,認為戰(zhàn)爭爆發(fā)的可能性不大;還有官兵表示,“自己的練兵動力不是打仗的緊迫需要,而是出于個人發(fā)展的現(xiàn)實考慮”;有的存在“不會打、不真打”的思想,認為“敵人只會‘打打擦邊球’,不敢發(fā)生正面沖突”;有的存在“二梯隊、輪不上”的思想,覺得未來作戰(zhàn)首先靠“導彈”,然后靠“飛機”“航母”,最后靠“火炮”,很難輪到自己“沖鋒陷陣”。二是缺練戰(zhàn)的勁頭。有的得過且過,習慣把“重在參與”掛在嘴邊,感到專業(yè)合格就行,追求優(yōu)秀太累了,不爭榮譽不爭氣;有的畏首畏尾,怕“練輕了沒效益、練狠了出傷病”,擔心“成績沒上去,病號先上去”;有的怕苦怕累,講起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訓起來怕這怕那,強度一大就發(fā)慌,稍有磕碰就叫停,訓練中小傷小病就“泡病號”。三是缺抓戰(zhàn)的擔當。有的指揮員心思精力不集中、鉆戰(zhàn)務戰(zhàn)不用心;有的按綱施訓不嚴格,訓練時間不達標、缺訓漏訓弱訓依然存在;有的向戰(zhàn)作為、為戰(zhàn)擔當不夠,訓練場地缺、訓練條件差,但訓練經費執(zhí)行率不高。四是缺勝戰(zhàn)的底氣。有的感到“器不如人”,認為手中的武器裝備與強敵相比存在“斷代差”,立足現(xiàn)有裝備戰(zhàn)勝強敵信心不足。有的感到“經驗不如人”,認為我軍多年沒打仗,怕一打起來“漏洞百出”;有的感到“技不如人”,一到動真格的時候,個別指揮員對自身軍事素養(yǎng)、指揮能力不自信,少數戰(zhàn)斗員對專業(yè)技能、身心素質沒底氣。
(四)改革創(chuàng)新開辟新境界,但“奮斗者”的使命擔當還需持續(xù)強化。強軍興軍開創(chuàng)新局面,一些打仗急需、備戰(zhàn)急用、官兵急盼的政策制度陸續(xù)出臺,軍隊改革釋放新效能?!芭R汾旅”某連班長、全國人大代表楊初格西談道,“改革創(chuàng)新不僅僅是上層的事、機關的事,我們每一名官兵應當盡自己一份才智、獻自己一份力,帶好一個班就是添磚加瓦,干好一件事就是錦上添花”。但對照“走新路才有出路”,還有三個方面差距:一是缺靠前作為的魄力。有的擔心無知中招、忙中出錯、亂中惹事,左躲右閃不干事,推諉扯皮不接招;有的面對巡視、審計、迎檢,擔心牽連問責,一味追求“風險不沾邊、問題不沾身”。問卷顯示,“你最反感的干部類型”中“不作為”“不擔責”“老好人”排在前三。二是缺奮斗拼搏的精神。有的“口淡”吃不了苦、“肩軟”扛不住壓,既想進步快,又不愿吃大苦;有的戰(zhàn)士不愿意到戰(zhàn)斗班排,想著到營連部、炊事班、小散點等“輕松崗位”混日子;有的在讀大學生士兵“只想鍛煉兩年就走人”,既不求冒尖受獎,也不愿落后挨批,習慣“騎著毛驢中間游”;有的“老班長”不愿當班長,美其名曰“讓出關鍵崗,鍛煉新同志”。新的軍官制度頒布實施后,有的干部不講“利”的好、專拿“弊”說事,只看到自己眼前步子變緩,看不到今后路子更寬、前景更廣,干事的精氣神有所下滑。三是缺敢為人先的意識。面對部隊改革轉型帶來的新特點新矛盾新問題,有的不愿迎著困難上、甩開膀子干,習慣待在“舒適圈”,滿足于四平八穩(wěn),擔心“創(chuàng)”不好容易“垮”;有的一味等靠上級給政策教方法,還存在“保姆式”的依賴心理,不會“自己的日子自己過”;有的解難破局動力不足,遇到復雜棘手問題繞著走,不愿接“燙手山芋”,不愿做“熱鍋上的螞蟻”。
針對以上思想反映,必須提領思想認識,強化問題導向,以更高的站位和標準、更強的定力和韌勁、更準的靶點和指向,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一是抬高站位凝聚共識。深刻認識“大慶之年”“開局之年”“奮進之年”的政治背景,增強抓教組教施教參教的政治自覺,持續(xù)通過強有力的思想貫注和政治引領,始終在黨的旗幟下鑄牢軍魂,切實用主題教育把官兵思想統(tǒng)一到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決策指示上來,進一步教育廣大官兵堅決聽黨指揮、永葆初心本色、提升打贏信心、銳意改革創(chuàng)新,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二是瞄準問題靶向發(fā)力。堅持以思想調查了解掌握的問題為基準,區(qū)分不同層次、不同群體、不同類型,持續(xù)跟進掌握官兵的思想困惑,精準系統(tǒng)梳理教育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切實立起教育靶標,通過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突破,推動教育走深走實。三是踩實環(huán)節(jié)穩(wěn)步推進。強化依法抓教理念,時間上不折不扣抓好每個專題2—3 天的集中學習教育;環(huán)節(jié)上既要抓好各級明確的規(guī)定動作,也要結合本單位實際靈活設計自選動作;制度上剛性落實黨委(支部)議教、教育準備會等制度,把握關鍵環(huán)節(jié),加強過程督導;對象上既要抓好部隊教育,更要突出黨委機關和領導干部,既要抓好建制單位的教育落實,更要關注小散遠單位和各類集訓培訓、比武考核人員的教育落實,防止有盲區(qū)、掛空擋。四是靈活方法增強質效。以主題教育為載體探索構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用好“1+3+7”新時代人民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教材和配套視頻課程,用好“精品示范課”“百堂微課”“云講堂”等優(yōu)勢教育資源,運用官兵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抓活教育,不斷提高教育的信息到達率、官兵點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