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利軍 劉俊平
(山西藥科職業(yè)學院 山西太原 030031)
體育運動在青少年成長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我國大中小學都嚴格要求開展體育教學,保證學生體育運動時間和運動量,但僅依靠體育課是不足夠的,課外體育運動的開展是必不可少的。課外時間由于缺少約束,很多青少年并不愿意參加體育運動,缺乏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這也導致青少年體質下降、肥胖率升高等問題的出現(xiàn)。家、校、社會共同配合,加強青少年課外體育運動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已勢在必行。
課外不同于課內,沒有教師的要求,青少年課外體育運動大多是自發(fā)的活動,興趣則是其主要動力。目前,我國很多青少年對課外體育運動并不感興趣,認為體育運動枯燥乏味,課內的運動也大多是應付教師要求,或應付考試,一旦沒有這樣的約束,就不再愿意參加體育運動,而是選擇在家看書、看電視、上網(wǎng)、玩游戲等,課間寧愿與同學聊天,也不愿意走出教室到操場上跑跑跳跳,課外體育運動參與意愿弱,參與度低。因此,課外體育運動難以發(fā)揮作用。
體育運動對人體健康能夠發(fā)揮積極的促進作用,需要達到一定的運動量才能體現(xiàn)出來。目前,我國的青少年群體中,很大一部分都存在運動量不足的問題。一部分青少年因興趣缺失,幾乎不參加課外體育運動,體育鍛煉僅局限于課內有限的時間里;一部分青少年雖然參加課外體育運動,但是由于身體基礎素質不良、耐力不夠或可以進行運動的課外時間不足等原因,不能長期堅持,單次運動時間也較短,難以保證整體運動量,也缺少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長期來看,這些都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發(fā)展不利。
體育運動的規(guī)范性與科學性,直接關系到運動者的健康與安全。青少年在校參加體育課時,體育教師能夠在動作規(guī)范性上給予指導,并對學生提出要求,在保證學生運動安全的同時,發(fā)揮運動對學生身體的鍛煉效果。但目前很多青少年在課外體育運動中,由于缺少指導和約束,對自身體育運動的規(guī)范要求不強,動作技巧等往往不會嚴格按照規(guī)范要求,或在不了解一項技巧要點的情況下,就盲目開展不熟悉的體育運動項目,導致課外體育運動不規(guī)范、不科學,增加運動損傷風險,影響運動效果[1,2]。
課外體育運動的開展需要一定的場地和設施條件支持。我國多數(shù)學校在體育運動場地和設施建設上,都能夠基本滿足學生體育課及課間運動的需要。但一些地區(qū)校外公共體育運動場地及設施的覆蓋還不夠完善,且不同年齡段的群眾共同使用公共體育場地、設施;一些青少年在校外體育運動中,沒有足夠的條件支持,體育運動開展受到限制。同時,一些地區(qū)雖然有公共體育運動場地及設施,但較為簡單,僅能滿足少量運動項目的需求,導致一些青少年喜歡的新鮮運動項目不能順利開展。
互聯(lián)網(wǎng)高度發(fā)達,是網(wǎng)絡時代的重要特征,廣大青少年也是網(wǎng)絡使用的最主要群體。合理利用網(wǎng)絡,能夠豐富青少年生活,為其開展學習活動,以及了解外部信息提供便利條件,但過度沉迷網(wǎng)絡,則會對青少年成長造成負面影響。當前,我國很多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網(wǎng)絡沉迷問題,大部分課余時間用來上網(wǎng)、打游戲等,而不愿意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網(wǎng)絡的豐富資源所帶來的新鮮感、刺激性,對青少年能夠產(chǎn)生強大的吸引力,相較之下,一些體育運動則顯得較為枯燥,導致越來越多青少年參加課外體育運動的興趣下降,形成懶惰的習慣,也導致一些身體健康問題的發(fā)生[3]。
家長的認知偏差也會對青少年課外體育運動的習慣產(chǎn)生不良影響。受“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影響,越來越多家長在孩子的課外時間中,安排孩子參加各類補習班、興趣班,認為孩子只有學習成績好,掌握更多技能,才能有更好的發(fā)展。而對于孩子的課外體育運動,很多家長則認為,課外體育運動只是“玩”,少“玩”一點,對孩子沒有影響,對課外體育運動容易忽視。很多青少年的課外時間被大量占用,幾乎沒有時間參加體育鍛煉,自然也難以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長此以往,不僅增加了青少年的壓力,還將導致青少年缺乏鍛煉,體質健康水平下降。
現(xiàn)代教育理論提出了同伴效應,即年齡相仿、背景相似的一群青少年會對彼此產(chǎn)生一定影響。在體育鍛煉中,同伴效應往往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一名青少年的體育運動興趣可能是受到同伴影響而產(chǎn)生的,而同伴的共同參與,也是支持很多青少年堅持課外體育運動的重要因素。很多青少年課外體育運動興趣缺失,與缺少同伴的共同參與有很大關系。一方面,缺少同伴之間互相帶動,一些青少年不愿意自己參加體育活動,而更愿意獨自在家;另一方面,缺少同伴陪同,一些單人無法完成的體育運動則無法開展,導致一部分青少年雖然感興趣,但也較少參加課外體育運動[4]。
