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珊瑞 李陽行 祝湘輝
摘要:2020年COVID-19疫情席卷緬甸,民盟政府積極抗疫,竭力推動經濟復蘇,并成功于11月8日舉行2020年大選,再次蟬聯執(zhí)政。由于若開邦沖突加劇,和平進程艱難推進。COVID-19疫情促進了緬甸與世界各國在抗擊疫情和恢復經濟等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國際社會向緬甸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援助。在羅興亞人問題上,西方國家持續(xù)向緬甸施壓。2021年,由于COVID-19疫情的不確定性,緬甸政府將面臨經濟復蘇及和平進程等多重挑戰(zhàn)。
關鍵詞:緬甸;2020年回顧;2021年展望
[中圖分類號] D733.7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文章編號] 1003-2479(2021)01-070-11
2020年,緬甸政府應對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的舉措檢驗了民盟政府的國家治理能力。政治方面,緬甸政府致力于抗疫和大選;經濟方面,出臺政策吸引外資,積極擴大海外出口市場,竭力減少疫情對緬甸經濟的巨大沖擊,刺激經濟復蘇和推動數字經濟發(fā)展;外交方面,保持與中國、日本、印度、東盟和各個國際組織的密切交流,就抗擊疫情、疫苗和援助等展開合作。
一、政治
(一)政府和執(zhí)政黨的治理措施
1. 政府人事任免
2020年, 緬甸總統(tǒng)府前后發(fā)布了多道人事任免通告。1月14日, 重組緬甸國家人權委員會, 由東盟政府間人權委員會緬甸代表拉敏(U Hla Myint)擔任主席。2月4日,任命敏倫(U Min Lwin)為國務資政辦公府副部長,敏堅(U Myint Kyine)為勞工、移民與人口部副部長。2月10日,任命緬甸軍事安全部梭圖(Soe Htut)中將擔任內政部部長,內政部原部長覺瑞(Kyaw Swe)中將調任至國防部。2月27日,批準內政部副部長昂都(Aung Thu)少將卸任行政職務,返回軍隊任職。3月25日,任命國防軍梭丁乃(Soe Tint Naing)少將為內政部副部長。7月27日,批準邊境事務部副部長丹突(Than Htut)少將卸任行政職務,返回軍隊任職。任命國防軍彭妙(Phone Myat)少將為邊境事務部副部長。12月1日,任命浩都雙(U Hau Do Suan)為國際合作部副部長,允許反腐委員會主席昂基(U Aung Kyi)辭職。
2. 民盟推動修憲的努力
2019年2月,民盟開始啟動修憲;2020年1月,就修正案進入討論表決階段。3月10—20日,緬甸聯邦議會對135項憲法修正案進行了投票,其中民盟和少數民族政黨提交了114項,旨在減少憲法所賦予軍隊的特殊權力。因贊成票未超過75%,幾乎所有修改都未通過。由于修憲未取得突出成效,僅有3項微小的修改需要批準,但舉辦全民公投的費用昂貴,預計耗資約150億緬元(約合1044萬美元)。5月21日,緬甸聯邦議會投票決定就憲法修正案暫緩舉辦全民公投。
3. 反腐敗委員會的工作
2020年1—11月,緬甸反腐敗委員會共收到5372份投訴信。反腐敗委員會對222人進行書面警告,革職和降職46人,根據《反腐法》追究29名公務員,不包括目前任職的官員及高級官員。2020年1月23日,根據國際反腐敗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發(fā)布的2019年年度《全球清廉指數》,在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qū)中,緬甸的排名已上升至第130位。據11月24日發(fā)布的《全球腐敗晴雨表》顯示,緬甸民眾對政府的反腐敗行動非常有信心,有93%的緬甸公民認為政府的反腐敗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4. 政府保障民生和加大兜底力度
COVID-19疫情對緬甸民生造成了巨大沖擊,緬甸政府通過多次發(fā)放生活補貼、減免電費和網費、延期繳費還款及穩(wěn)定就業(yè)等舉措保障民生。2020年3月20日,勞工、移民與人口部為在社會福利局繳付福利保證金且受疫情影響而失業(yè)的勞工發(fā)放福利,并將其衛(wèi)生護理、醫(yī)藥費及旅行費期限都延長1年。4月6日,政府宣布免除4月150度的家庭電費,后續(xù)也多次減免家庭電費。4月10日,政府向低收入家庭免費發(fā)放食品物資。5—11月,政府針對低收入家庭發(fā)放了4次補助,前3次每戶2萬緬元,第4次補助增加至4萬緬元。緬甸建設與房屋發(fā)展銀行宣布3月和4月因COVID-19疫情,房屋貸款者可延期還款15天,并免除滯納金。此外,由于緬甸失業(yè)人數激增,政府除了提供工廠、種植業(yè)和中小企業(yè)就業(yè)機會,還計劃在國際勞工組織和歐盟的幫助下啟動2020—2021財年失業(yè)救濟制度。
5. 政府實施新一輪大赦
自2011年3月起,緬甸政府為慶賀傳統(tǒng)新年、基于人道主義、推進和平進程及民族和解,總統(tǒng)府發(fā)布通令對囚犯進行大赦。截至2020年4月17日,共赦免了在押的24983名囚犯,與往年相比,此次大赦人數最多。第11/2020號令對在押囚犯減刑,將死刑犯改為無期徒刑;第12/2020號令赦免了24896名囚犯;第13/2020號令赦免了87名外國囚犯。
(二)政府積極抗擊COVID-19疫情
