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元賓
(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學,福建莆田 351100)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語文閱讀教學主要是將相關知識融合起來,進行深層次、系統(tǒng)化的學習,是對語文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更新?;趯W習任務群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為尋找語文閱讀教學的新突破口提供了理論支撐。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學習活動的設計策略,以提升閱讀教學的關聯性、融合性。
所謂學習任務群,是指在真實情境下,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明確學習主題,利用學習資源整合與教學設計,讓學生共同完成若干學習任務的學習系統(tǒng)。學習任務群既有學習情境,又有功能情境,它主張為學生的表達與交流創(chuàng)設體驗環(huán)境,進行情境教學,還提倡讓學生自主開展閱讀與鑒賞活動。這樣的學習活動既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又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學生的才能。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習任務群是圍繞一個或多個學習任務展開的,在任務群建構過程中,師生都要積極參與其中,而且教學內容和教學思想都要有創(chuàng)新和突破,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和素養(yǎng)同時得到發(fā)展。學習任務群的功能是利用具有層次性的系列任務引導學生逐步深入,鍛煉學生的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它與過去的以課程和文本為主的教學方式有明顯不同,其中包括具體的學習內容,也包括語言實踐活動,以及為了強化學習活動效果而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所以,在設置學習任務時,教師要考慮任務群的整體性,內在要素的層次性、協(xié)調性,以確保其價值導向和教育功能[1]。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高中語文教師較為關注語文的知識性,這就導致語文教學與實際生活脫節(jié),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難以提升?;趯W習任務群的語文閱讀教學強化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情境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以知識任務、技能任務和應用任務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應用,幫助學生掌握語言規(guī)律,提升思維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能使學生共享學習資源,增進師生交流。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可以將語言實踐作為主線,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實現語文學習活動的有效構建,促使語文閱讀教學有新的突破和質的飛躍。
學習任務群教學模式的應用,賦予了語文閱讀教學極大的自主性,但是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缺少經驗,許多教師在語文閱讀學習任務設計上會出現手忙腳亂、目標模糊等問題。那么,如何合理設計語文閱讀學習任務呢?在設計語文閱讀學習任務時,教師可以以教材中的學習提示為依據,結合單元主題或者沿課程主線設定多樣的學習任務,然后根據學習任務整合、提取資源,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閱讀學習任務時深入研究教材,熟悉教材內容,結合學習主線設計問題和活動,以關聯度較強的問題為中心設立“問題鏈”或開展系列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深入探究。
例如,在教學《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時,結合單元主題可知,本單元所選作品為新聞作品和古詩,新聞作品主要記錄了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地進行科學研發(fā)的事跡,贊揚了他們追求真理、造福人類的精神,其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知識分子的理想和使命,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感。結合單元主題和內容,教師可以緊貼單元人文主題和任務群特點來設置學習任務,突出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比如,教師可以以“特定時代背景下知識分子的人生選擇”為主題,讓學生閱讀課文,搜集相關素材,檢索信息,使其在閱讀、歸納、交流的過程中分清新聞事實與新聞背景,了解新聞作品報道的科學家的人生成就,其對勞動人民的態(tài)度,以及他們無怨無悔、踏實嚴謹、無私奉獻的科學精神。此外,以此對偉大的科學家進行客觀敘述和主觀評價,能夠讓學生了解新聞寫作的特點,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保持積極向上的情感。
關于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即社會生活、講究邏輯、表達交流。雖然學習任務群的一些內容會重復出現,但是任務群的內容和各要素之間有著清晰、密切的聯系,它們在組合和呈現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所以,在“文學閱讀與寫作”“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三大學習任務群教學中,教師要反復強調核心素養(yǎng)目標,并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將課程目標分解,由淺入深,使學習任務、學習活動由對一般規(guī)律的探究逐步上升到對特殊現象、重難點知識的探究和說明,讓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經歷一個上升的過程,以助力課程目標的達成[2]。
例如,教學《插秧歌》(楊萬里)后,在設置任務群時,教師必須對詩歌內容進行分析,使學習任務有一個縱向的層次遞進,并據此將教學內容分層。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中國古代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作,如王維的《渭川田家》、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和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等,讓學生進行“群詩閱讀”,讀準字詞,理解詩歌內容,品味詩歌蘊含的生活情趣和勞動人民吃苦耐勞、勤奮樂觀的精神。然后,教師可讓學生品讀詩歌,學習中國山水田園詩的相關知識,包括山水田園詩的來歷、發(fā)展歷史、代表詩人和代表作,以及人們對山水田園詩的評價等。在此基礎上,教師以“勞動的價值”為主題,讓學生選取山水田園詩中描繪的勞動場景,展開聯想,用寫作的方式去歌頌勞動的美和力量。教師對學習任務的層次進行劃分,可以避免學習任務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領悟文本精髓,進行深度閱讀和創(chuàng)新思考。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做好學習任務設計,提供必要的學習支架,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步提升核心素養(yǎng)。在教材容量和課堂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設計語文閱讀學習任務時,教師要將問題設置與共同任務、課后探究結合起來,讓學生進行拓展訓練,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3]。
例如,在教學《中國建筑的特征》一課時,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教師要借助拓展練習來設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文本內容,有更多的收獲。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杜牧的《阿房宮賦》和葉圣陶的《蘇州園林》,分析不同作者在描寫中國建筑時分別是按照什么順序展開和推進的,文中哪些描寫屬于建筑的結構特征,哪些屬于建筑的裝飾特征。之后,教師讓學生概述中國建筑的著色、樣式、裝飾和用材特點,探究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建筑傳統(tǒng),使課外閱讀成為學生自主探究、有意識地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
綜上所述,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可以為課堂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所以,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學習任務設計策略,妥善解決學習任務設計中的問題,爭取通過學習任務群教學來深化教學改革,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