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圖中的節(jié)奏是指作者在繪制畫面時所運用到構圖學的手法,使畫面形成類似音樂般舒緩或激昂的律動感的表達方式。本文從點、線、面到黑、白、灰以及色彩規(guī)律三個方面來討論畫面中的韻律從何而來。
關鍵詞:點線面 ?黑白關系 ?色彩關系
前言:初學者剛開始學畫畫的時候以為只要能將自然景物模仿得惟妙惟肖便是一幅好作品,而他們最容易遇到的問題之一便是畫面節(jié)奏的雜亂。那到底什么是節(jié)奏、又如何運用到畫面中,這便關乎到繪畫構圖學的研究。構圖的定義五花八門,作者總結出最簡單的定義便是通過視覺形式系統(tǒng)使觀看者達到心理上的滿足感與舒適感。
一、點、線、面中的韻律
我們說節(jié)奏是一種與韻律結伴而行的有規(guī)律的突變,往往在聲音和運動中常見,以音樂為例就像音符按照有規(guī)律的節(jié)拍演奏出來供人欣賞,帶來從聽覺到心理上的舒適感。由于人的心理具有慣性感知的功能,對于有規(guī)律的事物更容易接納,就好比人類將有規(guī)律的聲音視為樂音,無規(guī)律的聲音視為噪音。在繪畫中,節(jié)奏是由畫面的形素、復合形素、形組、形勢共同所組成的形調,根據(jù)形調的自由變化產(chǎn)生某種韻律秩序給欣賞者帶來從視覺到心理上的舒適感。其實所謂的形素、形組、形勢就是點、線、面的主觀運用,它們只是點、線、面經(jīng)過變化與重組后的眾多類型之一,而韻律就是繪畫“節(jié)奏”的靈魂,韻律的強弱、幅度、頻率的變化好似交響樂的抑揚頓挫,又猶如知音的娓娓傾訴,時而平緩,時而起伏,令人陶然而醉。所以可以說一件繪畫作品中點、線、面的協(xié)同就是創(chuàng)作者瓜剖碁布的規(guī)律,韻律按照作畫順序體現(xiàn)在框架中,而框架的建構就是由點、線、面組成整體結構,體現(xiàn)各形狀之間的關系??蚣芑敬_定了畫面的大致關系,就像是撰寫文章前列出的提綱,將整體的思路簡單概括,方便后續(xù)的展開。構建框架時,點、線、面的布置一部分可以躍然于紙上,一部分可以保留在心中,作為后續(xù)調整的余地,而黑白關系和色彩關系只是在已有的框架上進行填色與微調,由此可見韻律布置在框架中的重要性。我們觀察一幅作品時,假設去除它的色塊,只留下輪廓線,此時就會看到輪廓線與空白部分之間點、線、面的基本配置,也就是形狀間的安排,從而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作者在構建框架時的韻律部署??蚣芤话阃ㄟ^不規(guī)則的線來安排對象之間基本數(shù)量、空間、透視上的關系。
比如創(chuàng)作一幅以水果為主的靜物畫時,可將單個物體視為點、再通過自由變化形成線和面。單個水果間的位置可按等距、漸變、自由變化等方式排列,使其視覺心理效果達到某種平靜感、縱深感、活躍感。一、單個水果間的大小同樣可按均衡、漸變、自由變化等方式處理,使其視覺心理效果達到某種整齊感、透視感、跳躍感;二、成組水果的韻律強度可按高強度、中低強度等方式布置。高強度形成大反差下的明快感、差異感,往往表現(xiàn)在形狀與色彩等方面,如邊緣線明顯、色彩鮮艷的水果視覺效果刺激性強,形體弱、明度低的水果視覺效果柔和,表現(xiàn)出中低反差下的活潑感、輕盈感和整體感;三、成組間水果韻律的幅度可按高幅度、中低幅度等方式布置,往往表現(xiàn)在形狀與色彩方面。高幅度變化下形成明顯的落差感、運動感,如畫面中擺放的幾個高低不齊的插花瓶,較高的插花瓶與較小的水果形成錯落的韻律感,活動感。