緬甸疫情初步分為兩波,第一波疫情階段為2020年3月23日至8月16日;第二波疫情則從8月16日開始。在第一波疫情階段,首先由衛(wèi)生和體育部牽頭帶領各部門快速建立疫情應急響應機制,包括加強對入境人員的監(jiān)測、暫停發(fā)放簽證、暫停和延期舉辦大型活動和集會、實施宵禁及停學停工等舉措嚴防境外輸入和國內聚集傳染。其次,迅速成立各類委員會指導COVID-19疫情防控。2020年1—11月,緬甸陸續(xù)成立了COVID-19疫情防控國家級中央委員會、COVID-19疫情防控與緊急應對委員會、經濟影響補救委員會、國家級志愿者指導組和疫苗全國協調委員會等委員會及分委會指導COVID-19疫情防控和制定疫苗接種計劃。再次,構建宣傳矩陣,擴大疫情防控宣傳。緬甸政府通過緬甸廣播電視臺、衛(wèi)生與體育部官方網站、緬甸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臉書(Facebook)、報紙等宣傳矩陣,宣傳COVID-19疫情的最新信息和防控要點。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為了與人民快速高效地交流疫情信息,及時回應民眾關切,首次開通臉書帳號,并多次就疫情公開發(fā)表電視講話,呼吁全國人民攜手抗疫、共克時艱。
由于第一波疫情防控形勢好轉,緬甸國內疫情防控逐漸放松,而鄰國印度和孟加拉國疫情形勢嚴峻,尤其是在孟加拉國和緬甸若開邦有大量難民,緬孟邊境管控力度薄弱,境外輸入和國內社區(qū)感染等因素導致了第二波疫情暴發(fā)。面對第二波疫情,政府仍繼續(xù)執(zhí)行此前的防疫措施并加大對疫情暴發(fā)地的封鎖力度:8月26日,封鎖若開邦;9月22日,封鎖仰光省所有鎮(zhèn)區(qū)(除了哥哥島)。封鎖區(qū)均實行居家政策,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三)國內和平進程
1. 第4屆“21世紀彬龍和平大會”順利舉辦
2020年1月8日,緬甸順利舉辦了第8次全國范圍?;饏f議協商執(zhí)行會議,并達成了8點協議。5月9日,為防控疫情和實現永久和平,國防軍宣布?;穑⒍啻窝娱L?;鹌谙蓿ㄍ;鸱秶话ň挼檎J定為恐怖組織所在地區(qū))。8月19—21日,在內比都舉辦了第4屆“21世紀彬龍和平大會”,政府邀請了7支未簽署全國范圍?;饏f議的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簡稱“民地武”)參加(除了若開軍),但7支民地武均拒絕了此次邀請。此次會議簽署了《聯邦協議》的第3部分,達成54點共識。11月9日,為了推進國內和平進程,國防軍總司令部成立國防軍和平討論委員會。
2. 和平進程艱難推進,若開沖突加劇
2020年,緬甸境內共發(fā)生161起武裝沖突,死亡人數達348人,受傷人數達664人。其中1—10月,國防軍與若開軍共發(fā)生了104起沖突,造成網絡、交通、通訊癱瘓,難民人數激增。11月以來,國防軍與若開軍就停火和平與舉辦補選展開談判,努力建立互信。2020年11月25日至12月23日,國防軍與民地武共發(fā)生12次沖突,民地武之間發(fā)生7次沖突。
沖突地區(qū)的政府工作人員安全受到威脅。2020年1月21日,若開軍釋放了被綁架約兩個月的欽邦民族院民盟議員。2月19日,社會福利和救濟安置部部長溫妙埃和若開邦行政長官吳尼布(U N yiPu)乘坐的直升飛機被輕武器襲擊但無傷亡。10月19日,若開軍以審查為由抓捕了民盟3名候選人,并要求政府盡快釋放政治犯、示威學生和無辜的若開邦居民。2021年1月1日,若開軍釋放3名候選人并要求政府釋放若開軍成員。4月20日,在若開邦敏比亞鎮(zhèn),世界衛(wèi)生組織運送COVID-19病毒檢測樣本的車輛遭遇襲擊,車上2名人員遭槍擊受傷,緬籍司機傷重不治。緬軍指責若開軍發(fā)動這起襲擊。3月23日,緬甸反恐怖主義中央委員會發(fā)布第1/2020號令將若開民族聯盟(United League of Arakan)/若開軍定性為恐怖組織。
截至2020年12月3日,據“若開族代表大會”(Rakhine Ethnics Congress)數據顯示,若開邦難民共計194094名,居住在難民營的難民共計79002名,居住在難民營外的難民共計115092名。由于沖突加劇,政府關閉沖突地區(qū)網絡,疫情防控困難。雖然自1月起,對關閉網絡的地區(qū),政府采取發(fā)送手機短信的方式傳播防控疫情知識,為若開邦實兌鎮(zhèn)區(qū)和附近流離失所者接收中心等地方提供正常的網絡服務,但自2月起,由于國防軍與若開軍在若開邦和欽邦百力瓦鎮(zhèn)區(qū)持續(xù)發(fā)生沖突,5個鎮(zhèn)區(qū)的通訊網絡和水路交通運輸也被迫切斷,導致當地物資短缺、物價高漲。
(四)2020年大選
1. 政府堅持如期舉行大選
雖然多方提議推遲大選,但民盟政府仍堅持在疫情期間舉行大選。6月30日,選舉委員會宣布2020年全國大選選區(qū)數量共計1117個,人民院選區(qū)數量為315個,民族院選區(qū)數量為161個,省邦議會選區(qū)數量為641個(含29個少數民族選區(qū))。因部分選區(qū)無法舉行公正自由選舉而取消了克欽邦、若開邦及撣邦等地的大部分選區(qū)。7月1日,選舉委員會宣布11月8日舉行緬甸2020年大選。
疫情之下,候選人競選活動挑戰(zhàn)重重。受疫情影響,各政黨候選人不能開展“線下”競選活動,只能選擇“線上”競選活動,使沒有財力和媒體資源的政黨處于劣勢地位。雖然政府已發(fā)布競選活動須遵守防疫規(guī)定,但仍出現了大規(guī)模聚集游行拉票活動,造成多人感染,引發(fā)了其他政黨及人民的指責。部分政黨和民眾不斷呼吁延期舉行大選,但民盟政府仍然堅持按期舉行大選。
2. 民盟大選大獲全勝,獲單獨組閣權
