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鄭州普海外國語學校 郭 豐
材料解析與探究題是一種富有歷史學科特色的試題類型。這種類型的試題,命題方式新穎,涉及各種各樣的知識,可以考查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學生要想答好此類試題,就需要先了解這類試題的特點,再掌握解答這類試題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材料解析與探究題,一般是給出一則材料,然后讓學生從材料中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史實對觀點進行論述。解答歷史材料解析與探究題時,需要采用以下方法:第一,仔細閱讀材料,不漏掉材料中的每個元素,如材料的出處、材料的備注等。第二,要把握材料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是解答材料解析與探究題的關鍵。第三,運用概括能力,概括材料的中心內容,提煉材料的主題或主旨。第四,結合材料的主題,聯(lián)系教材知識。第五,在答題的時候要切中問題要害,選定一個觀點進行解答。
下面筆者以一道中考歷史題為例,與廣大師生一同探討解答材料解析與探究題的注意事項。
例.(2020·江蘇蘇州)在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傳出了消息:數(shù)字人民幣將先行在蘇州、深圳、雄安等地測試,人民幣的材質將出現(xiàn)從紙質向電子化的變革?;仡欀袊泿攀罚瑲v代的貨幣變革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經(jīng)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情況,影響深遠。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滅六國后統(tǒng)一貨幣示意圖。(如下圖)
材料二:漢初,一些貴族官僚、富商大賈操縱造幣之權,威脅中央??T侯王操持鑄幣權,勢力膨脹,成為吳楚七國之亂的經(jīng)濟基礎。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下令禁止郡國鑄錢,把全國各地私鑄的錢幣運到京師銷毀,成立專門鑄幣機構,鑄造五銖錢,成為當時唯一合法的貨幣。
——摘編自朱紹侯主編《中國古代史》
材料三:宋太宗初年,由成都十六家富商集資聯(lián)合發(fā)行“交子”,系紙幣性質。在遠近地區(qū)當現(xiàn)錢廣泛使用。仁宗天圣元年底,朝廷決定收歸官辦。仁宗慶歷年間,因對西夏戰(zhàn)爭,由益州交子務在陜西印行交子,購買軍儲。
——摘編自郭彥崗《中國歷代貨幣》
完成下列要求:
(1)據(jù)材料一,指出秦朝統(tǒng)一的標準貨幣的名稱。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朝統(tǒng)一貨幣在經(jīng)濟方面的積極影響。
(2)據(jù)材料二,概括指出漢武帝為加強對社會經(jīng)濟的控制而采取的措施。
(3)北宋時期在貨幣材質方面出現(xiàn)了什么新現(xiàn)象?結合材料三,指出北宋政府是如何運用這種新貨幣應對西夏戰(zhàn)爭的。
第一,要明確題意。明確題意,就是要弄懂題目想讓你干什么。一般情況下,材料解析與探究題會給出某一時期的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要求學生分析其影響、意義以及應對的措施等。如例題中第(1)題,該題第一問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統(tǒng)一的標準貨幣名稱是“圓形方孔半兩錢”。該題第二問設問很明確,考查秦朝統(tǒng)一貨幣在經(jīng)濟方面的積極影響。明確了題意,我們就可以結合教材知識簡明扼要地寫出答案:“有利于國家加強經(jīng)濟管理,促進各地經(jīng)濟的交流與發(fā)展?!?/p>
第二,在陳述觀點時不能照搬原材料內容。我們在陳述觀點時可以對原材料的內容進行改寫,也可以聯(lián)系課本上的知識進行表述。由于試題的設問大都與試題所給出的材料相關,因此,一些問題能夠從材料中直接找到答案,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學生既結合材料又聯(lián)系教材知識回答。無論是可以從材料中直接找出答案的問題還是需要結合教材知識回答的問題,我們都不能照抄原材料。例如,第(2)題要求學生根據(jù)材料二概括出漢武帝為加強對社會經(jīng)濟的控制而采取的措施?;卮疬@道題時,我們就不能直接抄寫材料內容。我們要聯(lián)系所學知識,結合材料主要觀點進行分析。在教材中我們學到了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強化國家對經(jīng)濟方面的管控,將鑄錢的權力收歸國有,并鑄造五銖錢為唯一合法貨幣。聯(lián)系材料中所提到的內容可以直接答出“鑄幣權收歸中央,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
第三,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論述要簡略得當,且有史實進行支撐。在羅列答案的時候,語句要表達完整、條理清晰、邏輯得當,標點符號使用恰當。如第(3)題第二問參考答案為:“異地發(fā)行;購買軍儲?!?/p>
第四,給出的答案要有“歷史味兒”。在答題的時候,我們要多用歷史術語。如第(3)題第一問,我們可以答:“出現(xiàn)了紙幣貨幣‘交子’?!?/p>
第五,在回答歷史材料解析與探究題的時候,一定要秉持正確的價值觀念,不能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總而言之,在解答初中歷史材料解析與探究題的時候,只有充分把握試題材料所給的信息,標記出時間、地點、人物等重要信息,結合所學知識提煉觀點,才能夠正確地把握試題所給出材料的主旨內涵。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我們聚精會神,將教材知識內容與試題材料相結合,多角度思考,盡可能地把答案概括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