中低幅度下形成輕微落差感、平緩感,如畫畫中層層疊加的襯布,起伏幅度小,如同遠方緘默的山巒,具有寧靜感;四、成組水果韻律的頻率可按高頻率、中低頻率等方式布置,往往表現(xiàn)在形狀與色彩方面。高頻率下變化快,有明顯的急促感、緊張感,如明度差異較大的水果按照規(guī)律緊密、重疊擺放成一條線,在單位面積內顏色明度變化頻率快,有緊湊感、莫測感。中低頻率下變化適中,有流動感、舒適感,如純度差異較小的水果按一定間隔擺放成一條線,在單位面積內顏色純度變化較小,具有進行感。水果間因位置、大小、疏密所形成宏觀上的點、線、面在整體畫面中達到靜止或者活潑的視覺心理效果,引導欣賞者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智慧。
二、黑、白、灰之間的關系
如果說框架是一幅繪畫作品的軀干,那么黑白關系就是控制軀干的大腦,黑白關系的合理運用同樣決定了畫面的韻律秩序。黑白作為一種獨特的欣賞方式,在當今色彩斑斕的時代仍得到不少青睞,如素描、中國畫、版畫、雕塑等藝術都是黑白關系的具體表現(xiàn)。黑白畫面雖然簡單而樸實,但如果將黑、白、灰三種色塊進行多層次、多變化的切分,其產(chǎn)生不同的節(jié)奏變化會讓欣賞者出現(xiàn)不同的情緒。世界早期的黑白電影、黑白膠片等藝術作品也是通過黑白灰關系的布置來豐富畫面的層次——由于缺少畫面色彩導致畫面失去大量信息,所以作者不得不在光線和構圖上彌補。如我們在欣賞一部恐怖電影,當出現(xiàn)驚悚片段時,畫面會突然扭曲、變灰、高頻率跳動并伴隨著詭異的音效,使觀賞者通過視覺與聽覺產(chǎn)生恐懼感。黑白關系在色彩中同樣有具體表現(xiàn),同一顏色中不同明度、純度、亮度都是其特殊表現(xiàn)。藝術家們創(chuàng)作的單色作品同樣將畫面的黑白關系突出到極致,體現(xiàn)其趣味與節(jié)奏。
黑、白、灰首先體現(xiàn)在建立框架時,為點、線、面所構成的形素、形組賦予單色色彩關系,也就是確定韻律的黑白關系。任何顏色間都可以形成黑白關系,這里的黑白關系為無色相的黑白關系,及不考慮色彩的因素。當我們準備一幅創(chuàng)作時,總是會先起草一幅黑白小稿來明確畫面中的黑、白、灰的布置。確定好關系后再畫一幅色彩稿來豐富畫面效果,最后轉為成品。這種作畫順序很少見人顛倒,其原因在于黑白關系易區(qū)分,容錯率低。雕刻家們在準備大型雕塑前會用黑白構圖來模擬光影,避免構圖問題從而導致功虧一簣。具體的形素或形組在加入黑、白、灰關系后會對畫面色塊面積進行切分,如切割成大面積的白、灰色塊與小面積的黑色塊,則黑色塊視覺刺激感強,在畫面中較突出,反之亦然。在畫面色塊的切分中需注意,如果要強調主體物,則主要物體與次要物體要形成對比,也就是拉開黑白對比。在遇到復雜構圖時,安排畫面中黑、白、灰的比例要更加豐富。一般復雜構圖的形素較多,如果想要突出其中幾個形素的同時又要豐富形組的層次與顧及整體的和諧,則畫面中黑、白、灰色塊所占比例應為非均衡狀態(tài),其中某一色塊相對另外兩項的黑白關系更加豐富。簡單來說——還是那組靜物為例,我們視水果為“白”、背景為“灰”、襯布為“黑”,當我們想突出“白”時,則要與“灰”、“黑”存在一定的非平均關系;當我們想要豐富背景時,則“灰”要再次分割黑白關系加強其層次感。黑白關系在繪畫中占據(jù)重要位置,把握好黑白關系不僅能分開主次關系,也能豐富畫面層次。
三、設計色彩
色彩是構圖的要素之一,是畫面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繪畫的皮囊,也是不同情感的表達。色塊通過不同韻律進行組合變化,產(chǎn)生某種視覺效果,除造型外更注重氣氛與情感的體現(xiàn)。