2020年11月10日,緬甸《新光報》公布此次大選實際參選政黨數量為87個,候選人總數為5639人,選民總數為37268876人,投票站數量為39962個。11月14日,聯邦選舉委員會公示大選結果(詳見下表1)。在476個聯邦議會議席和641個省邦議席中,民盟共獲得920席,占比82.4%;鞏發(fā)黨僅獲得71席,占比6.4%;撣族民主聯盟共獲得42席,占比3.8%;其他少數民族政黨共獲得84席,占比7.5%。
根據2008年憲法,議會應在大選開始后90天內開始新任期。本屆議會任期于2021年1月31日結束,新一屆聯邦會議將于2021年2月1日舉行,選舉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和兩院議長,任命新一批內閣成員。
3. 大選結束后抗議風波不斷
大選導致COVID-19感染人數增加。大選整個過程基本遵守了防疫規(guī)定,但部分參與選舉的工作人員和投票者仍被確診感染COVID-19甚至死亡。雖然國際和國內選舉觀察員均報告此次大選沒有重大違規(guī)行為,但來自鞏發(fā)黨等政黨的質疑聲不絕于耳,甚至引發(fā)了極端報復行為。11月11日,一些人發(fā)起示威游行,抗議此次大選不公平,16個政黨要求成立獨立的大選調查委員會調查此次大選的公正性。11月21日,撣邦皎脈鎮(zhèn)第一民族議院選區(qū)的民盟黨員兼民族議院當選議員遭遇槍擊不幸身亡。以鞏發(fā)黨為首的政黨在大選后以證件身份核對混亂、重復投票和替人投票等為由質疑大選結果,多次發(fā)起投訴,并向聯邦最高法院提起訴訟。
二、經濟
2020年,緬甸經濟受疫情和美元匯率下行的影響,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政府通過財政政策加大對經濟發(fā)展的扶持力度,在國際合作援助下,繼續(xù)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疫情也催化了緬甸數字經濟的發(fā)展。
(一)宏觀經濟形勢
1. 疫情對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
根據亞洲開發(fā)銀行發(fā)布的預估數據,由于疫情對緬甸經濟的沖擊,緬甸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從6.8%下降至1.8%,通貨膨脹率達6%。世界銀行預計,2020—2021財年,緬甸貧困率將從2018—2019財年的22%增加至27%,失業(yè)人數達700萬。緬甸2019—2020財年稅收收入達72960億緬幣,稅收收入在緬甸國民生產總值中僅占6.61%,與上一財年相比減少4950億緬幣。本財年財政赤字率達5.46%,占比逐年增大。2020—2021財年,政府將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依法管控貨幣供應增加和通貨膨脹上升,繼續(xù)加強對經濟行業(yè)的支撐力度,計劃將財政赤字率保持在5.41%左右。
緬幣持續(xù)升值影響緬甸經濟發(fā)展。9月24日,緬甸中央銀行發(fā)布的美元兌緬幣指導價為1:1309,同比下降約4%。為了穩(wěn)定匯率,緬甸中央銀行9月收購4420萬美元,10月收購2660萬美元。綜合來看,疫情導致市場需求減少、貿易進出口額下降,使用美元采購的行業(yè)需求停滯,致使美元匯率持續(xù)下降后,緬幣升值導致出口商盈利減少。
2. 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截至2020—2021財年的第2個月,緬甸已實現全國電力覆蓋率上升至55%的目標,并爭取在2025年實現75%的全國電力覆蓋率,2030年達到100%。緬甸已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目前已上升至3%。為了促進湄公河流域沿線經濟生態(tài)發(fā)展,緬甸向亞洲開發(fā)銀行和日本國際協力機構分別貸款4.838億美元和2.5億美元用于道路和橋梁建設。此外,緬甸政府為13個省邦啟動了社區(qū)驅動發(fā)展項目,旨在實施道路和供水設施建設。
3. 加快發(fā)展數字經濟
受疫情影響,緬甸加快數字經濟的發(fā)展,鼓勵各行業(yè)在“線上”開展工作。緬甸運用數字技術的企業(yè)數量增長幅度較大,其使用率增加到20%,預計在2025年,緬甸數字技術的使用率將達到50%。疫情還推動緬甸移動支付方式的發(fā)展,疫情期間開設銀行賬戶和使用數字支付的用戶迅速增長。目前緬甸人口數量約為5430萬,注冊銀行賬戶的人口占比為25%,智能手機使用人口占比為80%,僅有8%的用戶購買網絡金融產品。2020年,緬甸中央銀行借助日本的技術支持,開始使用具有國內跨行轉賬和繳費功能的CBM-Net-2系統(tǒng)。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提供線上繳納生活費用服務,推動了網購、外賣和“線上”教育的發(fā)展。
(二)經濟政策
為了加快經濟復蘇,緬甸政府啟動了短期和長期經濟紓困計劃,積極出臺經濟發(fā)展政策,鼓勵投資者赴緬甸投資,并劃撥救濟資金以刺激經濟復蘇與發(fā)展,提高緬甸對外資的吸引力。
1. 啟動疫情經濟紓困計劃