我國在針對青少年課外體育運動的專業(yè)指導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青少年的體育運動學習一般都是由學校體育教師、體育培訓機構教師指導或利用網(wǎng)絡自學。在戶外公共體育場地參加課外體育運動時,較少有專業(yè)人員給予指導,學生自己摸索,在運動知識、技巧上可能掌握不佳,導致運動水平提升緩慢。當最初的運動熱情消退后,難以通過技術提升強化心理成就,逐漸導致興趣喪失,參加課外體育運動的頻率下降。課外體育指導的缺失,還將增加青少年發(fā)生運動損傷的概率,不利于其課外體育運動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要培養(yǎng)青少年良好的課外體育運動習慣,首先要在基礎條件上加以完善。政府相關部門應結合該地區(qū)人口數(shù)量,青少年數(shù)量及分布情況,適當加大投入,完善公共體育運動場地及設施的建設,提升場地設施的覆蓋率,改善青少年參加課外體育運動的基礎條件。同時,在體育運動場地和設施的建設上,也要考慮群眾體育運動的多樣性需求,增加一些青少年喜歡的新鮮、小眾體育運動項目所需的設施,讓更多青少年能夠更好地利用公共體育運動場地設施,開展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
針對網(wǎng)絡沉迷對青少年的影響,還需要加強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以激發(fā)其課外體育運動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性格及興趣特征,在選擇運動項目時,盡可能體現(xiàn)體育運動的趣味性,或在訓練過程中,使用游戲訓練法,讓學生對體育運動形成“有趣”的印象。同時,可以借助情感激發(fā)對學生進行引導,如利用奧運會等重要國際性體育賽事的契機,播放精彩片段,展示我國運動員精彩表現(xiàn),以及獲得金牌后升國旗、領獎的場景,調動學生愛國熱情,將優(yōu)秀運動員樹立為榜樣,再引入適合學生課外參加的體育運動,在情感驅動下,更容易激發(fā)學生課外體育運動興趣[5,6]。
在青少年體育運動習慣的培養(yǎng)中,家庭參與也是必不可少的。應通過社會宣傳與家校溝通,幫助家長樹立對體育運動的科學認知,明確課外體育運動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家長要合理安排青少年課外活動,合理培養(yǎng)課外興趣,但不要讓孩子疲于應付大量的課外補習班、興趣班,導致壓力過大,給其留出時間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在興趣班選擇上,可根據(jù)孩子自身意愿和身體條件,適當選擇一項體育運動項目,既保證青少年體育運動量,也培養(yǎng)其體育運動興趣,為其健康成長打好基礎。
課外體育興趣小組的建設,是發(fā)揮同伴效應,促進青少年課外體育運動習慣養(yǎng)成的可行措施。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做好分析,讓有共同或相近愛好與身體條件的學生組成體育興趣小組,指導他們練習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同時,鼓勵同一小組的學生,在課外共同參加體育鍛煉,讓小組成員相互帶動,相互激勵,也在共同開展的體育鍛煉過程中,提升運動能力,利用同伴效應,促使青少年更多參加課外體育運動,養(yǎng)成良好習慣。
為促進青少年課外體育運動的有效開展,減少運動損傷發(fā)生,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還要著力加強對青少年課外體育運動的專業(yè)指導。一方面,可通過招募具有體育專業(yè)背景的志愿者,擔任公共體育場地運動指導,設置志愿者服務崗,免費為青少年提供專業(yè)、科學的運動指導,幫助青少年糾正動作、技巧錯誤,規(guī)范運動行為,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促進他們體育運動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借助公共媒體開展體育運動公益教學和安全運動宣傳工作,全面提高社會公眾對各類體育運動項目的了解和認識,加強科學運動方法的普及,幫助青少年養(yǎng)成科學的體育運動習慣。
健康的身體是青少年參加學習及生活中各項活動的基礎,培養(yǎng)青少年課外體運動的良好習慣,強化體育運動興趣,讓青少年通過課外體育運動,獲得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以及愉悅的運動體驗,實現(xiàn)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收獲,進而讓青少年的課外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為滿足未來社會發(fā)展與國家建設的人才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