色彩的節(jié)奏與相同或不同顏色間的對比和變化頻率有關。亮與暗、冷與暖、純與灰,通過不同強度的對比能產(chǎn)生視覺上的差異,引起不同的感覺、知覺、聯(lián)想。如兩種補色按照一前一后的規(guī)律重復出現(xiàn),強烈循環(huán)的對比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音樂中的“動次打次”,節(jié)奏與機體內相應的振動頻率和生理節(jié)奏相吻合,就能引起極大的反應。不同的人喜愛的色彩與他們的年齡、性別、生活環(huán)境、文化程度息息相關,對色彩的好惡感,影響著作者在色彩上的設計。如文化修養(yǎng)較高的人偏好灰色或近似無彩色等配色,文化修養(yǎng)較低的人則偏好純色或鮮艷豐富等配色。年輕人更注重衣服顏色的搭配,老年人則更注重衣服的實用性。所以心理學家認為色彩感知效應的強化,能進一步誘發(fā)人們的色彩情感與色彩聯(lián)想。色彩效應中紅色代表生氣與活躍;橙色代表朝陽與華麗;黃色代表光明與歡樂;藍色代表沉靜與平靜;綠色代表健康與生命;紫色代表優(yōu)雅與高貴等。舉個例子:如有兩組色塊,每組色塊中分別有五種相同并處于同一色系中的顏色。第一組色塊按色彩變化規(guī)律擺放,第二組則雜亂無章任意擺放。我們會發(fā)現(xiàn)第一組按照色彩規(guī)律擺放的色塊會形成漸變色,給人一種舒適感與秩序感;而第二組隨意擺放的色塊雖然毫無規(guī)律,但由于所有顏色都處于同一色系中,并不會讓人覺得突兀,反而有一種活潑感與運動感。上述例子中的兩組色塊如果為非同一色系的顏色,在進行有規(guī)律與無規(guī)律擺放時,則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感表達合理擺放。如五種顏色中想強調其中某一顏色,則可適當降低其他顏色的明度或純度從而達到突出效果;如果五種顏色都想強調,表現(xiàn)靈活的色彩,則可適當改變色塊間的比例避免畫面過于平均呆板。無論是強化秩序感還是弱化秩序感,都根據(jù)作者主觀布置,顏色的心理效應,對人們在空間、情感上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四、小結
節(jié)奏變化歸根到底是點、線、面的變化運用,是韻律的特殊表現(xiàn)方式。而韻律是由點、線、面組成基本框架,黑、白、灰賦予單色關系,色相決定色彩變化,在作者主觀的配置下以某種比例呈現(xiàn)在畫面上,使欣賞者從感覺系統(tǒng)中接受信號并反饋在知覺系統(tǒng)中,最后產(chǎn)生心理上變化的情感。節(jié)奏的運用不僅能使畫面的關系明確,特殊的表現(xiàn)手法還能加強作者表達的觀念。自然與生活中的事物,從宏觀到微觀,從山巒的此起彼伏;江湖的波瀾壯闊;歷史的瞬息萬變到大腦的茅塞頓開,無一不處在節(jié)奏變化之中。繪畫構圖的魅力也就是將客觀三維世界中人腦感受到的規(guī)律主觀還原于二維世界的特殊手法。
參考文獻:
[1]曹昌武,曹曉楠著:《繪畫構圖》,山東美術出版社,2004年
[2]阿恩海姆著:《藝術與視知覺·新編》,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
作者簡介:張睿(1996——),男,漢族,湖北省武漢市人,藝術碩士,研究方向: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