2020年5月5日,緬甸啟動《COVID-19經濟救助計劃》(CERP),內容涵蓋7個目標、10項戰(zhàn)略、36項行動計劃和76項具體行動,通過貨幣刺激改善微觀經濟環(huán)境,協助勞工及其家庭,提高投資貿易和銀行業(yè)務以緩解疫情對私營經濟的影響。此外,還加強建設衛(wèi)生保健系統(tǒng),促進發(fā)展創(chuàng)新產品和平臺,增加COVID-19疫情應對資金(包括應急資金)的撥款。10月26日,緬甸政府制定緬甸經濟復蘇和改革計劃(MERPP),該計劃優(yōu)先實施宏觀經濟調控和實現財政穩(wěn)定,重點幫扶農業(yè)領域發(fā)展,支持長期在可再生能源和基礎設施投資的領域,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和通訊水平,推動人力資源和私營領域經濟的發(fā)展。11月15日,緬甸正式簽署并加入《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并享有最不發(fā)達國家的特權,即緬甸只需要取消30%的貨物貿易關稅等利好。該協定的簽署將為緬甸帶來巨大的市場和優(yōu)質的投資,將使緬甸享受涵蓋各領域高質量經濟合作協議的利益。
2. 持續(xù)完善經濟法律法規(guī)
2020年5月26日,緬甸頒布《工業(yè)區(qū)法》,規(guī)定有關部門有權對污染制造者和土地投機者予以懲處。5月29日頒布《2019—2020財年聯邦追加預算撥款法》,8月26日頒布《2020—2021財年國家計劃法》和《關于2020—2021財年聯邦預算撥款法》。7月9日,緬甸中央銀行發(fā)布了非銀行金融機構基本管理規(guī)則,有利于規(guī)范市場秩序和解決糾紛,更加系統(tǒng)化、安全化和便捷化地辦理業(yè)務。8月17日,緬甸商務部依法發(fā)布了新一批禁止出口的物品清單。9月2日,緬甸頒布《2020聯邦稅法》,規(guī)定了不明來源收入稅率并提高了特殊商品稅。10月14日,公私合營中心(PPP Center)宣布針對超過20億緬幣的國家重點項目采用瑞士挑戰(zhàn)競標制競標,適用于新頒布的《非政府招標項目實施辦法》。12月9日,林業(yè)局發(fā)布民營木材征稅標準,區(qū)別了各類木材的納稅標準及國內外木材品種的納稅標志。
3. 健全相關體制機制助力經濟復蘇與發(fā)展
2020年2月26日,為建立和完善緬甸重大項目的透明機制、促進緬甸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緬甸可持續(xù)發(fā)展規(guī)劃(2018—2030)》,緬甸計劃、財政和工業(yè)部開通緬甸項目庫(The Myanmar Project Bank)網站。各國投資者可通過該項目庫了解緬甸計劃招商引資的新項目。截至2020年12月20日,該項目庫共發(fā)布129個項目,涉及能源、鐵路和機場等基礎設施項目。3月23日,為幫扶在緬甸企業(yè)盡快復工復產、快速獲取原材料及解決勞工糾紛等問題,緬甸商務部在仰光國際貿易中心設立了與各部門協調的服務臺。此外,2020年,緬甸將建成政府完全控股的貸款保險公司,并在2021年投入運營。自7月8日起,中緬邊境木姐口岸運行自動貨物清關系統(tǒng),加快雙邊貿易流程。從11月開始,緬甸商務部開發(fā)的Myanmar Tradenet 2.0系統(tǒng)投入使用,進出口商可在此系統(tǒng)上完成進出口許可申請和費用支付等相關業(yè)務,促進緬甸貿易向國際化方向發(fā)展。
4. 籌措資金應對疫情沖擊和促進地區(qū)發(fā)展
2020年3月18日,緬甸政府啟動1000億緬幣(約合7000萬美元)的COVID-19疫情應對基金,優(yōu)先幫扶受COVID-19疫情影響較大的制造業(yè)、旅游業(yè)和中小企業(yè),為其提供期限為1年、利率僅為1%的貸款。5月21日,緬甸計劃、財政和工業(yè)部向緬甸中央銀行貸款13116.4億緬幣以彌補2019—2020財年政府赤字。5月18日,亞洲開發(fā)銀行根據《關于緬甸合作發(fā)展戰(zhàn)略(2017—2021)》,在2020—2022年將提供18億美元優(yōu)惠貸款和援助款以推進緬甸基礎設施、教育、衛(wèi)生和城鄉(xiāng)方面的發(fā)展。農業(yè)發(fā)展銀行在疫情時期增加了救助貸款,每英畝稻田在10萬~15萬緬幣的基礎上增加5萬緬幣,年利率為5%,共計劃為1200萬英畝農田安排6000億緬幣貸款。此外,緬甸免除了疫情期間出口貿易2%的預付稅,允許延期繳納貿易稅及營業(yè)稅。截至2020年7月,緬甸共獲得12.5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分別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億美元)、日本(2.7億美元)、世界銀行(2.5億美元)和亞洲開發(fā)銀行(3000萬美元)。
(三)對外經濟
受COVID-19疫情影響,緬甸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緬甸投資委員會加快了對投資項目的審批,力爭為緬甸各領域引入更多的外資。此外,為了保障市場穩(wěn)定發(fā)展,緬甸政府積極拓寬出口市場,增加農產品銷售渠道,提升出口貿易額。
1. 外國投資增加
2019—2020財年,緬甸投資委員會共批準了245個外資項目,包含對原投資項目和經濟特區(qū)項目追加投資額,外資額引入達56.8億美元。與2018—2019財年相比,增加了11.6億美元。在吸引外資領域中,電力領域排名第一,占比達30.26%;其次是工業(yè)領域,占比為20.42%;房地產領域占比為20.19%。在緬甸投資最多的國家和地區(qū)分別是新加坡、中國和泰國,其對緬甸投資額分別約為240億美元、215億美元和114億美元。緬甸計劃在2020—2021財年吸引外資58億美元。
2. 進出口貿易額增長
據緬甸商務部數據,2019—2020財年,緬甸進出口貿易總額約為367億美元,同比增長4.4%。其中,出口貿易額約為177億美元,進口貿易額約為190億美元,貿易逆差為13億美元。與2018—2019財年相比,出口貿易額增加約6億美元,進口貿易額增加約9.5億美元。2019—2020財年,緬甸18個邊境貿易口岸的貿易總額約為106億美元。其中,中緬邊境的木姐口岸貿易額排名第一(約為49億美元),其次是緬泰邊境的提基口岸(約為21億美元)和妙瓦底口岸(約為12億美元)。中緬邊境木姐、雷基、清水河和甘拜地口岸的貿易總額約為58.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約0.7億美元。2019—2020財年,中國仍是緬甸最大的貿易伙伴,中緬貿易額(約為121億美元)約占緬甸貿易總額的33%,泰國占比為14%,新加坡占比為10%,日本占比為5%,印度占比為4%。
(四)產業(yè)經濟形勢
農業(yè)方面。在緬甸國內生產總值中,農業(yè)占比約為22.5%,因國內消費、出口貿易和農業(yè)技術的不斷提高,2019—2020財年,農業(yè)領域占比預計提高2.5%。由于緬甸政府積極為農產品開拓出口新市場和國際上增加儲備糧的購買,本財年緬甸農產品出口額大幅增長,增加至35億美元,與2018—2019財年相比增加4.985億美元。本財年緬甸全國稻谷產量為2600萬噸,充分滿足緬甸全年1500萬噸的消費量;同時出口價值為7.94億美元的大米和碎米,同比增加2.24億美元,出口量超過258萬噸,完成大米出口量240萬噸的目標。橡膠在本財年出口量超過21.34萬噸,同比增加約1.3萬噸,為國家創(chuàng)匯2.644億美元。
電力能源方面。緬甸繼續(xù)實行全國通電計劃,重視新能源發(fā)電技術,計劃將2021年的可再生能源發(fā)電比例提升至14%,從而提高全國整體通電率。2019—2020財年,緬甸發(fā)電量達236.63億千瓦時,其中天然氣發(fā)電量為116.18億千瓦時,水力發(fā)電量達93.66億千瓦時。受COVID-19疫情影響,國際原油價格下浮,本財年前6個月油氣稅收僅為1970億緬幣,距既定稅收目標還差370億緬幣。據緬甸中央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前6個月,緬甸出口天然氣62616.65立方米,創(chuàng)匯17.31億美元。
旅游業(yè)方面。疫情對酒店和旅游領域產生了巨大沖擊,10月7日,據緬甸《新光報》發(fā)布本財年外國公民入境緬甸的數據顯示,赴緬甸旅游人數為520665人次,其中商務人數為152391人次,共計673056人次,與2018—2019財年相比共減少548369人次,同比下降44.9%。2019年,緬甸旅游業(yè)發(fā)展勢頭良好,緬甸國際航班收入達9億美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收入減少至1.73億美元。
制造業(yè)方面。疫情暴發(fā)后,緬甸制造業(yè)遭遇重創(chuàng),結束了2019年迅速發(fā)展的趨勢。緬甸制造商從3月起接到的訂單數量急劇下降,新開工數量和就業(yè)人數也因疫情急劇減少。受疫情影響,中國暫停向緬甸服裝廠提供原料,緬甸服裝廠面臨裁員、減薪和停產等困難。2020年5月19日,歐盟國家開始溝通新的服裝訂單。歐盟市場在緬甸服裝來料加工領域中占比達65%,歐盟訂單在本財年前6個月出口額達2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億多美元。
金融業(yè)方面。自2020年3月20日起,緬甸證券交易委員會批準外國公民投資緬甸的股票市場。4月9日,緬甸中央銀行宣布批準包括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等在內的7家外資銀行初步營運籌備,目前獲得緬甸營業(yè)許可的外資銀行已有20家。疫情推動了銀行在線金融服務的發(fā)展。據牛津商業(yè)集團(OBG)調查顯示,2020年,緬甸數字支付業(yè)務和網絡金融用戶數量都有大幅度增長,同比分別增長7.1%和20%。5月21日,緬甸政府向亞洲開發(fā)銀行申請6000萬美元貸款用于建立貸款信用保險公司以促進中小企業(yè)發(fā)展。5月18日,中國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緬甸移動金融服務公司Wave Money投資7350萬美元,成為Wave Money的非控股股東,共同打造“緬甸版支付寶”。
三、外交
2020年是中緬建交70周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新年首訪緬甸,為中緬關系發(fā)展注入新活力。各國認可緬甸2020年大選結果,并祝賀民盟蟬聯執(zhí)政。受疫情影響,緬甸積極通過“線上”方式參與外交活動,鞏固與傳統(tǒng)外交伙伴的關系,世界各國也積極為緬甸抗擊COVID-19疫情提供幫助。此外,由于疫情期間若開邦沖突加劇,引發(fā)國際社會對人權的關注,持續(xù)向緬甸施壓。
(一)與中國的關系
1. 高層交往密切,雙邊關系進入新時代
2020年1月17—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緬甸。習近平與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總統(tǒng)溫敏和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等緬甸主要政要舉行會談,并出席12場活動和33項合作文件的簽署儀式,中緬雙方還發(fā)表了聯合聲明。昂山素季表示,緬甸同意與中國共同推動中緬經濟走廊建設,構建命運共同體。感謝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支持緬甸,期望中國為緬甸實現民族和解繼續(xù)發(fā)揮積極作用。5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緬甸總統(tǒng)溫敏時表示,希望兩國積極協作,在保證疫情防控要求下,進一步推進雙邊合作項目。5月28日,中國駐緬甸大使陳海與緬甸國際合作部部長覺丁通電話,覺丁表示緬甸支持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維護國家安全立法。 6月8日,在中緬兩國建交70周年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與緬甸總統(tǒng)溫敏和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相互致電。8月24日,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3次領導人視頻會議, 緬甸總統(tǒng)溫敏出席, 并與相關國家領導人就未來合作發(fā)展交換了意見。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訪問緬甸,分別會見緬甸總統(tǒng)溫敏、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和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楊潔篪表示,中緬兩國應進一步推動兩國領導人的合作共識,并愿與緬甸分享COVID-19疫苗。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與緬甸宣傳部部長培敏舉行“線上”會談,雙方就加強文化宣傳領域合作、夯實雙邊關系政治基礎和民意基礎等議題進行了交流。11月16日,習近平致信緬甸民盟主席昂山素季,祝賀民盟在2020年緬甸大選中連獲執(zhí)政。11月26日,緬甸人民院議長迪昆妙在中國共產黨—東南亞政黨對話會上發(fā)表視頻致辭。
2. 深化各專業(yè)領域合作
政府援助方面。2020年3月23日,緬甸簽署2020年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專項基金緬甸項目合作協議。中國將資助緬甸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農業(yè)、社區(qū)建設、文化交流和投資研討等項目。6月20日,中國援建的緬甸滾弄大橋項目開工,項目建成后將改善緬甸撣邦與中國云南邊境區(qū)域的交通條件。7月30日,中緬雙方簽署中國援助緬甸體育器材項目協議。8月5日,兩國代表在緬甸內比都舉行中國政府援助克欽邦難民安置項目簽字儀式。
經貿合作方面。2020年6月12日,中緬兩國建立“快捷通道”,實現必要人員往來以推進復工復產。7月22日,中國云南省德宏州與緬甸商務部舉行促進邊境貿易暢通專題視頻論壇。11月5日,緬甸商務部部長丹敏出席第3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線上開幕式。11月27日,緬甸總統(tǒng)溫敏在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發(fā)表視頻講話。11月20日,中緬舉行皎漂深水港項目特許協議簽約儀式。12月11日,中國(浙江)—緬甸投資合作“線上”對接會舉行。12月14日,第19屆中國—緬甸邊境經濟貿易交易會在線上開幕。
民間交往方面。2020年1月15日, 在緬甸
仰光舉行了緬語版紀錄片《我們走在大路上》開播儀式。1月15日, 中緬“一帶一路”合作媒體圓桌會在仰光舉行,兩國媒體代表交流了在推進中緬關系和 “一帶一路”合作中, 媒體應當發(fā)揮的作用。1月17日,在內比都舉辦了中緬聯合攝制紀錄片《睦鄰·緬甸》緬語版播出儀式。7月30日,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捐建的曼德勒省羌妙達悉第25中學教學樓投入使用。12月3日,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與中國扶貧基金會舉行向緬甸仰光大學提供獎助學金捐贈儀式。
科技教育交流方面。2020年2月13日,中國“向陽紅06”科考船抵達仰光,與緬方一同舉行中緬聯合海洋科學考察啟動儀式。8月26日,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和緬甸教育部啟動首批中緬政府間聯合發(fā)展科技技術研究合作項目。12月21日,“中緬青年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云論壇”在中國云南省青年聯合會和緬甸仰光省教育局的共同努力下舉行。
3. 守望相助抗擊疫情,共同展現胞波情誼
2020年2月3日,緬甸總統(tǒng)溫敏就中國暴發(fā)COVID-19疫情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慰問電。2月4日,緬甸駐華大使苗丹佩發(fā)布祝福視頻支持中國抗擊疫情。2月25日,緬甸空軍向中國運送醫(yī)療援助物資。3月1日,緬甸向中國湖北武漢市捐贈200噸大米。同時, 中國各級政府、 中資企業(yè)、中國民間組織和各界人士向緬甸社會各界捐贈和提供了大量防疫物資,助力緬甸抗擊疫情。4月8日,中國抗疫醫(yī)療專家組一行12人攜帶醫(yī)療物資援助緬甸。4月24日,中國軍隊抗疫專家組一行6人攜抗疫物資援助緬甸軍隊。10月22日,中緬兩國衛(wèi)生相關部門聯合舉辦COVID-19疫情專家“線上”交流會。12月31日,緬甸駐中國大使館表示2021年年初緬甸將獲得中國研發(fā)的COVID-19疫苗。
4. 中國堅定維護在緬甸合法利益
2020年7月18日,中方批駁美國駐緬甸大使館臨時代辦對中國惡意抹黑、企圖破壞中緬合作和兩國友好關系的錯誤言論。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發(fā)言人從美國的對華戰(zhàn)略、對緬甸制裁、無視國際行為準則、援助緬甸承諾口惠而實不至和挑撥中緬兩國正常合作等方面予以批駁。
中國支持緬甸依法處理“亞太新城”項目。8月25日,中國駐緬甸大使館表示,緬甸克倫邦妙瓦底水溝谷“亞太新城”項目與“一帶一路”倡議無關,系他國企業(yè)投資。中國一貫堅持打擊跨境賭博活動,主動與緬甸加強相關執(zhí)法安全協作,中國支持緬甸依法處理該項目。
(二)與美歐及日本等國家的關系
與美國的關系。2020年1月31日,美國將緬甸列入旅行禁令名單。2月21日,緬甸衛(wèi)生和體育部與美國疾控中心在緬甸內比都討論防控COVID-19疫情事宜。3月6日,美國國際開發(fā)署向緬甸捐贈COVID-19疫情醫(yī)療防護用品。3月10—13日,美國在聯合國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第93屆執(zhí)行理事會上指責緬甸擁有化學武器,違反《化學武器公約》。4月1日,美國等17個西方國家駐緬甸大使聯合發(fā)布公告,敦促緬甸停止在若開邦的戰(zhàn)爭,恢復斷網地區(qū)的網絡及接受國際社會對難民的援助項目和防疫援助。4月28日,美國宣布支援緬甸730萬美元。5月6日,美國追加對緬甸200萬美元的資助。6月17日,美國再向緬甸提供400萬美元。7月27日,緬甸工商聯合會主席佐敏溫與美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代表舉行“線上”會議,討論緬甸經濟以及美緬合作問題。10月27日,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會見美國國際開發(fā)金融公司(DFC)首席執(zhí)行官亞當·博勒,雙方就電力、小型工業(yè)和農業(yè)等各領域合作進行交流。10月28日,美國政治事務副國務卿戴維·黑爾與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通電話,重申美國支持緬甸的民主改革和人道主義救援工作。12月18日,緬甸國際合作部部長覺丁與美國副國務卿斯蒂芬·拜根舉行電話會談,斯蒂芬承諾繼續(xù)支持緬甸的民主轉型,雙方就促進若開邦發(fā)展方面的合作及羅興亞人安全返回等議題進行交流。
與歐盟的關系。2020年4月12日,歐盟向緬甸因疫情而瀕臨失業(yè)的制衣工人每人捐助8萬~12.5萬緬幣的生活補助。5月5日,歐盟委員會將緬甸列入洗錢黑名單。5月10日,由歐盟和瑞士提供基金資助、聯合國安排的人道主義援助航班搭載物資抵達仰光機場。10月14日,緬甸與歐盟舉行第6次人權事務“線上”會議,雙方討論了緬甸的人權事務工作和未來的困難,分享了疫情防控經驗,并一致同意在2021年會談前不會撤銷對緬甸貿易普惠制待遇。歐盟承諾持續(xù)為緬甸社會經濟發(fā)展、國內和平與民族和解進程及2020年大選和民主轉型等方面提供幫助。
與日本的關系。2020年4月4日,日本與緬甸就仰曼鐵路和迪拉瓦項目簽署4.45億美元的貸款協議。4月22日,日本國際協力機構向緬甸提供醫(yī)療抗疫物資。5月31日,日本國際協力機構向緬甸中小企業(yè)提供50億日元貸款。 7月9日,緬甸國際合作部部長覺丁參加第13屆湄公河—日本外交部部長視頻會議,會議共享防治疫情信息、加強流行病學研究和建立衛(wèi)生保健體系達成共識。8月24日,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訪問緬甸,緬甸國務資政兼外交部部長昂山素季與其就促進緬日關系與合作、日本對緬甸抗疫援助等進行交流。11月10日,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與日本緬甸民族和解事務特使笹川陽平討論了緬甸大選及和平進程相關事宜。11月28日,在若開邦考察的日本特使笹川陽平表示,若開邦舉行補選非常重要。12月2日,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主席與日本特使笹川陽平就無法舉行選舉的選區(qū)進行了討論。
與其他西方國家的關系。2020年5月3日,德國表示將停止資助緬甸發(fā)展的工作,其他重要的協助則會通過歐盟來進行。5月14日,部分歐盟成員國及英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上譴責緬甸若開邦的暴力沖突,呼吁緬甸立即?;?。5月24日,英國國際發(fā)展基金捐款3600萬美元幫助緬甸防控疫情。6月3日,丹麥駐緬甸大使館向克欽邦紅十字會捐贈價值330萬緬幣的防疫物資。7月7日,英國宣布就羅興亞事件對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實施制裁。12月4日,英國主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屆會議,緬甸參加其下設的亞洲清潔能源部長級圓桌在線會議。12月11日,緬甸國際合作部部長覺丁與英國駐緬甸大使就和平進程、若開邦問題以及加強兩國關系進行“線上”交流。12月14日,法國駐緬甸大使轉達法國總統(tǒng)對昂山素季的祝賀并表示將繼續(xù)支持下一屆緬甸政府。
(三)與東盟及其成員國的關系
2020年4月14日,緬甸參加東盟與中日韓(10+3)抗擊COVID-19疫情領導人特別視頻會議,與會各方就合作抗擊疫情、維護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深入交換意見,會議達成重要共識并通過了聯合聲明。4月23日,緬甸國際合作部部長覺丁參加東盟—美國外交部部長COVID-19疫情特別視頻會議,會議旨在加強東盟—美國在防治COVID-19疫情方面的合作。5月30日,緬甸與新加坡簽署了為緬甸項目庫中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尋找合適投資者的協議。8月24日,緬甸電力和能源部常務秘書丹佐參加第38屆東盟高級官員能源會議及相關視頻會議,會議討論了強化能源領域的合作事宜。11月15日,第4次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領導人會議成功簽署《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11月12—20日,緬甸各部門高級官員在線出席第37屆東盟峰會和第38屆東盟能源部長會議等區(qū)域合作機制框架內會議。
(四)與印度及其他南亞國家的關系
2020年2月26—29日,緬甸總統(tǒng)溫敏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與印度簽署了5份諒解備忘錄、4份項目協議及1份其他協議,并發(fā)表了聯合聲明。4月30日,印度總理莫迪與昂山素季進行電話會談,呼吁共同克服COVID-19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10月15日,印度海軍“新都維爾”號基洛級潛艇交付緬甸,雙方還舉行了聯合演習,這也是緬甸海軍的首艘現役潛艇。11月25日,緬甸與孟加拉國邊防部隊在緬甸若開邦孟都鎮(zhèn)就聯合打擊恐怖組織舉行會談。12月24日,緬甸政府宣布已向印度采購1500萬劑COVID-19疫苗。
緬孟邊境安全問題持續(xù)不斷。2020年1月2日,孟加拉國邊防衛(wèi)隊官員表示將在靠近緬甸的圣馬丁島上部署14套反坦克導彈系統(tǒng)并在附近海域增加巡邏艇。1月5日,緬孟第7次邊境會議舉行,會議討論了非法入境、毒品走私、恐怖主義和邊境犯罪等事宜。9月13日,孟加拉國外交部抗議緬軍在兩國海上邊界附近有明顯軍事行動并就此向聯合國致信。9月25日,孟加拉國軍隊向邊境地區(qū)增兵,對此,緬甸軍方發(fā)言人佐敏吞少將表示,緬甸武裝部隊將在不影響雙邊軍事關系的情況下維護邊境安全。
(五)與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的關系
2020年1月23日,聯合國國際法院頒布臨時措施,要求緬甸政府停止“種族清洗”行為。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fā)表聲明支持國際法院針對緬甸頒布的臨時措施。3月25日,緬甸投資與對外經濟關系部部長當吞分別與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fā)銀行駐緬甸負責人就應對COVID-19疫情影響的合作舉行會談。3月30日,聯合國為支持緬甸COVID-19疫情的檢測工作捐贈5萬份檢測試紙。5月11日,國際發(fā)展組織向緬甸提供約20億美元的資金以實施COVID-19疫情經濟救濟計劃。11月18日,聯合國大會通過關于羅興亞人人權問題的決議草案,緬甸強烈譴責該草案,認為其具有歧視性,對緬甸主權造成侵犯,存在雙重標準。11月30日,世界銀行國際開發(fā)基金向緬甸提供6000萬美元貸款用于購買COVID-19疫苗。12月12日,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在氣候雄心峰會(Climate Ambition Summit)上發(fā)表視頻講話,承諾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緬甸貢獻”。
四、2021年展望
按照緬甸民主轉型圖景,2021年是民盟政府執(zhí)政第二任期的開始,民盟政府面臨疫情和族群沖突等重重挑戰(zhàn),這些將對民盟政府的執(zhí)政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政治上,民盟將謹慎挑選人才,組建新一屆政府內閣,繼續(xù)努力推進和平進程;經濟上,為減輕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推動經濟穩(wěn)步復蘇,將推動《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共同發(fā)展重點項目實施;外交上,繼續(xù)保持與各國友好關系,深化各領域合作,但在羅興亞人權問題上仍將受到來自西方國家的壓力。
資料來源:
1. 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網站。
2. 中國《人民日報》新聞網站。
3. 中國新華網新聞網站。
4. 緬甸《新光報》新聞網站。
5. 緬甸《緬甸時報》新聞網站。
6. 緬甸《鏡報》新聞網站。
7. 緬甸《金鳳凰》日報。
8. 緬甸《十一新聞》日報。
9. 緬甸《伊洛瓦底》新聞網站。
(責任編輯: 張 ?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